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是"中国向何处去"。将李大钊置身于中国近代历史大背景中,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体现了李大钊思想的历史地位。李大钊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而且还是一名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对于今天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和文化建设,李大钊思想无疑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2.
正李大钊作为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不仅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同时也是那个时代怀有强烈爱国主义情感的民族主义者。关于他的民族主义思想,学者已从其理论渊源、发展阶段、内容、特点和地位等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于李大钊的新中华民族主义思想尚未有人从史学角度进行过系统的专门梳理和研究,本文拟就李大钊新中华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主要思想内涵与历史影响进行探讨,这不仅可以进一步丰富李大钊思想研究的内容,同时也可以拓展李大钊思想研究的视域。一新中华民族主义产生的背景  相似文献   

3.
李大钊对“历史”概念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李大钊著的《史学要论》,标志着李大钊的史学思想已经走向成熟。在此书中,李大钊提出了历史的完整的定义。他的这个定义是有两个形成的过程的。他曾经思考过诸多国内外历史学者对于历史的定义,但在接受了唯物史观以后,他才真正明确了历史的概念。他对历史的定义,是他的史学思想中很有价值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李大钊是中共早期创始人之一,也正因其政绩显赫的缘故,以致学术界对这位先驱在“五四”前后作为文化哲人的一面淡化了。由此,笔者的选题不无拾漏之嫌。然而,这里的拾漏并不等于说本题“前无古人”,事实上,学术界间或提及李大钊中西文化观的笔墨多少有之,只是我们感到总缺少点什么。尤其是当一些对文化和历史研究有素的知名学者将李大钊的文化内核归为“折中调和”时(比如庞朴先生在《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一书就持这种观点),我们感到有种隐隐的不安。还李大钊这位文化先觉以历史本来面日势在必行,笔者就这一课题作些粗浅的探讨,以就教于学界方家同仁。  相似文献   

5.
霍艳洁 《丝绸之路》2013,(24):11-12
汉代铜镜类型多样、铸造精良、镜背纹饰精美、铭文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是中国铜镜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汉代铜镜作为一种重而常见的文化遗物,其背面纹饰和铭文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通过研究这些纹饰和铭文,我们可以发现汉代民众强烈的神仙思想以及对长寿、孝道、富贵、高官、爱情的追求。汉代铜镜是研究汉代社会历史文化的重实物遗存。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南京人文精神有着鲜明的历史个性和时代内容。高职院校充分利用独有的地域文化资源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发挥其价值引导、精神熏陶、行为规范和传播影响的作用,并以此拓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观念以及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7.
蔡丽 《沧桑》2014,(2):101-103
传统文化中廉文化与制度、行为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包容而发展,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治国安邦的核心内容。据现有资料考证,我国廉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晚期,最典型的莫过于尧舜禅让。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廉文化所倡导的节俭朴素、廉洁自爱、廉政勤政、爱国爱民等基本思想,一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但也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我们必须对我国传统廉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  相似文献   

8.
唐永喜 《神州民俗》2009,(11):36-38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沉淀中,传统吉祥图案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其精彩纷呈的艺术形式下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思想和情感,最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  相似文献   

9.
赵书 《北京文史》2004,(2):8-10
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众多以名优产品为特色的商业老字号的存在,是北京活态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商业是以“买卖”为生存形式,有买有卖商业才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属于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内容,必须与时俱进,满足当代人的物质需求和生活需求,又要作为历史文化遗存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0.
张威 《神州》2014,(3):32-32
<正>本土文化是教学资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与本土文化资源的结合是历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本土文化资源被赋予越来越多功能,正成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对象。本土文化资源因其贴近学生生活的环境,对学生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本土文化的内容,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强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同时,本土文化资源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