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4 毫秒
1.
[事件] 2007年6月初,有“太湖第一名胜”之称的无锡鼋头渚风景区笼罩着难闻的腥臭味,湖岸边浓浓的蓝藻随波浪拍岸,湖水像被绿漆染过一样。鼋头渚所在的梅梁湖被称为太湖之“胃”,曾是太湖最美的地区。但是蓝藻  相似文献   

2.
4月上旬,正是观赏樱花的好时节。樱花主要产于日本。人们一般认为我国很难看到它其实不然,我国也有不少著名的赏樱胜地。 太湖樱花正烂漫 无锡太湖之滨的鼋头渚公园,是我国江南著名的赏樱胜地。每年4月上旬,鼋头渚公园长春桥畔,樱花烂漫,远望轻似烟云,灿如织锦;近看淡  相似文献   

3.
东篱 《风景名胜》2013,(4):50-53
太湖美丽山水,樱花更胜东瀛。春日的无锡太湖鼋头渚樱花谷,樱花正盛。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所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早些年有一部爱情电影《浪漫樱花》,镜头里漫天樱花飘舞,男女主角在粉红色的花瓣雨里跳舞,观众直呼好浪漫。四月,樱花盛开的季节,鼋头渚也上映了浪漫经典的一幕。一夜春风吹过,千树万树樱花盛放,漫山遍野,如云霞灿烂,在太湖缥缈山水映衬下,恍如仙境……  相似文献   

4.
正"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这是诗人郭沫若形容太湖美丽风景的名句。诗中的"鼋头渚"就位于江苏南部的历史文化名城无锡。无锡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素有布码头、钱码头、丝都、米市之称,虽然物产丰富,却"无"锡。无锡之名是怎么来的,无锡真的"无"锡吗?据《锡金县志》记载:周秦时代,无锡  相似文献   

5.
无锡行记     
程靖 《旅游纵览》2013,(9):72-75
太湖点睛——鼋头渚 匆匆来到鼋头渚,一路的绿荫让我感觉如画般美好. 景区一进门,便是如原始森林一般的景致,姿态各异、婀娜盘虬的树毫无顾忌地生长,有的笔直参天,有的蜿蜒缠绵.树枝像一双双附着灵魂的手,伸进如镜面一样的水洼.倒影中呈现的是两旁紫粉色的野花,清新,神秘,宛若仙境.  相似文献   

6.
《江苏地方志》2007,(4):F0004-F0004
该院坐落在无锡太湖鼋头渚,这里独占太湖风景最美一角,山环水抱,雄秀相济,气象万千,天然胜景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各具风貌。疗养院创建于1951年,隶属于江苏省卫生厅,是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江苏省干部保健基地,省人民医院集团成员单位,无锡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定点医院。  相似文献   

7.
正无锡的春天都是从梅花开始,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梅花丛中,花媚人娇。"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清代左宗棠形容无锡人心态平和、心底宽容。3月樱花就陆续开始开放了,"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郭沫若曾对无锡的美景有着深刻的印象,所以鼋头渚乃世界三大赏樱圣地之一。  相似文献   

8.
《收藏家》2005,(Z1)
苏州西山观梅杂咏甲申正月二十四日上午,于苏州去西山观梅,一路风光,几渡太湖,时已忘却昨日无锡鼋头渚观湖之苦,车行之中,远远望去,一片白梅,恍若雪海,多有喜出望外之感,有打油诗为记。昨聚无锡太湖东,哪知苏州水也通。湖光山色望不尽,并有梅花伴王公。是日下午,看梅归来再过太  相似文献   

9.
无锡太湖之滨鼋头渚公园内,有一“憩亭”。亭内古碑一通,碑高182厘米,宽84厘米。碑文是落款为“仲山王问”的一首作于嘉靖戊申、书于隆庆丁卯的古体诗《湖山歌》,故称之为《湖山歌碑》(见附图)。  相似文献   

10.
<正> 踩踩鼋头,万事不愁。无锡市太湖鼋头渚的开心之旅是从踏鼋头开始的。开心的踏着鼋头,戏盼此能为自己带来好运气。然后乘着游船,向太湖仙岛进发。船行过之处不时激起些波浪,还有点点细碎的水花。环顾四周,远处茫茫一片,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地,水岸交接处,浑然一体。临舷远眺,那座座青山,如打坐千年的老者,看世事变迁,人生百转,此时不论你以前心境如何抑郁,人生的境况如何不得志,甚至灰心、自弃……  相似文献   

11.
在无锡太湖之滨、风景如画的鼋头渚风景区内临湖的一座山头上,在翠柏、桂树丛中,矗立着一座近代建筑——“七十二峰山馆”。在这座山馆的门楣上,悬有原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题写的匾额——王昆仑故居。山馆内陈列有王昆仑的生平事迹。王昆仑生前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主席。在他逝世后,《人民日报》发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内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对游客满意度的研究对于当前旅游景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使用网络文本分析法,将美团网上游客对江苏省无锡市鼋头渚风景区的旅游评论作为资料,使用ROST CM6软件对其进行词频分析,并分别对样本中的学生游客、无锡市本地游客以及非本地游客进行语义网络分析,研究不同的游客群体对无锡市鼋头渚风景区的满意度差异,并提出无锡市鼋头渚风景区旅游相关服务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勇 《安徽史学》2013,(5):125-128
太湖,自古有"震泽"、"雷泽"、"笠泽"、"具区"、"泽薮"、"五湖"等名,"太湖乃五湖之总名"①,是一个庞大的水系.本文的"太湖"是指扬子江以南五大湖群组成的"太湖水系".太湖文化从产生至今已经逾1万余年,是有史以来太湖流域的民众在长期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和非物质财富的总和.太湖文化是太湖流域的文化母体,经过万年的融合、创新,嬗变出了吴文化、蘇文化、海派文化、金陵文化等子文化.  相似文献   

14.
无锡美食     
<正>太湖船菜:饕餮湖光山色"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千百年来,淳朴的中国人始终恪守这个法则,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人们怀揣对自然的理解与崇敬,享受着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福祉。对守着万顷太湖旖旎风光的无锡百姓来说,太湖就是他们所依附的自然,而太湖赐予他们的,不仅仅是秀美的湖光山色,还有湖水中最感性的味道。太湖,2200多平方公里的湖泊连接着大小河流、水泊240多个,形成了东南地区水网最为密集的生态  相似文献   

15.
<正>震泽,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西南水乡,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三江既入,震泽底定"(《尚书》)。基因中,震泽就是水,而水关联着桥。地缘吴越分界,震泽广义地诠释为"太湖",为"吴江",似乎顺理成章。史载,震泽因濒临太湖而得名于太湖别称"震泽"。远古洪荒,震泽委实一泽国,"始为洪流,继为泽薮,卒为阡陌"。唐设"震泽馆",宋以镇名之,明"地方三里,居民千家",清乾隆年间繁盛,"货物并聚,居民且二三千,实邑西之蕃屏也"。由此奠定传统意义上的吴江大镇地位。有两点必须说明。一、太湖是中国著名淡水湖之  相似文献   

16.
《铁军》2020,(3):27-27
抗日战争时期,以新四军太湖抗日游击支队为主力的苏西南抗日武装力量,活跃在西太湖中的冲山岛一带,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军民团结斗敌伪顽匪的英勇壮举。为了纪念新四军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2009年由吴中区政府在当年新四军太湖抗日游击支队活动核心区域——光福镇冲山村建起了"新四军太湖抗日游击支队纪念馆".  相似文献   

17.
正地处苏州城西南太湖边的洞庭东山与太湖中的洞庭西山(现称金庭),古名莫厘山与林屋山。莫厘山以隋初丞相杨素部将莫厘驻兵而名,林屋山则以有林屋洞故名。明初因林屋洞中有金庭玉柱,称洞庭山。明王鏊《震泽编》载"稍东为洞山,林屋洞在焉,有金庭玉柱。"山之东称东洞庭山,简称东山,是太湖东北部的一个半岛;山之西世称洞庭西山,古称包山、西洞庭,是太湖东南部的一个岛屿。1956年苏东(苏州—东山)公路通车及2016年太湖大桥建成,东山和西山直接连通。  相似文献   

18.
崔薇  吴若峰 《旅游》2006,(6):48-51
早春里的无锡俨然一副现代城市有棱有角的模样,路边的草透着返青时隐隐的绿,樱花却还紧着骨朵不肯开,其实最好的时候是等着去“鼋头渚”边喝茶边看满地的落英。路上走着比南京人细腻,比苏州人又精砺些的无锡人,自然也有很多游客。游客们都打车去了太湖、三国城、水浒城这些地方。岁月跑远,古朴将逝,故人也少不了渐行渐远,好在还有音乐和茶……就像那个头戴破礼帽、身穿长衫、胡须蓬乱、一副墨镜、手拉胡琴的阿炳和那些曾经与这个城市缠结着、分割不开的音乐。走在无锡的街头,能看见街头的风花雪月,能听见酒吧的靡靡之音。只是,以后的无锡还会有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吗?  相似文献   

19.
正平台山是太湖中一座无人居住的小岛,远看似浮在湖面上若隐若现的鳄鱼,近看如倒扣的铁锅。清《吴门表隐》称:"山甚小而不没,称地肺……有砂如铁,大禹铸铁釜,覆孽龙于此"。岛上建有禹王庙,岛因有庙而出名。清《太湖备考》载:"太湖小山之名昂(鳌)者有四,其山皆有禹王庙,报震泽底定之功也"。东鳌至明朝中期沦于湖,南鳌、西鳌逐渐与陆地相连,交通闭塞,香火冷落,庙宇自然消失。唯北鳌平台山巍然不动。"庙貌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3月16日,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栾丰实教授在"南博讲坛"为公众呈现了一堂精彩的课程——环太湖和海岱地区史前文化的交流与互动。栾教授将新石器时代至早期青铜时代的中国考古学文化分为"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黄淮下游的海岱地区、长江中游的江汉地区、长江下游的环太湖地区、西辽河流域的燕辽地区、黄河上游的甘青地区、长江上游的川渝地区"的"5+2"格局,而作为同属史前时期"中国东部地区"的海岱地区和环太湖地区,两个文化较为发达、独立并自成体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