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结构的更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结构更新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主导文化从儒学式微转变为儒、释、道三教并立;胡汉两种异质文化从冲突渐进到兼容;地域文化从中原一脉发展成南北分明。  相似文献   

2.
浅析北朝墓葬形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几个朝代自公元三八六年北魏建国,至公元五八一年隋统一全国止,其间经历了近二百年。两个世纪,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北朝在中国的历史上却占有特殊的地位,其典章制度,文化习俗,由于该时期的民族融合及政权交替的频繁而呈现出独特的风格,这种独特风格表现为以汉族为主的中原文化与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的形式,并深深地影响了隋以后统一局面的文化。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汉唐两大统一阶段的过渡时期,是连接两大统一阶段的文化的桥梁。如果说三国两晋的文化多在承前的话,那么北朝文化则多在启后。因  相似文献   

3.
李浩 《民俗研究》2009,(2):96-108
少数民族在与汉族的文化交流中,对本民族民间信仰的变革,促成了民族融合的发生与发展。这一过程表明,放弃作为民族精神核心的本民族民间信仰而改信汉族的民间信仰,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步骤。  相似文献   

4.
论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士大夫爱国意识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将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汉族士大夫的群体行为心态进行了分类分析,从而指出这一时期的士大夫各自服务于不同的民族政权,但支配其行为心态的政治理念均是汉民族意识,正由于此,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才实际上表现为一种汉化,即所有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均被同化于汉民族之中。  相似文献   

5.
民族融合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北魏统一以前十六国时期的汉化是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五胡入驻中原的同时,其自身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开始了封建化。十六国时期民族的汉化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统治,甚至为后来各民族的交流融合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以往人们只注重了这一时期的战争动乱,却对少数民族自身的汉化进程论述甚少。  相似文献   

6.
魏振国 《沧桑》2014,(1):42-44
民族融合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北魏统一以前十六国时期的汉化是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五胡入驻中原的同时,其自身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开始了封建化。十六国时期民族的汉化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统治,甚至为后来各民族的交流融合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以往人们只注重了这一时期的战争动乱,却对少数民族自身的汉化进程论述甚少。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原地区的文化发展受到重创,与中原的“八王之乱”、“永嘉之乱”相比,河西地区则是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人间乐土.大量中原士大夫避居河西,为保存中原文化成果做出重大贡献,同时为河西地区文化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尤其在少数民族统治者的大力宣导下,儒学在河西一带得到了广泛转播及长足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儒学在河西地区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政治的进步,为以后北魏乃至隋唐时期文化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冯雅仙 《沧桑》2014,(5):15-17
唐朝时期,儒、佛、道三教鼎立的格局形成。虽此时儒学式微,但实为儒学发展的承上启下。中唐儒学上承两汉经学,下启宋明理学,成为我国古代儒学由魏晋南北朝的衰落时期向复兴时期转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中唐儒学的复兴是宋明儒学复兴的基石。中唐时期的重要儒学思想家韩愈、李翱发展了儒学,柳宗元、刘禹锡推进了儒学,他们成为中唐儒学复兴的先驱,为中唐儒学复兴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中国儒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张庆捷 《沧桑》2015,(1):14-19,2
山西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多民族汇聚融合的要地。历年来的考古发现与文献史料相互吻合,证实了山西在北朝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出土遗存来看,汉代起北方游牧民族就不断进入并、代;平城和晋阳许多重要遗址和墓葬出土的壁画和器物都反映了民族融合的趋势及吸收了草原文化的新的汉文化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从其时代变化也可看到北朝文明的发展主线及特点。文章还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的大量的外来器物指出北朝是山西与丝绸之路保持最密切关系的时期。  相似文献   

10.
中华大地上在远古时代就逐渐形成了许许多多的民族集团和文化区,这些民族集团经过长期的相互交往、征战和融合,到秦汉时期形成了并立和相互依存的南北两大统一体,这就是以农为主要经济活动的汉族为主体的民族集团,和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民族集团,以后又经历了魏晋南北朝、宋辽金元和明清三次民族融合高潮。这些民族融合过程,主要是在这两大民族集团之间,也就是在南方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汉民族集团和北方少数游牧民族集团之间进行的。北方的少数民族从匈奴统一北部草原开始,不断开发建设祖国的北方,建立地区性的民族政权,并且一次又一次地入主中原。  相似文献   

11.
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处在强大的汉帝国崩溃之后和繁荣的隋唐王朝到来之前,是中国由统一陷入分裂,同时又为新的统一积累各种条件这样一个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时期。在长达三个多的世纪中,战乱频繁,民族融合,人口迁徙成为社会的主题,在秦汉大帝国沉重的历史废墟之上,所谓“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人中原文化颓废之躯”,使得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波澜壮阔,异彩纷呈,从而为考古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来源。特别是这一时期壁画墓的调查和发掘,包含了当时极为丰富的历史信息,不仅加深了我们对于这段历史时期物质文化的认识,也使得我们有可能通过对壁画墓的探讨研究,在文化的时空传递和延伸上,有所发现和收获。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把十六国北朝时期的敦煌大族与佛教问题分为三期。汉晋之际,初居敦煌的大族主要独尊儒家文化,他们并未真正信仰佛教;十六国时期,他们在尊奉传统儒家文化的同时,开始接受佛教,在思想信仰方面儒释兼行;北朝时期,其佛教信仰有了长足发展,且有压倒儒学之势。这个时期,敦煌大族的思想信仰和文化代表了敦煌宗教文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十六国北朝少数民族贵族汉文化修养是该时期的重要历史问题 ,它关系到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步状况 ,影响到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关系 ,更关系到北方的民族融合与南北大统一。因此 ,多年来学者们对此颇为关注 ,广泛参与这方面的研究。鉴于该问题的重要 ,笔者对近二十年来学者们在这方面的研究状况做一概略的总结 ,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一、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贵族汉文化修养1 .匈奴、卢水胡、羯族。匈奴是北方与中原政权交往最早的民族。匈奴贵族多推崇汉文化。在论及匈奴汉国刘渊的汉文化修养时 ,万绳楠认为刘渊在向封建士大夫转化 ,而这种…  相似文献   

14.
甘肃合水县发现一通北朝佛教造像碑,通过与关陇地区一些有纪年的北朝造像和石窟造像的比对,以及对碑刻铭文内容的分析,推断其应雕凿于北周初年。该碑为社邑造像碑,其题记反映出两种史实:一是西魏北周时期宇文泰推行赐、复胡姓,一是北朝陇东地区少数民族融合、聚居、结社及佛教信仰状况。该造像碑的发现为研究陇东地区北朝晚期的佛教与佛教艺术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5.
苏瑜为北朝鲜卑族之后,其先祖在文献中有记载。苏瑜在武周时期担任有一定的官职。其墓志研究对北朝以来的民族融合、苏氏家世以及隋唐时期的社会政治及唐代关中地区乡里建置均具有一定作用。本文结合史料,就苏瑜先世及本人的相关史事做一考述。  相似文献   

16.
西晋终因统治集团腐朽统治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中国历史随后进入了南北朝大分裂时期。大量的少数民族内迁使中国进入了又一个民族融合的高峰时期。这其中涌现了很多杰出少数民族首领率领着本族建立了各自的少数民族政权。各个少数民族政权都采取了各自的民族政策来调节内部的少数民族同汉族的民族关系来试图保证政权的稳定。后赵作为北朝前期曾盛极一时的羯族政权后赵在南北朝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说到后赵就不得不提及后赵的建立者石勒。石勒建立后赵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政策方面的封建化措施。本文主要择对石勒在其统治期间的民族政策进行浅议。  相似文献   

17.
闵睿 《沧桑》2010,(4):131-131,159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西,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与汉族融合的重要场所。民族融合的发展不仅使各族生活习俗、政权组织等出现了汉化现象,更使各民族之间的思想文化具有了更深刻的认同,从而促成了统一王朝的形成。民族融合发展的原因是山西独特的地理条件以及内迁各族主动的政治文化改革。  相似文献   

18.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我国以后,起初影响是很微小的,只有在几百年以后,才发展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种主要宗教。那末,佛教从何时起才开始兴盛起来?有同志说:“中国佛教的大发展是在魏晋南北朝”,“在曹魏之时,佛教的发展也有了新的突破。”这种论点也经常出现在我国有关魏晋南北朝佛教史的论著中,例如由翦伯赞同志主编的《中国史纲要》第二册与杨志玖等同志编写的《中国古代史》上册都持有同样的见解,两书均认为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大为发展起来”。但是,这个笼统的提法很不准确。魏晋南北朝历时三百六十  相似文献   

19.
论民族融合的不同类型及中华民族融合的不同状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民族融合不同于民族同化,应是两个民族各自丧失部分特征,获得部分新特征,而形成新的民族。民族融合有三种不同类型,即结合、一体化和同化。中华民族的融合有五种不同情况,华夏诸族融合为汉族;少数民族融合于汉族;汉族融入少数民族;起源相近、经济、语言、化相近的少数民族的结合;不同起源、不同经济、化、语言的各少数民族的融合中华民族经过四次大融合,从春秋战国到秦是第一次,从两汉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是第二次,从辽金元到明是第三次,从清到现在是第四次。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漆画已经进入到了成熟发展阶段,特别是宁夏固原北魏漆棺画占有重要的地位。漆棺画的图像为中原文化艺术,所反映的是区域文化特点。对于探索当时的地区文化艺术特点具有重要的价值。本论文针对宁夏固原北魏漆棺画的艺术特色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