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恩来和廖承志,都是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威望的人物,周恩来对廖承志兄长般的关怀和爱护,使廖承志终生难忘。而廖承志不负周恩来之所望,出色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得到周恩来的赏识。周恩来对廖承志提出的正确意见总是高度重视,并给予支持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恩来任政务院(后改称国务院)总理,廖承志被任命为政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主任是他的母亲何香凝)。建国伊始,百废待举。华侨工作究竟怎样搞,没有现成的经验,也没有任何“本本”作为依据,只能从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廖承志出身于华侨世家,又到…  相似文献   

2.
长征路上的廖承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彬 《文史精华》2004,(4):55-57
1933年3月,时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常委、全国海员总工会党团书记的廖承志在上海被捕,经何香凝、宋庆龄、柳亚子等人多方营救后获释。这样一来,廖承志在上海的秘密工作就不能继续下去了,他便在家中陪伴母亲。一直到8月底,廖承志的姐姐廖梦醒给他带来了党组织的指示,让他到中央苏区去,后来因为中  相似文献   

3.
邓文钊原籍广东五华县,生于香港。他曾留学英国,毕业于剑桥大学,回港后任华比银行华人经理、《华商报》董事长兼督印人,建国后任广东省副省长、省工商联副主委。他出身于香港的名门望族,与宋庆龄、何香凝、廖承志关系密切,并投身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是香港人爱国主义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革命家廖承志是一位学识广博、多才多艺的人。1983年6月,廖公猝然去世,海内外各界人士无不痛惜。人们永远铭记他为国为民所做的重大贡献,也深深怀念他那热情爽朗、平易近人、风趣幽默的乐观精神。 廖公的母亲何香凝女士能诗擅画,国画造诣颇深,所作山水、花卉,笔致圆浑质朴,尤工狮、鹿、鹤、虎等动物画,形态生动逼真。1961年,何香凝作《万古长青》图祝颂中国共产党建党四十周年。何香凝女士还著有《何香凝诗画集》。 廖公自幼在家庭的熏陶下喜爱绘画,这归功于他母亲的影响。每每何香凝作画时,廖承志都会专心守候于母亲身…  相似文献   

5.
廖承志是廖仲恺和何香凝的长子,其传奇经历早为人知,然而很少有人了解生活中的廖承志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特别是他对丹青书画的造诣颇值称道。  相似文献   

6.
1928年,正是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不稳之时,何香凝把廖承志送往德国,廖梦醒送往法国。而邓家方面,由于曾灶娇丧生,邓文钊、邓文田和邓文枢的遗孀胡氏继承了巨额遗产,文田开始花天酒地。此时周少歧已在意外中丧生,其余周家长辈怕文钊在金钱的诱惑下染上不良嗜好,极力主张他去欧洲留学。何香凝亦鼓励文钊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爆发前,廖承志被国民党特务逮捕于龙华上海警备司令部。其母何香凝奔走于宋庆龄、蔡元培之门,乞代营救其子出狱。宋、蔡诸先生多方面向蒋介石求情,迄乏结果。黄镇磐适任最高法院刑一庭庭长,因与廖仲恺、何香凝久共患难,私交素笃,于是约同司法院长王宠惠、最高法院院长林翔(第二任院长,即林则徐之孙)、最高检察长郑烈等,力争将廖承志移交司法机关办理。原意如能移交审判,廖承志即令有可死之罪,亦能援革命先烈遗孤之例,减轻其刑。争之再三,未经蒋介石批准。最后黄镇磐面谒孙科于立法院,请其领衔向国府抗议,不料孙科当时虽任立法院长,…  相似文献   

8.
《百年潮》2020,(3)
正初到延安的某一天晚上,我去看一场名叫《间谍》的话剧演出,内容是关于西班牙的。演员当中一个有着贵族气质、外表狡黠的年轻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在剧中扮演一位佛朗哥长枪会会员。我原想他是一位专业演员,后来得知他是廖仲恺与何香凝的儿子,叫廖承志。他  相似文献   

9.
吴彬 《文史春秋》2005,(9):40-43
名民主进步人士何香凝一生以爱国为己任,在国家民族处于危急关头之时,她不顾体弱多病。誓作祖国抗战之后援。而她的一对儿女、身为中国共产党员的廖承志和廖梦醒,更是不甘人后,与母亲并肩而立,倾尽全力投身于祖国的抗战事业中。  相似文献   

10.
艾红红  薄璐 《百年潮》2012,(7):59-62
正作为著名社会活动家和外交家,廖承志为大家所熟知。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他还是新中国广播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之一,对人民广播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开创和领导战时广播事业廖承志早年参加的是中国国民党。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愤然脱离国民党组织,自愿参加共产党组织的社会活动,并于1928年8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2月,廖承志因反对张国焘的"左"倾路线而被张关押并开除党籍,戴着手铐参加了长征。  相似文献   

11.
林楚 《文史月刊》2010,(10):70-71
<正>何香凝是国民党领袖廖仲恺的革命伴侣,无产阶级革命家廖承志的母亲。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受人景仰的杰出女性。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兵变,炮击观音山总统府,廖仲恺被囚,孙中山和宋庆龄被迫避难。  相似文献   

12.
宗道一 《百年潮》2012,(5):31-35
正40年前,在中日邦交正常化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廖承志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日本著名政治家藤山爱一郎曾给予高度评价:"他……铺平了对日关系上一条广阔的道路。多亏他这种作风,流水般地导致了两国邦交的恢复,促进了后来交流的发展。"但不太为人知的是,"文化大革命"中,廖承志被批判,  相似文献   

13.
这是著名国民党元老于右任1928年在南京写的诗,该诗题在陈树人、何香凝、经颐渊等人合作的一幅松、梅、竹图画上。陈树人画松。何香凝画梅,经颐渊画竹。这几个人当时都是国民党中央委员,孙中山生前与他们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1983年6月10日,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廖承志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6月21日,日本政府决定授予廖承志“勋一等功旭日大缓章”。6月25日,授勋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日本政府代表古井喜实向廖承志的夫人经普椿转交了日本天皇授予廖承志的“勋一等功旭日大绶章”。廖承志同志之所以能获得日本政府的最高级奖励,正如当时的中国国家主席李先念在廖承志同志追悼会的致词中所讲:“(廖承志)在发展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中日两国友好关系,促进中日邦交正常化方面,他所作出的特殊贡献尤其具有重大影响。”一、特殊的家庭出身决定他承…  相似文献   

15.
在1924年至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有一位与中国共产党休戚与共的合作者,她就是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著名的女政治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何香凝。何香凝,1878年6月27日生于香港,祖籍广东南海县。在12  相似文献   

16.
<正>1933年3月下旬,隐蔽在上海的中共党组织因遭叛徒出卖受到了重创。当时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的陈赓和谭国辅以及罗登贤、余文化、廖承志5人,先后遭到租界老闸捕房巡捕强行逮捕。事件发生后,在当时社会引起轩然大波。宋庆龄、何香凝积极营救被捕人员,“以争取民主权利和争取政治犯的释放”为革命任务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以下简称“同盟”)也奔走斡旋,以此事件唤起民众觉醒,为营救爱国志士作出了巨大努力。  相似文献   

17.
刘斌 《文史春秋》2010,(8):14-18
1925年8月,孙中山先生的坚定追随者廖仲恺先生被刺杀,9月1日国民党为他举行国葬,灵榇暂厝广州。为褒扬廖仲恺的功绩,国民党决议将他附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侧,但10年过去了仍"附他人之傍"。1935年初,何香凝向国民党中央提出加快筹备迁葬事宜,国民党却决而不行,在何香凝的一再要求下,终得以成行。在迁葬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意外让汪精卫有意避开公祭礼?廖仲恺被刺后遗下的血衣原由何香凝保存,但几经波折后,血衣失踪了,至今仍不知去向……  相似文献   

18.
谈谈胡同     
于光远,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中科院院士,1937年入党,1939年任延安中山图书馆馆长。建国后,历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等职。于老对本刊一向关爱,特将他《谈谈胡同》系列文章中的几篇在本刊首发。这些文章对研究胡同文化,价值不小。  相似文献   

19.
杨瀚 《纵横》2009,(10):10-14
在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先后走上主席台分别发言的有宋庆龄、何香凝、李济深、程潜等一批著名的民主人士,大会还专门安排了两个青年人发言,他们的发言引入注目。一位是人民解放军海军的代表张学思;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出现了有望走向民主的千载一时的大好机会,著名的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在儒家思想以及民主政治理念的激励下,投入到了这场民主建国的潮流中,然而,等待他的却是陷阱、高墙和死胡同,是一场艰难的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