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1987年的法门寺地宫考古发掘中,出土一对髹漆平脱秘色瓷碗,是秘色瓷与金银工艺、髹漆工艺完美结合的珍贵文物。为了对其髹漆工艺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利用显微观察、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对髹漆残块、银扣残块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髹漆工艺的流程。研究结果可为文物保护修复、科学技术史和艺术史研究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2.
漆工艺在明代处于大发展时期,出现了很多新工艺、新品种,种类达数百种。名漆工黄成所著《髹饰录》一书中,对当时的漆工艺作了科学的分类和定名,为我们研究古代尤其是明代漆工艺提供了重要依据。漆工艺中的雕漆工艺,是髹饰、绘画、  相似文献   

3.
<正>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它的历史源久流长,上至七千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漆木器,下到明清两代丰富多采的漆器艺术成就,历代推陈出新,标新立异。然而雕漆工艺的出现却是到了唐代,自此,雕漆艺术在工艺美术的百花园里,如一朵斗妍的奇葩,盛放不衰。 雕漆工艺,起源于髹漆,是髹饰、绘画、雕刻相结合的美术工艺。从漆工分类来说,雕漆是几种漆器的一个总称,按漆料的颜色分剔红、剔黄、剔黑、剔犀、剔绿、剔彩等,都属于雕漆的范畴。明代名漆工黄大成所著《髹饰录》,是我国现存唯一的漆器工艺专著,他的著作总结了前人和他自己的经验,全面地叙述了髹漆的各个方面,并对当时的漆工艺作了科学的分类和定名。在《髹  相似文献   

4.
徐婕 《文物天地》2023,(8):100-105
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填漆勾莲纹长桌运用了戗金与描漆相结合的髹饰工艺,并未发现填漆迹象,与其底账名称存在一定出入。通过对戗金及其相关工艺的历史脉络梳理,尤其是对明清戗金与填漆、描漆等工艺结合并用现象的阐述,我们对此长桌的纹饰、髹饰工艺、漆层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使用MA-XRF对长桌颜料元素的分布进行检测,并结合以往检测经验及观察,对其颜料进行推测,初步判断底髹为几种颜料调和而成的黄漆,清宫中称之为香色漆,大型漆制桌案类家具中以黄色底髹戗金彩漆为饰者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5.
朱桂辛老先生(启铃)是当代古建筑及丝绣两门学术研究的奠基者,对于我国的髹漆工艺也有深湛的研究,他对于宋代朱遵度著的漆经久已失传,感到非常遗憾,所以远在三十多年前就刊印了明黄大成著的髹饰录,另外还自己苍手汇辑有关髹漆的  相似文献   

6.
吴昊  赵阳  雷琼  赵颖  董井忍 《江汉考古》2023,(5):122-126+131+145
本文采用显微剖面分析、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探伤及显微切片等分析技术,研究了湖北监利出土的一件唐宋时期四叶海棠花瓣状圆漆碗的制作材料及工艺。结果表明,该漆碗经过制胎、批灰、髹底漆以及髹面漆制作而成,其胎骨材料为杉木属,胎骨制作工艺为圈叠制胎技法,灰地层以中国大漆和干性油作为胶结材料,并以动物骨灰作为填料,髹漆层为中国大漆并添加干性油作为髹漆辅料,漆膜髹漆工艺为唐宋时期流行的“一色髹”。  相似文献   

7.
良渚文化是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文化,以其精湛的琢玉技术闻名于世。良渚文化的髹漆工艺也很精彩,反山、瑶山、卞加山、梅堰等遗址都出土了为数不少的髹漆器物,器形多样,胎骨主要有木胎、陶胎和石胎等,以生活用器为主。髹漆彩绘和髹漆嵌玉技术是这一时期的重大创新,代表了良渚文化漆器装饰艺术的最高成就,是器物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完美体现,也是等级分化的标志之一。髹漆工艺的发展是人类审美发展、欲求膨胀、技术进步、财富增长的结果,是为贵族服务的产物,富裕的环境促使人去注意生活装饰,愉悦自己。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战国秦汉漆器往往在其底部内外烙印、针刻、刀刻和漆书一些铭文,很多铭文涉及到了当时的髹漆工艺。国内学者对这些铭文进行了详细地考释和研究,揭示出了汉代髹漆工艺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漆器的发明和使用,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早在新石器时代,髹黑涂朱的漆器就已经出现。商、周、战国、秦、汉,彩绘、镶嵌、戗金、嵌螺钿、贴金银箔等髹饰工艺形成,漆器品种增多,漆器制造逐渐进入持续繁盛的时期。魏、晋、南北朝,髹漆工业的衰微并未影响到髹漆工艺的发展。犀皮耳杯,戗金盒盖的出土,都证明髹漆工艺登上了新的高峰。唐、宋、元时期,各类漆器已基本齐备,雕漆则异军突起,达到了历史的顶峰。明、清时代,不同髹饰品种的变化结合,使中国古代漆器园地呈现出千文万华的繁荣局面。一、战国时期的漆工艺时至战…  相似文献   

10.
石超 《收藏家》2011,(9):19-24
雕漆,是漆工艺中的一个品种,是中国漆器特有的装饰技法,是在油光漆兑入入漆颜料,数十层乃至上百层地髹涂在用漆封闭处理过的胎骨上,每天只能髹涂二至三道,髹涂下道漆不可等上道漆干透,否则漆层容易缺脱,这样逐层累积到需要的厚度,用刀剔刻出浮雕花纹,表现层次与质地的美感。  相似文献   

11.
山东青岛土山屯汉墓出土了大量汉代漆器,大部分漆器髹涂1~2层较薄的漆,但M162出土的漆奁残片却与众不同。本研究采用数码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M162出土漆奁残片的红漆层和漆灰层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此件漆奁残片的漆灰层表面连续髹涂5层红漆,且每一层厚度均超出同时期其他墓葬出土漆器的漆层厚度,实属罕见。检视以往研究成果,这是目前发现红漆层数最多的汉代漆器标本,其制作工艺较单层髹漆更为复杂。而这种多层髹同种色漆工艺发展的原因,应当出于审美的需要,其进一步发展,或许可视为雕漆工艺的滥觞。  相似文献   

12.
对湖南长沙风篷岭汉墓出土漆器,采用漆膜切片、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能谱和X射线衍射粉末等方法进行了髹漆工艺技术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漆膜采用的成膜材料为我国传统大漆,少数使用的是广漆;其制作工艺是在木胎体上用漆液裱一层麻布后再刮漆灰,打磨至光滑后髹漆,大致包含1~4层髹漆层;主要采用HgS作为漆膜的红色呈色颜料;另外在调配漆液时人为加入了含有石英颗粒的粘土矿,其作用应是改善漆液粘度而方便涂刷。  相似文献   

13.
正漆器髹饰技艺(徽州漆器髹饰技艺),黄山市屯溪区的传统手工技艺。其利用当地盛产的生漆作主要原料,掺以绿松石、珊瑚、青筋蓝、朱砂等,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而制成,古称菠萝漆器。漆器髹饰技艺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即誉满全国,有"宋嵌徽器"之称。髹饰技艺丰富,有镶嵌、刻漆、描金彩绘、磨漆、堆漆五大类,其中螺甸漆、菠萝漆、脱胎彩绘漆、漆砂砚等漆器颇负盛名。主要品种有家具、容器、日用品、文具、艺术品以及乐  相似文献   

14.
无锡八士镇宋代墓葬出土的绿髹荷花形漆钵是极为罕见的“绿沉漆”实物,利用三维视频显微系统、激光显微拉曼光谱、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对这件绿髹漆钵标本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绿髹荷花形漆钵经过制胎、批灰、髹底漆、髹红色以及绿色面漆的工序制作而成;其木质胎体为杉木属,漆灰以植物油和中国大漆作为胶结材料,而面漆则是中国大漆并添加了熟桐油作为助剂;红色漆膜呈色颜料为朱砂,绿色漆膜的呈色是由雌黄和靛蓝调配而成。这是对“绿沉漆”漆器制作工艺的首次科学鉴别。  相似文献   

15.
周健林 《东南文化》2000,(9):93-101
本文对中国传统髹漆工艺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石超 《收藏家》2016,(4):89-90
长北教授新著《(髹饰录)与东亚漆艺——传统髹饰工艺体系研究》(以下简称《〈髹饰录〉与东亚漆艺》),以鲜明的原创性与独创性,受到各界的普遍重视与关注。笔者研读此书,认为其原创性与独创性表现得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7.
战国秦汉时期的巴蜀髹漆工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古代巴蜀髹漆工艺,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根据巴蜀地域内出土的战国至汉时期的漆器特点,结合异地出土有关材料,展示了从“成亭”→“成市”→“工官”,从战国到秦汉,巴蜀髹漆工艺一脉相承。并经由了原始、发展、成熟等阶段。到汉代已是行销天下的繁荣时期了。  相似文献   

18.
雕漆,是漆工艺中的一个品种,它是用调色后的笼罩漆一层层地涂在器胎上,积累到相当厚度,然后用刀雕出花纹。《髹饰录》载:“剔红即雕漆也。髹层之厚薄,朱  相似文献   

19.
孙维昌 《收藏家》2012,(10):42-44
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的国家,漆木器工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们古代称漆器和相关的漆工艺为"髹饰"。此词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巾车》上有所记述。"髹"为漆涂物,"饰"有文饰之意。漆器究竟始于何时?这是一个迄今尚未解开的学术之谜。考古学界经过长期艰苦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漆家具是宫廷家具的主要种类之一,是宫廷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用品,需要同时兼具美观与实用。用大漆髹饰,不仅对家具的胎骨有保护作用,也具有装饰作用。清宫旧藏填漆戗金炕桌从家具的形制、制作工艺、陈设与使用都值得分析研究,这件漆家具采用填漆、描漆与戗金相结合的工艺,以木胎为底表层髹漆,工序复杂,呈现出了层次丰富的艺术效果。运用元素分析技术对其材料、彩绘颜料进行分析研究,对文物的研究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丰富了文物研究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