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攀登》2021,(4)
在关注国内包括大陆和港台学者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国外相关研究,主要目的是尽可能全面总结"春秋决狱"的学术成果,为深入研究做好学术铺垫。国外研究方面,已知日本学者、美国学者和欧洲学者有相关学术成果,而且问题意识比较明确,可以扩大我们的学术思考空间。尤其日本学者的相关学术见解,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春秋"一词的历史变化对"春秋决狱"有什么影响?《春秋》一书的相关内容对于"春秋决狱"有多大影响?"春秋学"的发展变迁又为"春秋决狱"的产生了提供了怎样的借鉴?循着这些问题,一方面可以较为深入地考量"春秋决狱"的历史渊源;另一方面,可以为深入研究法律儒家化提供历史资源。  相似文献   

3.
《攀登》2014,(1)
学界一般认为,"春秋决狱"开始于汉代,董仲舒是始作俑者。本文在深入研究后,提出这一现象在汉代以前就已经存在,并对此作了细致论证。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董仲舒并不是"春秋决狱"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4.
朱宏才 《攀登》2010,29(6):116-120
台湾学者关于“春秋决狱”的研究,是研究“春秋决狱”的一个独特视角。在笔者看来,以陈顾远、戴炎辉、高明士、龚鹏程等为代表的这些学者,在自己的学术研究领域虽然没有把“春秋决狱”作为自己的研究主题。但为学术界的研究提供了很有见地的学术成果。因此,我们在研究“春秋决狱”时对于他们的学术贡献,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5.
朱宏才 《攀登》2012,(4):123-129
在台湾和香港学术界,对于"春秋决狱"的研究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学术成果,本文对此做了学术梳理和学术述评。以此为依据,文章提出,他们的学术研究,代表了当今"春秋决狱"研究的较高水平;特别是台湾学者的联合攻关,更值得称道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百年来“春秋决狱”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宏才 《攀登》2009,28(2):96-100,110
百年来关于“春秋决狱”的研究,成果卓著。学者们不懈地努力,丰富了我们的学术视野。收集这些零散的学术观点,进行归纳整理,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无疑会为以后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形成于西汉时期的春秋决狱,是我国古代一种独特的司法裁判方式。它对中国封建法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春秋决狱重视法律原则,注重法律的主观因素、法律的灵活性和法律适用的社会基础,它所蕴涵的司法价值和理念对我国的法治建设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春秋决狱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危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宏才 《攀登》2001,20(2):90-94
《春秋》决狱是中国法律发展历史上的一种奇特现象,其特点是以《春秋》的精神和事例作为法律依据,其实质是把儒家经典法律化,将法律儒化。春秋决狱给中国传统化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章探讨了春秋决狱的实质及起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它给传统化造成的危害。章认为,要使中国法治走上现代化之路,必须从根本上反思我们的传统化。  相似文献   

9.
朱宏才 《攀登》2007,26(2):158-161
百年来关于“春秋决狱”的研究,成果卓著,学者们为此而付出了不懈地努力。笔者收集这些零散的学术观点和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对其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意在为以后的研究选准突破口,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有关"春秋决狱"几个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宏才 《攀登》2006,25(5):157-160
文章对近年来在“春秋决狱”的研究中出现的新观点进行了细致地分析,对一些新提法阐述了不同的见解。这些新提法主要涉及“春秋决狱”一词的使用、“春秋决狱”的结束时间,以及在历史上的作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朱宏才 《攀登》2014,(1):110-115
学界一般认为,“春秋决狱”开始于汉代,董仲舒是始作俑者.本文在深入研究后,提出这一现象在汉代以前就已经存在,并对此作了细致论证.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董仲舒并不是“春秋决狱”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2.
西汉武帝时,反动的儒家代表董仲舒提出了"三纲五常"的谬论。两千多年以来,孔孟之道的"三纲五常"成为历代反动派维护其统治的工具,是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至今流毒还未完全肃清。两千多年以后的叛徒、卖国贼林彪也拚命鼓吹"三纲五常",胡说什么"希望大家都当董仲舒"。又说对反动透顶的"忠孝节义"可以"用归纳法吸取其内容"。国民党反共分子陈伯达也叫嚷"要做革命的董仲舒"。真是紧锣密鼓,亦步亦趋。 "三纲五常"是封建社会的四种权力的伦理道德原则。"这四种权力——政权、族权、  相似文献   

13.
谈风 《炎黄春秋》2002,(11):79-80
一曲“苏三离了洪洞县”,已经唱了大约上百年.那宛转动听的京剧曲调唱遍了全中国,唱遍了海内外一在中国年纪稍长的人有几个不知道洪洞县的?有几个不知道“洪洞县里没好人”这句语意双关的台词的由来?有几个不知道苏三与王金龙情深义重、曲折多磨的恋爱故事的?  相似文献   

14.
说“卢怪李洵早年读明末小说《醒世恒言》中"卢太学诗酒傲王侯"一卷,觉得对卢其人,虽然加上不少小说家的煊染、夸张,把卢的气质、性格与生活写得活灵活现,应是一篇好小说。小说的主人公在《明史》中有传。《醒世恒言》的作者写卢与史传,大致相同。《明史》卢传...  相似文献   

15.
正曾国藩曾被人诬陷进了监狱。头一天,狱子给他送来一盆狱饭。狱饭散发着浓烈的异味,曾国藩闻着就想吐,干脆将狱饭倒了。第二天,狱子又送来同样一盆狱饭。曾国藩已饿了一天,这时,他没闻出狱饭的异味,于是,端起饭盆慢慢吃了起来。第三天,狱饭送来晚了,饥饿的曾国藩不时往门外张望。狱子终于送饭来了,曾国藩接过狱饭狼吞虎咽,他突然感到这狱饭是那么可口!后来,曾国藩感叹道:"狱饭人生令我顿悟:人生没有吃不下的苦啊。人生在苦水中泡一泡,喝着白水都比蜜甜!"坐过牢的不止老曾一人,但都有所顿悟否?  相似文献   

16.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学问之一,汉代"天人合一"思想与宋代"天人合一"思想虽是一脉相承,却各具特色。董仲舒的"天人合一"侧重于"天"的主宰内涵,而朱熹的"天人合一"更侧重"天"的义理内涵。加之其二人所处时代之不同,造成了他们对"合一"理论阐释之不同。  相似文献   

17.
武则天“畏猫说”与隋室“猫鬼之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则天善于利用宗教迷信巩固其政权,但与此同时,她也与愚昧民众一样,对蛊毒巫术有着畏惧情怀,“猫鬼”即其中一种。隋唐之际,“猫鬼”在社会上颇有影响,朝廷为消除其影响作出了相当的努力;此种巫蛊在隋朝亦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杨广即以此作为消灭政敌之一法。  相似文献   

18.
董仲舒的“三统循环”说许殿才"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董仲舒理论学说的纲领。它反映了董仲舒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更道出了他对天人合一的永恒宇宙秩序的贯通理解。既然天国的秩序是永恒的,那么由天所规定的历史演化程序、统治政策、人伦准则等在本质...  相似文献   

19.
学理发割破头皮 毛泽东所制订的“改造政策”中有那么一条,即“经过劳动改造,使之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而战犯管理所的上层领导——公安部,则对接受改造的战犯采取了比较灵活的办法。因为这些人的劳动连自己的伙食费都挣不到,更谈不上“自食其力”了。所以对战犯们是以思想改造为主,劳动改造为辅,只是象征性地劳动一下,以示“思想改造与劳动改造  相似文献   

20.
张淦当战俘,仍爱问卜 桂系军阀张淦曾任兵团司令,但一生都迷信阴阳风水,遇事必先求神问卦。为什么这位统率数万人马的将军会这么迷信?我在战犯管理所时曾问过他。他十分自信地说,他从下级军官升到中将兵团司令,完全是依靠这一东西的指示,无一不灵;每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