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塞里努斯是最后一位杰出的拉丁语古典史家,在西方古典史学史中占有崇高地位。在古代史家中,马塞里努斯的身世和经历非常独特,他的一生可以说是4世纪晚期罗马帝国政治军事史与思想史的缩影。通过对马塞里努斯生平的重建,有助于加深对晚期罗马帝国及其历史学家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2.
盛世佐,浙江秀水人,乾隆时著名经学家,著有《仪礼集编》。清中期以来,有关盛世佐家世、生卒年、求学交游、科举仕宦等生平记载错乱纷出,甚至有人将其与他人混淆。本文在详尽搜罗有关方志、家乘、序跋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史传记载、学者评论,围绕上述几个问题进行探讨,梳理出盛世佐生平大概,补充并纠正前人一些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3.
吴江 《神州》2013,(35):18-18
王尔烈是辽东文坛一颗璀璨的明星,无论在文学方面还是书法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是构成东北文学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由于史料甚少,且轶事多余史料,故考证生平事迹的真实性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宋玉生平考     
宋玉是汉赋的始祖,楚辞的殿军.他首倡的伤春和悲秋两大文学母题,贯穿着整个文学史.不幸的是,宋玉在身前身后二千多年间,竟始终是一位怀才不遇的人物形象.关于宋玉的生平,由于史无详载,以致于有人要否定其人其文的真实性.本文对宋玉的考证,旨在摒弃“扬屈抑宋”的历史偏见,还历史以一个完整的宋玉形象.一,宋玉是楚籍宋人宋玉的国属,最早的记载有两处: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司马迁《史记·原贾生列传》  相似文献   

5.
唐代名僧志勤禅师是闽人,对其生平作一番考证,对研究南禅宗、沩仰宗以及福建佛教的历史都具有重要意义。现作如下考证。  相似文献   

6.
一、宝伊局的设立过程清代文献中关于宝伊局的记述非常简单。《新疆图志》卷三十四《钱法》部分对迪化、阿克苏(附库车)、喀什噶尔等铸钱局的设立及运行都有专节叙述,叶尔羌、乌什两铸钱局虽未作专节叙述,但也都有交代,惟对宝伊局只字未提。《西域图志》卷三十五《钱法》中关于宝伊局仅简单记有一句“伊犁于乾隆四十年设局”。《总统伊犁事宜》及《西陲总统事略》虽有记述,但也很简单。①实际上清政府对设立宝伊局是很重视的,自始至终都是在乾隆皇帝的亲自过问下筹划的,这在清代档案中都有具体而详细的记载。其中曾担任过阿克苏参赞大臣,对…  相似文献   

7.
清代满城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清入关后的满族史,不能不研究驻防八旗,研究驻防八旗,必然涉及到满城。满城,即清代八旗兵的驻防城,是清代驻防全国各地的八旗官兵及其眷属的居住地。它与清代八旗驻防共兴衰,相终始。因此,对满城兴建、规模、作用及其废弃的过程,进行一番考察和分析,不无意义。本文拟就上述略表浅见,疏漏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邓尔雅是广东近代著名的篆刻家、书法家、画家,善小学,精鉴赏,亦工诗。他的诗被收录于《南社丛刻》与《南社湘集》的为数颇丰。有趣的是,在1915年南社的内讧当中,蔡哲夫就曾公开倡议让他代替柳亚子,主持社内的选诗事务。  相似文献   

9.
彭东焕 《文献》2004,(1):84-92
张世南,字光叔,南宋时人,以<游宦纪闻>知名于世.<游宦纪闻>十卷,四库馆臣曾以宋末说部之佳本见评①,后世亦奉为笔记名品,为学人所重.  相似文献   

10.
陈恩虎 《文献》2005,(3):84-91
在遗存各种古典文献中,题有"汪淇"辑评校刻的作品主要有<士商要览>、<西游证道书>、<吕祖全传>、<证道碎事>、<济阴纲目>、<保生碎事>、<万病回春>、<王百谷先生谋野集>、<尺牍新语>、<尺牍新语二编>和<尺牍新语广编>等.此外,据有关资料记载,汪淇也曾校刻出版金声、陈子龙、夏允彝和陈洪绶等人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谈迁作为明末清初的一位重要史家,学界已经进行一定的研究,从总体上来讲,对谈迁的人格给予很高评价,其有明一代编年体著作《国榷》也深受学者的重视。但是,谈迁生平的一些基本事实尚未清晰,还需进一步考证。同时,对谈迁的评价也有可以商榷之处。一、谈迁生卒年月及死亡地点考对于谈迁生卒年月,多位学者有文章进行过考订,已有较为准确的结论,但是还是存在疏漏之处。最早对谈迁生平做出考订的是吴晗,认为谈迁生于癸巳(1593年),卒于丁酉(1657年)①,1979年版《辞海》采用此种说法。其后罗仲辉发表短文,认为谈迁生于甲午(1594年),吴晗将谈迁的生…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已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华夏民族 ,经历了五种社会形态 ,特别是受封建社会的思想影响 ,重农轻商 ,重农抑商思想比较严重 ,所以春秋末战国初学儒经商的端木赐 (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子赣 )的生平事迹宣传不够 ,文字资料遗失较多 ,致使后人发表研究文章时 ,对子贡的生卒、故里、生平事迹说法不确切。一有的作者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说 :子贡濮阳人、淇县人等。追其原因 ,当时浚县归卫国管辖 ,卫国即在濮阳设过国都 ,也在淇县设过国都 ,就没在浚县设立过国都 ,为此推测子贡是濮阳人、淇县人。浚县乃子贡故里。其一 ,据《端木氏家谱》载 :…  相似文献   

13.
杜平  李艳蓉  王志英 《沧桑》2010,(6):96-97
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他从青年时的异地求学,中年时的多变仕途,到晚年时的编写史书,都是在漂泊不定的艰苦环境中完成。他的踪迹频繁地往返于晋、冀、鲁、豫等地,采摭遗轶,收罗史料,编写出了颇具有学术和史料价值的杂编诗词等文献,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被尊为"一代文宗",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跟随元好问一生的踪迹,了解他一生的艰辛,瞻仰他一生的执著及"一代文宗"的风范。  相似文献   

14.
冷枚是历经康、雍、乾三朝的宫廷画家,但记载其生平的资料极少见。本文结合新发现的王沛恂《匡山集》和《冷氏族谱》等文献,对冷枚的生卒年、师承关系、家族构成和生活状况等进行了新的考证:第一,冷枚的生卒年当在1661-1743,享年八十二岁;第二,冷枚在清宫除了师从焦秉贞学画外,还可能与顾见龙学习了一段时间,其"金门画史"的别号即袭用自顾见龙;第三,冷枚是元末明初时胶州人物画家冷超岩的后人,有子三人,为冷鉴、冷铨和冷鏏,而不是一般认为的二人(冷鉴、冷铨);第四,冷枚出身低微,虽为皇帝作画,但终生清贫,很难融入当时的文人文化圈,因此导致他在画史上某种程度的缺席。  相似文献   

15.
唐代文学家、著名循吏元德秀一生三次出仕,以任鲁山令为世人所知,但任职时间不明;《资治通鉴》将其系于开元二十三年,是误解并修改史籍记载后的结果,这导致今人对元德秀的生平、仕历的认识有悖历史事实,也影响到对萧颖士生平与作品系年的研究。今考元德秀在开元二十一(733)年中进士第后,丁母艰;二十三年服除,补南和尉;最早在开元二十七年转左龙武军录事参军。天宝初已在鲁山令任上,秩满后归隐陆浑,终馁死空谷,其居官首尾约为十年。  相似文献   

16.
清代奏事处是负责承接奏折、传宣谕旨、引带召对人员及随侍御前坐更等事宜的专门机构。早期奏折显示,自康熙中期始,清帝即已持续不断地从内务府等处拣选人员充任专职奏事官员,负责奏折递送等事宜,这可视作奏事处发展的初始阶段。后经雍、乾二帝对各项规制的逐步完善,至迟在乾隆中期,奏事处已走向成熟并有内、外之分。位于乾清门内的内奏事处由太监组成,位于乾清门外的外奏事处由内廷侍卫、内务府与六部官员组成。为了强化奏事处的职能,雍、乾、嘉、道、咸诸帝皆从"密"与"速"的角度进行过整饬,然而直至清末,奏事处的诸多弊病依旧未能根除,这与清帝"有治人无治法"的治国理念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7.
清代宁古塔城是东北七重镇之一,是东北东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建城形制、街市布局,对研究清代城市及其发展变化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宁安县志》记载,今宁安县城始建于清康熙四年(1665年),由宁古塔将军巴海督修,次年四月建成。关于新城形制、街市布局,笔者60年代在县文物管理所工作期间,曾听过关玉衡先生(已故)的讲述,最近又访问了笔者中学时的老师宫梦奎,参照了关奎同志提供的1936年绘制的《宁安县城街市图》和有关史料,并实地踏察,写成此文,敬请教正。  相似文献   

18.
郑永华 《清史研究》2013,(1):150-153
关于清代宗室世子,学界目前虽续有涉略,但因无专题研究,尚未取得一致意见。①这不仅使通行的辞书前后矛盾,令人莫衷一是②,也直接涉及相关史表的编纂。今检索史料,略为勾勒考辨。"世子"一词,文献多将其源溯至《礼记》。《辞源》释世子为"帝王和诸侯的正妻所生的长子,也叫太子。《礼·文王世子》:文王为世子。清代亲王的嫡长子封世子"。③《公羊传》谓:"世子,犹世世子也"。陈立义疏《白虎通》"爵篇"更说:"所以名之为世  相似文献   

19.
清代福建驿站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的邮驿制度历史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代,终结于清朝光绪年间。在这种制度中,驿站负责免费传递政府公文、官员信件、军事文报以及外交使团信件等,它实际上扮演着“国家大动脉”的角色,对传宣号令、巩固政权、飞递军情以及发展社会经济等都起着重  相似文献   

20.
乾隆三十二年,清廷在漠北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两地设立官学,要求蒙古王公按季入班学习,后改为一年六班,每年选取二十余人,学习内容为满蒙文翻译、法令、办事程式和礼仪等。该官学不在清朝学校系统内,不分等级,不考核,不参加科举,无专门教习和统一教材。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官学脱胎于蒙古王公在衙门的值班制度,是值班制度的副产品。清朝在科布多设立官学的目的是让各部王公入班帮助参赞大臣处理事务,顺便学习满蒙文翻译和起草文件,以更好地协助参赞大臣,进一步在中央边疆治理中发挥作用。至清末,因清政府财力吃紧,再加上官学未能达到预期效果而被裁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