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杭州驻防瓜尔佳氏上皇太后书》是一篇以弹劾大学士荣禄为主旨的上书,被"康党"、新党的诸多报刊竞相转载,影响巨大。但对于该上书的作者,目前学界认识尚不一致。本文通过爬梳相关史料,考订该上书的真实作者,着重分析不同观点提出的缘由,进而窥探戊戌己亥年间清廷与"康党"、新党之间的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2.
"康党"是戊戌时期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指认对象与判分标准在戊戌政变前后都经历了复杂的流变。在变法的视野之下,"康党"最初是指康门师徒,时人判分"康党"的标准主要是康门师徒由"公羊"学而来的变法理论(时人称之为"康学"或"康教")及其结党做派;而后,随着康门师徒影响力的扩大,"康党"的指认对象逐渐向康门师徒的支持者扩张。戊戌政变后,"康党"的判分标准与指认对象再度发生变化。政变之初,政治上的"谋逆"与否,成为清廷判定是否"康党"的主要依据;而后,在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本来被清廷判为"逆党"的"康党"却出现了与"新党"混一之势。而"康党"指涉的流变实与戊戌政局的变动有着复杂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128元该书以"康党"为视角研究戊戌时期的学术政治纷争,超越了以往新旧二元对立的叙述模式,从而将戊戌维新的研究引向深入。作者认为,戊戌时期的各种政治学术纷争,不仅存在于新、旧之间,也存在于新派内部,其核心与焦点都是康门师徒,即时人所谓的"康党",主线则可用"康学""康教"及其党人做派来概括。此三者构成了"康党"最为鲜明的特征,也是"康党"成为戊戌时期各种学术、政治纷争  相似文献   

4.
《公车上书题名》是研究“联省公车上书”的核心文件,它最早与康有为的上书全文一并收录在光绪二十一年刊行的《公车上书记》一书中。该书在同一年至少推出四个版本,而所附《公车上书题名》不但错漏百出,且内容互有出入。通过追溯《公车上书题名》的祖本,并结合清宫档案、硃卷、乡试题名录、地方志、传记、墓志铭、报刊、缙绅录等相关史料,本文不但澄清了参与此次上书的人员总数及各省名数,为研究“联省公车上书”提供可靠数据,也对此次上书本身提出若干新看法。  相似文献   

5.
也论戊戌政变前后的康有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康有为在戊戌时期的影响和地位究竟如何,多年以来颇有争议。邝兆江在《历史研究》1996年第5期发表《戊戌政变前后的康有为》一文,质疑康有为在戊戌时期的作用和地位。本文作者则认为,康之变法思想水平,远迈时人;康氏虽然官位不高,但是得到光绪帝重视和信任,得以通过上书言事,影响光绪帝和新政的推行;康党曾经预谋“杀禄围园”、伺机擒杀慈禧太后,成为戊戌政变的导火索;康有为与戊戌变法及政变,关系重大,应是不可抹杀的事实。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称他为中国近代史上早期革命的“精神之父”。他是通过办报撰述而进行思想启蒙活动的,56岁的生命历程中竟有27年的报人生涯。他曾在一次演讲中,喜形于色地回忆说:“鄙人20年来,固以报馆为生涯,且自今以往,尤愿终身不离报馆之生涯者也。”他是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开拓者。言论骄子1895年3月,康有为、梁启超策动来京会试的各省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签和约,实行变法,以图自强,这便是震惊朝野的“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受阻后,梁启超便想到要“广求同志,开倡风气”,必须要开…  相似文献   

7.
陈耆卿的嘉定《赤城志》与宋代其他方志相比,具有自己的独特价值,被誉为一代名志。一是体例更加完备,该志分15门,门下又设目,将地方的自然山川、历史沿革、赋役军防、风土人物等内容网罗殆尽,其中有的门如"冢墓门"、"纪遗门"、"辨误门"出于作者的创造,它志几乎没有,更是可以看出该志在体例上的完整。二是作者作为南宋"岿然为世宗"的文章家,其文学才华运用于该志的撰写中,使得该志"词旨博赡,笔法精严","叙述咸中体裁",章法更加严谨,文笔也更加优美。三是作者作为一代英儒,其借古鉴今、经世济民的意识非常强烈,其微言大义贯注于该志的撰写中,使得该志的资鉴色彩更为浓厚。鉴往知来,嘉定《赤城志》的历史经验可以为当下的志书编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不仅向我们介绍了纪晓岚的"另一面",更分析了导致大学者纪晓岚出现这"另一面"的原因。联系到当前清宫戏里满世界山呼万岁的肉麻场面,真该让那些"名导"和"大腕"们醒醒了。  相似文献   

9.
周佐霖 《沧桑》2011,(2):29-29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古诗,在《全唐诗》和《千家诗》中均有收录,然该诗的题目及创作年代和作者至今仍有商榷之处,尤其是对作者更应细作考证。笔者认为该诗的真正作者是宋代的余靖。  相似文献   

10.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著录的“《东方朔》二十篇”,学术界认识不一。本文认为这20篇不是东方朔“陈农战强国之计”的上书,而是东方朔的作品集,但这20篇并不是东方朔全部作品的结集;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是东方朔作品的选集。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刊发于《清议报》的大量文、论,清楚展现了他提出近代国家思想的内在逻辑。戊戌政变发生后,梁启超被迫流亡日本,“效申包胥之哭”,乞师日英,终以失败告终。以此为契机,梁启超开始关注日英对华政策,充分认识到保全即瓜分的本质。而后,他以西方的近代国家思想为理论基础,果断提出依靠国民实现国家独立的全新命题,《清议报》遂成为梁启超输入并阐发近代国家思想的园地。但作为“康党”的“机关报”,《清议报》同时并存着保皇尊王与依靠国民两条不无紧张的独立路径,这既是其“党报”性质使然,也显示出该报的过渡特征。  相似文献   

12.
“康有为自写年谱手稿本”阅读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茅海建 《近代史研究》2007,31(4):120-142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在日本所作的《我史》(发表时被题名《康南海自编年谱》),一直是研究康有为及戊戌变法史的重要史料,然对其写作时间及部分内容史学界却一直感到困惑。又由于康有为在《我史》中的用语,或有与史实不尽相同之处,该史料也为严肃史家所慎用。本文根据《我史》的手稿本(题名为"康有为自写年谱手稿本"),对《我史》的书名、写作时间及其各抄本与刊本的关系进行了考订,大体可确定其光绪二十四年末的写作时间,也认定各抄本、刊本在文字上与"手稿本"并无大的差异。本文作者又对"手稿本"上康有为本人的修改进行了辨认,发现《我史》己经过康有为事后的修改,内容有了不小的变化,其中《民功篇》应写于光绪十三年,《人类公理》、《公理书》属后来的添加,而大同的思想、诸天讲的思想也属后来的添加。  相似文献   

13.
《民俗研究》期刊长期关注"山东民间艺术"领域的研究,通过对其载文状况、载文作者的统计,分析刊物的质量发展趋势及对"山东民间艺术"研究成果的关注变化,同时分析"山东民间艺术"研究作者队伍的整体特点,并就此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疆地方志》2009,(2):14-21
根据《地方志工作条例》和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轮自治区地方志编修工作的通知》(新党办发[2006]10号),特制定《新疆通志(1986~2005)》(以下简称《新疆通志》(简志))编纂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对房德邻先生、贾小叶先生论文的回复。其中引用了总理衙门章京上书、刘大鹏日记以及"康有为自写年谱手稿本"等材料,并解读《直报》的报道,进一步说明本文作者在《"公车上车"考证补》中的论点。本文还指出了史料解读的主观性及史家对史学的应取态度。  相似文献   

16.
金义文 《江淮文史》2000,(1):120-120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杨家岭毛泽东主席居住的窑洞里挂着一幅国画。这是沈钧儒先生的次子沈叔羊于1943年所作,画面上是一把酒壶,上书“茅台”二字,壶旁有几只酒杯,画上有黄炎培先生所题《茅台酒歌》:  相似文献   

17.
清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公案,在近现代福建志界中产生不小的影响。本文就该通志的编修经过、梁章钜等上书条举的要求、上书条举的原因、对上书条举的分析、上书条举后的情况,以及对《重纂福建通志》的评价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邹振环 《安徽史学》2013,(1):122-128
朱维铮先生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化史研究的主要倡导者、开拓者和建设者。本文以作者亲历的事实,并利用相关书札文献,比较翔实地描述了朱先生组织"中国文化史研究学者座谈会"、策划出版《中国文化研究集刊》和《中国文化史丛书》,以及筹办"首届国际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和著作《走出中世纪》等若干重要的工作,阐明其作为80年代中国文化史学科建设和规划的主要策划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汉宫秋》是作者马致远根据自己的现实感受和主观感情,对"昭君出塞"作创造性的改编而成,而《长恨歌》是《梧桐雨》的源泉,但思想倾向和意境情调已有很大不同。两部剧作虽都为末本戏,但是其中更见封建制度下妇女命运的悲剧性,本文从女性悲剧命运、自身意识、及元代社会女性生存状况三点来分析王昭君与杨贵妃悲剧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现存徐元杰《楳埜集》卷九收录22份书信,其中19份互见于李曾伯《可斋杂稿》,当是四库馆臣误录了李曾伯作品,其余3份的作者亦"疑似"为李曾伯。这些书信的内容既与徐元杰的仕履不符,也与徐元杰手稿的流传情况不符。《永乐大典》残卷片断也部分证明这些书信的作者是李曾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