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4年8月,漳泽电厂在长治市北郊25公里处的安昌村施工中,发现一座唐代砖室墓,我馆派员前往作了清理。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与墓室情况此墓位于漳河水库东岸,在安昌、临漳、高家庄三村之间(图一)。清理前,地面受大型车辆辗压,墓顶已坍塌,形制与高  相似文献   

2.
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元修受部下大将高欢的胁迫.逃往关中投靠宇泰。高欢又另立元善见为帝.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史称东魏。公元535年宇泰在关中杀孝武帝元修.另立元宝炬为帝.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尹同志寄示乾嘉诸儒手札墨迹,中有洪亮吉与秋塍明府一札,有月无年,试释其时地人事如下:"秋塍"者王复,浙江秀水人,壬又曾之子。初客陕抚毕沅幕,与北江订交,毕移抚汴,随往河南,历任临漳、武陟、偃师诸  相似文献   

4.
天台庵位于山西省平顺县城东北25公里处的实会乡王曲村内。该寺东依凤凰山,西临漳水,与对岸的潞城宋代源起寺遥遥相对。寺建于村中一土丘之上,四周砌筑虎皮墙护坡,总平面呈长方形,总面积仅340平方米(图一)。1986年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  相似文献   

5.
泉州罗城修筑于南唐保大年间,时周围二十里,为门六:东日仁风,西日义成,南日镇南,北曰朝天,西南日临漳、日通津.宋治平年间,又增修通淮门以通天水淮.此后虽屡次修葺,但城门的设置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动.直至元至正十二年,监郡偰玉立对泉州城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整修,泉州城的城门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正邺城遗址位于河北省临漳县城西南约20公里处,扼华北平原南北交通之襟喉。自东汉以降,邺城历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和北齐六朝都城,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以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组建的邺城考古队对邺城遗址进行了持续三十余年的考古勘探与发掘,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  相似文献   

7.
说《文馆词林》魏收《征南将军和安碑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许敬宗编纂《文馆词林》卷四五二有魏收《征南将军和安碑铭一首》① ,为他书所不载。和安 ,即北齐和士开之父。《北史》卷九二《恩·和士开传》 :“字彦通 ,清都临漳人也。其先西城商胡 ,本姓素和氏。父安 ,恭敏善事人 ,稍迁中书舍人……齐神武……启除给事黄门侍郎 ,位仪州刺史。士开贵 ,赠司空公、尚书左仆射、冀州刺史 ,谥文贞公。”与魏收所撰和安碑铭全合。而碑铭中对和氏世系的追溯 ,最有价值 :“尚书令、定陵公和公……即公之高祖父也……帝邑屡徙 ,我不常居 ,今为清都临漳人也。曾祖父镇都大将 ,祖燕州刺史……考觚楞崇竦 ,异趣…  相似文献   

8.
王银田 《华夏考古》2013,(1):137-148
《礼记·月令》:"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古人常常在瓦上留下铭刻文字,这种瓦文也影响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北朝瓦文主要发现于大同、洛阳、临漳、太原等北朝时期的都城遗址中,对瓦文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北朝社会,是北朝考古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9.
大云寺,在山西省平順县实会村北双峰山下,三面环山,南临漳水,風景非常优美。这組建筑,分前后两进院落,除大殿为五代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所建外,其余如天王殿、后佛殿及东西厢房等,皆屬明、清或民国时期的遺物。关于建筑部分,楊烈同志已于《文物》1962年第二期上作了詳細的报导,本文不再重复;現在将我們清理出来的壁画与建筑彩画,作一簡单介紹。 (一)壁画大殿的四壁和扇面墙上,原有早期的壁画,由于經年久远,西壁不知何时殘毀,現已无存;后壁仅在东北角上保留不到1平方米(图版捌:2)。东壁和扇面墙上,于清嘉庆  相似文献   

10.
定州系白石佛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州系白石佛像艺术是一个颇具地方风格的雕刻流派,在佛教美术史上占有特殊地位。该系佛像主要分布在以定州为中心的华北平原北部以及太行山东麓地区,已发现的地点北起河北易县,南至河北临漳,东自山东博兴,西及山西昔阳。随着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的进展,其外围可能还会有所扩大(图一)。定州系白石佛像始刻于北魏晚期,东魏后期、北齐、隋代盛极一时,唐代逐渐衰落,北宋、辽时期基本结束。  相似文献   

11.
<正>一河北出土的北朝隋唐石刻造像河北省历年出土的北朝隋唐时期石刻造像集中在河北中南部,以保定曲阳修德寺遗址、邢台南宫后底阁遗址、邯郸临漳邺城遗址北吴庄佛教造像埋藏坑三处最为著称,此外石家庄灵寿幽居寺塔内北齐皇族赵郡王高睿造像亦是极为珍贵的图像资料(图一)。这四处出土石刻造像,纪年明确、时代连续、工艺精湛、数量众多,为研究北朝晚期至隋唐时期河北地区佛教及其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艺术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2.
资讯·国内     
《大众考古》2023,(5):10-11
<正>河北临漳:邺城遗址邺城考古队确认邺南城206号和209号两座大型宫殿遗址分别为东魏北齐时期皇帝和皇后的寝宫,是后宫区中轴线上规模最大的两座建筑。两大殿前后排布,通过廊房连接,考古发掘显示其布局与史料记载的两殿东西对峙不一致。  相似文献   

13.
1991年4月,随傅熹年先生一行前往邯郸,得国家文物局与邯郸市文管处大力协助,考察了响堂山石窟之大部。现据此次考察所获,从建筑角度,对石窟的总体布局、洞窟形式、窟内空间以及窟檐部分略作分析。南北朝是我国佛教石窟开凿最为兴盛的时期。北魏中期,云冈、敦煌、麦积山、龙门等处相继开凿了规模宏大的石窟群。北魏政权分裂后,各地开窟造像的势头并未因之而消减。西魏北周境内,最主要的石窟实例是甘肃天水麦积山;东魏北齐境内,都城邺城(今河北临漳)继北魏洛阳之后成为新的北方佛教中心。在邺城、晋阳(今山西太原)以及两都间往来的路上,即今河北、山西、  相似文献   

14.
郑阿忠 《福建史志》2007,(2):48-50,60
朱一贵(?-1721),小名祖,清康熙年间出生于长泰县方成里亭下社(今长泰县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旺亭村亭下社)。母李氏,兄朱勤,弟朱万。亭下社自元代末期起就为朱氏的聚居地,开基始祖朱填(元至正二十五年任长泰县尹,建安人,朱文公六世孙)。该社位处天柱山(现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山麓,天柱山风光秀丽,其美景“天柱云岩”为长泰古八景之一,自宋代起就有“临漳第一胜处”的美誉。  相似文献   

15.
北齐一朝28年,中央存在着两个尚书省:设在东部首都邺京(今河北临漳西南)的尚书省和设在西部陪都并州(治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的尚书省,设在并州的尚书省时称“并省”[1]。尚书省作为中央的一个机构,自魏晋以来一直是一套机构,而北齐却同时设两套尚书省。对于北齐这种两个尚书省并存的政治现象,周一良先生在其史著中曾经论及[2]。本文搜求剩义,拟对北齐并州尚书省(以下称并省)诸问题作一探讨。并省自身的来源关于并省这一北齐政治中的特殊机构,历来史籍并无系统的记载,我们只能从《北齐书》及其它史籍的零星记载中去寻找线索。《隋书·地理…  相似文献   

16.
魏、蜀、吴三国的上限时期,一般是从魏文帝曹丕于黄初元年(220)篡汉算起。但当代历史学家周一良认为曹操迎汉献帝建都干许(今河南许昌),从此挟天子以令诸候,汉室已是名存实亡,应从建安元年(19)算起。我认为这种提法,确是符合历史实际的。照此划分,三国历史时期共达七十年之久。自从建安十三年(2O8)赤壁战后,三国鼎立的局势开始形成。曹操退回评那(今河北临漳),候汉室名义发号施令。刘备夺获益州,辖今川滇、黔及陕西运南地区。孙权称霸江东.还派吕蒙到湘江流域扩充地盘。刘备惟恐曹操攻蜀.仍与利\权和解.除保留南邵…  相似文献   

17.
陕西郑国渠同四川都江堰、广西的灵渠(兴安运河),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历经2300多年历史的兴衰变化。我国史学界和水利界对郑国渠论述很多,但对郑国渠的作用、历史演变、现存文物,还缺乏系统的研究总结。本文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和探讨。一、郑国修渠的伟大功绩和对历史的推动作用郑国渠的建成,对于推动秦汉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水利科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1中国水利史上的明珠,科学治水的典范: 郑国渠是从春秋战国到秦汉,继西门豹治邺(今河北磁县、临漳一带)建成漳水十二渠,秦蜀郡守李冰建成都江堰(今四川灌县)之后,最大的水利工程,从规划、设  相似文献   

18.
一、佛教在河北的流传和发展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约在东汉末年传入河北,此后的河北一直是中国北方佛教活动的重要地区.西晋元康元年(291年),《放光般若经》在河南陈留仓垣水南寺译出后,中山遣人到仓垣写经带回,中山王和众僧出城40里前去迎经,说明这一时期佛教己受到河北统治者的相当重视,并在民间流传开来.后赵建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后迁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君主石勒、石虎均极力推崇佛教,河北成为后赵佛教发展的中心地区.南北朝时战乱频繁,佛教成为人民逃避战争、追求和平的精神寄托,在全国得到空前的发展.北魏时有寺院3万所,僧尼200多万.河北佛寺林立,僧侣云集,信徒众多,不仅吸引了许多僧侣前来求道,而且当太武帝灭佛时,这里还成为外地僧侣的避难之地.东魏迁都邺城,洛阳诸寺的僧尼也随同迁邺.北齐仍都邺城,其时仅邺城就有大寺4000所,僧尼近8万人.文宣帝曾请高僧法常入内廷讲《涅磐》,  相似文献   

19.
商: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西周:镐京,今西安西南。东周:洛邑,今洛阳。秦:咸阳,今咸阳市东北。西汉:长安,今西安。东汉:洛阳,今洛阳。三国:魏在邺(今临漳),许昌,洛阳;蜀在成都,吴在建业,今南京。酉晋:洛阳,今洛阳。东晋;建康,今南京。隋:大兴,今西安。唐:长安,今西安。北宋:东京,今开封。南宋:临安,今杭州。西夏:兴庆府,今银川东南。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波罗城。金:中都,今北京。元:大都,今北京。明、清:今北京。原载《华夏文化》(孔祥光辑)中国历代京城今何在?  相似文献   

20.
《建康实录》开篇云:“建康者,本楚金陵邑,秦改为秣陵,(东)吴改为建业,晋愍帝(司马业)讳业,改为建康。(东晋)元帝即位,称建康宫,五代仍之不改。”《晋书》卷一五《地理志下》“建邺”条:“本秣陵,孙氏改为建业,武帝平吴,以为秣陵,太康三年,分秣陵北为建邺,改‘业’为‘邺’……愍帝立,避帝讳改建邺为建康。”《晋书》卷五《孝愍帝纪》:“秋八月癸亥,刘属等达于扬州。改建邺为建康,改邺为临漳。”但诸正史中都有很多对建业、建邺及建康的混用,限于篇幅,兹举数例如下:1.“徐道覆闻毅将至建邺,报卢循曰:“刘毅兵重,成败系此一战,宜并力距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