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对清朝于雍正二年平定罗卜藏丹津之乱后,在明朝的基础上,重新在青海、甘肃藏区设置的土司制的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并对其特点和流変进行探索,其次,将甘青藏区划分为七个大的区域,即河北西宁府所辖地区(包括附郭西宁县、碾伯县和大通卫等)、西宁办事大臣所辖玉树地区、河南贵德、循化厅所辖地区、青海湖地区、凉州平番县(庄浪卫)地区、大夏河以拉卜楞寺为中心地区及洮河流域以卓尼杨土司为中心的地区,较为详确地列出清代甘青藏区藏族的分布、人口及经济类型。在此基础上探讨甘青藏区的社会组织,并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居于城镇、营汎或附近,主要从事农业和半农半牧生产的藏族社会组织;居地离城镇、营汎较远,以游牧为生的藏族社会组织,以及以大寺院为中心的"政教合一"的藏族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2.
<正>藏语里,"玉树"意为"王朝遗址"或"部落遗风"。为万山之宗,百川之祖。相传为格萨尔王建立的岭国所在地。从地理位置上来说,玉树处于康藏文化的交汇点上。有"玉树二十五族之角尖,卫藏三十九族之足底。上通卫藏,下接汉区,唐蕃古道穿境而过,长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对口支援西藏工作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参与者,我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给西藏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叫斯朗·丹增曲培(以下简称丹增),藏族人,1971年2月出生在拉萨。我的少年时期在雪域高原长大,初中之后在内地的西藏中学读书,已扎根湖北三十余年。我的一家是一个"团结族",我是藏族,我妻子陈娟娟是汉族。我们家也有"团结族"的传统,我爸是汉族,我妈是藏族,在西藏我们把这样的家庭叫"团结族",意为"民  相似文献   

4.
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祁连山东部,东接景泰、南连永登、西邻青海、北抵古浪,为河西走廊之门户。是“古丝绸之路”的古道之一。全县总面积为7149平方公里,有藏、汉、土、蒙、裕固、回等十六个民族构成。藏族是天祝居住最早的少数民族。天祝史属安多藏区,俗称华锐,意为英雄的地区或部落。历史  相似文献   

5.
藏族民间故事茶和盐的故事河的东岸有个辖部落,掌权的是位女土司,她有个美丽的女儿叫美梅措;河的西岸有个怒部落,当家的是位男土司,他有个英俊的儿子叫文顿巴。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两个部落结下了生死的冤仇。两个部落的人断绝了任何来往,只剩下一条溜索空荡荡地...  相似文献   

6.
中国藏族拥有丰富而优美的民间故事,《尸语故事》就是一部源远流长,光彩四溢的藏族古代故事集。 《尸语故事》按藏语原来的意思,就是“神奇死尸所说的故事”。在开篇的“引子”中讲,一个叫顿珠的小伙子,按龙树大师的吩咐,前往远方墓地扛回一具神奇死尸,“能把它扛回来的话,我们这里就再不会有穷人受苦,再不会有人挨饿受冻,你的罪过也就得到清洗了。”可是在路途中不能同这尸精讲话,只要一开口讲话,尸精就会飞回原来地方,主人公牢记这一叮嘱,扛起尸精  相似文献   

7.
刘宗迪 《民俗研究》2010,95(3):F0002-F0002
<正>在西方.民间故事作为一种文类,最初是以儿童文学(童话、精怪故事)的形式进入学术视野的。格林童话是西方第一本民间故事集,它本来的书名就叫《儿童和家庭故事》(Kinderund Haus Maerchen)。在中国,"五·四"前后提倡民间文学的那些开风气之先的学者们,如周作人、孙毓修.赵景深等人,也主要是从儿童文学和儿童教育的角度提倡民间文学的。  相似文献   

8.
刘守华 《民俗研究》2017,(1):104-109
60年前,《慎重对待民间故事的整理编写工作》引发一场热烈讨论;60年后,该文作者又指导一位年轻的民间故事爱好者尝试改写民间故事,并就故事"改写"问题潜心思考、专题论述,揭示了阿·托尔斯泰改写俄罗斯民间故事,格林兄弟改写德国民间故事,伊·卡尔维诺改写意大利民间故事以及董均伦、江源改写中国民间故事的成功经验,阐述了改写故事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郑土有 《民俗研究》2004,(4):149-159
螺女型故事,在丁乃通先生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既归入AT400"寻仙妻"中,又单独列为AT408"田螺姑娘",是中国民间较为流行的民间故事类型之一,尤其是在广大的南方水稻生产区域。该故事最早记载于西晋束皙的《发蒙记》,东晋陶潜《搜神后记》中的《白水素女》已经基本成型,尔后历代的书籍中时有记载,如梁朝任昉《述异记》、唐代皇甫氏《原化记·吴堪》、宋代洪迈《夷坚志》、明代冯梦龙《情史》,  相似文献   

10.
藏族民间故事中的民俗因素,其含量是丰厚的,其成份是多彩的,就其特色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反映图腾崇拜、山神崇拜、祖先崇拜等信仰习俗。西藏民间故事如同其它民族的民间故事一样,不仅渊源流长,而且内容丰富,可谓不可多得的研究藏族人民过去生活、习俗的宝贵资料。据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西藏就流传着许多优美动听的故事。可想而知,当时  相似文献   

11.
沿着古丝绸之路西行,在去凉州的路上乌鞘岭脚下的天祝,居住着一个约七万五千人的少数民族群体———华锐藏族。华锐,意思是英雄的地区或部落。它是指今湟水以北、河西走廊东端以南地区。至于华锐的来历,有这样的传说,古时候在大雪山一带有叫华秀和阿秀的弟兄俩,是两...  相似文献   

12.
藏戏     
《中国西藏》2014,(1):92-92
藏戏,藏语意为"阿吉拉姆",是藏族地区普遍流行的剧种。藏戏表演艺术家被称为"拉姆娃",意为"藏戏之人"。关于藏戏的起源,从15世纪起,噶举派的著名僧人唐东杰布立志在雪域各条江河建造桥梁,为众生谋利。他煞费苦心,募筹造桥经费,虽经三年多的努力,尚未成功。后来,他发现虔诚信徒中有生得俊俏聪明、能歌善舞的七姊妹,便召来组成戏班子,以佛教故事为内容,自编自导成具有简单故事情节的歌舞剧,到各地演出,以化导人众、募集经费,这就是藏戏的雏形。因此,人们把唐东杰布视为藏戏的祖师;又因藏戏最初仙女般的七姊妹演出,人们又把藏戏叫做"阿吉拉姆"("阿吉"藏语意为大  相似文献   

13.
位于藏域东方的嘉绒藏族地区,有一座规模不大的藏传佛教寺院,然而它的声誉可谓在整个藏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尤其在藏传佛教信仰者的心目中,它有着崇敬的地位和令人仰慕的影响,犹如拉萨的大昭寺、青海的塔尔寺、甘肃的拉卜愣寺,几百年来在安多藏区的嘉绒地区,增添了无限灿烂的光环。它就是安多地区著名的藏传佛教之格鲁派寺院:大藏隆洲  相似文献   

14.
正独一味生长于海拔2700-4500m的高原或高山上,被藏人称为"巴拉努努",有明显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在藏族和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独一味已有近千年的使用历史。就是这独一味的药草在藏区海拔4500米的高原曾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士兵被拦路抢马的人用枪射中了大腿,在辽阔的草原上无力呼救,自知性命难保的士兵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为了保留身为军人的自尊,他冒出亲手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士兵强忍着剧痛,艰难地起身觅枪。  相似文献   

15.
文史摘     
明朝的治藏政策对于藏地这样全民信教并由众多教派势力控制的地区,单靠世俗力量来实现稳固统治和加强管理,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明朝从元朝手中接管藏区主权后,除了设置行都武卫,委任并安插地方僧俗首领在这些机构中任职外,正视藏传佛教在藏族地区的深远影响,"缘俗立教","因俗以治",同时,充分利用宗教在藏区的特殊影响并通过对之加以控制,从而强化明中央王朝在该地区的施政力度。直接敕  相似文献   

16.
“苯教”是藏族原始文化的总称。它形成于藏族的原始社会末期。在公元七世纪佛教传入藏区之前,苯教文化统治着整个藏区。据藏文史书载“第二十七代赞普之前,由仲(说唱故事)、德乌(谜歌)和苯(苯教)护持国政”。苯教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此过程中,它不断吸收和融合了周围邻边地区的民族文化,逐渐从封闭的地域文化走向开放  相似文献   

17.
康巴地区(指西藏昌都和四川、云南及青海的部份藏区)的藏族,因其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多民族杂居的生存环境,在年节方面也形成了独特的习惯,“抢头水”便是康巴藏区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民族风俗之一。“抢头水”也叫“抢金水银水”,即在每年的除夕之夜,当零...  相似文献   

18.
先向读说明一点,拙题目借荐于一份德国的钱币刊物。 既然说是“一千零一夜”的古钱币,那么这种钱币就应该与之存在密切的联系。大家或许都知道,“一千零一夜”是一本闻名世界的中近东地区的古代民间故事集,它在中国又被称为“天方夜谭”。根据故事内容和其中所反映的习俗、社会特性等,可以确定它的流传始于公元8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即阿巴斯王朝前期直至16世纪,“一千零一夜”书名来自故事开头的引子,讲述的就是古代印度和中国之间有个萨桑岛所发生的离奇故事。在麦加城内有座古寺,称为“卡尔白”,意为立方体,亦称“天房”,意为真主之屋(古兰经)。中国自明代起称阿拉伯地区为“天方”.“天方”实为“天房”之误读,“天方夜谭”之名由此得来。本所介绍的古钱币正是打造并流通于这一时期的货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勒巴沟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这里漫山遍野都是雕有佛像、佛经的嘛呢石,被称为"佛像沟""佛经沟",成为考察青藏高原藏族石刻文化、探寻藏传佛教神秘的重要旅游景点。从玉树州府结古镇乘车出发,  相似文献   

20.
青海卓仓藏区泛指海东地区的乐都、平安、民和县的藏族地区。该地区的藏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以农为生,因此其生活、婚礼等习俗有别于牧区藏族,更具有传统的文化特色。说亲时代虽已进入21世纪,但卓仓藏区的大部分地区的说亲定婚,仍离不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