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菲 《丝绸之路》2008,(10):43-44
馕在新疆各地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是新疆各族人民喜爱的面食之一。一壶奶茶,几块馕。就可以是一顿简单的羹食。说它是“新疆第一吃”一点也不为过。新疆人膏不开馕,不仅因为它的朴素和实在,更因其包含的艺术品味和古老的烹饪文化……  相似文献   

2.
说到新疆美食,新疆各族人民都十分喜爱的烧烤最具特色。新疆各民族大多是游牧民族,就是今天定居了的农业人口,究其历史,也是游牧民族的后裔。应该说,烤制食品是游牧民族的特长。定居后的新疆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其烤制食品的文化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更为丰富的烤食文化。常见的烤制食品有烤肉、烤鱼、烤鸡、烤馕、烤包子、烤鸡蛋、烤南瓜……可谓烤得出奇,吃得精彩。  相似文献   

3.
烤肉,是打开新疆的正确方式。新疆人喜欢把进入一个地方叫打开,比如到了南疆吃过红柳烤肉后,就说这才是打开南疆的方式。叶城是我到新疆后的第一个落脚点,所以直到现在我都喜欢说,叶城是我打开新疆的地方。前些天翻开当年在叶城留下的一本相册,第一张是我和一位战友举着烤肉的合影,我们微笑的脸上全是稚气,但那是舒心和快乐的微笑。  相似文献   

4.
王宏杰 《百年潮》2008,(4):53-56
众所周知,王震与新疆有着不解之缘。他去世后,骨灰就撤在了天山南北。作为一名普通的国民党新疆起义士兵的儿子,我有幸与王震相识,多次感受到他的温暖,聆听他的教诲。我深深地感到,王震与新疆、新疆人,真是心连心!下面是我亲身经历的几件往事。  相似文献   

5.
2003年,台北阳明山的草山行馆推出了一套养生餐,据说这是蒋家食谱首度曝光。这个套餐由干拌面、辣椒、鸡汤和黄金奇异果组成,这都是蒋介石生前喜爱之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鸡汤。  相似文献   

6.
在江苏北部南通,盐城、连云港一带,民间流传着“放野火”的习俗。其有以下几种情形: 南通地区是:农历正月十四日,各家用稻草束成草把,放在田野中。又用面粉搦成棉花形状的胚子几百个,放在草秸上,整个形状和已经开放的棉花相似。将这些假棉花秸插在田边上。月望之夜,手中握着草把或柏枝,点燃它的另外一端,不停地旋转跳舞,且高声唱歌。所唱的歌谱很多,如“正月半,放烧火。别人家菜才栽,我家菜已上了街。别人家黄豆骰子大,我家黄豆盘篮大。别人家棉花瘦且低,我家棉花壮了要撑天”等。火把烧完后,将棉花秸上的面果摘下,回家在锅中炒熟,分给小孩吃。据说吃此面果,可免灾殃。  相似文献   

7.
程瑞芳日记(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刊 《民国档案》2005,(1):21-25
上海寄的东西来了,是托牛太太买的,也有她送的,都是吃的菜,怕延长下去买不着菜。今晚吃了好菜,是国际委员会送的,一餐吃不多。因钱多,我们将这钱大半给工人和帮忙的职员,请他们买肉吃,我们只用几块钱买菜。我们今晚还吃了三种好东西,是上海人送的苹果、桔子、糖,做难民还有这三种东西吃,不是特别难民吗?吃得真香,多时没有桔子吃,这一样东西我很欠的。  相似文献   

8.
陈云很善于自律和节制。比如吃菜,他以青菜豆腐为主,每 餐豆腐的块数都有定量,任何情况下也不多吃或少吃一块,几十 年如一日。每餐一小碟花生米,永远是13粒;休息散步,每次 准时13分钟;至于一般礼节性的会客则尽量谢绝,若见也最多 3分钟,从不浪费时间。陈云还终身坚持饮淡茶,每次只放3片 茶叶。 (摘自《领导广角)  相似文献   

9.
张旭 《湖南文史》2012,(2):24-25
在“主席家”掌灶22年的程汝明,每年除夕夜不过是多做几个毛泽东爱吃的菜——辣椒、苦瓜、红烧肉,全部不放酱油。那晚,程汝明不用在菜里多加汤水保温,因为吃这顿“团圆饭”时,毛泽东不会像平时边吃边看文件,而是在饭后批阅文件。程汝明则和每天一样,把当日菜单处理掉。  相似文献   

10.
<正>由于新疆的纬度跨度大,春花可以自南至北,由东向西,从2月份一直开放到6月份。所以民间有"新疆人一年享受两个春天"之说。整体上来说,新疆属于干旱性气候,这种干旱区环境受雄居新疆中部的天山的影响,又形成降水分布的地区性差异。同时,天山还阻挡了南侵的冷空气,成为新疆的气候分界线,北疆属中温带,南疆属暖温带。这种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使  相似文献   

11.
1995年3月21日是新疆人值得骄傲的一天。伴随着欢快的乐曲,自治区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等领导同志在著名的火焰山下为吐鲁番-乌鲁木齐-大黄山高等级公路建设工程奠基。新疆地广人稀,绿洲分散,境内交通主要依靠公路运输。多年来,公路完成的客、货运输一直为自治区各  相似文献   

12.
论到青海饮食——特别是农村饮食,肉多菜少、干多稀少曾经是两大突出特点。 人类饮食都是特定环境下的创造,并逐渐沿袭成为传统,这比如一个游牧民族,无法不叫其餐桌上经常摆放奶和肉。青海肉多是因为有牧区,有牛羊。菜少是因为青海地势高寒,不宜种菜,也就缺少吃菜的习惯。这一点叫河南移民拿老家比较得非常凸显:啧啧,这儿过年吃多少肉,叫咱在老家不吃一年?  相似文献   

13.
新疆寻春     
<正>在新疆,在春天是难以轻易觅到春的踪迹。新疆的春天是冬天的延续。只不过在一些细微之处,你没有觉察的许多已悄然改变。那些说来就来的雪,说化就化了,新疆人说雪已经站不住了,这个“站”字用的多么传神,仿佛挺立了一冬的雪,是因了某种原因而忽然骨酥筋麻,软软地就躺倒了。往往这是在四月,当枝头渐渐丰盈的芽苞撑裂冰凌的包裹发出轻  相似文献   

14.
侯菲 《丝绸之路》2009,(9):42-44
新疆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这里丰富的物产资源和各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造就出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如果说老少皆宜的馕是温和朴实的,精巧美味的凉皮子是带有女人色彩的小吃,那么,新疆拌面就是一种带有浓厚西北男人气质的食物,不仅因为它的粗犷,更因为它的大气……  相似文献   

15.
朱红  吴若峰 《旅游》2005,(10):66-72
宅门菜在北京兴起有一阵子了。但也仅仅是少部分人知道、少部分人光顾。因为它不是开给大众的,它针对的也就是那一小撮人——真正懂得吃、并且吃得起的人。 吃宅门菜要懂宅门菜的规矩。经营宅门菜的人家绝不会挂招牌的,因为宅门菜是自家做,做给自己人的。不是面对大众的餐厅,为什么要挂招牌呢?去吃宅门菜不能点菜,你去朋友家吃饭,能自己点菜吗?必须预订,位子有限,不预订不行;吃了宅门菜,最好打听一下这菜的来龙去脉,因为主人和这宅子肯定都有点故事;宅门里没有经理,只有管家,尽管他们干的事情相当于餐厅经理;宅门里的服务员叫丫头。  相似文献   

16.
新疆手工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根据出土文物考证及史料记述,公元前十八世纪已有毡制品生产。公元前十世纪和田玉器就己传至河南安阳。公元前二世纪内地的丝绸、炼铁术已传入新疆。汉唐时期新疆人已知用碱清洗金属进行焊接,鄯善已能自制兵器,于田已雕制玉佛。那时中原对棉花尚无认识,这里高昌人已在生产“绣文胡锦”和“花蕊布”,和田人已较普遍的穿着丝绸和大布做的衣裳。龟  相似文献   

17.
山东人吃煎饼,就像新疆人吃馕,东北人吃大馇子,藏民吃糌粑一样。“山东大汉,噢,煎饼卷大葱。”以前,外地人总是这样评价山东人。就像雪村在歌中唱到的:“山东,一个出好汉的地方。弄根葱,弄头蒜,咱们喝它两盅。”  相似文献   

18.
菜中有权术     
古代的皇帝吃饭有个规矩,叫“菜不过三口”. 就是一顿饭里,面对着满桌珍馐,不管皇帝喜欢吃哪一道,就单道菜而言,都不得超过三口.皇帝吃饭,一旁有太监监督着.哪道菜,皇帝吃了几口,太监心里都跟明镜似的.要是有某一道菜,皇帝吃了三口,太监马上就会将该道菜撤下去.接着,连着十天半个月的,这道菜都不会出现在饭桌上了. “菜不过三口”,正是法家权术的体现.身为一国之尊,最怕让底下的人知道弱点.所谓的弱点,可以指皇帝性格或能力上的缺陷,也可以是皇帝的兴趣爱好.  相似文献   

19.
南晨 《湖南文史》2011,(12):64-65
山东人吃煎饼,就像新疆人吃馕,东北人吃大馇子,藏民吃糌粑一样。“山东大汉,噢,煎饼卷大葱。”以前,外地人总是这样评价山东人。就像雪村在歌中唱到的:“山东,一个出好汉的地方。弄根葱,弄头蒜,咱们喝它两盅。”  相似文献   

20.
水墨禾木乡     
<正>《水墨禾木乡》赏析禾木村,坐落在新疆的最北部,是个被白桦林、雪山和河流包围的美丽村庄。喀纳斯禾木村有"摄影家天堂"之称,不少获大奖的摄影作品都从这里诞生。都说新疆喀纳斯的秋天层林尽染、绚丽多彩,是最美的季节,可李学亮——这个土生土长的新疆人却要告诉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