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善琼 《神州》2011,(7S):150-150
四川省委、省政府一贯高度重视藏区民生工作,为进一步促进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升藏区人口素质,改善藏区群众生活质量,促进藏区长治久安,从2009年开始,结合“民族地区教育十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了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该项计划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全面提高藏区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适应藏区对人才的需要。因此,探讨更符合藏区学生特点和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评价方式,以培养更多适应藏区旅游业发展的专门性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2.
韩宏亮 《攀登》2016,(4):16-20
党性教育缺乏吸引力、党员"入口"把关不严、不合格党员"出口"不畅、党员激励机制缺失、党性评价体系不完善,是影响藏区党员合格的主要因素。要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不断增强藏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建立更加科学的藏区党员发展机制;探索和完善藏区不合格党员淘汰机制,形成藏区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激励机制;构建藏区党员的党性评价体系,促进不合格党员向合格党员转化、合格党员向优秀党员提升;补齐藏区党员队伍建设短板,夯实藏区基层政权的强大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3.
陈艳  刘礼 《神州》2013,(36):92-92
实施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是四川省委、省政府关注藏区发展、关心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为藏区经济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维护藏区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举措,写入了2010—2020年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藏区"9+3"中职生的养成教育是教育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接受藏区"9+3"中职生的学校应在进行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深入分析藏区"9+3"中职学生的特点,健全养成教育的培养机制,多举措、多途径加强藏区"9+3"中职学生的养成教育。本文将通过对藏区"9+3"中职学生的养成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有效增强养成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攀登》2017,(5)
藏区维稳是国家整个维稳体制中的一个难点。当前青海藏区的维稳机制应当重视藏区维稳工作队伍建设、明确藏区维稳机制运行的目标取向、藏区维稳机制运行的表现形式、注重发挥宗教对藏区维稳的正面影响力、改变牧区教育整体薄弱状况以及提升藏区群众对维稳规则的认知问题。  相似文献   

5.
曼巴扎仓作为藏传佛教寺院的医学教育和医疗机构。它在教育过程中贯穿着公益价值和医学人文教育思想,在医学实践中把藏传佛教的身、语、意概念用之于医疗叙事,从而使安多藏区的曼巴扎仓成为雪域高原的医疗中心。曼巴扎仓的医学叙事及其实践为消解当下的医患紧张关系提供了某种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6.
门洪华 《攀登》2010,(5):13-24
县级党校事关基层政权稳固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青海藏区县级党校是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更是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政治屏障,加强青海藏区县级党校建设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从教师队伍、培训轮训、科研工作、办学条件、经费收支等方面分析青海藏区县级党校建设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指出青海藏区县级党校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亟待加强。在此基础上,从强化领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功能、发挥咨询作用、扩大培训内容与规模等方面,就如何加强青海藏区县级党校建设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攀登》2015,(4)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企业家才能与劳动、资本、土地一样是生产要素之一。转型期藏区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藏区经济的发展关键是如何发挥藏区主体民族的积极性和能力,而少数民族企业家在此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得不提的是当前诸多研究形成的判断,深刻地依赖于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论体系。笔者认为藏区少数民族企业家的行为既不是"经济人"的理性选择,也不是宗教伦理选择,而是不断异化的特有逻辑,市场进程中的藏区少数民族企业家行为的主流实践存在着更全面的诠释可能。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在嘉绒藏区推行的土司制度不但有效治理了藏区,而且也促使藏区少数民族文化发生变迁。本文以嘉绒藏区为中心,从藏区的政治形态、原始社会生产模式、传统文化等方面剖析了藏区少数民族的文化变迁脉络,探求了该变迁的规律和特征,认为嘉绒地区的民族政治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原始社会生产模式解体,传统文化走向多元性而且在和周边文化交融之时,嘉绒藏族文化也流传至内地。  相似文献   

9.
《攀登》2016,(3)
城镇化是青海藏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推力。本文从青海藏区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入手,结合实际分析了推进藏区城镇化应坚持以人为本、分类指导、遵循规律、文化传承的原则。提出了建设和壮大藏区区域性中心城镇、培育和发展新兴城镇、打造重点城镇的藏区城镇化发展的设想。并从搞好科学规划、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建立城乡一体社会保障体系方面提出了推进青海藏区城镇化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0.
《攀登》2017,(4)
青海藏区的基层公安民警,担负着维护区域社会治安和稳定的重要任务。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省情,加之高原艰苦的自然环境,使得这一群体的职业有着相应的特殊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分析影响青海藏区基层民警的心理健康因素,探讨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对于进一步提高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3月25日至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调研,考察了解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仔细察看村民活动室、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走进藏民家中,与农牧民唠家常、促膝交谈;看望师生员工,详细了解民族教育发展和学生学习生活情况;与医务人员亲切交谈,询问藏区基层医疗卫生保障情况;看望宗教界人士,了解藏区寺庙规范化管理情况,鼓励他们发扬藏传佛教护国利民的光荣传统,培养更多爱国爱教又  相似文献   

12.
《攀登》2019,(6)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通过梳理70年以来青海藏区发展脉络,回顾青海藏区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总结青海藏区经济发展的经验,为青海藏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藏区,幅员辽阔,地貌壮观,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独特,青藏高原有世界第三极之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藏族创造了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神奇而充满无限魅力。在中国旅游业呈现迅猛发展的今天,藏区游、高原游吸引着来自国内外大量游客纷至沓来,慕名前往,仅西藏自治区的游客人数已经突破一千万,旅游业正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藏区主要的自然风光有:位于西藏的纳木错是中国第二大的成水湖,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  相似文献   

14.
藏区的狗     
付果 《旅游》1997,(11)
藏区的狗○付果在藏区,当你走近喇嘛庙前的广场,当你在喇嘛庙周围的街道上购物,你会突然发现你的脚边横躺竖卧着五六条狗,而在你的眼前,还有三三两两的狗正漫不经心地闲逛,甚至还有些狗不慌不忙地跟在你和藏民的身后,摇着尾巴,用一种期待的目光望着你们,望着如此...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40年来,青海藏区党的建设成效显著,特别是对巩固藏区基层政权,维护藏区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繁荣民族文化,发展本地经济等方面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文章通过回顾青海藏区40年党的建设工作实践及青海藏区特殊省情对党建工作的新要求,归纳出青海藏区党建工作的宝贵经验,并提出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论点摘编     
正红军长征在藏区筹粮问题研究喜饶尼玛和李双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年第4期上发表文章,红军长征在藏区重要紧迫的任务就是筹集粮食,在充分考量藏区农业生产条件、社会环境及藏民特殊储粮习惯后,红军通过理性地调整民族宗教政策,激发藏区民众,特别是上层自发支援粮食的热情,在藏区各级革命政权的帮助下,发挥长征精神寻找粮食代用品等方式来筹集粮食,为保存实力与继续北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化了党与藏区群众的联系,也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  相似文献   

17.
公元13世纪,藏区雕版印刷技术和藏纸制作技术发展后,藏区印刷事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各地寺院纷纷建起了印经院。这对藏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播和保存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对藏区七大印经院简单地作以介绍。  相似文献   

18.
拉卜楞是安多藏区最大的格鲁派寺庙,历史上是安多藏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长期以来,以拉卜楞寺为中心,其周边藏区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春节是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的传统节  相似文献   

19.
洋泾浜 《风景名胜》2017,(10):94-103
对于藏区是一种瘾,雪山、湖泊和棉花糖一样的云构成了藏区的神话,和大部分的年轻人一样,我也无比向往着那片蓝天,觉得高海拔之上,离天无比之近,触手可及的白云以及倒扣于穹顶的星空.如开头所说:“他们的手和脸真的很脏么?在一片净土之上,所有的一切都如此干净,那片大地是我曾经魂牵梦绕的向往.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云南藏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土地制度的土地改革,给藏区社会带来了巨大影响。本论文简要介绍了云南藏区土地改革的进程,着重分析了云南藏区土地改革与全国汉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云南省内其他地区土地改革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