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期寄语     
正从这一期开始,《古代文明》中文版进入了她诞生以来的第八个春秋。这段在历史回顾中瞬息而过的时光,对于办刊团队而言,却是每一天都伴随着难以忘怀的耕耘与收获。抚忆着这些耕耘与收获,我们要向每一位作者、每一位读者、每一位评价者和支持者呈上感激和祝福,呈上我们对人文学术一如既往的承诺。本期"古代地中海文明"栏刊出3篇文章。王以欣的《居鲁士的早年传奇与口传历史》对  相似文献   

2.
《旅游》2012,(1):2
每一位熟识或者陌生的《旅游》的朋友2012年的新历旧历都在一月里与我们相聚了!运令我们喜之不迭,同时又强烈地感受到"光阴荏苒"的意味。真诚感谢和问候每一位读者和作者祝您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遂、家庭和美,继续支持我们!  相似文献   

3.
编读往来     
《旅游纵览》2011,(2):98-98
<正>在到处洋溢着节日喜气的浓郁氛围中,编辑小城在这里向我们的热心读者道一声:"新春快乐!"并真诚地祝我们的每一位读者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平安。新年新收获,新春有好礼。在本期的编读往来中,我们会给《旅游纵览》的热心读者送去新年伊始的一份幸运好礼,编辑小城也希望这份幸运可以一直伴随他们左右,同时,也祝福每一位热心读者,在已经到来的2011年,鸿运大展,万事顺意。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旅游》2011,(2)
您寄来的读者调查表我们收到啦!亲爱的读者朋友,2010年12期,我们向您发出了《旅游》问卷调查的邀请。一份份衔着读者真情实意的回信,源源汇集到我们的手中。感谢您,感谢每一位虽未谋面却神交已久的朋友。您的心愿我们努力实现,您的建议我们欣然倾听。  相似文献   

5.
王世英 《百年潮》2014,(12):1-1
正《百年潮》2014年第12期的出刊,意味着改制后的《百年潮》又走过了一年。回首一年,本刊秉承"揭示历史真相,展示世纪风云"的宗旨和"信史、实学、新知、美文"的风格,使《百年潮》成为读者喜欢阅读的大众刊物,让历史贴近读者,让读者感悟历史,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我们还在路上。让历史贴近读者,让读者感悟历史,就要揭示真实的历史。只有真实的历史,才能"鉴今育人",总结规律,认清道路,坚定信念。揭示真实的历史,要靠掌握大量的、新发掘的史料并进行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秉笔直书和"亲历、亲见、亲闻"的当事人的回忆。今年本  相似文献   

6.
《百年潮》2006,(10):79-79
近日,本刊编辑部从参与读者调查活动的热心读者中,随机抽取了50名幸运读者,赠阅2007年全年的《百年潮》杂志。至此,本刊为期四个月的读者调查活动圆满结束。这次读者调查活动,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情支持。许多读者不仅寄回了调查问卷,还专门附长信,给我们提出建议和批评。在这里,我们再一次表示由衷的感谢。今后,我们欢迎广大读者继续通过各种方式,包括来电、来函,和我们互动,以进一步提高刊物的质量和水平。我们尤其欢迎广大读者:(1)对每一期刊物,就总体内容或某一篇文章,作出评价,或者谈谈自己对文章中所涉及人和事的看法;(2)对每一期刊物的史实、文字、排版,指出错误和不足。我们将在《编读往来》栏目中继续刊登读者来信。  相似文献   

7.
正绿是什么颜色?没有人知道,因为它包含了太多,有时深,有时浅,而作者宗璞却用一支画笔为读者们描绘了一种不同的绿色。作者的画笔是用精细、美妙的文采构成的,它从大自然中吸取每一种颜色,再生动地将它们带入文中,使读者从内心中感触到绿的美妙。从灵隐寺到苏堤,然后是花港观鱼,这一刹那玩遍各种美景的感受是多么美妙!作者那支灵巧的画笔就在这每一个景里,为我们展现千变万化的绿。当你来到灵隐寺,就能感到宗璞笔下那笔下那迎面扑  相似文献   

8.
读者论坛     
2007年12月号布达拉宫作为藏族传统建筑的典范,显然对于读者有持久的吸引力。冻土消融这一牵涉到全球气候变化的话题,也引起了不少关注世界的读者注意。从这一期来信中,我们发现许多读者不约而同地谈到了两个主题:保护人类精神文化传统和保护我们共同生存的地球。我们为了回答广东李启明提出的问题,追寻到美国与巴西。黑龙江的尹立莉则对"永冻土"作者的其他作品表现出进一步的兴趣。读者的热情与细致是鞭策我们提升品质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喻莲 《南京史志》2011,(Z1):82-83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应当成为我们每一个幼儿教师的基本信念。只有在主题活动中渗透了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促进幼儿全面而和谐的发展。一、在内容选择上要体现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在开展主题活动时  相似文献   

10.
<正>2012年12期的"编读往来"栏目中,我们发布了2012年下半年读者评刊调查。很多读者发E-mail到我们的互动邮箱参与了的评刊活动,给刊物提出了十分宝贵的意见和中肯的建议,本刊编辑部向读者们表示衷心感谢。以下公布2012年下半年读者评刊调查结果:读者最喜欢的10篇文章(以得票多少为序):《马来西亚沙巴雨林探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2003年6月25日,《华夏人文地理》的改刊号终于隆重上市了。两个月来,在制作新的一期的繁忙与紧张的日子里,我们怀着不安与期待的心情,愿我们的新老读者能接受我们的新面孔,也盼望你们能提出好的建议,让我们的杂志不寂寞,不冷清。你们并没有让我们失望,询问我们的每一个编辑、打开我们的每一个电子信箱、拆开你们的每一封来信,我们都能感受到新老读者对这份杂志的关注与热情,使我们在前行的过程中又增添了几分挑战的兴奋、几分由衷的欣慰。编者  相似文献   

12.
<正>2012年12期的"编读往来"栏目中,我们发布了2012年下半年读者评刊调查。很多读者发E-mail到我们的互动邮箱参与了的评刊活动,给刊物提出了十分宝贵的意见和中肯的建议,本刊编辑部向读者们表示衷心感谢。以下公布2012年下半年读者评刊调查结果:读者最喜欢的10篇文章(以得票多少为序):《马来西亚沙巴雨林探  相似文献   

13.
表演课本剧     
正"蔺大人,请您用这根荆条狠狠地抽我一顿吧。"这是哪儿发出的声音?难道历史上的蔺相如和廉颇起死回生来到现代了?嘻嘻,其实这是我们班正在表演课本剧《负荆请罪》呢!哎呀,快到我们这一组了,我忽然紧张起来,连别人表演的课本剧也没心思看了,拿起书就轻声背起来,生怕忘了。已经是我们前面那组了,每靠近我们这组一次,我就猛地一惊,背上直冒冷汗。轮到我们这组了,我和其他同学走上舞台。这时,我怎么也笑不起来,涨红了脸,全身发抖,腿发软,好像要瘫坐在地上似的。  相似文献   

14.
让我们牵手     
《旅游》1999,(1)
时光又把我们带进一个飘雪的季节。那一封封如雪片般飘临到《旅游》杂志社编辑部的,是来自祖国四面八方关爱《旅游》的朋友们燃烧着热情的心。一句句挚诚的希冀,一声声热切的盼望,湿润了我们的眼睛,感动着我们的心灵,改刊后的《旅游》经万千读者评点后的回馈,也沉甸甸地压在我们肩上。我们从中了解到读者的需求与愿望,也深知任重而道远的责任与分量。谢谢每一位亲爱的读者,谢谢您带来的每一条我们期待已久的信息,谢谢您真情的参与,这些都将成为我们办刊Z路上的宝贵财富和强大动亢,而且永远是我们杂志社弥足金贵的珍藏。我们将在…  相似文献   

15.
《史学月刊》2020,(1):F0004-F0004
《2020年河南大学日历》以图片和日历相结合的形式展示河南大学百年来的历史、精美建筑、优秀学者以及校园风光,以四条隐藏的线索带领我们走进这所百年名校.内文以图文和日历页相结合的方式排布,每一天都可以接收到一条关于河大的知识.日历页部分精心设计了版面,在保障日历功能的基础上,给读者留下了足够的书写空间.每一天写下一点感悟,365天的积累成就了一本属于自己的记忆.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用华夏人的眼光观察宇宙空间用全球人的角度关注华夏人文 经常会有读者和同行问:在当今这个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该如 何兼顾杂志的文化品位和市场发行量?我们的回答是:要熊掌,也要 鱼。不必去刻意媚俗,但我们深信好的东西必定是既被圈内专家肯定, 又被读者看好的。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人文背景和感兴趣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读者来信     
四川甘孜州耿却:我是《中国西藏》十几年的忠实读者,每期都在"康巴书店"购得,每期必认真阅读,特别是一些珍贵的文物图片、文章看了又看,每到过年放假又重新翻阅。  相似文献   

18.
从文献资源、学习环境、网络信息资源三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在高校教育职能中的优势。做好读者服务工作一直是高校图书馆一切工作的核心,细心做好每一项工作,让读者满意,是高校图书馆员共同努力的目标。"读者第一,服务育人"不仅仅是口号,更要求我们把它体现在工作中,落实到行动里。结合实际工作,从细微处入手,做好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一节公开课     
正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老师要当着全校老师的面给我们上节公开课,可正是到了把我们拉出来"溜一溜"的时候了……那是周一的上午,数学老师一大早就走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对我们说:"同学们,今天我要宣布一个好消息……"老师还没有说完,同学们便早已交头接耳,有的说是不是要春游了,有的说是不是要发奖品……不过,老师说的可令我们大吃一惊,"好消息是我们要在全校老师包括校长前上一堂  相似文献   

20.
正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每一个时代,都是人们关心的主题之一。下面一组图片,反映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部分儿童过"六一"节的欢乐情景。这样的情景虽不能反映历史的全貌,但却代表了人们美好的祝愿和向往。看到孩子们脸上天真无邪的笑容,也许可以唤起读者对童年的回忆和思考。历史是严肃的、复杂的,甚至是沉重的,但对现实和未来,我们必须保持和传递一颗童心和一份纯真。这也许是儿童节对于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