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周镐是我的父亲。对于这个名字,现在大多数人可能感到陌生。但如果提及几年前热播的谍战片《潜伏》里面的男主角余则成,应该是尽人皆知了。我的父亲就是余则成的原型之一。周镐,1910年生人,字道隆,又名周治平,湖北罗田人。1927年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步兵科。1934年参加国民党"军统",1943年以军统身份打入南京汪伪军委会军事处任少将科长。年底秘密建立军统局南京潜伏站,被  相似文献   

2.
正沈醉,是大名鼎鼎的国民党军统高官,在军统的地位仅次于戴笠与毛人凤。他精明能干,会武功,身手敏捷,效忠戴笠,深得其信任。从18岁参加了军统的前身复兴社特务处开始,先后担任少校行动组组长、稽查处上校处长,28岁就当上军统局总务处少将处长,与陈恭澍、赵理君、王天木并称军统"四大金刚"。又与徐远举、周养浩三人被称为戴笠的军统"三剑客"。戴笠死后,沈醉卷入军统的内部党魁之争,后被继任者毛人凤"发配"云南边  相似文献   

3.
提起军统,人们不难想到令人毛骨悚然的暗杀活动。特别是在抗战期间,不知多少知名爱国民主人士和中共党员死于军统特务来自身后的枪弹和匕首。正义的人民对军统的刺客、杀手痛恨之极。然而,一旦因政治上需要,或是杀手的行为违背了军统组织的纪律甚至国民党政府长官的意志,那么他也要被当局毫不留情地处以极刑,尽管他曾经是军统的功臣,尽管他曾为上司出生入死,但也同样难逃掉噩运。军统局少将行动处长赵理君正是这其中之一。 赵理君是四川人,原名叫陶士能,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生,是军统的老资格杀手。此人胆大心细,行动敏捷,具有…  相似文献   

4.
李毅 《文史春秋》2005,(3):39-40
抗日战争处于极端困难的1940年,国民党政府的豫东专员韦孝儒在省政府开会期间被人暗杀,一直查不到凶手。最后查出是“军统”局河南站站长、少将赵理君所为。赵理君是蒋介石操纵的“军统”局的红人,多次受蒋介石的派遣做过许多可恶的事,他知道蒋介石不会杀他,洋洋得意的向蒋介石  相似文献   

5.
沈醉,原军统少将,曾是戴笠的得力部下。我有一位亲戚在20世纪80年代帮助沈醉整理过文稿,算是沈醉的助手。因为沈醉的经历传奇有趣,我们平时聊天便不免谈到沈醉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毛德传 《古今谈》2001,(3):62-64
1943年,国民党的军统局长戴笠和美国海军创建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以后,又报请蒋介石,扩大和强化江南敌后的忠义救国军。他调代理总指挥阮清源少将去将官班受训,请黄埔一期的马志超中将(甘肃平凉人)出任忠救军总指挥,派郭履州少将(黄埔六期,浙江宁海人)为参谋长。总部先驻安徽广德县王岭,后移浙江昌化河桥,不久,又加派王春晖少将为副总指挥(解放战争时,王任交警旅旅长,为解放军击毙)。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徐远举即小说《红岩》、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的国民党特务头子徐鹏飞的原型。 徐远举,湖北大冶人,黄埔军校七期生。1932年加入军统前身复兴社,渐得戴笠的赏识。抗战期间任军统西昌站站长、成都经济检查大队大队长等职,抗战胜利后任军统北方区区长、晋升为少将,又任西南长官公署二处处长兼军统西南特区区长。1949年12月,在昆明被起火警察抓捕。1950年我西南公安部将徐远举、沈醉等人提解到重庆战犯管理所关押,地点恰是解放前关押革命志士的白公馆监狱。徐犯被判死缓。1956年徐远举等被首批解送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处服刑。1972年初,徐远举病死于北京秦城监狱。 本文系“徐鹏飞”服刑期间所写。  相似文献   

8.
京华遇沈醉     
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邂逅了赫赫有名的原军统少将沈醉先生。闲聊中谈起两段传奇性佳话。 殊途同归 化敌为友: “文革”期间,沈醉曾享受到“监护性拘留”的“待遇”,再次被关入监狱。在狱中,他结识了一位同遭劫难的中共老干部。因其身份特殊,故隐其名。  相似文献   

9.
<正>沈醉,原军统少将,曾是戴笠的得力部下。我有一位亲戚在20世纪80年代帮助沈醉整理过文稿,算是沈醉的助手。因为沈醉的经历传奇有趣,我们平时聊天便不免谈到沈醉的故事。我这位亲戚(姓杜,是基督徒,下文我就用杜公来称呼他)回忆,沈醉和许多国民党高级将领不  相似文献   

10.
丁默邨与大汉奸周佛海是同乡,早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后叛变革命,投靠国民党军统局,历任国民军总司令部秘书、参议、军委会少将参议及军委会调查统计局第三处少将处长,与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平起平坐。1938年4月5日,在丁一手策划下,原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张国焘叛党,当了国民党的中将特务。然而,由于丁默邨锋芒太露,令戴笠深感不安。同年8月,戴趁丁不在意时,向蒋介石告了御状,说他贪污获准,使丁受到追查,遭撤职处分。丁内心不服,满腹怨气,躲在重庆家里称病闭门不出,借酒消愁。丁默邨的处境很快传入日伪特务耳中,在沪的特务头子、原丁的部下李…  相似文献   

11.
正回到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滩,陈默,既是一个让日伪、汉奸心惊胆战的军统特工,也是一个让蒋介石、戴笠、杜月笙十分赏识的国军少将。但少为人知的是,他还是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牺牲的共产党员。2018年3月,70多岁的陈平澜先生从上海给我们寄来一份长达三四万字的文章。在里面,他饱含深情地记录了父亲陈默战斗的一生,同时,也为我们揭开了许多被历史遮蔽的史实……  相似文献   

12.
军统大特务马汉三,圈内人无不知晓,投身军统不久,即凭着超乎寻常的精明与狡诈,步步高升,攀至军统华北地区魁首,以致戴笠生前也感到难以驾驭。抗战结束,毛人凤执掌军统大权,踌躇满志的马汉三于懵懂中转瞬成了刀下鬼,《军统大特务马汉三之死》披露了个中缘由。  相似文献   

13.
正大多数人对1935年11月和1939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及河内两地遇刺事件都很熟悉,但还有另外三起刺汪未遂案,恐怕了解的人就不多了。抗战时期,汪精卫亲日叛国,世人皆欲诛之。这里介绍的第一位刺汪义士叫戴星炳。戴是湖南湘潭人,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1939年11月,他在中央党政训练班受训时,遇见了阔别多年的同窗、军统特工吴赓恕。两人相逢,侃谈国事,均激愤于汪伪觐颜事敌、出卖民族。言谈中,  相似文献   

14.
他从军统中活着出来李伟引子军统家法:活着进军统,死了离开军统。茅盾先生的小说《腐蚀》(曾改编成电影),写一个女特务,迷途知返,悔悟后想离开军统,结果被密裁(秘密处死).1940年,几个青年学生,从沦陷区千里迢迢去重庆投考国立大学,误入歌乐山军统驻地,...  相似文献   

15.
正1939年8月的一天,两个身穿国民党军服的年轻人张蔚林(军统重庆总台报务员)、冯传庆(军统重庆总台报务主任)突然走进了中共南方局驻地——重庆曾家岩50号周公馆,声称他们是军统电讯总台人员,对军统不抗日却专门对付共产党的行为十分愤慨,实在不想在那种地方干下去,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投奔延安参加抗战工作。经过询问,他们提供了军统电台的有关情况,并冒着生命危险送来了特务机关的密码和相关情报。  相似文献   

16.
正近些年热播的民国时期谍战片中,或多或少都提到陕西汉中。比如,谍战剧《潜伏》曾说到中共在延安抓获了军统的潜伏特务李涯,代号"佛龛"。剧中说此人十分了得,是军统"汉中特训班"训练出的高级特工。军统为换回此人,不惜代价,用捕获的中共地下党领导人进行了交换。又如谍战大片《风筝》,剧中也提到军统从  相似文献   

17.
抗战期间,军统曾以“抗日”为名收罗大批青年进入特务训练班。其中有的青年抱着抗日救国的信念投考,被骗后不愿做特务违背良心,以至被军统特务迫害而死。仅我在兰州军统特务训练班就亲眼见到过三件此类实例。  相似文献   

18.
提起国民党军统,人们便不难想到那令人毛骨悚然的各种暗杀活动,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不知有多少知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和中共党员死于那来自身后的军统特务的枪弹和匕首。一提起军统的那些刺客、杀手,人们自然是痛恨之极。然而一旦因某种政治上的需要,或是杀手的行为超越了他的行动规范而违背了军统组织的纪律和长官的意志,那么他也要被自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江绍贞编审撰著之《戴笠和军统》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戴笠是国民党政府中权力无限、令人谈虎色变的角色,由他一手策划和创建的军统是国民党统治时期两大特务系统之一。本书全面反映了戴笠和军统的发迹和结局,摒弃社会上流传的  相似文献   

20.
沈美娟 《纵横》2010,(6):53-57
蒋介石一声令下,军统全员出动 战争年代,情报机构的作用非同小可。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所设置的影响最大的情报机构是曾经令人谈虎色变、臭名昭著的以戴笠为首的“军统”。从1932年特务处(军统的前身)成立之始,这个组织一直是蒋介石最得力的“御用”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