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唐以后,中原汉地与西藏之间形成了青藏道、川藏道等多条道路,明朝使臣入藏的交通道路,前期以青藏道为主,中后期川藏道成为主要入藏道路,明朝使臣也曾行经西域道、滇藏道进入西藏。明代汉藏交通的兴衰演变主要受政治、经济因素的制约,军事活动、藏传佛教的传播也影响了道路的兴废,地理环境因素对汉藏交通的形塑作用则不断减弱,明代汉藏交通网络格局对后世汉藏交通奠定了基础并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熊文彬 《考古学报》2021,(2):221-232,中插1-中插6
目 次 一 西藏明代壁画中的汉式善财童子和汉式童子 二 内地明代藏传佛教寺院艺术中的汉式善财童子 三 内地汉式善财童子的造型 四 汉式善财童子在藏区的传播与演变 明代是汉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又一重要历史时期,随着明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和其他藏区施政,以藏传佛教及其艺术为代表的藏族文化大规模传入以南京和北京为首的内地;另一方面,以汉传佛教及其艺术为代表的汉族文化也陆续传入西藏和其他藏区,正是这种相互的交流和融合,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加深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认同.在内地传入西藏和其他藏区的汉传佛教艺术中,就人物造型而言,四大天王和十六罗汉是藏传佛教艺术中汉式风格人物造型的经典代表,一直被藏族艺术家所钟爱.经过多年的田野考察发现,在西藏和内地现存明代以来的壁画中有不少表现汉式善财童子和汉式童子的形象,并且逐步融合演变成为藏传佛教艺术母题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造型的出现不仅是明代西藏和其他藏区与内地政治、经济、文化频繁紧密交流的结晶,也是藏族文化对汉族文化认同的又一例证,同时丰富了汉藏艺术文化交流的内容.为此,笔者在此对这一造型的渊源、特点及其在明代各大藏传佛教寺院的表现和演变进行概要性的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论点摘编     
茶马古道及其历史文化价值石硕发表在《西藏研究》2002年第四期上的文章,研究了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当前开发茶马古道对藏、川、滇三地藏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及前景。茶马古道是指唐宋以来至民国时期汉藏之间以进行茶马交换而形成的一条交通要道。茶马古道分南北两条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滇藏道起至云南西部洱海一带产茶区,经丽江、中甸、德钦、芒康、察雅至昌都,再由昌都通往卫藏地区。川藏道则由四川雅安一带产茶区为起点,首先进入康定,从康定起又分南北两条支线,北线从康定向北,经道孚、炉霍、甘孜、德格、江达抵达昌都,再由昌都通往卫藏;南线从康定  相似文献   

4.
正西藏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是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十二五"以来,国网西藏电力先后建成了青藏、川藏、藏中3条"电力天路",使西藏电网迈入超高压大电网时代,在世界屋脊织起了一张坚强可靠的"民生网""幸福网"和"光明网"。青藏联网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穿越冻土最长、建设规模最大、施工难度最大的  相似文献   

5.
明代辽东为朝鲜使臣陆路入贡明朝的必经之地。朝鲜使臣行经辽东时,不时地受到辽东地方官的优礼。辽东地方官对朝鲜使臣的优礼是明鲜宗藩关系的内在要求。明朝优礼朝鲜使臣的主要动机是密切中朝关系,巩固以明朝为中心的藩贡体系。事实证明,朝鲜使臣受到辽东地方官的优礼后,更多感恩于朝廷。这无疑有助于中朝关系的发展。试梳理辽东地方官对朝鲜使臣的优礼,并对辽东地方官优礼朝鲜使臣的原因、效果加以阐述,以期有助于中朝关系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从唐蕃古道进西藏○吴伟目前进西藏的公路众所周知的有五条,即青藏、新藏、川藏、滇藏与中尼公路。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别的值得一走的进藏公路呢?我向大家提供第六条即当年文成公主进藏时所走的路——唐蕃古道。具体说,此路从青海省省会西宁出发,沿青藏公路在日月山西...  相似文献   

7.
《藏行纪程》详细记载了康熙末年杜昌丁自云南昆明至西藏洛隆宗的往返行程,是《三省入藏程站记》、《西藏通览》、《西藏新志》、《西藏志》等书滇藏交通部分的直接或间接资料来源,是研究清代滇藏交通的珍贵史料。文章通过对道路沿线地名的考证和梳理后发现该书多处地名顺序有误;该道路只在康熙末年及雍正年间用兵西藏时设过台站,其间屡设屡撤,云南的驿道也未延伸至西藏,称其为滇藏驿道并不恰当;与之相比,《藏纪概》所载滇藏台站更加准确和权威。  相似文献   

8.
正自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西藏电力工业从小到大,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户户通电"和青藏、川藏联网等工程建成,逐步形成了藏中电网、昌都电网、阿里电网三个区域电网,电力供需矛盾和缺电问题得到极大缓解。2015年,历史性实现电力外送。电力信息通信作为支撑电网运行的重要传输通道,将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用电、调度等环节连接在一起,是电网各环节运行的主要基  相似文献   

9.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历史上汉、藏之间进行茶马交换而形成的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茶马古道的路线主要分为南北两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茶马古道上的茶马贸易开始于唐朝,兴起于宋朝,繁荣于明朝,衰落于清朝。茶马古道对当今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茶马古道是当今社会的黄金旅游之地,同时茶马古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现代都市人渴望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神圣净土,而西藏无疑是他们恒久的向往和期待。从陆路进藏有新藏、青藏、滇藏、川藏四线,再加上中国一尼泊尔一线,共有五条。在这五条进藏路线中,川藏线无疑是最危险的一条,但也是进藏路线中最美丽的一条。 川藏线从四川盆地的成都开始,一路西行海拔慢慢升高,穿过横  相似文献   

11.
论点摘编     
《中国西藏》2016,(4):96
与之共存和为治先——基于唐金城公主入藏史的考量喜饶尼玛和韩敬山在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上发表文章,文成公主入藏的价值和对汉藏友谊的意义一直为史家大书特写,其以和亲为载体,在唐廷和吐蕃见走出了一条非同寻常的甥舅亲情,铺垫了汉藏民族关系发展的基石。70年后,金城公主沿着"唐蕃古道"上文成公主的足  相似文献   

12.
明朝对西藏的经略始于洪武初年,至洪武八年(1375)基本确定了对西藏的全面统治和管辖。永乐时期的明朝,以西藏为中心阻断蒙古、西域之间的联系,使西藏成为明代"中国"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现终明一世,西陲晏然的景象。西藏与明朝之间明确政治管辖关系的形成,既体现出西藏文明东向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层面的强烈需求,也包含有明朝继承元朝疆域遗产的政治意图和构建防御北方蒙古势力的北方防御体系的战略需要。西藏作为明代"中国"与"天下"在西部疆域范围的重合部分,为近世"中国"疆域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明代"天下"的范围既包括明代"中国",也包括周边的朝贡国家。明代"中国"划定出明朝的西部疆域范围,明代"天下"则是由明朝主导的东亚朝贡体系所确立的亚洲地缘政治格局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射,并在古代向近世转变的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1925年6月,大勇法师率"留藏学法团"由北京出发,赴藏学法,成为民国时期内地僧人以游学方式自发组织前往西藏求法的先声。本文认为,作为学法组织的启蒙范本与汉藏关系进程中的重要组织,"留藏学法团"展现了民国时期汉藏宗教文化交流的脉络与趋向,丰富和充实了汉藏文化交流的内容和形式,也成为推动蒙藏委员会此后资助汉藏僧侣游学的动因。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藏》2009,(2):26-31
四川成都,历来被誉为西藏的后花园。之所以这么说,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含义。历史上,汉藏交流的重要通道之一茶马古道的一端,起始于成都平原边缘重镇雅安;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18军又从成都平原出发,踏上了解放西藏的征程,在他们的身后,留下了一条蜿蜒在高山峡谷、举世闻名的川藏公路。从此,这条被藏族人民亲切地称作雪山彩虹的交通大动脉把西藏和祖国内地紧紧联系在一起;1965年,中国民航成都到拉萨的空中航线开通,成都更是成了西藏人进出藏的门户。陆空交通的便利,生活的安逸舒适,使众多在藏工作了大半生的汉藏职工把成都当成安度晚景的理想之所。  相似文献   

15.
正丽江古城是个多元宗教汇聚之地。明代以后,纳西族木氏土司积极吸收汉藏文化,采取对汉、藏宗教也兼包并容的态度,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等相继传入丽江。明清以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汉族移民不断增多。在明代,古城居民兼信东巴教和佛道教,木氏土司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祭天仪式,家里有专职的"祭天东巴"。明朝以后,古城居民中有越来越多的汉地移民,其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6.
吴凤珍 《收藏家》2016,(4):79-86
明代是艺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整个明朝一代书画艺术的演变发展,大致可分为前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嘉兴地区博物馆藏明代书画以早中期较少,晚明书画,收藏甚丰,名家云集,品质上乘,尤以董其昌、文徵明、蓝瑛、吴伟等作品为翘楚。  相似文献   

17.
由全国交通系统为西藏养路工人援建的156座道班房工程,今年6月底全面竣工。喜迁新居、用上电灯、看上电视的高原养路工人,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打心眼里感谢中央的关怀和全国交通系统职工的兄弟情谊。西藏目前是全国唯一不通铁路,没有水运的省份,公路交通对全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边防巩固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川藏、青藏公路通车物多年来,雪域高原广大养路工人一代接一代地战严寒、斗风雪,确保青藏、川藏、黑昌、中尼等公路畅通无阻,为西藏的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牙由于自然。地理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  相似文献   

18.
正茶马古道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准确地说,是唐宋至民国时期,与西藏进行茶马交换而形成的一条交通要道。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将滇、藏、川三地紧密联结在一起,形成世界上地势最高、山路最险、距离最遥远的茶马文明古道。其余脉延伸入缅甸、尼泊尔、印度境内,直抵西亚和红海沿岸。  相似文献   

19.
位于中南半岛南端的暹罗(泰国)很早便与中国有着海贸来往,六朝时期的汉文文献即记载了两国之间的交通往来,嗣后两国关系史不绝书。入明以来,暹罗同中国贸易更频繁,关系愈密切。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明代(1368-1644)的270年中,暹罗派遣使臣到中国访问共有112次,平均两年多一次。中国明王朝的使臣访问暹罗国也有19次之多。  相似文献   

20.
穿越唐古拉     
这里是中国著名的长江、澜沧江、怒江三江之源的发祥地;这里曾阻挡并破灭了成吉思汗大军意欲挥师南亚次大陆的铁蹄之梦;这里是青海进入西藏的大门,是青海与西藏行政区划的天然分界线;这里还是川藏、青藏、滇藏、新藏四条进藏公路之中的海拔最高点,也是目前世界铁路海拔的最高点;半个多世纪前建设的青藏公路(又称109国道)和2006年通车的青藏铁路,这里又曾成为施工难度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屏障。自1991年至2009年间我曾4次驾车穿越唐古拉。天赐唐古拉打开地图,在青藏高原连绵不断的茫茫群山之中,有一条西北至东南走向的山脉——唐古拉,藏语意为"高原上的山",而在蒙语中,它则意为"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