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9月至10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赣州市博物馆等单位联合对位于赣粤高速公路信丰县小河镇光荣村卢富芫村的一处明代客家民居围Song高遗址进行了一次抢救性考古发掘。  相似文献   

2.
在"两山论"背景下,开展生态旅游能很好地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而自然保护区富集的自然旅游资源是开展生态旅游的不二之选.本文分析甘肃省陇南市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李子坝村和四川省广元市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阴平村两个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生态旅游发展路径现状和异同,运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从生态...  相似文献   

3.
通过查证清内廷《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贡档》及实物上所系的黄签、编目卡片记载,并与实物互为对证和分析,可知"云玉"、"云石"均为云南总督、巡抚及衙役常用的名称,是不同等级的缅甸翡翠的别名,变缅甸翡翠为云南所产的"玉石",作为"土贡"贡进内廷。"绿玉"是内廷太监、衙役所用的翡翠别称,在内廷,下从衙役、太监,上到皇帝,均亦接受并应用上述专用名称。在派出的织造、盐政、税关等监督少有使用,而多用"翡翠"一名。"翠根"、"翠玉根"、"翠玉"等名称均为本院有关工作人员的用词,均指劣等翡翠而言,与云南督抚和内廷无关,确为参酌古玩界的经验提出的关于劣质玉的变通名称。  相似文献   

4.
阿里地区普兰县的萨朗石窟由东、西两座洞窟构成,曾是一个小型的僧人修行地。作者通过对西侧洞窟的壁画识别,推测该窟曾属于直贡噶举派;又通过与有确切纪年的普兰县的另一处直贡噶举派寺庙贵空寺的壁画配置对比,推断西侧石窟壁画应晚于17世纪初。该窟壁画中除直贡噶举派元素和地方神之外,尚存的宁玛派元素可证明直贡噶举派对宁玛派教法的吸收。作为被学界长期忽视的洞窟,萨朗石窟的此次调查为直贡噶举派在阿里普兰的传播提供了新例证。  相似文献   

5.
乌尔第三王朝的宗教祭祀活动十分频繁。为了方便献祭,舒勒吉统治时期(公元前2092年—公元前2046年)建立了一个贡牲中心。本文根据伊拉克的德莱海姆村(Drehem)出土的贡牲中心的原始文献,对舒勒吉新提(Shulgi-simti)王后及其贡牲机构的八位收支官员的身份分别作了分析和研究,并对王后贡牲机构的收支形式、贡牲种类以及支出内容等进行了归纳总结,为深入探讨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王室经济和宗教事务提供了原始史料。  相似文献   

6.
菅浦村是日本战国时期近畿地区大名浅井氏统治下的基层村落。在20世纪初的此地神社申,数量巨大的中世纪村落文书被发现。通过对相关文书的分析可知,菅浦村需要向大名浅井氏缴纳年贡和租税。当因各种原因出现滞纳年贡的情况时,通常由来自大名一方的代官浅井井伴为村落代付,但要收取巨额利息。菅浦村并不能利用大名浅井氏颁布的"德政令"来解除与代官的债务关系,而是需要将债务详细记录在案并尽力偿还。这一个案反映出,在16世纪日本战国大名与基层村落的权力关系中,大名占据主导地位,但其统治也需要利用村落內部成熟的管理机制来实行。  相似文献   

7.
《华夏人文地理》2002,(9):10-10
四川省汉源的九襄镇有一座节孝石牌坊,位于古镇南街街尾,是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恩贡黄体诚为旌表其母、嫂节孝,请旨修建的。  相似文献   

8.
在辽朝科举制度发展演变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乡贡进士、前乡贡进士、前进士、殿试进士等与"进士"身份相关的称谓。乡贡进士、前乡贡进士指获得礼部贡院科举考试资格而落第的士人;前进士指擢第之后释褐授官之前的进士;殿试进士指殿试合格的进士。  相似文献   

9.
辽夏封贡关系开始于公元986年李继迁附辽并接受辽朝册封,一直持续到辽朝灭亡。辽夏封贡体制受到辽、宋、夏三极政治格局的强烈影响,以"澶渊之盟"为转折点,可分前后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辽朝奉行"联夏抗宋"方针,是辽夏封贡关系建立和发展的时期;第二个阶段因辽宋夏三国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辽夏封贡关系由发展走向破坏、最后又恢复。在辽夏封贡体系之下,两国保持着册封、进贡、朝贺、吊祭等朝贡活动往来,并且在军事、政治方面有密切互动和联系。在辽朝的朝贡体系中,西夏属于辽朝的"外圈"朝贡体系。  相似文献   

10.
辽夏封贡关系开始于公元986年李继迁附辽并接受辽朝册封,一直持续到辽朝灭亡。辽夏封贡体制受到辽、宋、夏三极政治格局的强烈影响,以"澶渊之盟"为转折点,可分前后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辽朝奉行"联夏抗宋"方针,是辽夏封贡关系建立和发展的时期;第二个阶段因辽宋夏三国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辽夏封贡关系由发展走向破坏、最后又恢复。在辽夏封贡体系之下,两国保持着册封、进贡、朝贺、吊祭等朝贡活动往来,并且在军事、政治方面有密切互动和联系。在辽朝的朝贡体系中,西夏属于辽朝的"外圈"朝贡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土贡,即"任土作贡",作为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是指地方政府无偿地向君主和中央进献的土特产、珍宝等物。土贡制度源于夏代,当时贡赋不分,直到汉代,土贡才从赋税中分离出来。经历代之发展演变,到明代已经更加具体、完备。目前土贡制度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对于明代土贡制度的研究尤为薄弱。  相似文献   

12.
正在灵石县夏门村梁家古堡后堡门外,有一座"棲吾身"院,是清道光年间监察御史梁中靖的故居。夏门村距"灵石口"(三弯口)约五里地,因大禹治水打通的石壁所凿之处恰似"门"状,为纪念大禹,故将治水之处三弯口北湖边的这个村庄命名为夏门(见《灵石县志》)。明嘉靖年间,梁家始祖梁福山(厚光)由陕西渭南县迁居山西灵石县街北里夏门村。从此,梁家人就在这大禹治水、开启夏朝之门、留下祖先足迹的夏门村扎了根。  相似文献   

13.
()公(盨)与《禹贡》成书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盨是西周中期偏晚时的一件礼器.铭文开篇即言 "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迺差地设征……"与<禹贡>开篇"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及<书序>:"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据此,结合其他文献及考古资料推断,<禹贡>篇主体的制作时代应在西周中期.  相似文献   

14.
乌尔第三王朝为了方便献祭,建立了一个负责接收和支出各地贡入牲畜的贡牲中心。诸多宗教活动中有一项重要祭祀"酒宴祭祀牲",本文根据有关"酒宴贡牲"的原始文献,对这类贡牲的种类、来源、用途以及管理做了详尽研究;酒宴贡牲主要来自苏美尔各城的总督主祭月用牲,但圣城尼普尔的总督和边疆大员们没有主祭月,酒宴是他们的主要献祭活动之一,尼普尔总督和王室成员的酒宴贡牲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王室以轮值权的名义给予各城在尼普尔的的主祭权(包括酒宴祭祀),表明这是一个城邦联盟制国家。  相似文献   

15.
祭祀活动根源于鬼神信仰,本质上是将人际交往礼节实施于观念中的人神之间。然而,由此形成的祭祀文化,则完全超出了人神关系。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家祭本是常规  相似文献   

16.
1999年3月4日,由四川省历史学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共同主办为期一天的"婆陵甲萨古城遗址研讨座谈会"在四};D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术讲演厅进行。与会的有四川省历史学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四川省社科院历史所、四);!省博物馆、四)11大学、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武侯调博物馆、成都永陵博物馆,西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杂志社、阿坝州政府驻蓉办、阿坝州委党史研究室、阿坝州文化局、阿坝村1文管所、阿坝州马尔康县驻蓉办、马尔康县人民检察院等单位的30余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7.
秦大树 《华夏考古》2020,(3):90-103
宝丰清凉寺窑址于1987年被认定是汝窑遗址,2000年在清凉寺村发现了天青色汝官瓷烧造区。根据汝官瓷生产区与清凉寺窑址大窑区的关系,以及汝官瓷生产区的特点,表明汝窑是在高度发达的民窑基础上形成的贡御窑,是在北宋后期官府采购制度变革以后出现的由官方"置场"进行生产的,代表承包购买制度的手工业作坊。可能承担了"六尚局贡"的任务向宫廷贡瓷器。拣选后的瓷器仍可出售,不具有专供皇家使用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禾库村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禾库镇政府所在地,"禾库"二字为苗语,意为"天坑"、"地洞"之意。禾库镇有9个村民小组,347户,2072人,全村以农业生产和烤烟种植为主要产业。调研组之所以选择禾库村作为主要调查点,主要是作为镇政府所在地的禾库村社会经济各方面较为发达,因而火塘文化较其他村寨也有较明显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马月伟 《旅游纵览》2013,(2):161-162
大熊猫栖息地区一直在寻求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区域经济相协调的道路,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其发展速度超过传统的工业、农业,并且在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上有着重大的作用。大熊猫栖息地区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大熊猫文化,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成为世界自然遗产,为四川省发展大熊猫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契机。立足大熊猫文化内涵,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可行性分析,本文提出"创建大熊猫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构建大熊猫文化旅游园区,进一步开发大熊猫形象手工艺品"的设想,为发展四川省大熊猫文化创意产业及缓解大熊猫栖息地区保护和发展的矛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刘金明 《丝绸之路》2013,(15):46-48
历史悠久的新和县古代为龟兹的西南屏障,分布于县境50余处古代遗址中,经专家考证属于军事活动、屯田戍边的遗址就达10多处,龟兹它乾城就是其中的一处重要古迹。隐于红柳沙阜间考古名宿现名城1928年,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学者黄文弼先生随"西北科学考察团"来新疆考察,于岁秋到达新和县。在多日的徒步跋涉中,黄文弼等一行于新和县玉奇喀特乡西20公里处尤勒贡协村西南的荒漠地带发现了一处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