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别有情趣的湘西“龙头蚕灯”○魏荣光新春佳节,湖南省溆浦县龙潭一带热闹非凡,处处都是灯的海洋。这里的彩灯,除各地常见的长龙灯、狮子灯、蚌壳灯、鲤鱼灯和船灯外,还有黄龙灯、姑娘灯、吆喝灯、故事灯和鹅膀子灯,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在这些众多的民间彩灯中,人们...  相似文献   

2.
李宝军 《收藏家》2014,(9):50-55
灯是中国古代的主要照明承载物,历来以材质多样、造型别致著称。汉代则是中国灯具发展的一个高潮期,汉代铜灯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形式各异,具代表性的有人俑灯、连枝灯、豆形灯、行灯等。除上述灯外,汉代还有为数众多的动物造型灯。这些动物灯利用动物的形体特征进行巧妙设计,动物形象栩栩如生,构造设计巧夺天工,既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又是一件实用的生活用具,展现了当时工匠的高度智慧和精湛工艺。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伴随着火的使用而掌握的照明技术标志着生活环境的极大改善,而专供照明使用的器皿——灯具的产生,又是照明技术的一大发展,这其间经历了使用篝火、地灶、火把等设施的漫长岁月,直到战国时期,才有明确的灯具出现,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具相当规模,到了汉代,随着经济的繁荣,灯的使用也更加普及,灯的形状、种类、质地都比以前更加多样,而且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技术性,使灯具艺术进入新的高度。汉代的形式主要有筒灯、行灯、吊灯、盘灯和釭灯,其主体部分仍然以动物、人物的雕塑为主。筒灯为圆筒形,有盖,中有铜管装置,这种灯在甘肃武威和江苏邗江汉墓中均有发现。行灯主要在行走时使用,为便于手持,灯盘上附有长柄,下有三足,便于放置。吊灯灯体配有链条,可以悬挂。盘灯发现最多,一部分盘灯造型与高柄豆很相似,另一部分盘灯是各种动物和人物雕塑与灯盘相结合,如有朱雀灯,主体为鸟形,常以嘴衔灯盘;羊灯,主体为  相似文献   

4.
正【教材原题】灯,算是最常见最普通的东西了。你每天都见到它,是否曾经有过一些思考和感悟呢?自拟标题,写一篇关于灯的作文,谈一谈你感悟到的道理。不少于500字。【写作导引】细读题目要求,把握六个字:围绕灯,谈感悟。由灯触发感想,灯是思考与感悟的物质依托,是本文的主要表达对象,因此在文中不可缺失或虚化、弱化。但同时灯又是一个笼统的总称。灯有多种功能,相应的也有许多种类。例如照明功能方面的那亲切相伴的台  相似文献   

5.
《南京史志》2014,(11):38-42
【写作导引】 一抹浅思灿灯光 细读题目要求,把握六个字:围绕灯,谈感悟。由灯触发感想,灯是思考与感悟的物质依托,是本文的主要表达对象,因此在文中不可缺失或虚化、弱化。但同时灯又是一个笼统的总称。  相似文献   

6.
温州三灯     
珠灯 在温州市龙湾区蒲州中埠的玄坛里,保存了一架全国目前最大的珠灯。此灯重800余斤,4米多高,灯围12.3米。灯架(包括图案装饰)用釉彩瓷或玻璃珠串制而成。当上下里外同时点燃时,灯和灯交叠,珠光闪烁,五颜六色,光彩夺目,四周珠带垂拂,宛如一尊圆形的神秘灯网。 整个灯体由近70盏形式各异的珠灯组成。其中,“刘海金钱纹”珠球80只,六角下面挂着三幅对联,共分三层,第一层的中间是一盏最大的八角灯,画有山水花鸟丝绸画。第二层中间是盏六角灯,有用珠穿成的三幅山水画和三首诗句,其文字分别为:“宝炬春焰,歌声夜落”;“千城月朗,万家灯辉”;“…  相似文献   

7.
刘婵 《东方收藏》2020,(5):20-21
灯作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照明工具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的灯具肇始于何时尚无定论,商代的甲骨文中未见有灯、烛之类字样。西周时期在人们生活中出现的烛是最早的照明用器的记载。据考证西周的烛是一种由易燃材料制成的火把。孙机先生认为灯"大约出现于春秋",熊传新先生认为至迟"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和使用了灯"。  相似文献   

8.
硖石灯彩     
前 言 硖石灯彩相传始于清康熙年间,至清光绪年间与北京、广东、南京的灯彩以各自的特色齐名中外。 本文主要是孙惟君的回忆。文中对硖石灯彩历史有较多的叙述,并且讲了一些灯人的材料,并第一次指出硖石灯彩的主要特色是针刺、刀刻、绘画相结合的灯片制作技艺,并对灯片的制作作了详细介绍。文中对针刻灯片产生的原因作了探讨。 孙惟君自幼跟随父辈学习绘画和扎灯,从四十年代中期起专门从事灯彩制作,对灯彩各项技艺件件皆能,是一位全能的扎灯能手。特别是对灯片制作有很高的造诣。他现在已是七十高龄,仍然在为了复兴硖石灯彩而工作着。  相似文献   

9.
江苏地区出土的汉代铜灯制作精美、数量众多,根据铜灯的基本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七个大的类别,分别为:豆形灯、豆形灯的变体、行灯、多枝灯、卮灯、辘轳灯、釭灯等。秦汉时期,青铜器在社会生活中的礼器作用逐渐式微,更多地向实用器转变。丰富多彩、种类繁多的青铜灯具即可反映出这种转变。  相似文献   

10.
吴若峰 《旅游》2006,(5):66-70
不曾见过如此丰盛的视觉大宴。文庙内,五彩缤纷的花灯布满了大院及走廊,有人物灯、动物灯、座灯、宫灯、吊灯、无骨灯、走马灯、宝莲灯等等。那花灯,盏盏造型别致,个个制作精美。最具特色的是“无骨料丝花灯(当地俗称纸扎灯)”。泉州的无骨料丝花灯,是我国花灯族中的特有品种,被称作是立体的刻纸艺术,曾经作为国礼赠送外宾,享誉天下。  相似文献   

11.
佛教称峨眉山为"大光明山","万盏明灯朝普贤"、"万盏明灯照峨眉"说的是"圣灯",又名"佛灯",与"佛光"并称为峨眉山的"两绝"。"圣灯"这种奇妙的自然现象在祖国的万里山河并不多见,在峨眉山也是难得一见的,因而更显其神秘和扑朔迷离。据查证,最早咏赞"圣灯"的是公元9世纪的唐朝诗人薛能,他在公元866年秋登临峨眉,夜观圣灯后  相似文献   

12.
“漂河灯”是白族民间传统娱乐活动,多在七月一日骆驼节、七月七日乞巧节和八月十五中秋节夜晚举行。是时,将制好的河灯放到河里,使之顺水漂流。河岸上也燃放彩灯,与之相映成趣。有时,还划龙船、唱歌、跳舞,场面则更为热烈、壮观.河灯、彩灯种类繁多,常见的有龙灯、鱼灯、鹤灯、花篮灯等.制作精巧、别致。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白族的“漂河灯”@白莎  相似文献   

13.
过去,我的家乡贵州修文、黔西一带的苗族人民为了送旧迎新、欢度新春佳节,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有跳年灯的活动。我五、六岁时亲眼看过跳灯。现已多年,但那精彩的场面还使我记忆犹新。提起跳年灯,我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童年,那时我是一个顽皮的孩子,最爱凑热闹,每逢跳年灯,不管天阴下雨,山高路滑,总是追着浩浩荡荡的灯队,走村串寨。我父母不放心,把我交给我的幺表叔,路不好走时,表叔就背着我。跳灯的队伍常常有二十来盏灯,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经幢与石灯、灯幢三者形制上的比较,提出了金华万佛塔出土的所谓“经幢”,是宋代所刻经文的幢子配装在唐代石灯部件上而成的,进而认为此“经幢”兼有经幢和石灯的功能,故改为“灯幢”之名称更妥当。  相似文献   

15.
《旅游》1996,(9)
淄博花灯,源远流长,宋、元,明、清都有记载。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淄博花灯有了更大的发展。淄博花灯种类繁多、各具风格。有龙灯、裙子灯(又叫宫灯)、大角灯、悬络灯、盒子灯、走马灯、草灯、动物灯、灯谜、灯戏、芯子、打铁花等. 芯子,是一种古老珍稀的民间传统表演艺术。用铁棍牢牢地插定在类似灯台式的底座上,铁棍上端,高高束站着一个女妞或男童,让他们扮演各种人物。因用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对"长信宫灯"的最初所有者是"长信尚浴"的说法进行了质疑和反驳。通过分析铜灯铭文中的容积与重量、相关人物或机构和铜器编号等各标记之间的内在关联,结合汉代青铜器的制造工艺以及相关的工官体制,从而论证"阳信家"是灯的最初所有者,此灯是皇太后让其宫官"长信尚浴"和"内者"制造并赠与阳信长公主的。  相似文献   

17.
杨富学  杨琛 《民俗研究》2024,(1):137-144+159
2008年以来,在福建霞浦发现的摩尼教科仪书中,多有关于燃灯仪式的记载,尤其在《点灯七层科册》《奏申牒疏科册》和《祷雨疏》中最为频见,其功用主要集中在奉请神明、修持功德、禳灾拔度上。然而原始摩尼教乃至拜火教文献中均无礼灯、燃灯仪式的记载,反而在中国境内流传的佛教、道教、祆教以及闽地的民间宗教仪轨中,或多或少出现了灯仪。摩尼教灯仪并非是其原生的仪轨,而是在东传后受到中原文化影响,主要是通过汲取中原地区流行的华化佛教、道教乃至本土民间信仰的宗教仪式而成。祆教虽在燃灯仪式上和摩尼教具有相似性,但霞浦摩尼教灯仪与祆教灯仪并无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8.
灯是照明的器具。古代叫镫,亦叫锭。我国的古代灯具,是一种独特的文化遗存,它包孕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研究古代历史和艺术的重要实物例证之一。《说文》载:“镫,锭也。锭,镫也。因为锭中置烛,故谓之镫。”灯源于何时?从文献记载和出土实物考察,我国最迟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灯来照明了。例如,《楚辞·招魂》载:“兰膏明烛,华灯错些。”又如,1976年河北省平山县战国时期中山王墓中出土的银首人涌灯与十五连盏灯树,均系我国古代灯具的艺术珍品。笔者通过贵州境内出的灯具,对贵州何时开始使用灯来照明,贵州早期灯的特…  相似文献   

19.
糠灯是满族先民所使用的照明用具。盛京皇宫的清宁宫内曾摆放着一盏糠灯,它是皇太极生前所使用过的。入关后,此灯也一直存放在盛京皇宫内。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每每东巡盛京,始终都把“恭瞻”遗物作为一项例行的制度。清代十分重视对幼帝的教育,除了学习汉文化、继承本族传统文化之外,更注重以物育子。从多位皇帝的诗篇中不难发现,糠灯是“溯述家风”的民族传统教育的一件经典实物。  相似文献   

20.
千百年来,客家人颠沛流离,历经丧乱。什么力量维系客家人团结相亲,拓展进取呢?——对天地祖先圣贤的祭祀是维系客家人的精神纽带。被誉为「早期客家摇篮」的赣南宁都县,年节祭祀别有一番风情:这里的客家村落总要舞上一把灯火,或龙灯,或扛灯,或竹篙灯,或兔子灯,或担灯……「灯」,在宁都客家话里与"丁」同音,灯火的辉煌预示丁口的兴盛,因而宁都客家人在节日里特别注重舞灯,他们往往要把灯火舞进宗族祠堂,舞到千家万户,祈求祖先保佑五谷丰登、人丁兴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