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乌拉尔山脉与北太平洋之间横卧着一片幅员广阔而又人迹罕至的帝国——СИОИРВ(俄语西伯利亚的写法.意为“沉睡的土地”)。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人类很难在这里生存.甚至是极为勇敢的哥萨克人也是直到16世纪才敢踏足这里。长7000公里.宽3500公里的西伯利亚是用来形容无边无际极好的比喻。尽管这里寒冷空旷,人烟稀少.但是却蕴藏着丰富的矿藏。  相似文献   

2.
西伯利亚,从乌拉尔到蒙古边界,这是一片幅员辽阔、充满无限希望的地域。用M·B·罗蒙诺索夫自由奔放的语言说,应当用她的富饶资源“增添俄罗斯的威力”。西伯利亚的历史早已吸引了国内外研究者的注意。今天,正当西伯利亚大地进行规模空前的社会主义改造之时,史学工作者面临的重大使命就是研究西伯利亚的过去;研究那些居住在西伯利亚的各民族的历史;反映苏联人民为争取新的工业化的西伯利亚进行的斗争。在这项工作的进行当中,考古学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社会政治意义。考古学家们有责任对那些曾经或现正居住在苏联东方辽阔大地上的各民族历史做出首要的论断。具体地说就是考古学家们应当充当“时代联系”的表达者,应当指明这里世世代代和几千纪以来复杂历史过程的共同点与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西伯利亚走出困境的战略思考黑龙江省社科院陈日山西伯利亚地区面临的新形势苏联解体以后,西伯利亚的地缘关系和对外经济联系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西伯利亚处于前所未有的被动态势之中。在对外关系、经济联系方面,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苏联存在时期,耗...  相似文献   

4.
西伯利亚位于苏联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的东部地区,它包括西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两个经济区。西伯利亚地域辽阔,面积约为965万平方公里,即占全苏面积的43%。这里由于气候寒冷,交通不便,人口有21,361,000人(1976年1月1日),约占全苏当时总人口的8.3%,而且人口分布极不均匀,其中三分之二集中在西西伯利亚。西伯利亚经过最近数十年的开发建设,在苏联历史上已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地区逐渐成为今天苏联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地区之一。在全苏区域性劳动分工中,西伯利亚的专业化倾向表现得十分明显。它是全苏燃料动力、有色金属、木材生产的基地。它对  相似文献   

5.
苏联西伯利亚和远东在苏联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一地区包括三个经济区:西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占全苏陆地面积的一半,占俄罗斯联邦共和国领土的三分之一。这里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各种自然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炭、有色金属、木材、水力资源等,近三十年来,苏联加速对这一地区的工业开发、组建一批  相似文献   

6.
这里想叙述一下16—18世纪因俄罗斯人的进入,西伯利亚当地居民的住地出现的变化,以及俄罗斯人对西伯利亚当地居民采取的政策。现在,西伯利亚总人口约3000万,其中当地原住居民不过100万。俄罗斯人当初是侵入根本没有俄罗斯人的地区,但当地居民未能对入侵的俄罗斯人进行正式的抵抗。西伯利亚的土地相当辽阔,而当时居民数量相当稀少(总数约30万),并且没有什么组织。而俄罗斯人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部较当地居民占压倒的优势。当地居民虽然有零星的反抗,但不过是分散的、局部的,立即被镇压了。与其说当地居民是因入侵的俄罗斯人的压迫而逃亡,不如说是改变了住地。那只是采取了消极的抵抗。但后来终于都逃脱不了做为毛皮税(雅萨克)的缴纳者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赖晨 《文史精华》2013,(7):64-68
西伯利亚大铁路具有超强的政治、经济、战略价值,但鲜为人知的是,在1891—1916年的筑路过程中,几十万中国苦力为之付出了汗水、鲜血甚至生命,但换来的却是剥削侮辱和俄国侵华。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西伯利亚大铁路是横贯俄罗斯东西的铁路干  相似文献   

8.
田丁 《风景名胜》2014,(1):34-39
正冬季的西伯利亚,不需要绚丽的色彩,只要简单的光线与线条,就能很好地诠释出美的真谛:上冻的河面上,曲曲弯弯的线条仿若大地的足迹,漫无边际;古老的铁桥之上,耳畔响起了悠扬的俄罗斯乐曲,撩动心弦。零下25摄氏度,丝毫不觉得冷。漫步在寂静的街头,漫天的飞雪、黑色的夜、银白色的世界,忽然之间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疑惑这一切是不是真的,最怕冷的我竟然在冬季的西伯利亚土地上流连忘返,被这里独有的那股"暖流"所收服。2013年2月,两个常年生活在温带的北京娃,耳畔还萦绕着"来自西伯利亚寒流"的播报,身体却早已直奔寒流的家乡而去。  相似文献   

9.
Ander  Bohm  Pascal  Maitre 《世界》2007,(10):174-186
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长7000公里、宽3500公里的西伯利亚是对“无边无际”一词的最好阐述,即使是极为勇敢的哥萨克人也直到16世纪才敢踏足此地,多数人只在书中和电影里领略过她的真容……直到今天,她依然是一个谜。在极其神秘和冷峻面孔的覆盖下,西伯利亚,难道真的“生人勿近”?  相似文献   

10.
西伯利亚     
《南方人物周刊》2013,(3):20-25
1月11日.西伯利亚季夫诺格斯克。一群当地的冬泳爱好者在零下17摄氏度的叶尼塞河边进行热身。  相似文献   

11.
苏联西伯利亚的人口地理变化与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伯利亚号称苏联的"资源宝库",十月革命以后,苏联政府就一直重视西伯利亚的开发,整个苏联经济对西伯利亚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苏联经济学家提出,为了加速经济的发展,应以全苏优生的速度发展西伯利亚的经济。然而,西伯利亚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人力不足与资源开发之间的矛盾一直很尖锐,而且还有不断加重之势,这已成为加快西伯利亚开发的一个十分不利的限制性因素。分析苏联西伯利亚的人口地理特征与资源开发的关系对于了解西伯利亚乃至全苏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我国特别是对西部地区人口与经济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陶丽 《神州》2012,(21):239
俄罗斯北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土著少数民族(以下简称北部少数民族)是指在俄罗斯北部地区、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居住的人口少于50000人的民族,他们在其祖先传统迁移区域内,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主副业,并自认为具有独立的民族一致性[1]。1.北部少数民族清单根据俄罗斯联邦政府所批准的清单,俄罗斯北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土著少数民族是指[2]:2.传统居住地和传统经济活动类型俄罗斯北部少数民族传统居住地和传统经济活动清单以及传统经济活动类型清单,获俄罗斯联邦政府批准[3]。从泰梅尔半岛上的多尔甘族到恩加纳桑族,到俄罗斯南部的乌德盖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西伯利亚人口状况及其地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同升  黄国胜 《人文地理》2007,22(3):120-124
西伯利亚人口问题一直非常尖锐,20世纪90年代以来更有不断恶化趋势。基于1989年和2002年俄罗斯人口普查资料,对西伯利亚人口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1989-2002年间西伯利亚人口减少了95.9万,减少幅度达3.7%,远高于全俄1.5%的平均减幅;出生率降低、死亡率提高和人口大量迁移导致多数城市和区域人口持续减少,劳动力短缺问题日趋严重,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实现人口自然增长、调节人口迁移、引进合法移民乃西伯利亚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公元1480年,莫斯科公国在伊凡三世时脱离蒙古人的统治而独立。伊凡四世(1533—1584年在位),1533年为莫斯科和俄罗斯大公。1547年加冕亲政,自称“沙皇”。1552年征服鞑靼人的喀山汗国,从而打开越过乌拉尔山进入西伯利亚的道路。赚钱的毛皮贸易诱使俄罗斯人越来越深入西伯利亚内地。1581年,沙俄占领西伯利亚汗国首都西伯尔。1649年到达太平洋沿岸,沙俄掌握了整个北亚。  相似文献   

15.
十六世纪下半叶,沙俄越过欧亚分界的乌拉尔山,向西伯利亚侵略扩张,夺占西伯利亚大片土地,使它的版图迅速扩大,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军事封建殖民帝国。  相似文献   

16.
党和苏维埃国家长期的社会经济战略规定要加速发展其东部地区的生产力,提高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1978年春,勃列日湼夫来到西伯利亚和远东视察,对执行有关综合开发这些地区的自然资源和发展生产力的经济决定有着重要意义。1978年12月,在苏联国家计委扩大会议上,曾讨论了有关发展西伯利亚的生产力和加速采用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的科学方案等重要问题。1989年6月,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召开了发展西伯利亚生产力的全苏代表会议,会上提出了各种详尽的建议。在讨论1981—1985年和在1990年前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方针草案进程中,和苏共二十六大都十分重视加速发挥国家东部地区的经济潜力问题。  相似文献   

17.
废除农奴制以后 ,俄国步入现代化轨道。向深度与广度方向发展是俄国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典型特征。地域辽阔、资源丰厚的西伯利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其开发成为俄国现代化链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举措同西伯利亚开发息息相关。俄国现代化因西伯利亚开发而加速 ,也以牺牲西伯利亚的利益为代价。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片神秘的上地,人类在此很难生存,即使是骁勇的哥萨克人,也直到16世纪才敢踏足此地。长7000公里、宽3500公里的西伯利亚(意为“沉睡的上地”),是对无边无际的最好描述。直到今天,俄罗斯精神仍与征服西伯利亚那段历史息息相关。18世纪,哥萨克人推进到了北亚边缘,矿工在贝加尔湖之尔的努特西斯克发现了丰富的银铅矿藏。这时沙皇帝国知识渊博的著名学者之一米歇埃尔·罗蒙诺索夫做出预言:“两伯利亚将使俄罗斯拥有更强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正石板头的变迁1981年,我从部队转业到中南民族学院时,南湖东岸的石板头还是一个只有六户人家的大队小林场,武汉市的偏僻远郊区。同志们对我说:"你怎么转业到这个号称武汉市‘西伯利亚’的穷山僻壤。"我来后,看到的是复办后的中南民族学院,正在这里热火朝天地艰苦创业,兴建新的校园。我对大家说:"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再过十年二十年后,这里将是一个新型城区、美丽的新型大学城。"30多年过去了,这里真是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有着神奇传说的石板头,变得热气腾腾,一片繁荣景象,已成为光谷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一颗明珠。  相似文献   

20.
近二十年来,随着西伯利亚生产力和科学的大幅度的发展,对于这块广阔无垠的土地的古老过去所进行的考古学研究也大有起色。大量的工作是地方考古力量进行的。在开展紧张的野外工作中,在出版这些工作成果和概括性论著的过程中,在造就一批高水平干部的工作中,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历史、语言、哲学研究所起着特殊的组织作用。这一评论文集便是西伯利亚考古学家紧张的研究工作的成果。这本文集的特点是:发表了最近几年获得的新资料,涉及了广大的地理区域(从西西伯利亚的巴拉宾斯克低地和西起东哈萨克斯坦东至太平洋沿岸),所研究的遗迹具有深广的跨度(从西伯利亚的古代遗迹——乌拉林卡到旧石器时代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