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段金生 《民国档案》2015,(2):109-117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前,国民党在云南的组织与发展相当混乱。经过多方博弈,龙云最终统一滇政,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也逐渐确立,国民党云南省党部才逐渐由混乱走向"统一",并在党员发展规模、县市基层党部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由于国民党中央与地方党部发展的不平衡,其在云南省党部的组织与发展仍然受限,表现在省党部的人事结构以云南地方实力派为主、党务活动经费困乏,这一定程度上是国民政府对云南地方政治统合脆弱之表现。  相似文献   

2.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并没有完全消除地方实力派的存在,其与边疆诸省地方实力派之间多仅维持着微妙的平衡关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西北、西南边疆成为抗战大后方,诸省实力派的政治言行,对于这一全国性的政治、军事行为及国家政治发展演进具有重要影响。民国以降,位处西南边疆的云南地方实力派在边疆诸省中表现出了相当的独特性;在抗战全面爆发前后,龙云在政治言行上选择了对抗日战争的积极支持,体现了地方主义服从国家利益,是边疆地方势力参与"国家行为"的重要内容,也隐含着边疆区域与近代民族国家建设关系密切的政治涵义。  相似文献   

3.
1940年初浙江大学迁往贵州遵义、湄潭、永兴等地时,因资源配置问题,与国民党贵州省地方党部势力初起抵牾。地方党部借口"反共",积极介入大学校园,彼此的矛盾在1942年初的"倒孔运动"中被激化,最终以拘捕学生告终。国民党执政当局采取的措施,令竺可桢等中立学者对其不信任日益加剧。在执政当局"重政不重党"的地方治理观念下,以黄宇人为首的国民党贵州省地方各级党部为争取党权所做的努力与反击,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国民党执政当局地方治理的失序。  相似文献   

4.
清朝前期,准噶尔贵族割据新疆。他们一方面承认清中央政府的统治;一方面又妄图扩展自己的势力,经常武装侵扰喀尔喀、西藏等地,有时还勾结沙俄,妄图分裂祖国。清中央政府为维护祖国的统一,为祖国西部和北部其他部族的安宁,不得不对准噶尔进行武装征讨。从噶尔丹发动民族分裂叛乱,中经其侄策妄阿拉布坦袭击哈密,攻入西藏,至策妄子噶尔丹策零进击喀尔喀,后又与清中央政府息兵罢战,历时近半个世纪,清中央政府和准噶尔地方政权之间处于一种时战时和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为防止日本侵略势力的渗透,南京国民政府创设了阿拉善旗专员制度。因专员在派驻过程中,遭遇层层阻碍,最终被迫改置为军事专员,权责缩减。专员制度作为南京国民政府介入阿拉善旗地方政治的首次尝试,其尴尬境地也反映了在缺乏稳定环境与足够控制力的条件下,边疆政治整合所面临的困境。军事专员虽远未实现其设置的预期目的,但客观上有利于加强中央与阿拉善旗地方联系,从而有效地维护了边疆主权与统一。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的西康,包括今四川甘孜、凉山、雅安以及西藏东部地方,是我国藏族、彝族聚居地之一。三四十年代,西康位置特殊,作用重要,既是国民政府加强藏区统治的前沿,又是抗日的后方,曾一度藏学研究繁荣。周晓晴发表在《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二期上的文章,集中介绍了这一历史时期的报刊及特点。西康当时有关藏族的报刊约30多种,党政军报刊主要有《边政》月刊、《边政》季刊、《西康新闻人《西康国民日报》、《西康特区政务委员会周年汇刊》、《成声周报》《西康省政府公报人《边疆通讯》等;科研及民间社团期刊有《新亚细亚》、《…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秦汉邮驿制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汉时期,为巩固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局面,加强各地区之间尤其是中央和地方、内地与边疆之间的联系,中央政府建立了一套较为严格完善的邮驿制度。但是,由于文献记载零散不足,给这一课题的研究带来很大困难。本世纪以来,随着大量秦汉简牍、封泥和碑刻等的发现,为秦...  相似文献   

8.
如果将研究视线聚焦于县及县以下的国民党地方基层党部,可以在呈现国民党组织发展普遍特征的同时,进一步解释其在基层社会发展的地区差异。从1927—1931年浙江国民党的党务发展中可见,即使如浙江这样的国民党核心统治区域,其党务发展在城乡分布上亦极不均衡;但另一方面,国民党在杭州、嘉兴、湖州等发达地区和金华、衢州等相对落后地区又表现各异。"上层有党,下层无党""城市有党,农村无党"的现象不能一概而论。各地党部往往借助旧议会的权力转移、宗族和地方派系深入地方,这也成为国民党党部尤其是落后地区党部嵌入地方的重要基础。通过考察发现,国民党在浙江发达地区的政治影响力反而远不如落后地区;受"强人政治"的影响,浙江落后地区的地方党部往往在党政冲突中处于强势。浙江国民党的"嵌入史",可为重新审视国民党的党务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现在50岁以下的人中,恐怕很少有谁知道曾经有过一个叫“西康”的省份。在晚清以前,并没有西康这个概念。西康建省前,从四川雅安往西翻越二郎山,就进入传统的土司领地,泸定以南以彝族为主,沪定以北直到青海边界,整个金沙江以东的区域为大大小小的藏族土司势力瓜分。这一带处在中心藏区的边缘,人们俗称其为康区。“康”在藏语中是边地的意思,“西”指的是四川西部,西康名字由此而来。 1939年底,在这里,因为两个年轻人的一场恋情而爆发了甘孜事件。这两个年轻人的命运也因卷入了自己难以左右的势力斗争而变得支离破碎。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民国史研究的深入开展,四川省档案馆馆藏的民国档案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四川省一直是个重要而特殊的地区,辛亥革命的导火索——保路运动即发生在四川省,中华民国成立后,由于四川远离中央政府,关山间隔,交通不便,却又地大物博,在经济上可以自成体系。因此,它一直是军阀割据势力竭力争夺的地方,其中以刘湘,刘文辉的势力最为雄厚,中央政府往往有鞭长莫及之感。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国民党政  相似文献   

11.
1924年国民党师俄改组后,"民主集权制"的组织原则要求各级党部必须由直接选举产生。随后,国共关系破裂,华北局势动荡使选举制的实践历经曲折与变异。抗战之初,国民党曾一度明文暂停省县选举,虽时隔不久再度重启,选举制却已沦为党内派系斗争的工具。其中,以朱家骅与CC系在地方党部的竞争为主线,亦掺杂了三青团、政学系与地方实力派等多种势力的较量。在党内民主外衣的遮蔽下,各方为赢得选举,不惜僭越制度,操纵选举。最终,选举制的恢复不仅未能使党务振衰起弊,反而导致党内派系矛盾彻底公开化,地方权力秩序陷于混乱,将国民党引入更加危困的境地。  相似文献   

12.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广西在各种势力的综合作用下宣布独立,建立了广西军政府。广西独立,推翻了清朝在广西的统治,脱离了清朝中央政府的控制;广西独立后,解除了湖北军政府的后顾之忧,还派兵北伐援鄂,有力地支持了湖北军政府的军事斗争;广西独立后,积极推进广西地方政权建设,并参与南京临时政府的建设,在国民政府组织建设上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降,中国开始经历国家性质和领土属性的双重转型,其中最重要的变迁是要将清帝国边缘藩属及其中的部落族群转化为民族国家内的边疆与少数民族。西康作为一个关键而典型的边疆区域,在20世纪上半叶成为这一改造实验的前沿地区。本文以1939年西康建省前后进行的两个社会考察为例,通过图文分析说明边疆社会如何在这一转型过程中被再现,从而探讨知识生产和时代结构之间的共振互动,评估地方改制与历史传统之间的调适摆荡。此项研究有助于融通中国社会史、政治史以及视觉文化研究,为理解中国国家近代化的历史转折提供另类角度。  相似文献   

14.
王英维 《沧桑》2009,(4):26-29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河北省地方党组织与伪组织的关系,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抗战初期,河北省的国民党员多数参加了抗日,只有少数投降了日军,作了汉奸卖国贼。第二个阶段是在国共两党基层关系破裂之后,国民党河北省地方党组织的工作重点,遂从敌后抗日根据地内转移到沦陷区。在沦陷区,国民党上级党部派遣大量党员楔进敌伪组织内部,以此利用伪组织开展组织活动以及对付中共,同时也暗中破坏敌伪组织的活动。第三个阶段是在抗战胜利前夕,国民党极力争取伪军势力,甚至帮助伪军对抗中共的进攻,以此与中共展开竞争,争夺控制敌后地盘。  相似文献   

15.
正川康地区主要是指解放前四川省和西康省的地区。当时,四川和西康在国民政府的行政划分上是同一行政区域,因此,也简称为川康地区。解放前,川康地区的行政大权并不在国民党的中央政府手上,而是在以刘文辉、邓锡侯等川康地方军阀手上,他们构成了川康的地方实力派。由于国民党内部派系的错综复杂,使得地方实力派与中央政府处于貌合神离的复杂关系之中。这也为中共在川康地区的革命活动和对川康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工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国时期西康地区的农业改进及其实际成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川 《民国档案》2004,2(4):54-59
在清末与民国时期西康地区的农业技术的改良及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一些相关机构如晚清开办的“农事试验场”、民国初年广泛建立的“西康农事试验场”和1940年成立的“西康省农业改进所”,以及西康地区的一些历史人物起了较重要的作用。章以四川省档案馆所藏相关档案及近代相关史料为主,在论述这一历史时期西康地区的农业改进活动后,指出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农业改进的成绩有限,但它预示了西部民族地区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康藏民族地区农业近代化的开始,在中国近代边疆开发史上无疑是不应忽视的。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历史上,“边疆”是一个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概念。它最初只是泛指相对于中原地区的“四夷”,其地域并不确定。以后由于中国疆域的逐步拓展,边疆的概念才逐渐明确,至清代,一个清晰完整的中国边疆展现在世界面前,并给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带来巨大的影响。本文围绕清代疆域的形成和边疆的统一、清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施政等问题进行探讨。;一、清代疆域是对中国历代疆域的继承在清代,谈到边疆的统一,往往称之为“拓展边疆”、“开疆拓上”,请人昭裢说:清朝“三载之间,拓地二万余里,天山雪窟,无不隶我版图”①。清人云之“…  相似文献   

18.
以往学界在讨论边疆经济问题时,多就屯田、经济开发、商业贸易等问题进行具体研究,并将私市归纳到普通商业行为当中。结合出土汉简文献,以中央政府与地方的互动为中心,去探讨私市这一特殊的经济形式所反映的中央与边疆的互动关系:二者的互动从来就不是单向的,在边疆向心力的培养过程中,西汉政府处在"二律背反"的矛盾境地之中。  相似文献   

19.
西康地区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民族杂居,地形极其复杂。在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对民国时期西康彝族的考察,是近代西康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是中国边疆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对民国时期国人对西康彝族考察留下的史料加以分析研究,探寻西康彝区的近代化进程,希望能为今天党和国家开发彝区提供更为详实的历史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自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进入北平后,国民党从地下党一跃成为执政党,在其领导下北平城内工会次第建立,并掀起一股工潮。在北方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工会并未因北平市党部的领导就获得天然的合法性,而是不得不依法避免被取缔的命运。作为工潮领导者,北平市党部在党内权力斗争中进行着人员更替,具有国民革命信念的党员逐渐地被逐出。在地方政治权力争斗中,北平市党部逐步被边缘化,工会领导权转移到政府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