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汉代画像石中的体育美术创作不仅反映了汉代体育运动的风貌,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体育美术创作的内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对当代体育美术创作也有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歌剧《白毛女》创作上的群众路线舒强当时领导上为改变演剧工作者脱离群众、关门创作和关门提高的作法,特别提出了创作上的群众路线问题。要求剧本创作、导演、演员和舞台美术的创造,都要作到为群众所喜闻乐见,为群众所批准。于是,我们便一面写作,一面排演,当进行到...  相似文献   

3.
清代中期以后出现了一些由主管河工的官员所撰写的水利工程技术著作,比如《木龙书》和《河工器具图说》等。这些书籍的内容主要是介绍当时水利工程中所运用的各种工具,其中的文字叙述和插图成为今人研究清代黄河、运河治水工程的重要资料。另外,这些书籍的创作过程反映了当时水利工程的管理情况,其流传过程则反映了当时水利工程技术的传播与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王昭君变文》的创作年代虽然没有定论,但是通过史料可以推断其创作于敦煌被吐蕃占领时期,在这一特殊时期对昭君故事进行改编创作,并赋予昭君悲剧性女性像色彩。作为一种庶民文学形式,变文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敦煌普通民众的生存形态和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5.
李诠林 《神州》2011,(23):10
日据时期台湾女作家以日语创作者不多,在当时的台湾文坛是被边缘化的群体。但这些有限的女性创作,却有着不同于同时期男作家的鲜明创作个性,尤其是叶陶、杨千鹤、张碧华、黄宝桃、辜颜碧霞等人的日语通俗小说作品,更是发出了不亚于男性作家的颠覆霸权社会的勇敢呼号。  相似文献   

6.
李诠林 《神州》2011,(10):10-10
日据时期台湾女作家以日语创作者不多,在当时的台湾文坛是被边缘化的群体。但这些有限的女性创作,却有着不同于同时期男作家的鲜明创作个性,尤其是叶陶、杨千鹤、张碧华、黄宝桃、辜颜碧霞等人的日语通俗小说作品,更是发出了不亚于男性作家的颠覆霸权社会的勇敢呼号。  相似文献   

7.
占弦 《神州》2011,(2):72-72,74
新中国解放之后的20世纪50年代,在戏剧界,毛主席提出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戏剧改革方针,本着文艺为政治服务、教育群众的宗旨,戏剧编剧在新中国初升的朝阳下将自己创作的思想出发点与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完全合流,创作出一系列歌颂新时代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品。  相似文献   

8.
《国性爷合战》是日本剧作家近松门左卫门的代表作,学界研究者多认为其主题思想是表达了作者的侵华意识。本文通过考察此剧的创作过程,划定剧作的创作依据,又考虑到通俗文艺与文学、历史著作在创作目的上的不同,再结合当时日本社会背景、大众舆论倾向进行分析,认为此剧主题思想以“侵略意识”一言蔽之似有偏颇,其中“光复中华”、“中华认同”的因素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冯志英  冯浩  郭英蕾  梁杰  刘浩 《沧桑》2011,(3):103-106
以俗文学形式创作的山西籍作家汲取山西革命根据地的魂灵,写出了众多鼓舞人民进行战斗的文艺作品。他们把共产党的精神、民众的思想意识、创建新中国的幻想都融入了这块土地之上。正是山西革命根据地俗文学作家群所创作的文艺作品、构建的文艺理论,为当时的战争和民众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也为共和国初期的文艺作品的创作导向以及新文艺理论的构建开辟了道路。这也成为了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种特殊的通俗文学现象、文艺理论现象。  相似文献   

10.
张懋学 《神州》2014,(5):218-218
元人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直接启发法国作家伏尔泰创作了《中国孤儿》,并将中国精神介绍到法国以及西方社会,在当时的西方社会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先锋,但两剧无论是在思想主题还是在创作倾向层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值得去深入思考、研究。  相似文献   

11.
自官品出现之初,秩级和官品便不对应,终魏晋南朝之世一直如此,并且秩级逐步简化,到陈时仅剩8个秩级。魏晋南朝时期,秩级与官品是并行不悖的两个系列,秩级来源于先秦的稍食和月俸,与职务的繁简、职责的轻重相联系,具有职位分等的色彩,叙定同一系统内的职位等级;官品来源于汉代的朝位制度,具有品位分等的色彩,叙定官员身份地位的高下,规定官员所享有的权利或特权。二者相互结合,共同叙定同一部门内职位和官员身份的高低。魏晋南朝官员的俸禄与具体的职位相联系,既与秩级和官品有关,也与职类有关,没有一个皆准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从南北朝交接的三个关键地区墓葬文化因素的构成,及相关的历史、地理背景和文化传统中可清晰看出,陕南、豫南鄂北、山东地区是南朝文化向北传播的三个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3.
顾江龙 《史学月刊》2007,(12):37-44
魏晋南北朝是门阀士族获得重大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特权的时代,但是东晋南朝与北朝的情况不尽相同。从法制层面对赃罪量刑和除免官当的考察表明,在法令的规定上北朝对待官僚较东晋南朝更为宽松,在法令的贯彻上北朝却相对严格。由此我们看到,尽管江左士族享有更多特权,但这些特权多在法令规定之外,不属于正常官僚政治的范畴。而北朝士族却积极在律令框架内寻求自身的权益保障,其努力所获得的丰厚成果为隋唐帝国的官僚所继承,从而为官僚政治的理性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华夏人文地理》2005,(U09):26-27
两晋时,南方相对稳定,北方战乱,王、谢等大批名门望族,率部南迁,北方士人和一代文化名流,云集绍兴,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当时社会风尚清谈玄理,士人名流聚居之所.饮酒风之大盛,这就大大刺激了绍兴酒的生产,也促进了酒具的发展,绍兴是青瓷产地,当时出现了有彩釉的酒具。东晋永和间。王羲之、谢安、孙绰等名士聚集修禊兰亭,流觞曲水,王羲之在这里写下书法精品《兰亭集序》。成为中古文化史上盛事;绍兴兰亭,也因此成为书法圣地。有晋一代,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法,二戴(戴逵、戴锸)绘画。以其非凡造诣。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5.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y, Tongzhou was not only a riverside port city for transporting grain to the capital, a key site for goods storage, but also witnessed the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of commercial goods from southern China changed from water to land, where commercial goods imported to Beijing together with those to be sold in northern China splits. Both the Ministry of Revenue (Gongbu) and Ministry of Works (Hubu) set up their customs in Tongzhou, respectively, and Zhangjiawan was the subsection of the customs; the major commercial goods including grain, liquor, distiller’s yeast, textiles, and groceries, were transferred through the customs of Ministry of Works. Judging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broker house and broker tax, the volume of commodities being transported via Zhangjiawan might be bigger than Tongzhou. Shanxi merchants established guild halls (huiguan) in both Tongzhou and Zhangjiawan. They transported bulk commodities such as textiles and tea to the north of China, while Zhangjiakou and Guihuacheng were their main resale destinations. In other words, both Tongzhou and Zhangjiawan were important transportation ports for the businesses of Shanxi merchants regarding their trades within the northern territory as well as the trade at Khyagt between late imperial China and tsarist Russia.  相似文献   

16.
《世界遗产》2014,(1):76-78
8处明清城墙位于中国6省8市,它们完整构建了中国南方与北方、都城与王城、府城与县城的逻辑体系,代表着长达500多年时间范围内的不同城市级别、不同地域范围却具有内在关联性的中国城市制度体系,最大限度地代表了组成该遗产的完整的文化背景、观念及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7.
西汉对南越战事中因“暑湿”导致“士卒大疫”的历史记录,或许应当看作对“瘴气”危害的早期记忆。而《淮南子·地形》所谓“障气”,可能就是“瘴气”。东汉至于晋时对南方的开发,留下了更多有关“瘴气”的文字遗存。当时人对于“瘴气之害”的地理分布及其季节性特征,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总结和分析相关文化信息,对于理解汉晋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显然是有益的。一些学者在对“瘴气”的研究中使用了文化学和心理学的方法。对相关历史现象进行病理学和生态学的研究和解释,或许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核心价值概述 明清皇家陵寝是指建于中国明清时期的皇家陵寝建筑群,是大型建筑群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的创造性杰作,是14-20世纪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个古代王朝(明、清)文化和建筑传统的独特见证.遗产包括2000年列入的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2003年列入的明孝陵、明十三陵,以及2004年列入的盛京三陵(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  相似文献   

19.
在唐末旧置的基础上,五代继续增置防御、团练州,至后周末,境域内共计19个防御州、10个团练州,且分布重心逐渐由唐末的关中、中原西部地区东迁至以汴州、洛阳为中心的中原腹地,中原、淮南、河北南部等地区防御、团练州呈现出纚联成片的趋势。此外,防御、团练州还成为中央削弱方镇力量的重要举措,从内部结构来看,设置防御、团练州使得辖3州以上的方镇逐渐向辖2州的方镇趋近,从而使得中央对地方军政的控制力大为强化。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诫、家训大量涌现,形成了我国古代家诚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本文从当时特定的社会现实出发,分析了家诫盛行的原因,并着重对家诫中蕴含的和族睦宗、修身砺行、静退自守、敦诫求学等家族教育思想和观念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