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颜碧桃  吕守南 《攀登》2007,26(4):85-87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是青海省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现实要求。本文分析了青海省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的有利条件和政策环境,并就其建设路径进行了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2.
王健  喻素姣 《攀登》2004,23(5):75-79
本运用竞争理论和方法,分析了青海省盐化工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阐述了青海省盐化工产业的比较优势。并通过与相关省份进行比较,提出提升青海省盐化工产业竞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中国土族》2004,(4):46-46
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的水电流域开发公司,主要任务是负责黄河上游水电资源的滚动开发、生产和经营。2002年10月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后,公司整体划归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控股管理。2004年7月经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决定,将盐锅峡、八盘峡、青铜峡三个水电厂隶属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管理,这不仅使黄河水电公司的企业实力得到进一步壮大,同时也使黄河上游水电资源滚动开发的整体模式更加完善。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部注册在陕西省西安市,为便于开发建设,公司在青海省设有青海公司。截至2002年…  相似文献   

4.
大冶市总人口89万,其中城镇居民38万。城区“一面依山、三面环湖”城市与自然山水相依相间,素有“青山照平湖、城在湖波上”的美誉。近年来,大冶市委、市政府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在经营城市上迈出了新步伐。大冶作为青铜文化故里和资源县市,为做好经营城市的大文章,在积极实现“三个新突破”。  相似文献   

5.
张孝德 《攀登》2014,(3):1-7
党的十八届三中会提出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将会催生出一个全新的基于生态财富的生态经济新模式。生态自然资源理论为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先试提供了新机遇、新思路和新方向。从生态财富的角度看,青海省拥有无法替代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地位,而将生态资源产权改革与行政管理体制、政府职能转变结合起来,是青海省制度创新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盐是人类饮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类社会明的经济基础。中国商业的起源,同盐有着密切的关系,早期的重要商业之一就是盐的经营。自夏、商、周以来,盐是被历代王朝专控的商品。我国的食盐资源很丰富,沿海地区有海盐;云南、四川等西南地区有井盐;西北与山西黄河  相似文献   

7.
《丝绸之路》2012,(3):77-78
为进一步挖掘青海省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充实青海省冬春季旅游线路和产品的内容,提升“大美青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充分挖掘、展示青海优美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民族风情、厚重的宗教文化等为主题的冬春季旅游产品、线路。青海省旅游局于2011年12月揖日组织青海省各级旅游行政部门和旅游企业在西宁举办旅游产品推介会。  相似文献   

8.
《攀登》2016,(5)
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青海省域文化竞争力仍处于弱势与落后状态。提升青海省域文化竞争力,必须加强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省域居民生活质量、文化消费能力,加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打造优势文化传播平台,强化人力资源队伍建设,推进文化与科技创新,推进青海"文化名省"建设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9.
《丝绸之路》2008,(12):69-69
据悉,今年青海省冬季游将主打“文化牌”,以异彩纷呈的文化资源,补缺青海冬季旅游市场的不足:以文化软实力。彰显自然景观硬实力,努力激活冬季旅游。  相似文献   

10.
朱蕊 《旅游纵览》2022,(23):113-115+125
青海省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独一无二的自然资源,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位于中国的西北内陆,经济发展较为缓慢,所以旅游产业发展程度较低。近年来,青海省政府多次强调要将旅游产业打造成青海省的支柱产业。本文对青海省旅游产业现状进行分析,梳理青海省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以此促进青海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文理清了盐文化旅游资源市场价值观演交的脉络.认为旅游产品化是实现盐文化潜在资源显性化的必然,主题挖掘已经成为盐文化旅游产品差异化的当然选择.选取了大英死海和自贡盐都作为两个典型案例,得出盐文化主题旅游产品的显性市场价值在于文化性和娱乐性,其隐性市场价值是游客休闲体验性和社会文化生态性.最后基于后现代旅游语境下的"社会-游客"双核市场价值观,提出了深度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2.
星景花 《攀登》2013,(3):135-138
本文对青海省互助县与民和县土族节庆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两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作出比较与评价,提出了开发具有互助县与民和县土族节庆文化旅游资源特色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3.
张发宏 《攀登》2012,31(1):119-121
黄南州作为青海省文化资源的“富集区”,“十二五”时期,只有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才能把文化的张力变成地区的活力;把文化的影响力变成地区的竞争力;把文化的软实力变成地区经济社会的生产力。本文通过对黄南州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分析,提出了以文化产业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以期对黄南州文化产业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考古材料为主线,综合运用文化人类学、历史学、历史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成果,简要地解读了盐巴与巴文化的特殊关系:巴文化因盐而兴、因盐而盛、因盐而衰,是一部由三峡地区得天独厚的盐资源导演的历史剧。  相似文献   

15.
在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拉力赛“拉动”青海省青海湖旅游文化与经济的同时,以环湖分布的古岩画遗存等为代表的独特人文资源,也逐渐进入公众视野而备受关注。作为超级资源复合体的青海湖,在旅游、体育、生态以及文化等多方面,已逐渐步入带保护色彩的良性综合性利用开发阶段。  相似文献   

16.
自1995年春以来,咸宁地委、行署利用自身特殊优势,开始组织开发向阳湖文化资源,以积极的姿态铭记这段特殊的历史。地委书记万维东为此提出了“五个一”计划,即做好一组系列文章、编一本文化人写咸宁的书、拍一部专题电视片、开一个文化人座谈会、建一座向阳湖碑林。行署专员李明贵把向阳湖喻为“文化金矿”,要求加紧开采。与此同时,咸宁市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地市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并组织人员进京采访;一些有识之士积极策划组建“中国向阳湖文化村及其企业集团”,呼吁通过招商引资对向阳湖进行综合开发。《咸宁日报))(…  相似文献   

17.
陈乔 《中国土族》2023,(4):72-75
<正>西宁是青海省的省会,位于青海省东部,古称西平郡、青唐城,取“西陲安宁”之意,是青海省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教、交通和通讯中心。西宁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是青藏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青海地方曲艺作为众多民间艺术形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内在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8.
林莉 《神州》2013,(4):217-218,220
湘湖,是浙江文明的源头,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真正的历史文化名湖。它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资源,如何利用这些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从而增强湘湖文化软实力,提高湘湖旅游发展力,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运城盐湖,又名“解池”、“河东盐池”,以生产“潞盐”为主,与俄罗斯库楚克盐湖、美国犹它州大盐湖并列为世界三大盐湖。湖水盐的比重要比普通海水的比重高出六倍,任何水生物都无法在其中生存。盐湖中汞、铅、镉等重金属含量均低于以色列死海,而钠、钙、镁等元素却比以色列死海要高,微量的重金属和丰富的元素含量,使运城盐湖成为世界上少见的盐湖漂浮的胜地。  相似文献   

20.
沈玉萍 《攀登》2012,(6):91-94
县域文化产业是以县域为中心,以县域拥有的文化资源为依托和资本投资,以资本运作为纽带,以现代管理机制为手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文化产品服务于社会,并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型产业。本文针对青海省县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对加快青海省县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