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八角廊汉简《儒家者言》与《孔子家语》相关章次疏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八角廊汉简《儒家者言》与《孔子家语》对应的10章,可以看出历史上关于《孔子家语》一书的争论并没有因《儒家者言》的出土而全获解决。出土文献再次证明《孔子家语》确实存在很多后人整理、重组的痕迹,这一点《孔子家语》比传世的其它文献都要来得明显。《儒家者言》最能证明的其实是《说苑》一类古书的价值,而非《孔子家语》。《儒家者言》的性质应该是介乎《说苑》与《孔子家语》之间,具有一定的过渡性。  相似文献   

2.
长沙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诚然与<左传>存在关联,但本文对相关文献重新研究后认为,帛书<春秋事语>很可能既非简化<左传>而成的<左传>系统古书,也非<左传>成书所参考的底本,而应是一种颇受<左传>影响的"语"类古佚书.虽然帛书<春秋事语>形式特征与<国语>接近,但帛书<春秋事语>是<国语>选本的有关推测尚缺乏充分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早期文献的整理中,整理者往往会有两种不同的整理方式。从《说苑》与《家语》在对孔子有关记载的不同上来看,《说苑》整理者选取材料主要是为了说明材料背后所反映的事理,因此往往会尽可能保留该材料的原貌,其目的是在使这个材料所反映的精神得以传承。而《家语》则不同,整理者在收集材料上有一定的主观目的,或是引经据典来说明自己要阐发的道理,或是改变文献原来的章句顺序来彰显某个特定的主题,而这些都能反映出整理者在该材料的刻意处理。其目的不再是简单的传承原文献的精神,而是有自己要表达的观点包含其中。  相似文献   

4.
受出土文献的推动,认为<孔子家语>是伪书的人越来越少,与此同时,人们对<家语>之价值的估计出现了争议,出现这种争议,与研究者分析异文的方法有极大的关系.文章分析了<家语>与<礼记>等典籍的三段异文,认为<家语>的某些篇章确实要比其它典籍文从字顺;虽然难以判断<家语>与<礼记>诸书的时间关系,但可以肯定书中的有些篇章存在...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宋人姚宽在其笔记体著作<西溪丛语>中引用了唐人樊绰<云南志>的相关内容,为今本<云南志>所无,当为一条佚文;而该书以"云南志"命名,亦自<西溪丛语>始.  相似文献   

6.
儒家内部既有共同的理念,又有分歧.后代儒家怎样阐释前儒文本、思想,值得探讨.本文以<新语>阐释<谷梁>、<公羊>两传为例,结合汉初的时代背景,论述陆贾<新语>引用两传之文、义,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新语>大部份继承了<谷梁>、<公羊>的原义,很少与两传不同.陆贾在引用两传时,提出他的政治主张,主要是要求君主修齐而治平,最后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他希望藉此为刘邦施政提供理论.  相似文献   

7.
《孔子家语》伪书案的确立,与伪《古文尚书》案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起先是后者受前者影响,渐渐地前者转而受后者支配。学者由审查伪古文案衍生出来"伪作之人""或云王肃,或云王肃之徒"诸种论说,颇近于"辨伪"之同时而孽生"造伪"之虚说。更重要的是,由于伪《古文尚书》公案在学术史上处于至关重要的枢纽地位,《孔子家语》伪书案愈演愈成为其中的一个子命题。在对王肃人品心术的怀疑上,在辨伪方法之挪用上,在将文本一析为二的思路上,在"一手"伪书说之运用推演上,学者对《孔子家语》的研究,普遍存在一种类似于伪《古文尚书》案一样的《孔子家语》伪书案锻炼成狱之心理趋向,产生了机械移植、推论过度、疏而不证、笼统混淆、牵强附会等问题。其间所滋生的王肃伪造五书之说,又成为近代康有为的刘歆"遍伪群经"说之肇端,影响广远。  相似文献   

8.
<类篇>引用<国语>共23处20例,其中一些用例和今传<国语>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宋以前以及公序、明道之外<国语>版本的一些文字异同.  相似文献   

9.
关于<庄子·天下篇>的作者问题,学术界多有讨论,形成截然不同的观点:庄子自著说和非庄子自著说.本文从庄子与公孙龙生平、<天下篇>的思想倾向及其行文特色三方面展开论证,说明<天下篇>非庄子自著,而是其后学所作.  相似文献   

10.
曹志敏 《史学月刊》2006,(3):118-120
魏源是晚清著名的今文经学家,梁启超称其为"今文学之健者".魏源治经,"承常州学派之余绪,著<书古微>、<诗古微>、<公羊古微>、<董子春秋发微>等,力申今文,以张公羊之说".(王家俭<魏源年谱·谱前小识>,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1981年)<诗古微>是魏源重要的今文经学著作,旨在阐发三家诗的微言大义.  相似文献   

11.
敦煌写本《孔子家语》的“十”卷并非“七”卷之误,它说明早期《孔子家语》的分卷与方法与今本不同,很可能就是二十一卷。但就文字、内容及注文来看,敦煌写本与今本基本相同,差别并不大,这说明《孔子家语》在唐以后的流传形态是基本稳定的,并不存在结构性创伤,所谓“唐本”与“宋本”的区分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is essay, beginning with the proposition of Confucius being born with knowledge, aims to illustrate the sacred imagination Zhu Xi has on Confucius, as well as how the former utilizes specific hermeneutical strategies to maintain the image of the latter. The essay first places in order theories from scholars in the past, regarding “sages being born with knowledge,” then goes on to examine the exegesis Zhu had on the fact that Confucius has “Inborn Knowledge”; followed by a revelation on how Zhu has made use of the concept of “Expression of Modesty” to resolve textual conflicts caused by the affirmation of such knowledge. Finally, limitations of Zhu's hermeneutical strategies are critically examined, so as to exhibi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ommentators of the Classics and the time they live in. The investigation can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n the hermeneutical tradition of Confucianism, hence producing a complementary effect on recent studies.  相似文献   

13.
14.
古建油饰彩画的制作技术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中国特有的古建油饰彩画制作技术加深了解,促进古建油饰彩画传统工艺科学化,采用X射线衍射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扫描电镜、体视显微镜等仪器对采自蒙古博格达汗宫博物馆、北京颐和园、甘肃嘉峪关、山西太符观等古代建筑的油饰彩画样品的制作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测试的样品分别采用了一麻五灰、一布四灰、单披灰等多种工艺制作地仗;麻纤维广泛应用于样品纤维层中,仅样品YHY-22使用了棉布;颐和园和博格达汉宫博物馆的样品以砖灰作为地仗无机填料,嘉峪关样品使用了白土粉,而山西古建样品则可能使用当地的土壤。可以得出结论:几个地区古建油饰彩画的制作材料和技术是有所不同的。  相似文献   

15.
吴仰湘 《史学月刊》2007,15(3):5-11
《经学历史》的"十个时代",一直被学术界视为皮锡瑞所分中国经学史的"十期",并因此将《经学历史》视作中国第一本经学史著作。然而细读《经学历史》,可见书中分十个时代所作的论述,并非是对经学史的分期与评述,而是着力宣扬"尊孔"、"崇经"的思想,体现出皮锡瑞"信古"、"宗汉"、"主郑"的经学取向。因此《经学历史》绝非经学史书,而是一本借史立论的经学论著。  相似文献   

16.
张卫波 《安徽史学》2005,2(1):58-61
在民国初期的新旧思潮冲突中,在华西人的态度引人注目.他们提倡中西文化调和,主张尊崇孔教,在当时产生了一定影响,推动了孔教运动的发展.尽管他们与康有为、陈焕章等人的尊孔思想在总体上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他们毕竟是以西方人的身份来看待孔子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的,因此,也有其独特性.他们主张尊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欧战爆发后西方世界对中西文化价值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7.
本文引用美国报纸上对华人餐馆的宣传报道,介绍了美国中餐馆注重建立与中国文化圣人孔子的联系、将孔子融人餐馆品牌之中的特色宣传策略,认为中餐能一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消费者,不仅因为华人餐饮以中国为源的表面现象,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文化共识。孔子就是这一共识的核心。华人餐饮以孔子为品牌魅力,抓住美国民众熟悉孔子的现象,积极渗入美国非华裔社会的饮食文化。研究餐饮文化中的孔子是我们考察华人群体心理变化、现实处境和美国族裔关系变迁的独特视角,值得学术界利用跨学科方法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礼论>乃穷理尽性、知命之书,文中子的家学溯源中,礼学又是传承有自,文中子所作<续六经>之一的<礼论>,也是他振兴儒学很重要的部分.<礼论>比较系统地表述了文中子的礼学思想,其书已佚,但从传世<中说>可考知其略.  相似文献   

19.
《孔圣宗师出身全传》是中国古代唯一以孔子为中心人物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它比较严格地遵照史载.将一人言行编成若干故事,演为传记小说,此为首创,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亦属罕见。用通俗小说体例来展现圣人生平与思想,在孔子形象与儒学传播史上意义非凡。但《孔圣宗师出身全传》版本稀少,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罕为人知,鲜有人论及。本文就该书的体例结构、题材本事与“全相”模式的来源,及其对孔子形象的传播影响略作考论,认为《孔圣宗师出身全传》“年谱式”体例借鉴了《阙里志.年谱》,题材主要出自《孔子家语》,“全相”模式深受《孔子圣迹图》的影响。《全传》使孔子形象与思想更利于被普通百姓理解、接受,具有独特的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20.
上博楚竹書所謂的《子道餓》篇當稱之爲《魯司寇寄言游於逡楚》。此篇記載的主要是子游之事,與孔子無涉。簡文所謂"魯司寇寄言游於逡楚",子游辭行"至宋、衛之間"遇險,當是子游爲孔子"廬墓三年"以後之事。這是傳世文獻從來沒有過的新記載。以此與《荀子·非十二子》篇互參,可知子游在孔門中的地位,遠勝於子夏、子張之輩。上承孔子,下啓思、孟的,不是顔、曾,而是子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