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10月15日—16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和《历史研究》编辑部在天津联合举办“中国传统社会基本问题论坛”。“论坛”特别注重中国传统社会演进的重大问题、基本脉络的认识把握与理论提升,以及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议题大多是中国古代史教学科研中值得深思的共性疑难,故与会者唇枪舌剑,彼此交锋,讨论非常热烈。还在相互论难中迸发出不少智慧火花,提高和升华了理论认识。争鸣议论的热点主要是:历史观与中国传统社会研究理论范式的清理与建构,包括唯物史观、文化史观、阶级分析方法等;中国传统社会的阶段性发展与变迁,例如唐宋变革、文明冲突与中华多元一体、思想与社会的互动等;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构造、集团、分层及利益冲突整合等等。与会者普遍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史学研究突破了“五朵金花”之类的单调理论范式,在具体深入的断代研究和专门研究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应予以充分肯定。但是,倘若仅仅满足于断代或专门的具体研究,局限性较大。只有具体研究与基本问题探讨共同发展,相得益彰,才能积极推动中国古代史研究的繁荣。现将与会专家的代表性论说荟萃如下,以飨同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2005年10月15日—16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和《历史研究》编辑部在天津联合举办“中国传统社会基本问题论坛”。“论坛”特别注重中国传统社会演进的重大问题、基本脉络的认识把握与理论提升,以及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议题大多是中国古代史教学科研中值得深思的共性疑难,故与会者唇枪舌剑,彼此交锋,讨论非常热烈。还在相互论难中迸发出不少智慧火花,提高和升华了理论认识。争鸣议论的热点主要是:历史观与中国传统社会研究理论范式的清理与建构,包括唯物史观、文化史观、阶级分析方法等;中国传统社会的阶段性发展与变迁,例如唐宋变革、文明冲突与中华多元一体、思想与社会的互动等;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构造、集团、分层及利益冲突整合等等。与会者普遍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史学研究突破了“五朵金花”之类的单调理论范式,在具体深入的断代研究和专门研究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应予以充分肯定。但是,倘若仅仅满足于断代或专门的具体研究,局限性较大。只有具体研究与基本问题探讨共同发展,相得益彰,才能积极推动中国古代史研究的繁荣。现将与会专家的代表性论说荟萃如下,以飨同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2005年10月15日—16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和《历史研究》编辑部在天津联合举办“中国传统社会基本问题论坛”。“论坛”特别注重中国传统社会演进的重大问题、基本脉络的认识把握与理论提升,以及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议题大多是中国古代史教学科研中值得深思的共性疑难,故与会者唇枪舌剑,彼此交锋,讨论非常热烈。还在相互论难中迸发出不少智慧火花,提高和升华了理论认识。争鸣议论的热点主要是:历史观与中国传统社会研究理论范式的清理与建构,包括唯物史观、文化史观、阶级分析方法等;中国传统社会的阶段性发展与变迁,例如唐宋变革、文明冲突与中华多元一体、思想与社会的互动等;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构造、集团、分层及利益冲突整合等等。与会者普遍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史学研究突破了“五朵金花”之类的单调理论范式,在具体深入的断代研究和专门研究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应予以充分肯定。但是,倘若仅仅满足于断代或专门的具体研究,局限性较大。只有具体研究与基本问题探讨共同发展,相得益彰,才能积极推动中国古代史研究的繁荣。现将与会专家的代表性论说荟萃如下,以飨同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2005年10月15日-16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和《历史研究》编辑部在天津联合举办“中国传统社会基本问题论坛”。“论坛”特别注重中国传统社会演进的重大问题、基本脉络的认识把握与理论提升,以及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议题大多是中国古代史教学科研中值得深思的共性疑难,故与会唇枪舌剑,彼此交锋,讨论非常热烈。还在相互论难中进发出不少智慧火花,提高和升华了理论认识。争鸣议论的热点主要是:历史观与中国传统社会研究理论范式的清理与建构,包括唯物史观、化史观、阶级分析方法等;中国传统社会的阶段性发展与变迁,例如唐宋变革、明冲突与中华多元一体、思想与社会的互动等;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构造、集团、分层及利益冲突整合等等。与会普遍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史学研究突破了“五朵金花”之类的单调理论范式,在具体深入的断代研究和专门研究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应予以充分肯定。但是,倘若仅仅满足于断代或专门的具体研究,局限性较大。只有具体研究与基本问题探讨共同发展,相得益彰,才能积极推动中国古代史研究的繁荣。现将与会专家的代表性论说荟萃如下,以飨同好,以飨读。[编按]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深化中国古代史基本问题的研究,构建新的研究理论范式,中国传统社会基本问题论坛于2005年10月15-16日在南开大学举行,此次论坛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与《历史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近40名来自全国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此次论坛。论坛讨论的内容主要  相似文献   

6.
正讨论“通史家风”,离不开对“断代为史”的认识,这不仅是因为“通史”和“断代”是传统历史编纂的两种基本格局,是古代史家“观察历史的两种视野”(瞿林东:《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76~84页),而且是因为“通史”和“断代”在著史宗旨和思想观念方面既有对立和矛盾,又有统一和包容,涉及中国传统史学诸多本质性问题,理应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由中国史研究杂志社和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合办的"中国古代国家制度与社会建设"高端论坛于2015年11月6—9日在苏州大学成功举行,全国各高等院校、研究单位的60余位学者出席会议,以大视野、长时段的学术眼光,以社会建设为基点,从国家制度的指导思想、程序设计、历史实践等不同层面,突破断代研究藩篱,站在时代的高度,对东周至清末不同阶段的国家制度与社会建设的历史进程进行系统考察;从宏观的理论适用到具体的历史文献解读、从全局性的综合研判到地域性的个案  相似文献   

8.
2013年10月12日,由浙江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所、中国史研究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中国古代史研究前沿论坛:理论.方法。学科”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浙江大学以及国内多家学术期刊的30余位学者、编辑参加了本次会议,就中国古代史研究的理论、方法建设以及学科建设等问题作了研讨。会议议程分为专题报告、历史学专业期刊介绍两部分。  相似文献   

9.
第一期在历史研究所建所五十周年庆祝大会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论坛上的讲话建国以来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论坛”综述2003年蒙元史研究综述“中西文明交融与兴衰国际学术会议”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古代史研究———以宋至清中期为中心第二期中国历代蝗灾与治蝗研究述评辽金元捺钵研究评述2004年“中外关系史百年学术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简报傅斯年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史研究回顾(上)———从上古到隋唐房兆楹先生和他的学术研究第三期2003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综述百余年来黎…  相似文献   

10.
20 0 4年 1 0月 1 4— 1 5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论坛”在京举行 ,十余位专家围绕着“建国以来中国古代史的研究”这一主题 ,作了专题演讲。下面择要予以综述。一、史学理论与方法史学理论与方法是专家们关注的要点。林甘泉就当前史学理论研究提出三点意见。一 ,不应该把马克思社会经济形态简单归结为五种生产方式。社会经济形态内涵十分丰富 ,坚持社会经济形态理论对研究中国古代史十分重要。社会经济形态理论也非斯大林提出 ,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 1 938年出版的 ,在此之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对社会经济形态进行广泛…  相似文献   

11.
当下古代中国边疆研究应建立起以区域史观、断代史观与整体史观三维度三变量相互联结的以时间与结构为核心的研究方法体系。区域史观视阈下古代中国疆域史研究长时段之规律、特征的抽象与断代史观视阈下古代中国疆域史研究的短时段的内地族群与边疆族群互动与交融的特性之归纳,都属碎片化的古代中国疆域史研究,唯有以区域史观、断代史观为基础的整体史观视阈下古代中国疆域史研究,才能将碎片化的古代中国疆域史各种材料议题之问题意识与科学实证有机地统合起来,才能实现古代中国疆域史之特殊性、普遍性、规律性认知的可能性,达成中国学者话语体系下的具有“中国化”的古代中国疆域史的学术认知。  相似文献   

12.
正2020年12月12—13日,由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元史研究室、宋辽西夏金史研究室联合主办,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协办的首届"宋元与东亚世界"高端论坛暨宋元多边外交及东亚秩序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市召开。论坛共收到论文28篇,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位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一、宋元时代的东亚海域。魏志江介绍了东北亚海域世界的基本理论,并指出应当从区域史视角出发,以海域空间的基本范畴和理论范式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2005、2006年中国大陆学者对中国古代史学史的研究大致表现为著作数量增多、跨断代研究减少、断代研究的基本格局略有沉浮的状况。分述如下:一、著作相关著述20余部,可分为以下两类。综合类。这类著作又包括通史、理论、汇编等等。谢保成主编的三卷本《中国史学史》(商务印书馆2006年10月)是一部鼎力之作。该书突破了过去以断代为序的叙述模式,以中国史学自身发展为基本线索,采取按时间跨度和按基本系列相结合的框架,充分利用传统史书以外的其他材料,综合探索了中国史学的发展及其演变趋势。以叙述为主、评论为辅,力图突出史实,为其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4.
考古学文化是特定时空民族或族群共同体的物化遗存,是观察、研究史前与古代族群时空关系的最重要手段,民族史、文化史的探索是考古学研究的最重要任务之一①。在近百年中国学术史上,考古学对于新史学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通过史前、上古考古学文化的发现、梳理,重构中华民族起源与形成的早期历史,重构中国民族史的基础框架。从严文明先生中国史前文化的“重瓣花朵”结构的描绘,到费孝通先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的提出,集中体现了考古学对于中国民族史、文化史研究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世界古代史的研究中,日知先生等独树一帜,在古代城邦史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成就,出版了《世界上古史纲》、《古代城邦史研究》等在国内颇有影响的著作,对中国世界古代史、乃至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作出了贡献。但是也应该看到,日知先生等重点在寻找早期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共性或“规律”,因而对人类不同地区历史发展的差异性注意不够,而且主要从农耕文明区现有的材料出发,更多地关注于阶级社会形成后的政治和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6.
《近代史研究》2018,(1):159-159
2018年9月,《近代史研究》杂志社将与河北大学历史学院合作举办第七期“中国近代史论坛”,主题是“历史的空间与空间的历史:多重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区域史研究”。本次论坛将采取邀请和征文相结合的组织方式,兹诚征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探讨近代中国区域史的论文。  相似文献   

17.
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首届“冷战国际史论坛”学术年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举行,来自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50多人与会。校党委书记童世骏教授出席开幕式并代表华东师大对与会者表示欢迎和诚挚的谢意。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1月14日,第二届历史学前沿论坛在华南师范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历史研究》编辑部与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举办,以“理论与方法:中国历史学三十年(1978—2008)”为主题,旨在探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历史学理论与方法的新进展。来自海内外的25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53位专家参加会议,共向会议提交论文26篇,内容涉及史学理论、考古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19.
<正>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新中国史研究高质量发展,7月14日,当代中国研究所在北京举办“新中国史研究的现状与趋势”首届新中国史研究全国性青年论坛。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寇伟,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左玉河、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副主任贺新元,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左凤荣,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正礼等出席论坛。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40多位青年学者参加了论坛。论坛入选论文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以及国史研究理论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0月11日至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经济研究所和《历史研究》编辑部协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年中国古代史论坛暨“‘封建’社会名实问题与马列主义封建观”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史学月刊》编辑部、《读书》杂志社、《光明日报》社,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马研院、世界史所、近代史所、经济所、《历史研究》编辑部、历史所等多家单位30余位学者与会。会议围绕如何看待“封建”、“封建社会”概念的演变、如何认识和评价马克思主义的封建观、中西方封建社会的比较、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学说以及“封建”名实问题讨论的意义与实质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一、如何看待“封建”、“封建社会”概念的演变王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编辑部)认为,“封建”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近期内恐怕也看不出能够获得统一的认识。关于“封建”概念的演变区分一下不外乎三种:一名实之争,一内容之争,一牵扯到社会形态。名实之争相对好解决。内容之争比较复杂,这个问题要取得一致认识可能比较困难。而第三个问题则更难,它涉及到社会形态,牵扯到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