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典目录学研究概述(1950—198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录学的作用在于指引读书门径,提供文献线索和知识信息.清代著名学者王鸣盛认为:“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紧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见《十七史商榷》卷1)所谓古典目录学是与现代目录学相对而言的,它研究的内容是以古代典籍为文献对象的目录活动和目录成果,目前的学者认为,它应包括书目和篇目索引两个方面.中国的目录活动源远流长,积累了丰富的书目文献.对其整理、研究、总结前人做了大量的工作,近40年来,中国(台湾省、香港未计在内)古典目录学的发展虽然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但仍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无论是学术专著的问世,还是论文的发表,书目索引的编制,特别是近10年来,尤为突出.笔者仅就个人知见,略述一般,以见梗概.  相似文献   

2.
2015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全文转载了本馆馆刊《日本侵华史研究》刊发的论文《1939年的军统局与抗日战争》,并作为该期头条标题目录刊出。该论文刊发于《日本侵华史研究》2014年第3卷,由中国台湾“国史馆”学者苏圣雄撰写,文章通过梳理《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民国二十八年工作总报告》。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史学会、《历史研究》编辑部、《近代史研究》编辑部于1987年7月下旬在青岛联合召开了“七七”抗战50周年学术讨论会。全国各地中国现代史教学研究人员129人出席会议,提交会议的论文共97篇。这次会议对有关抗日战争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争鸣。 一、抗日战争的国际意义和阶段划分  相似文献   

4.
运用比较法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试教做法朱子冰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在内容选择、体例、结构方面都投初中教材有较大的突破,满足了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需要。本人在试教过程中,相信“分辨出对象的某种属性,最初是靠比较达到的”(...  相似文献   

5.
读了胡道静、林申清《四库书目家族》(《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1年第1期)一文,获益匪浅.正如文中所言,《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有“传统文化之总汇,古代典籍的渊薮”之称.的确,在大力提倡整理和研究古籍的今天,这部为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四库全书》,有待于深化整理与研究的必要.文中并指出“四库书目数以百计,俨然已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胡、林两先生从应用目录学的角度提出了这一课题,并且系统地蒐集有关书目,汇编成这套《四库书目家族》(以下简称《家族》),使研究者可以按图索骥,利于研究,此举是十分可贵的,我们甚为钦佩.但是,对于《家族》中所列举的某些图书视作“四库书目”却不敢苟同.顾名思义,“四库书目家族”就是有关《四库全书》的各种书目,组成这个“家族”的每一个“成员”都应是“书目”,同时必须是有关“四库”的书目,而不是那些研究“四库”的论文或史料图书.如果超出了这一范  相似文献   

6.
魏宏运新编《中国现代史》教材运用丰富翔实的资料,以新体例对1919~1949年的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化和社会生活作全面、科学、客观评述,是一部学术性的中国现代史教材。  相似文献   

7.
靳德行教授主编,秦英君副教授等副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以下简称《国史》)。是一部很有价值和特色的著作,又是一部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通史规模,纵横井然,为《国史》的第一个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应是中国通史的最新部分,是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史的继续与发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必须用通史体例进行编著。由于“国史”是近年来刚刚新兴的一门学科,在这种情况下要编著一部高水平的共和国通史(开篇)决非易事。然而共和国40年来  相似文献   

8.
作为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岑仲勉( 1 886—1 96 1 )一生著述颇丰,在隋唐史、民族史、历史地理、先秦史等方面造诣很深,为了保存和集中展示岑先生的研究成果,中华书局最近推出了“岑仲勉著作集”,几乎囊括岑氏全部已刊和未刊论著(含论文、札记)。收入著作集中最早的专著是1 934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佛游天竺记考释》。《岑仲勉史学论文续集》收有几篇未刊稿,弥足珍贵,书后并附有“岑仲勉著作集”中全部论文和札记的索引。“岑仲勉著作集”目录:1 《两周文史论丛》(外一种:《西周社会制度问题》) ,2 《隋书求是》,3 《通鉴隋唐纪比事质疑…  相似文献   

9.
任万举、乔钊同志编纂的《九十年东北地方史研究资料索引大全》一书,已于1992年8月由长春出版社出版。《九十年东北地方史研究资料索引大全》是集现有研究成果之大成的一部大型工具书。该书收入了从1900年到1990年90年间有关东北地方史的研究成果。共收集东北史研究论文和有关资料目录近18000条,  相似文献   

10.
史学精粹     
正王记录:《论"史钞"》(《史学史研究》2016年第3期)作为一种史书编纂形式,史钞起源于战国时期,经过两汉至隋唐的发展,到宋明时期达于鼎盛。随着史钞类史籍的逐步增多,宋初编纂《龙图阁书目》,正式把史钞从杂史中分离出来,列为史部独立的类目,取得了史学史上应有的地位。史钞的编纂形式比较灵活,或在旧史体裁基础上加以改造创新,或打乱旧史体例重新分类钞纂,或不受史书体例限制,随笔杂抄,均以适合多数人阅读为归宿。史  相似文献   

11.
简讯一则     
朱鉴秋先生主编的《百年郑和研究资料索引》于2005年5月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从1904年至2003年百年间郑和研究的资料信息,内容包括书目索引、文章篇目索引、消息报道、会议讲话四部分,并附有相关古籍及西方、日文、俄.文、印尼文和马来文等外文论著的信息。《古籍新书报》刊文评价它是“一本极好的郑和研究资料索引工具书”。  相似文献   

12.
全国首届史学理论讨论会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历史学“六五”规划会议提出要加强史学理论的研究工作。为了推动史学理论的发展,由《世界历史》、《中国史研究》、《远代史研究》、《江汉论坛》四个刊物编辑部发起和组织的我国首届史学理论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1月2日至6日在武汉市举行。会议得到了湖北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全国各地史学理论的研究、教学、编辑人员八十多人出席了会议。提交会议的论文  相似文献   

13.
别开生面的历史学术贡献──介绍《全国各级政协文史资料篇目索引》李侃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在中国近现代史领域,出现了一个新门类,或叫“新史源”,这就是全国各级政治协商会议,根据1959年4月29日当时的全国政协主席、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政协全国委员会举行...  相似文献   

14.
《辽金史论集》一、二、三辑,一九八七年分别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和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辽金史论集》是中国辽金契丹女真史学会(简称中国辽金史学会)编辑的系列丛书,由著名的辽金史专家陈述教授担任主编。本书所收大多是一九八二年中国辽金史学会成立以来,会员们在学术年会提交的论文。辽金史的研究同其他断代史相比,起步晚、人员少,一向是比较冷落的领域。自中国辽金史学会成立以来,组织协调了各方面的辽金史研究工作者,使辽金史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陆现存《吴越备史》一书的善本共有二十一个,但《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仅著录了十一个,而且对此十一个版本的著录颇多舛漏。本文先对这些舛漏予以订补,然后补充了《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漏载的十个版本,并修正了相关图书馆对此十个版本内容的记载失误。  相似文献   

16.
姜秉正先生所编《研究太平天国史著述综目》(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版,以下简称《综目》)是一部搜罗丰富的太平天国史研究情报性工具书,该书收录了自太平天国革命爆发以来到1981年为止国内外研究太平天国的专著、论文和资料等,造端宏大,  相似文献   

17.
图书分类是古代书目的结构体系,与图书分类相关的还有某些类目之后的“附录”,前人很少谈及。《四库全书总目》在18处设置了附录,涉及经、史、子、集四部,共41种书。附录较早出现在上海图书馆藏的《总目》稿本,之后才发展完善。附录之例应始于《总目》经部易类之后所附的易纬八种,《总目》所设既有小类附录,也包含某类或子目之后的一种两种书,大多是馆臣新的归纳,体例完善,内容全面。这意味附录至《总目》已突破了传统书目设置附录仅限于小类的藩篱,具备了完善的内容和体例,达到了理论自觉,成为古代书目分类体系成熟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二年中国近代史论文资料书目索引(中文部分)$近代史研究所图书资料室  相似文献   

19.
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一部顿受欢迎的书,曾经得过奖的(全国通俗政治理论读物一等奖和优秀教材国家奖)。但八年前出版时,它还不是一部完整的书,还只是1919年以前的中国“通”史。去年8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国通史纲要续编》(以下简称《续编》),实际是《纲要》的第十一章。这样,十年前白先生将1919年至1949年历史时期(通称“中国现代史”)写入《纲要》的  相似文献   

20.
光绪三十四年(1908),清廷官方性质的《学部官报》公布了“审定中学暂用书目”约两百种,并为之各撰“提要”以述评各书内容、史源与优缺点。与中国传统的“提要”撰述相比,此处的范畴运用与批评模式并无本质不同。唯值得注意的是,在关于山西大学堂所编《西史课程》的“提要”中,出现了“泰西史家最重批评”一语。《审定书目·书目提要·西史课程三册》,《学部官报》第57期,光绪三十四年五月二十一日。这一论断反映了一个事实:近世中国史家言史学批评,多了一个难舍难离的参照系,那就是西方史家的史学批评。比较地审视,自然有世界视野的获得,当然也免不了文化的焦虑,不过恰恰也是一种自我反思的动力。在此,拟在西方古典史学批评的参照下,谈谈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观念根基,以见“最重”二字是否合乎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