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起,美国政府通过了一系列排华法案。1894年,美国政府与清政府签订歧视性条约,完全禁止华工入境。此后,美国国内的排华喧嚣相对地平静了一段时间。然而,至二十世纪初年,这一问题又趋激化。一方面,中美关于移民问题的条约将于1904年到期,清政府表示了不准备续约的态度,美国国内排华浪潮又起,鼓吹续约或采取其它严厉措施限制华人赴美。另一方面,由于美国方面不仅完全拒绝华工入境,而且对于受条约保护  相似文献   

2.
战后50年各国政府对华侨华人实施的移民入境、国籍归化、经济、教、社会等政策,各有特色;东南亚国家比较严厉,美、加、澳、新等移民国家相对宽松,其他国家则宽严不一。不少国家根据国内外形势需要,对华侨华人政策做出了程度不同的调整,有关政策虽然仍因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而不时出现反复,但总的发展趋势是日趋宽松,海外华侨华人的生存环境逐渐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在以往半个世纪,由于种种原因,大量华裔由中国及世界各地移徙到美国定居。自美国在1965年修改移民法后,入境定居的华人更直线上升;全国华人人口每10年增加一倍,到1990年代中已经达200万左右。这些新移民的原居地不限于中国大陆、港澳、台湾,很多是来自世界各地区。所以在这30年美国华人社区就由粤裔人口占绝对优势的社区变为一个多地方、多方言集团、多元化的华人社区。当代在美国的华侨华人可以分以下几大类:1.60年代前来的旧移民;2.60年代及以后来的新移民,包括留下来的留学生;3.美国土生华裔。据1990年的全国人口统计,土生…  相似文献   

4.
正迄今为止,有关新加坡华人社会历史的研究,已有数部中英文学术专著。其中较为重要的有宋旺相于1923年以英文出版的《新加坡华人百年史》和崔贵强于1994年以中文出版的《新加坡华人:从开埠到建国》。前者采用编年体、以十年为一单元,流水账似地记录1819年至1919年的新加坡华人历史。由于宋旺相是土生华人,载入该部史书的内容多与英殖民政府和土生华人  相似文献   

5.
1965年美国修改移民法,放宽外国移民入境条件。从此,大批华人从冬地涌入美国,我们把他们称为新华人移民。资料显示,1970全美华侨华人为44万人,1980年增至81万人,至1992年再增至164.5万人,①占美国总人口的0.7%。美国新华人移民中,以来自祖国大陆、台湾、香港及印度支那(以越南为主)的居多。本文拟对他们的人口村成、移民背景及生活条件等问题进行比较分析。新移民的人口与分布美国1965年移民法允许各国移民每年不得超过2万人。台湾及香港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起初只允许每年移民数百人至数千人。台湾从1982年起增至2万人,香港…  相似文献   

6.
韩真 《福建史志》2010,(4):43-46
孙传芳(1885—1935年).著名的直系军阀首领,于民国12年(1923年)率军大举入闽.攫取福建军政大权.福建的一段军事生涯是他由一方军阀渐成为拥有问鼎全国政权实力的直系巨头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7.
1885~1922年对加拿大华人社区唐人街来讲是一个比较混乱的时期,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卖淫嫖娼与赌博等丑恶现象普遍,社会问题丛生。对这些问题,当时很多白人,包括学者与政客都把责任完全推到华人自己身上,归结为华人文化的劣根性。而当今国内外学术界除了华裔学者和少数白人  相似文献   

8.
正孙中山(1866~1925年)及其追随者何时以"革命党"自命,并以"革命"号召国人?关于这个问题,孙先生本人并无确切说法。他撰于1923年的《中国革命史》自述"革命源起":"余自乙酉中法战后,始有志于革命。"这番话是孙先生晚年对生平的追述,所称早在1884~1885年中法战争以后便"有志于革命",只可作泛义理解,尚不能说19世纪80年代中期的孙氏已决定"革"清朝的"命"。吴相湘在《孙逸仙先生  相似文献   

9.
论文以二战前新加坡华人基督教教育为研究对象,初步考证了新加坡华人教会创办学校的历史,分析了影响新加坡华人基督教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新加坡华人教会办学宗旨的转变以及这一转变所产生的效果。认为二战以前的华人基督教教育对教会在新加坡华人社会中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新加坡华人社会在各个时期所呈现的不同特点,也成为影响教会教育,乃至基督教传播的关键因素。正是基于华人社会的变迁,1885年前后卫理公会调整了教会学校的办学宗旨,从而使新加坡华人基督教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龙州铁路的筹建源起于法国对广西路权的掠夺,起因于1883年12月一1885年4月的中法战争。这场战争以清政府与法国政府签订《中法新约》而告结束。该约第七款规定:“日后中国酌拟创造铁路时,中国自向法国业此之人商办;其招募人工,法国无不尽力勃助,惟彼此言明,不得视此条系为法国一国独受之利益。”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台湾移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在美国历史上美国政府对中国人申请移居,长期实行较严厉的限制政策。直至1965年,才逐步放宽入境条件。根据新移民政策,允许中国及其它亚太国家每年入境两万人。从此,美国华人人口迅速增加。到1990年,美国的华人总人口已达164万人,占美国总人口的0.7%。①在美国华人中,台湾移民占不小比例。其中80%以上是七八十年代后赴美的,60年代去的不足2%。②如果我们将1965年后入境者称为新移民,那么,来自台湾的华人几乎都是新移民。本文拟对他们的总人数、赴美动机、特点及在美情况进行一些分析。人D总救及分布台湾及香港是中…  相似文献   

12.
战后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战后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的发展●梁英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特别是自60年代中期起,随着东南亚各国民族主义政权相继确立并得到巩固,政治局势趋向稳定,华人在经济上获得了迅速发展的机会。就数量来说,东南亚国家的华人企业仍然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体,而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13.
简析了华侨华人移居南河的背景并重点对南河政权的华侨华人政策进行了研究探讨。结果表明,17—18世纪,越南南河阮氏政权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对华侨华人实施的是相较北河而言更为灵活的入境政策,更为宽松的居住政策,更为自主的行管政策,更为优惠的经济政策,更为开放的文化政策。这种政策对阮氏政权和华侨华人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是一种双赢的政策。  相似文献   

14.
据统计,1990年加拿大的华人达70万,①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5%。早期加拿大华侨华人主要来自中国大陆,其中以广东省的四邑地区居多。1947年加拿大废除排华法,1967年放宽移民入境条件,来自香港的移民日益增加,80年代中期以后增长更快。如今,香港移民已成为华人中的最大移民群体。这自然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与兴趣。本文旨在探讨香港移民移居加拿大的背景、移民特点、贡献、回流情况等诸问题。一香港人移居加拿大有悠久历史,但人数起初不多。如1956年至1965年到加拿大的各国华侨华人共有22193人,其中66%(14648入)是香港移民②,每年…  相似文献   

15.
论文探讨了1875年《佩奇法》出台背景及其影响。在种族偏见、文化差异以及政治机会主义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美国国会议员绕开中美之间自由移民的法律,将限制华人女性入境的立法解释成为一场维护美国传统家庭和婚姻道德的保卫之战。以加州联邦众议员佩奇名字命名的《佩奇法》,在美国国会开创了针对特定群体立法进行移民限制的先例。从法律出台到1882年《排华法案》之间的七年间,移民美国的华人超过了之前的任何一个以七年划分的时间段,《佩奇法》虽没有达到阻止苦力华工赴美目的,但在阻止华人女性移民美国方面相当成功,基本切断了华人女性赴美的渠道,也为七年后的美国全面排华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6.
由于日本经济的发展状况等多方面原因,自1996年起日本国际旅游业的发展重点开始向入境旅游业倾斜,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计划等,本文通过对二战后日本入境旅游业的发展变化分析,探究其中值得我们借鉴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一、序言自本世纪初以来,华人就一直占新加坡总人口的70%以上。在50年代以前,新加坡华人的意识形态,虽然也常随着社会经济的演变而起了某种程度的变化。但大部分华人的思想和意识形态,基本上是属于“华化认同”型。跟中国(包括台湾)人,在文化  相似文献   

18.
毕鹏帅 《神州》2013,(18):175-175
梁启超可以说是清末民初报道和关注华侨华人(包括留学生)问题的主要学者,他对清末民初华侨华人的重视和研究功不可没。他利用所办的《新民丛报》尽量报道海外侨胞的有关信息,对华侨所在各国的苛例进行揭露和评价,同时还对北美等地的华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他的热心既与一个关心中国国势和国民的近代知识分子先驱的敏锐观察力有关,同时也是在与西方列强碰撞的过程中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中民族主义意识逐渐形成的表现。"华侨殖民论"是这种民族主义意识的典型。  相似文献   

19.
为使华侨华人媒体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有一个经常的阵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国际新闻界》双月刊,自1998年第2期起开辟了“海外华文传媒”专栏,到1999年底已刊出论文12篇。该刊系中国新闻学核心期刊之一。所刊有关华侨华人媒体的论文以研究现状和最新发展为主,宏观的如《?..  相似文献   

20.
1945年以后印尼华人的华人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拙作《1945年以前印尼华人的华人观初探》讨论了自汉代至1945年印尼独立前印尼华人的华人观,本文在此基础上讨论1945年印尼独立后印尼华人的华人观。我们认为,这一阶段的华人观是对1945年以前的沿袭、发展与调整。由于荷兰殖民统治的结束,印尼政府推行日渐严厉的同化政策,致使1945年以后印尼华人的华人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突出表现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