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族是节日文化十分丰富的一个民族。提起藏族节日,人们自然会想到藏历新年,雪顿节、萨嘎达娃节、燃灯节、赛马节等等具有全民性的传统节日和宗教节日。但是,由于人们生活环境、劳动方式、民情风俗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不同地域的地方性节日。就藏北牧民  相似文献   

2.
7月1日,是香港的节日,也是全国人民的节日,雪域西藏240万各族人民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人们以各种独特的地方和民族方式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怀抱,遥祝香港同胞“扎西德勒!”藏北:万人锅庄草原连香江6月20日上午,随着香港回归这一历史性时刻的临近,在藏北辽阔的草原上,万余名身穿獭皮镶边的藏袍、腰佩银饰弯刀的藏族牧民以盛大的钢庄舞会形式,迎接香港回归。锅庄,是流行在西藏北部牧区的一种群众性集体舞。通常是在一年一度的传统藏历新年和盛夏赛马会期间,左邻右舍的乡亲们围着黄火,手牵着手,通宵达旦地载歌载舞,以示牛羊肥…  相似文献   

3.
楚翘 《中国西藏》2016,(4):38-41
隶属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的白朗县,位于雅鲁藏布江的主要支流年楚河中游,土地肥沃,物产丰美。境内江孜法王宫遗世独立,嘎东寺历史悠久,大地的动脉"娘曲"默默滋养着流经的区域,哺育着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农牧民。蓝天白云下,叠山深谷中,一座座藏式楼房崭新整齐;道路连接村村通,农用车奔忙致富,一排排太阳能路灯分布村落。农家院里,牛羊惬意地吃草,藏獒精神抖擞,牦牛肉整齐地晾晒着,空气中飘来藏药草本的清香。这是白朗县强堆乡杰白村里的一景,也是新时代西藏农牧区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4.
世代生活在高原寒带的牧民们,每逢鲜花盛开、馨香弥漫草原的夏季,以一个部落或几个部落为单位,男女老少穿戴节日的盛装、骑着神气的骏马、佩备华丽的鞍具,犹如潮水一般从四面八方涌向一处。在碧绿的草滩上支起无数美丽的绣花布帐,隆重举行一年一度的草原盛会——恰青节。藏语恰青意为赛马,恰青节即是赛马节。  相似文献   

5.
拉萨河渔人     
俊巴渔村不是西藏唯一的渔村,但在拉萨河上却仅此一处。为追寻俊巴村渔人的打渔活动.我于两年间前往俊巴村数次,并沿拉萨河东到墨竹工卡县,西至尼木县、白朗县等地.但都因运气不佳与渔人们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6.
燃灯节     
燃灯节又称“五公节”,藏语叫“葛登阿曲”,是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等省、区藏族人民的宗教节日,每年藏年十月二十五日举行.燃灯节是为了纪念佛教改革家,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逝世而举行的活动.这天凡属该教派的各大小寺庙、各村寨牧民,都要在寺院内外的神坛上,家中的经堂里,点酥油灯,昼夜不灭.  相似文献   

7.
正千百年来,西藏牧民家庭一天的生活是从捡拾牛粪开始的。直到今天,人们日常生活能源的80%都依赖于牛粪。没有牛粪,牧民没法烧火做饭,更无法取暖。在这种情况下,帮助牧民提高捡洽牛粪的劳动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无疑有利于牧民生活的改善。继2017年6月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那曲市比如县推广干台高原捡拾车后,2018年7月29-8月3日,由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高原捡拾车生产企业相关人员和西藏会员企业负责  相似文献   

8.
我们由日喀则市出发,前往市区北部的白朗县,沿年楚河行进。四周是延续耕种了数个世纪的传统农田,以及近十年来在兴起的规模化蔬菜大棚区域。春耕正在进行,青稞地里的耕牛和农人在下午一点后开始的风沙中忙碌着。古代军事工事的遗迹、城堡和宗山的废墟在褶皱的山地上时而可见。  相似文献   

9.
牧民冬季在玛依勒山、巴尔鲁克山南部度过。到了夏天,就在凉爽的塔尔巴哈台山放牧牲畜。3000年前,牧民们跟随动物的脚步探索出一条地势平坦、风势较弱、水草丰美的牧道,并一代一代地走下来。目前,它是世界上保留最完整,承载牲畜迁徙规模最大的牧道之一。在这条牧道上,一次转场的牲畜在百万头以上,牧民的家长达三四百千米,不知道这是不是世界上最长的家?  相似文献   

10.
3月16日,是藏历土鼠年2月10日,这天是传统的"春播节"。白朗县嘎东镇举行了春季农田开播仪式。一直希望能目睹"春播节"的盛况,今天终于在嘎东镇玛义村亲历了春播节,如愿以偿。  相似文献   

11.
姚璐 《神州》2012,(27):210-210
本文从社会组织变迁等方面论证牧民定居的必要性;将"牧民定居暨帐篷新生活行动"与新疆、甘南等地区的牧民定居加以比较并提出新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天山大转场     
哈萨克族牧民一年大的转场有3到4次,从春季到冬季,逐水草而行。每年11月中旬,新疆伊犁牧民冬季转场进入高峰。2013年11月15日,是果子沟转场时间。  相似文献   

13.
西藏白朗发现一件瑞兽葡萄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8月,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在文物普查中,发现白朗县洛江乡长美坚寺藏有瑞兽葡萄镜1件,为1987年重建长美坚寺时出土。呈黑色,圆形,局部残损。直径16.8、缘高1.2厘米。兽纽,以凸弦纹一,周分为内、外两区,内区饰瑞兽及葡萄枝蔓,外区饰雀、蝴蝶及葡葡枝蔓,缘部饰勾连花纹一周(见图)。根据其形制和纹饰,  相似文献   

14.
《贵州文史丛刊》一九八一年第一期所载吴正先、庄嘉如两同志的《贵州少数民族节日简介》一文提到回族有四个节日,即圣纪节、古太节、古尔邦节、二十八节。对此,我作为一个回民,认为有说明的必要。一、回族至今还没有形成民族节日。因信仰伊斯兰教,所以都过伊斯兰教的宗教节日。二、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有三个:1.圣诞节,纪念穆罕默德诞辰。时间是伊斯兰教历的  相似文献   

15.
刘晓峰 《民俗研究》2005,(3):217-230
中国古代岁时节日中,存在着一个由正月一日、三月三日、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结构而成的一个特殊重数节日序列。尽管有关古代岁时节日的研究著作中,很多人都注意并提及这一重数节日序列,对这些节日的单独个案做的研究更多,但很可惜把这一序列自身做为研究对象加以讨论者在国内尚未看到。首先注意到了这一问题的,是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池田温。池田温曾作《中国古代重数节日的形成》一文,对此特加阐释,成为本文唯一的先行研究。堆很可惜的是,他对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基本停止在时间断定上,没有从岁时发展史本身的内在变化这一角度对此再作深入研究。笔者认为,做为中国古代岁时节日体系的一个重要现象,非常有必要把重数节日序列做为一个整体做一综合研究,通过对其形成过程、形成背景、形成原因的综合探讨,来把握中国古代岁时节日体系发展内在的历史逻辑及其内在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张勃 《民俗研究》2001,(3):170-176
节日民俗是各类民俗事象中最为人们熟知的内容。虽然对于什么是节日,即节日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但大家对节日是一种与常日不同的时段的看法还是一致的,并且不否认节日都有特定的民俗活动,这些民俗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是各种民俗事象的集中展现。正是由于节日习俗涉及到国家的政治、经济,涉及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社会交往和民族心理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在饮食民俗中,有关节日的食俗表现最丰富,也最具有民族特色。探讨中国节日食俗的形成,首先要弄清节日究竟是怎样产生的。 节日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与天文、历法、数学有密切关系。但节日并非历日,也非节气。历口确定仅只为节日产生提供了必备前提。节日必须有一定的风俗活动。从最早的风俗活动上来看,原始崇拜、迷信与禁忌才是节日产生的渊源。大家知道,中国古代大部分节日都是单日,尤其是单月单日,如一月一日元旦、三月三日上已节、五月五日端阳节、七月七日七夕节、九月九日重阳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人文历史悠久的国家,在她几千年的发展史中诞生了众多的节日。这些节日的内容是颇为复杂的,有的是对天体研究与探讨的结果;有的是对大自然规律的发现;有的是对具有历史意义的事物的纪念;有的则纯是出于一种精神信仰,如祈祷、祭祀、驱邪、禁忌等。当然更多的节日具有复合性和多重性的特点。由此可知,节日是民族特色的凝聚点,无论怎样的节日都包含着一种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而节日的发展也正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体现了这种文化的发展。 在对节日文化的追求上,人类离不开这样一个简单的规律:经济基础决定精神文明,也就是说过节日的多…  相似文献   

19.
在西藏繁多的节日中,受到群众广泛重视的是藏历新年。了解西藏民间迎新年的相关传统民俗,可以看出人们对过年所怀有的特殊感情和重视程度。如农民在收割时将头次割下的青稞留下来作为欢度新年时献给神灵的供奉;牧民留下每次生下小牛的母牛之头道奶打出的酥油作为新年献给菩萨的供品。男人们打完场就开始做迎接新年的准备,把每座房屋都粉刷得洁白、美观,每当这个时候亲友邻居们总是带着美酒前来祝福;妇女们选择一个风和日丽  相似文献   

20.
苏联民族节日的由来苏联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据目前统计,有大小民族一百多个。在历史的长河中,由于自然环境、生活习俗、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历法等的不同,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和节日习俗。岁时节日由来已久,源于古代历法,节日源于古代季节气候。十月革命前,俄国的历法分为宗教、社会、民间等数种。俄罗斯农民最早采用的是太阳历,一年为365天,12个月。按一年气候变化分为四季,即春、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