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梅兰芳、周信芳、程砚秋、马连良、俞振飞、王文娟、徐玉兰……一位位光彩夺目的戏曲名家,都与谢杏生的名字紧密相连,他们在戏曲舞台上塑造的人物形象因谢杏生设计的戏衣而增色添彩,交相辉映。为糊口上海“画白粉”1916年,谢杏生出生于苏州市东渚镇青山村贫寒农家。自打出世起,便尝尽家破人亡的彻骨之痛:3岁,父亲去世;4岁,母亲到上海给大户人家帮佣,他与外婆一家相依为命;5岁,外公、外婆、大舅相继在7天内突发暴病身亡,他只好寄居在刚出嫁的姨妈家,拔草、捡柴、烧饭……小山一样的活压在稚嫩的肩上,幼小的年纪就不得不直面…  相似文献   

2.
故宫博物院珍藏着大批清代戏衣,这些戏衣是南府和后来的昇平署戏班的“行头”,多是用清代(也有明代)华丽的丝织锦缎面料裁制的。明清时代,我国丝织业生产很发达,有些地方设有统管织染作坊的官府机构。明  相似文献   

3.
杨柳青镇,距天津市区16公里,地处京畿要冲,为京津之门户。据史料记载:杨柳青镇外多梨树,其木质坚硬可用于雕刻。有乡民用其雕刻门神、灶王、钟馗等纸符供奉。后逐渐演变为点缀年华、祈福纳祥的新春年画。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京杭大运河开通流经杨柳青镇,漕运的兴盛,将南方精细纸张颜料运至这里,故此,习画艺者增多,出现了以画为业的手工作坊。至清乾隆,嘉庆年间达到鼎盛时期,年画流向全国,享誉中外。其镇六街三市,三十六村,年画作坊画牌相招,彩幌遥对,真可谓:"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  相似文献   

4.
颜辉,字秋月,江山(今浙江江山)人,一说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卒年不详。他是元代著名的道释人物画家,大德年间(1297~1307年)尝画辅顺宫壁。一生多画道释人物,尤工画鬼,亦善画猿。其山水画也是造诣精深,意境旷远,可谓是元代山水画高手。他自幼好学,才华出众,据载他七岁时见圣果寺的壁画不忍归去,出纸摹绘,见者皆惊。从此他学习研究绘画,作品无论是道释人物,还是走兽、山水等,笔法劲健,线条简练粗豪,有自己独特的面貌和风格。后人对他的传世作品评价甚高,尤其是他的人物画,师法宋人,得力于梁楷,时人有"笔法奇绝,有八面生意"的赞誉。颜辉的这种绘画风格,开明初吴伟画法之先河;  相似文献   

5.
夏更起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2,237(1):104-116+134-135
本文以文献和实物为根据,探讨了画珐琅器研究中三个互有关联的问题:一是清代北京确有民间作坊制造画珐琅器,其作品混杂在传世的画珐琅器中;二是宫廷画珐琅器的制造时限为康、雍、乾三朝;三是宫廷画珐琅器的做款规律,并由此明确官造画珐琅器和民造画珐琅器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收藏家》2016,(6)
正在汉代诸多的纪氏铭文镜中,有类镌刻着"杜氏"名号的铜镜,显得较别致。此类纪有"杜氏"名号的铜镜其中有规矩镜、龙虎镜、五乳镜和画镜等不同的类型。在这些不同类型"杜氏镜的铭文和纹饰中,积淀着极为丰富的史信息,为我们剖解"杜氏"铸镜作坊起始、演变和传承,以及其图案纹饰文化内涵等,具有极为宝贵的史料价值根据目前搜集到的"杜氏"铭文镜料,笔者试就"杜氏"铸镜作坊的生类型、风格特征以及作坊的所在地和展脉络等,谈些粗浅的看法,以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7.
正郑板桥与同城一画廊的主人吕子敬皆画梅花,吕常自夸己"远看花影动,近闻有花香"。郑板桥听说之后,便从此不再画梅花。一次,有个告老还乡的吏部尚书请他以"梅花幽谷独自香"为题,为他画一幅梅花图,酬金是50两银子。郑板桥却推脱道:"吕子敬先生画得好,他的画可值百两银。"此后,吕子敬更加狂妄。三年后,郑板桥要离开苏州,行前画友以丹青互送,于是,郑板桥就当场画了幅3年来  相似文献   

8.
<正>2010年夏末,在木匠邹许清师傅的引导下,我们来到了湖南隆回县岩口镇温里村一个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已被淘汰了的木柱式榨油作坊前,这家作坊坐落在九龙山脚下、一条水源较好的圳旁,作坊的主人罗道宗已去世多年,他的后  相似文献   

9.
程迪琦 《收藏家》2012,(1):75-78
翡翠这个“东方瑰宝”已经风靡世界。一个“翡翠崇拜热”方兴未艾。大中小城市一家家翡翠珠宝商场生意红红火火。无数翡翠加工厂和家庭作坊,  相似文献   

10.
旧上海大名鼎鼎、显赫一时的青帮大亨黄金荣,在上海解放后,于一九五一年五月七日向中共军管会呈交“悔过书”。当时,黄金荣已经八十四岁,已从他在八仙桥韵培里旧居迁至龙门路。悔过书系由黄金荣口述,请人代笔,经本人亲笔签名并盖章。两年后黄病故于上海。原件存上海档案馆。悔过书全文如下:我姓黄,名金荣,又名锦馆,上海人,今年八十四岁,住龙门路一四五弄一号。我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十七岁到城隍如姊夫开设的核书店里学生意,二十岁满师,五年后,考进前法租界巡捕房做包打听,那时候觉得做校书师傅没出息,做包打听有出息。现在…  相似文献   

11.
1990年,旅居美国的中国画家何多苓在给国内一位同行的信中,郑重告诫中国的青年画家,不要到美国来。如果他像陈逸飞一样驯服,按照美国老板为他设定的路线,做一个专画印第安人的行画大师,也许他早已成为"先富起来"的艺术家中的一个。但是他拒绝了。画廊老板对他说,你来画印第安人.没有一个  相似文献   

12.
宫廷戏衣     
在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文物中,有一类数目可观的藏品——清宫戏衣。这些戏衣是自明中期到清末遗留至今的,具有两代数朝各个时期的特点,是探索研究宫廷戏曲和戏衣发展情况的历史标本。 清宫戏衣概况 戏曲是门多采的艺术,戏剧服装则更是多种工艺的综合,其色彩、花纹、图案以及刺绣技艺等都有独到之处。 戏衣也叫戏装,演员在舞台上穿戴使用的戏衣、盔头、靴鞋等统称“行头”。戏衣  相似文献   

13.
《纵横》2007,(8)
被打成右派,他解嘲为"三生有幸";下放劳动四年,他感叹为"神仙过的日子"。老之将至,很多人直呼他"老头儿";"多年父子成兄弟",是他对待子孙的态度。他一辈子创作美文,制作美食;写字、画画、做菜是他的业余爱好。外出开会时,总有小姑娘围着他讨字讨画;他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是--给我来一杯碧绿透亮的龙井。这是一个里外都很别致的老头儿,在一地鸡毛中也能做到诗意栖居的大家--这就是汪曾祺。  相似文献   

14.
傅京生 《丝绸之路》2012,(22):127-129,2
一 方向军先生对传统文人画的笔墨,是有特殊感觉的人;并且,绘画就是他的全部生命意义所在.所以,自他经历了"北人南迁"之后,他的每一幅画,都是一个圆满自足的世界.看他的画,其实就是自我生命明朗的过程,因为他的画构成了人和文化的一种共存关系.确切地说,是他的作品能够构成一个跟欣赏者的生命感觉息息相关的人文世界.在当代画家中,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达不到这样的境界,但向军先生几年以前的作品中,就已经极为鲜明地显现出了这样的境界.那时,他的绘画取法龚贤,画得浑厚华滋.  相似文献   

15.
关于白朗过秦川的一幅版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介绍的一幅关于白朗过秦川的版画,是陕西省凤翔县民间画作坊印的。此图刻于1916年,画工为民间艺人邰福。原版过去存于陕西省凤翔县箫里村世兴画店邰某手中。内容描绘辛亥革命后,河南白朗军队率领着农民及劳苦大众向军阀及地主武装作斗争的故事。图中画一凤翔城楼,楼下城门紧闭,门额题有"凤翔"二字。城上女墙内,一戴礼帽、披斗篷的洋装军阀,旁有一穿袍褂、戴纬帽、白胡子清装武官,和两个在向下开炮轰击的炮手。城下白朗的队伍,有骑马,有背枪,分作两层,  相似文献   

16.
刘宗迪 《民俗研究》2009,(2):F0002-F0002
海德格尔当然不是一个民俗学家,但是他在这本书里.谈论的却多是些民俗学的话题.比如地方风物.乡土民谣.传统节日.教堂圣画.比如对乡下教堂钟声的回忆.比如正在消逝的作坊.比如用方言写诗并编辑风俗杂志《巴登乡风日志》的德国乡土诗人黑贝尔……  相似文献   

17.
他主张"作画一定要物我相融","要画中有我,我中有画"。他忠实于自己的主观感受,没有自己的感触或没有找到感觉的时候,决不勉强作画。他的画表现的就是他自己对事物独特的审美意向,这就使他的画带有新颖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8.
<正>梅清(1623?1697),字渊公,号瞿山,安徽宣城人。顺治十一年(1654)举人,与石涛交往友善,相互切磋画艺,石涛早期的山水,受到他一定的影响,而他晚年画黄山,又受石涛的影响,有"黄山画派"巨子的誉称。他以画黄山著名,"得黄山之真情",与石涛、弘仁同为"黄山画派"的代表人物,作品有《黄山纪游》册等。同时他又善诗文和书法,著有《天延阁集》《瞿山诗略》。歙县博物馆现藏有梅清《黄山图》一册,共计12开,长27、宽22厘米,每开上绘一处黄山胜景,且保存完好,殊为珍贵。  相似文献   

19.
杨治国  彭如 《湖南文史》2010,(12):68-69
2010年夏末,在木匠邹许清师傅的引导下,我们来到了湖南隆回县岩口镇温里村一个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已被淘汰了的木柱式榨油作坊前,这家作坊坐落在九龙山脚下、一条水源较好的圳旁,作坊的主人罗道宗已去世多年,他的后人都不干这活了。尽管安放榨油机的那间土砖作坊已经垮塌,碾磨原料的工具已经残缺不全,但那台木柱式的榨油机还基本保持了原貌。  相似文献   

20.
正他没有超凡飘逸的过人才情,一生也少有为人们津津乐道的风流韵事,但却是历史上少有的全才。他的诗文与唐寅、祝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子",书与祝允明、王宠(履吉)并称"三大家",画与唐寅、沈周、仇英并称"明四家",可谓诗、文、画无一不精,加之"人品第一",故有"四绝"全才的美誉。他,就是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一、一辈子没考来个功名文徵明生于成化六年(1470年),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出身官宦家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