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3年上半年,全国粮食供应突然紧张.据粮食部报告,1952年7月1日至1953年6月30日的粮食年度里,国家收粮547亿斤,支出587亿斤,出现40亿斤赤字.此外,粮食产区遭遇水灾,预计减产70亿斤.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史志》2007,(1):I0006-I0006
<正>2005年,我省粮食生产获得大丰收。全省粮豆薯播种面积14834.1万亩,粮食产量720亿斤,粮食商品量为502.9亿斤,均创历史新高。为全面做好粮食购销工作,搞活粮食流通,促进农民余粮的顺畅销售,把农民粮食生产大丰收变成农民收入的大增收,省粮食局组织指导全省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继续推进深化粮改的部署,紧紧围绕服务“三农”这个中心,全面履行粮食部门工作职能,全省粮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3.
正天安门事件的远因与近因天安门事件的爆发有几个原因,首先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反而下降。1966年中国刚刚渡过三年困难时期不久,就爆发了"文革"。这十年,人民一直没有摆脱贫穷。"文革"初期全国7.4542亿人,到1976年"文革"结束时人口上升为9.3717亿,人均年消费粮食381斤,低于1952年的395斤。381斤是原粮,如100斤麦  相似文献   

4.
亳县统购统销反右倾的严重后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对农村从1953年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当时的政策是:“多余多购,少余少购,不余不购”和“多缺多供应,不缺不供应,什么时间缺,什么时间供应”。这个政策在安徽亳县深得人心,广大农民踊跃把余粮卖给国家。在以后的几年里,购了过头粮,回销粮卡得较紧,但农民口粮尚可吃饱。1958年“大跃进”以后,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粮食统购统销是在高估产下的高征购,在低标准和时有脱销的情况下统销。1958年———1960年,三年粮食统购统销情况是:1958年全县农业人口71万,粮食实产4.55亿斤,征购任务3亿斤,完成15119万斤,占任务的50.39%,商品率33.8%,人均负担…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是粮食大省,每年生产千亿斤粮食。黑龙江垦区是全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地区,每年为国家生产粮食300亿斤以上。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急需大批农业生产的高技能型人才。落实我省高技能人才发展目标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引领作用,推进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培养农村实用性人才,为千亿斤粮食产能王程提供大才保障,提高服务新农村建设及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高职农业学院实训基地建设尤为重要。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6.
数字     
《南方人物周刊》2012,(24):20-20
500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张天佐在日前的峰会上说.由于设施简陋、方法原始、工艺落后.我国农产品粮食损失率超过8%.蔬菜损失率则超过20%,每年仅粮食损失量就高达500亿斤。  相似文献   

7.
正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在大陆的军队已基本被肃清,第三野战军又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解放台湾。但解放台湾的战役实在是干系太大,需要准备的东西也太多,所以粟裕又建议将攻台时间推迟到1951年,而且还向毛泽东提出:为了确保胜利,请准备60亿到70亿斤粮食作军粮,另加1亿美元作军费,购置武  相似文献   

8.
<正>1日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结束。会议强调,必须全力抓好粮食增产,确保今年登上900亿斤新台阶;必须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坚决实现增长6%以上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赴陕西临危受命立壮志苦干五年1964年11月30日,胡耀邦度过49岁生日后20天,他轻装简从,带秘书戴云,于一片静寂之夜,到达古都西安,走马上任陕西省委代第一书记,兼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三书记。他任职200天,实际做工作100天,靠边站、挨批斗100天。当时,陕西省医治“大跃进”创伤的经济恢复工作落后于其它地区,粮食总产量,1956年曾经达到108亿斤,1964年只有86亿斤。多种经营,被“以粮为纲”和“割资本主义尾巴”挤掉和割掉了。耀邦亲自调查的兰田县一个生产大队,400户社员只养了25头猪;农村集市贸易实际上被取缔了;工业生产也不…  相似文献   

10.
1958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个奇怪疯狂的年份。自从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召开后,全国人民斗志昂扬,似乎一切事情不存在“可能”还是“不可能”的区别,只有“做”与“不做”的不同。而只要想做的事情,似乎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当年,中央的农业计划指标一再调整,提得越来越高,最后确定‘二五”期间农业年均增长30%,到1962年粮食总产要达到7.5亿吨——2000年以来,全国实际粮食曾产量仅在4.5亿吨到5亿吨之间——强大的政治力量和狂热的生产激情驱使着几亿农民去创造社会主义奇迹。  相似文献   

11.
正粮食改革对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对农民的补贴、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概括起来叫"粮改"。"粮改"主要从三大政策开始,也可以称为是第一轮"粮改"。1979年的三大政策是:第一,让农民休养生息,如果南方稻谷产区的农民人均稻谷产量不够400斤,如果北方旱粮杂粮地区农民人均产粮不够300斤,国家即停止征收粮食。城里的粮食供应减少  相似文献   

12.
<正>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启动,中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经济体制也逐步向管制更加宽松、更加适应生产力方向发展,尤其是农村改革的突破,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取得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从未有过的连年增产,1984年粮食更是增产4070亿斤。但粮食增产以后所需要的市场、销售渠道等与城市尚存的原来那套体制格格不入,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也难以获得,城市当  相似文献   

13.
我亲历的瓜菜代生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年困难时期,我在安徽省无为县当教师。那时粮食极其紧缺,比黄金还贵重,有钱能买到黄金,而无粮票或粮本,持钱去粮站根本买不到粮食。1958年大炼钢铁时,曾要我们“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可是不到两个月,口粮月供应标准又恢复到28市斤。从1959年春季起,再降为24市斤(内含不能吃的杂糠,两个月后取消杂糠),继又降为22市斤,后来稳定在25市斤,还要节约一斤(由粮站代扣),实为24市斤。  相似文献   

14.
兴办合作社     
1952年,陈永贵领导的互助组已发展到49户,那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发表后,村民们纷纷要求入社.1953年2月,大寨办起了新胜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全社30户,140口人,男全半劳力36个,女全半劳力41个.入社土地448亩,人均3.2亩,其中集体耕地365.8亩,自留地82.2亩,耕牛15头,毛驴12头,羊143只.陈永贵任社主任,贾承让任会计.当年,全村平均亩产250斤,其中农业社平均亩产362斤,互助组平均亩产236斤,单干户平均亩产204斤,粮食总产20.3280万斤,比1952年增长5.5%,售粮4.5万斤,超额48.3%,完成粮食征购任务的两倍多.全村总收入1.7276万元,人均40.5元,其中农业社人均收入59.9元.  相似文献   

15.
1960年到1962年,在共和国历史上被称为"三年困难"时期。为了共渡难关,中央人民政府不得不将每个国民的口粮定量减到最低限度,中共中央紧急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带头。毛泽东自报的粮食定量是每月26斤。刘少奇报的最低,只有18斤。  相似文献   

16.
“浮夸风的时候我也是积极分子,我也报过一亩地收3700斤粮食,旁边的一个乡说,他收一万斤,我就说你一万斤是假的,我不相信,实际我自己3700斤也是假的。自己假了还说人家假”  相似文献   

17.
1958年上半年,毛泽东多次在会上批评周恩来、陈云,说他们反冒进泄了六亿人民的气,是政治方向错误。于是拔白旗,插红旗,大跃进在全国兴起。大跃进突出一个快字,说高速度是灵魂,是压倒一切的中心环节。原来的指标不能用了,都得改。例如粮食,第二个五年计划原先定的是年产五千亿斤,一下子改成了七千亿斤。在大跃进高指标的强劲压力下,全国一些农村开始虚报粮食产量、竞放粮食高产“卫星”。6月,一位著名科学家推波助澜,断言土地所能给人们的粮食产量离碰顶还远得很,稻麦的亩产量不会只是现在的二千多斤或三千斤,而是二千斤的二…  相似文献   

18.
一、家庭联产承包制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家庭联产承包制逐步推广的1978年至1984年,我国的农业获得了突破性的增长,粮食总产量达到8146亿斤,棉花总产量达到12516万担,油料总产量达到238.2亿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33.6%、188.8%和128.2%.而1985年至1990年,在畜产品、水产品、瓜果产品及非农产业稳定增长的同时,粮食、棉花、油料等大宗作物产品却出现连续多年的停滞、徘徊局面.许多人因此怀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能量是否已经释放完了.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其主要原因应当是,1985年以后,除大宗农产品(如粮、棉、油料等)外,其他农产品价格均已放开,成为受价值规律支配、被市场调节的产品,这就使得这部分大宗农产品的价格和其他农产品价格的差距愈拉愈大.1985年以后,伴随着农产品购销价格体制的改革,农用生产资料的销售与价格体制也作了相应地调整,并出现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物》1955,(1)
北京市朝陽門外九天宮有明代銅質鎏金雷祖像一座,重約一萬斤,銅仙官像兩件,重約五千斤。一九五二年羣眾就向府政反映,請加以保護。中央文化部曾請北京市文物組調  相似文献   

20.
数字     
《南方人物周刊》2011,(23):21-21
94.7亿元 6月30日,财政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说明中央公共财政支出决算情况,公布了2010年中央单位三公经费为94.7亿元。其中公车购置费为61.69亿元,公务招待费为15.28亿元,出国经费为17.73亿元。此外,去年中央单位维持运行的行政经费为887.1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