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摄孟加拉     
<正>到孟加拉摄影是我从来没有想过的行程,因有好朋友邀约做伴,才开始好奇——这个贫穷落后、紧邻我国云南、人口密集的南亚小国是什么样子的。于是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飞行,我们来到了孟加拉的首都达卡。映入眼帘的第一印象就是这里杂乱无章的交通,没有交通线,破破烂烂的大客车和人力三轮车、机动三轮车等混在一起拥挤地前行着,孟加拉国的首都比我国多年以前城乡结合部最乱的交通还乱。  相似文献   

2.
在所有的代步工具中,我对自行车这一轻便的交通工具情有独钟,这不仅是因为自行车在那些捉襟见肘的年代陪伴我穿行在许多的街道巷子,更重要的是在与它共处的日子里它给我带来了极大的乐趣,如今我还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并经常光顾修车摊,修车的师傅每次都不忘唠叨一句“换辆新的吧!”,可他哪里知道换不去  相似文献   

3.
清代广西邮传体系的发展达到了历史时期的最高水平,整个通讯网络布局严密、结构合理、运转有效。其包括驿站、铺递、军塘三部分,三者有机结合,相互嵌套,构成了缜密的邮传体系。同时,受广西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限制,整个邮传系统完全依靠人力维持高效运转,未曾设置马匹等代步工具,紧急公文以"千里马"(捷足)传送。  相似文献   

4.
清代广西邮传体系的发展达到了历史时期的最高水平,整个通讯网络布局严密、结构合理、运转有效。其包括驿站、铺递、军塘三部分,三者有机结合,相互嵌套,构成了缜密的邮传体系。同时,受广西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限制,整个邮传系统完全依靠人力维持高效运转,未曾设置马匹等代步工具,紧急公文以“千里马”(捷足)传送。  相似文献   

5.
作为传统时期的一种重要代步工具,轿子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与跨地域传播的过程。这其中,既有自下而上的推动力,也有自上而下的限制性规范,还有不同政治权威的调节作用。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传统风俗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有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正>清代徐扬所绘的《盛世滋生图》,又名《姑苏繁华图》。该图气势恢宏,是一幅描绘明清时期苏州市井生活的艺术长卷。衣食住行,表现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其中,就有别具一格的"抬轿子"画面。争奇斗艳的轿子,是当时市民出行使用的代步工具,堪称时髦的人力"轿车"。陆上抬轿,水中行舟,两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构成民俗风情中"出行"的双娇。轿,又写作"簥",别称"舆",有竹舆、舆轿、舆车、肩舆  相似文献   

7.
保定西大街     
李康 《旅游》2009,(12):58-58
青石板铺就的小路,曲曲折折,厚实凝重。沿街建筑,青砖灰瓦,古色古香,还有那不时穿行而过的人力三轮车,串串铃声清脆……这就是保定的西大街  相似文献   

8.
袁纳宇 《神州民俗》2007,(10):20-21
马,是柯尔克孜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是他们的劳动工具和代步工具外,也是柯尔克孜人民休闲时一起游戏娱乐的伙伴。文章以采风所得的原始材料为基础,描述了新疆柯尔克孜民族的“马背习俗”。  相似文献   

9.
雷斯特Ⅱ商务篇商务车主自述作为一个商务人士,少不了与商业伙伴应酬和各种宴请。车子已不仅仅是一种代步工具,更多时候它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也是公司形象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儿患绝症,全国各地伸出援助之手。虽然全力挽救,无奈病魔不近人情。在儿生命进入倒计时之际,我们唯一能回报的是,踏上自制的三轮车,行程万里走四方,一一当面对恩人说声“谢谢”。  相似文献   

11.
米丰  穆林 《旅游》2007,(8):14-14
我这一米八的个头儿和比较标致的体形在人堆儿里算得上是膀阔腰壮的“彪形大汉”,可是在德国人堆儿里竟算是那种纤巧细弱的苗条型汉子。乍到德国看着他们德国人我深感纳闷儿,他们净吃啥?一个个人高马大、虎背熊腰的。呆久了慢慢得知,德国人的主食竟是在我们看来不起眼,国内市场稀烂贱的土豆儿。  相似文献   

12.
走在什刹海的胡同里,总能听见脆耳的三轮车铜铃声。通常伴着一句“让让嘞.借过您呐。”穿着自坎肩儿的车夫拉着游客便擦肩而过。他们一路小步儿颠着.嘴里还头头是道地讲着沿途院落的趣闻轶事。  相似文献   

13.
郑永琦 《旅游》2004,(2):12-13
孟加拉的首都达卡是黄包车(人力三轮车)的王国,像咱们中国是自行车的王国一样,这里大马路上的黄包车比汽车多,是城市交通的主流,而小马路中的黄包车更是一辆接一辆,而且是双向行驶,很容易塞车;车上的乘客看上去主要是上班的白领,还有些生活较为富裕的人。  相似文献   

14.
陈丹 《旅游纵览》2014,(4):75-76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现今的人们崇尚追求更加自由健康的休闲旅游方式。当汽车正在成为大众生活中越来越普遍的代步工具时,自驾游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更多人的休闲首选。相较之下,国外的自驾游发展则日趋成熟,所以我们应该在对比的基础上加以借鉴和学习,从而更好地发展我国的自驾游产业。  相似文献   

15.
《文史天地》2011,(4):89-92
曾几何时,这张画面不知让多少国人心动不已。如此浪漫的前提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自行车。清同治七年(1868年)11月,上海首次由欧洲运来几辆自行车,那不过是人坐车上,两脚踮地引车而走的消遣娱乐工具。从那时起,自行车在这个古老的国度得到蓬勃发展,一度成为中国家庭代步和运输的主要工具。百年来,这个国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风景名胜》2012,(2):33-33
二月之际,在早春寻访古迹倒是个不错的选择,山东潍坊,就为我们提供了这种可能。 大部分山东人都知道青岛有一批德国老房子,殊不知,“红瓦绿树”的欧陆风情在齐鲁大地上并非独此一家。在潍坊市坊子老城区,有一片至今仍比较究整保存着的德式建筑群,在方圆8公里的区域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欧式社区,  相似文献   

17.
李敏 《文史春秋》2010,(5):24-28
<正>1885年,一位名叫卡尔·本茨的德国工程师在历经失败与挫折之后,终于成功地制造出了体积小、力量大的汽油发动机,并试验将其安装到一辆自己设计的三轮车上。这样,世界第一辆采用汽油发动机的汽车问世了。卡尔·本茨欣喜若狂地给这辆汽车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奔驰1号"。  相似文献   

18.
研究当代德国历史的一本好书——读《战后德国的分裂与统一》冀良由于工作需要,经常要查阅一些外国历史著作,但查阅过程中常常产生一种遗憾,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国内出版的外国历史著作总有些不尽人意之处,如世界历史的下限截止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战后的资料查找...  相似文献   

19.
暖心旅事     
德治 《旅游纵览》2011,(12):1-1
<正>冬天来了。随着冷空气的入侵,气温不断下降,在大多数人的出游计划里,"温暖"是颇达共识的关键词。如何选择一段适合自己的温暖之旅呢?冬天是个自然现象,是大地和生命休养的时分。也许是我们的地球转得太快了,所以上帝用这个冬天提醒我们:停下来想一想,什么是生命中最本质的东西。旅行呢,是什么让你在路上?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到了景区门前,簇拥着以大门为背景留影,却因为进去的路没有代步的电瓶车或缆车而放弃观赏。快门按了不少次,相机里却充满打着"V"字手势的大头照:"看,  相似文献   

20.
《华夏人文地理》2005,(1):13-13
在高新技术爆炸的年代,我们抓住了一切以车代步的机会,习惯了利用新技术与时间赛跑。比如E-mail取代了传统书信。看了贵刊12月号的《中国邮差》专辑,感触颇深。真希望传统邮政能够永远继续下去,因为就像文中所说的那样:“时光会流逝,生活会平淡,但有些事情有些人,在多年以后仍然会让人们牢记心底,就像一页发黄的信笺,色可褪而情难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