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你们还往上走?”赶牦牛群的牧人在用不丹杜尔谷的方言向我们问候这个国家的高原就像乘电梯上升一样,从低地的丛林进入南部的水晶冰峰。那里与西藏接壤。 我们要去看不丹的某山,不丹不对外部世界开放她的自然风光 不丹是一个闭锁的小国,它的统治给人印象至深。当我在帕罗下飞机时,空气是透明的,山里厚厚地长着松树。帕罗河弯曲着流过了不大的首都蒂姆普,清澈见底。 这里的民族王义十分明显:有统一服装。不丹的公民是被强迫穿衣的,法律上的公共场所要穿传统服装。开头我很不以为然:政府怎么敢告诉人们穿什么?但后来看到不丹的服…  相似文献   

2.
《西藏人文地理》2016,(4):22-24
正5月18日,是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也是世界首个以牦牛为主题的专题馆——西藏牦牛博物馆开馆两周年之际。两年来,这里接待了国内外观众10万余人,被誉为雪域高原的文化地标。来自河北的参观者廖新华之前对牦牛了解不多,观展后惊呼"大开眼界"。为何要建一座博物馆?博物馆"感恩牦牛厅"墙壁上的两句话,诠释了藏民族与牦牛的关系。一句是"没有牦牛就没有藏族",十世班禅大师生前如是评价;一句是"凡是有  相似文献   

3.
正千百年来,西藏牧民家庭一天的生活是从捡拾牛粪开始的。直到今天,人们日常生活能源的80%都依赖于牛粪。没有牛粪,牧民没法烧火做饭,更无法取暖。在这种情况下,帮助牧民提高捡洽牛粪的劳动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无疑有利于牧民生活的改善。继2017年6月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那曲市比如县推广干台高原捡拾车后,2018年7月29-8月3日,由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高原捡拾车生产企业相关人员和西藏会员企业负责  相似文献   

4.
正应北京市文物局邀请,由首都博物馆、西藏牦牛博物馆主办,自然博物馆等多家在京博物馆协办的"牦牛走进北京——高原牦牛文化展"于2016年12月15日至2017年3月15日在首都博物馆举办。西藏文化是中华灿烂文明的瑰宝,它的诞生与藏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更与牦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数千年来,牦牛与高原人民相伴相随,凡是有藏族同胞的地方就有牦牛。西藏牦牛博物馆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座以牦牛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肩负着保存牦牛文化物证、传播牦牛文化知识、探讨牦牛与  相似文献   

5.
《收藏家》2016,(12)
正《牦牛走进北京—高原牦牛文化展》将于2016年12月15日在首都博物馆举办,这是高原牦牛文化首次以综合、系统的形象走出西藏,来到北京展出。这次展览是应北京市文物局邀请、由首都博物馆和西藏牦牛博物馆共同主办的。西藏牦牛博物馆是北京市对口支援西藏拉萨市的一项重点文化援藏工程。于2011年开始筹建,2014年建成开馆。西藏牦牛博物馆以其鲜明的特色,被誉为"国内填补空白、世  相似文献   

6.
废弃手机电池改造成手电筒,构造似"火钳"、操作方便的狗粪捡拾器,家用擦窗清洁刷"变身"省水省力的"公交车清洁擦洗器"……3月9日,中福会少年宫举行"2008年少年科技智多星"工程启动仪式,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看似简单实用的小发明深受现场评委的青睐。透着"孩子气"的小发明赢得高分。  相似文献   

7.
物以稀为贵,天下牦牛多为黑色和杂色,而生存于天祝这块神奇高原的白牦牛,就自然成为世界牦牛珍稀畜种。“天下白牦牛,唯独天祝有”。白牦牛这一广告因而闻名于世。成为天祝高原奉献给人类的一件稀世珍宝。 关于天祝(亦称华锐)白牦牛,在民间曾有这样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藏》2013,(6):96-96
牦牛被誉为“高原之舟”。牦牛以其一切成就了高原族群的衣、食、住、行、运、烧、耕,涉及到高原的政、教、商、战、娱、医、文,并深刻地影响了高原人民的精神性格。它是西藏的象征,承载了雪域高原民族的悠长的历史,是藏文化不可或缺的精神符号。牦牛憨厚、忠诚、悲悯、坚韧、勇悍、尽命,体现了丰厚的精神价值,具有明显的文化地标性以及在地球最高处的人类精神的导向性,内涵极其丰富。为祝贺2014年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西藏牦牛博物馆开馆试运行,《十月》杂志社、西藏作家协会、西藏牦牛博物馆筹备办特联合举办“牦牛之歌”文学作品征文活动,并出版《十月》杂志专刊(牦牛之歌)。  相似文献   

9.
《西藏人文地理》2014,(2):34-41
在青藏高原,牦牛很早就先于人类开始生活于这片广袤无垠乏地,并和人类一道守护着这片圣神的净土,这就是高原人类世世代代敬重牦牛,并结伴积淀高原文明的缘由所在。  相似文献   

10.
随着青藏高原上公路和铁路的修建,牦牛“高原之舟”的地位正在降低。但一直以来,牦牛不只是简单的运输工具,它已经融入藏区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1.
漫话牦牛     
在西藏高原、宽旷无垠的草原上,散落着一群群牦牛。在风雪高原生息繁衍,它是藏旅同胞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传家宝”。 我国牦牛的故乡,在西部高原地区。我曾在雪山牧场,在崎岖的山道上,在藏民家里,饱赏过牦牛的风采,才知道它在高原居民生活中占据着不可缺少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在牦牛博物馆里,收藏着很多当代艺术家创作的和牦牛相关的作品。这些艺术家说,因为高原牧民的生活生产和牦牛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牦牛就没有藏人,藏文化和牦牛文化一脉相承。他们自己的创作灵感,便来源于对牦牛这种最质朴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法国人很关心它吃得怎么样;德国人则十分严肃,责问有必要给一台造粪的机器吃那么好吗,怎么不去想想非洲饿肚子的难民?  相似文献   

14.
楚鹏 《风景名胜》2015,(1):61-63,60
不丹,最后的香格里拉,长期与世隔绝的神秘感和古老的佛教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去一探她的芳容。每年3月至5月以及9月至11月的气候都比较温和,是不丹旅游的最佳时节。白天温度在20—28摄氏度之间,便于旅客出行,不丹许多的节日都在这个时间段。不丹,一个不起眼的南亚小国,却在全球第一个提出用"国民幸福总值"(GNH)来衡量发展成果。在我的旅行经历中,不丹是一个无可替代的充满生命启发性的地方。在不丹,你能找到的或许不是美丽的风景,也不  相似文献   

15.
肖鹏虎 《华夏地理》2003,(4):140-147
黛青拉毛的恶作剧 你曾经尝试过从奔跑的牦牛背上被甩出去,挂在牛犄角上的滋味吗?在约古宗列曲河边的时候,我就被牦牛"甩"了一把.  相似文献   

16.
印象     
正情迷巴塞罗那定义巴塞罗那的方式太多。这儿不像巴黎那样高雅,华贵,连讲话都散发着浪漫情怀。喜悦尽显于言表,人们大声攀谈,哈哈大笑,只有角落里的情侣在窃窃私语,不愿分别。这快乐得空气太有穿透力,让人迷迷糊糊地像是要去赴一场快乐的约会,这是巴塞罗那,没有人会吝啬自己的快乐的。不丹,与世无争的美"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或许最有资格说这话的就是不丹国民。去不丹不需要理由,仅是不丹的幸福宁静和神秘国度就足以让人心动。物欲横流,玩世不恭的在这儿没有市场,他们不明白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相似文献   

17.
龙山 《中国西藏》2014,(1):50-53
广袤的青藏高原是自然环境极其严酷的世界屋脊,但这里却是耗牛生息繁衍的绝佳地方。牦牛是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地区特有的一种大型动物,无论是野牦牛还是家养牦牛,它们与藏区民众的生产生活均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自古以来,这种关系渗透在藏族群众所在的每一寸土地上,久而久之,形成青藏高原特有的牦牛文化。野牦牛演化为家畜的历史进程野牦牛是青藏高原最具代表性的野生动物之一,是十分宝贵的高原畜种,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雪山天骄"之称。其栖息地为海拔4000-6000米的高寒地带。现在,我国是世界上拥有牦牛数量最多的国家,约有  相似文献   

18.
正人类对野牦牛的看法混合了想象与现实。就我来说,野牦牛象征着广阔无垠的羌塘成为这一地区的象征符号。——美国学者乔治.B.夏勒《牦牛走进北京——高原牦牛文化展》于2016年12月15日至2017年3月15日在首都博物馆展出,西藏牦牛博物馆与首都博物馆共同主办此次展览。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大型哺乳动物,数千年来,牦牛与藏族人民  相似文献   

19.
封面故事     
这幅画是画家昂桑所绘,取名《藏人》,画上的形象一半是牦牛,一半是人睑,取名《藏人》寓意深远,成为了西藏牦牛博物馆的形象画。这幅画上牦牛和藏人有浑然天成的关系,昂桑说自己的刨作灵感来源于对牦牛最质朴的感情,因为高原牧民的生活、生产和牦牛这种动物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牦牛就没有藏人。2013年5月18日的牦牛博物馆捐赠仪式上,昂桑将自己的作品《藏人》及其版权无偿捐赠给牦牛博物馆。  相似文献   

20.
在大西北高原的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生活着一种稀有而珍贵的牦牛畜种──天祝白牦牛,它既是该地的特产,也是世界珍稀畜种。天祝白牦牛以其色白而闻名,当绿色的草原上放牧着白牦牛时,远望去恰似朵朵白莲怒放在碧水之面、绿丝毯上撒落着颗颗莹光闪闪的珍珠,真是令人陶醉。天祝白牦牛特点不仅是毛色洁白无暇,它适于在高海拔(3000-5000米)的空气稀薄的高山草原地区生活,耐力极强,皮下组织发达,胸部发育良好,肺大,气管短而粗,适应高山生态条件。天祝自牦牛全身都是宝,除了与一般牦牛共有的优点外,它还肉质鲜嫩,味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