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中华书局2016年修订本《辽史》卷72《义宗倍传》(第1333页):"义宗,名倍,小字图欲,太祖长子,母淳钦皇后萧氏。"按:此处义宗耶律倍生母非淳钦皇后萧氏。《辽史·韩知古传》:"太祖平蓟时,知古……为淳钦皇后兄欲稳所得。"同书卷1《太祖纪上》载天复三年(903年):"冬十月,引军略至蓟北,俘获以还。"《资治通鉴》卷264天复三年:"阿保机遣其妻兄阿钵将万骑寇榆关。""阿钵"即《韩知古传》之"欲稳",则韩知古被淳钦皇后兄俘  相似文献   

2.
<正>《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卷一一四,景祐元年(1034)闰六月辛酉条载:"命翰林学士张观、知制诰李淑、宋祁编三馆、秘阁书籍。"(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2681页)《玉海艺文校证》卷一八《景祐编三馆秘阁书籍》同。(南京,凤凰出版社,2013年,第874页)又,《长编》卷一一九,景祐三年(1036)八月丙辰条载:"左正言、知制诰、史馆修撰宋祁为契丹生辰使,礼宾副使王世文副之。"(第  相似文献   

3.
正中华书局点校本《通典》卷六,开元二十五年(737)《令》文注文:"丝五两为绚"(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108页)。日本藏北宋版《通典》作"丝五两为絇绚"(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影印本,2008年,第226页)。依据《令》文的行文体例,接续"丝五两为"的文字应是单字量词,"絇""绚"二字必有一误。又,《资治通鉴》卷二一三,开元十五年(727)五月丁酉条,胡注引《通典》:"杜佑曰:《唐令》,绵六  相似文献   

4.
山西之最     
《沧桑》1993,(2)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是武则天。武则天(624—705),名曌(号则天),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人。她于公元690年正式将唐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一直到705年,武则天病重,被迫遗制说:“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从690年到705年为止,武则天整整当了15年的女皇帝。从684年开始到704年,她先后用了光宅、垂栱、永昌、载初、天授、如意、长寿等17个年号。武则天从655年做皇后,就开始参决政事,实际上660年以后,由于唐高宗病重,政权已全归武则天。自690年武则天改国号、称皇帝后,更是大权独揽,一手遮天,不受任何束缚。  相似文献   

5.
<正>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294卷,起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止于五代周世宋显德六年,共1362年。与此书相关的还有《通鉴目录》、《通鉴考异》各30卷。前者是"略举事目,年经国纬,以备检寻",后者是参考群书基础上,以评其同异。总计是354卷。  相似文献   

6.
胡峤陷辽记疏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萧翰闻德光死,北归。 萧翰,北府宰相萧敌鲁之子,而应天太后之甥,《辽史》卷百十三有传(其人又见《耶 律屋质传》等。按:萧翰之名,李崧所制。参《新五代史》卷七十二附录一卷《契丹》上, 又《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五《后晋纪》六齐王开运三年十一月及卷二百八十六《后汉纪》  相似文献   

7.
正年代:唐。简介:《晋祠藏华严石经》现存于晋祠奉圣寺两侧碑廊内,始刻于唐武周时期(约700-704年),是唐译八十卷《华严经》的石刻祖本。女皇武则天请于阗国高僧实叉难陀携八十卷华严梵文善本来到洛阳,主持翻译,于圣历二年(699年)译成八十卷《华严经》,亲自为之作序,并把它完整地镌刻于方形石柱之  相似文献   

8.
《隋书》卷三六《后妃列传》、《资治通鉴》卷一七九“文帝仁寿二年八月”条均记载 ,独孤皇后于“仁寿二年八月甲子” ,即公元 6 0 2年 8月 19日逝世。惟关于她年龄的记载不同 ,《隋书》卷三六《后妃列传》记“时年五十” ,《北史》卷一四《后妃下》记“时年五十九” ,到底哪一个正确呢 ?查《周书》卷九《宣帝杨皇后本纪》 ,独孤皇后长女杨丽华于炀帝大业九年 (公元6 0 9年 )去世 ,时“年四十九” ,知她的长女杨丽华出生于公元 5 6 1年。这样 ,关于独孤氏逝世时的年龄 ,若从《隋书》的记载 ,即在公元 5 5 3年出生 ,那么 ,她虚岁九岁就生长女…  相似文献   

9.
苏州三元坊原孔庙内有两块明代的碑石。一块是嘉靖四年(1525年)镌刻的《古圣贤赞》碑(原碑无碑名,这是根据它的内容来定的),碑高207厘米,宽99厘米;一块是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镌刻的《苏州府重修儒学记》碑,碑高269厘米,宽123厘米。这两块碑是明朝反动统治阶级鼓吹尊孔读经的历史见证。所谓"赞圣贤",就是"尊孔",所谓"修儒学",就是"读经"。剖析这两块碑文,对当前批林批孔的斗争,或许不无助益。  相似文献   

10.
正《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作《长编》)嘉祐二年十月乙丑条:"都官员外郎陈昭素勾当三司修造案公事。"其后有李焘原注:"江休复《杂志》云:陈昭素勾当三司修造案,半年减十五万,议者云可罢陕西买米一年。"(《长编》卷一八六,北京,中  相似文献   

11.
《稽古录》是司马光晚年撰写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它由三部分构成,即《历年图》、《百官公卿表》及三家分晋以前的一段历史。《历年图》成书于治平初年(治平元年为1064年),起讫时间与《资治通鉴》相同,共五卷(《文献通考》经籍二十),也有七卷之说(《东坡全集》卷36《司马温公行状》)。《百官公卿表》成书于元丰四年(1081年),起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止于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共十卷,也有十五卷、一百四十二卷、一百四十五卷(《文献通考》经籍二十九)、六卷(《东坡全集》卷36《司马温公行状》)等说。最后他写了从伏羲至  相似文献   

12.
萧徒姑撒考     
《续资治通鉴长编》载"燕燕以楚国公主嫁其弟萧徒姑撒",《契丹国志》载"承天太后以楚国公主嫁其弟萧徒姑撒",两处记载只是将人名换成了尊称。可该句中的萧徒姑撒是谁学界存在不同看法。经研究认为:燕燕(承天太后)有可能以楚国公主嫁给圣宗仁德皇后之弟萧绍业,但萧绍业并不是萧徒姑撒,萧徒姑撒可能是圣宗元妃之弟萧孝惠。  相似文献   

13.
正《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奉宋英宗和宋神宗之命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司马光本人担任主编,在刘攽、刘恕和范祖禹的协助下,历时19年而编撰完成。全书分为294卷,记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截止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按照时间顺序记载了共16朝1362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正由于常年的战乱,明末清初,四川人口剧减。万历六年,四川省有"户二十六万二千六百九十四,口三百一十万二千七十三"(《明会要》卷五十),至清康熙二十四年陡降至"一万八千零九十丁","合全蜀数千里内之人民,不及他省一县之众"  相似文献   

15.
潘昆 《收藏家》2006,(2):65-68
《资治通鉴纲目》南宋朱熹撰。五十九卷。记事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主要根据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增损而成。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目的是从历史上总结统治人民的经验,以便巩固封建政权的统治,但这部书太庞大,书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不易为读者所领会。南宋时,朱熹从维护封建统治者的利益出发,依据《资治通鉴》编写《资治通鉴纲目》一书。用提纲挈领的话表明对某一事件或人物的看法,这称为纲,再用简略的叙事说明事件或人物的情节,这称为目。比起《资治通鉴》原书,内容大为压缩,为统治者提供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司马光费了十九年的时间,编成《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四○三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九五九年),前后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用三百多万字,写成一部空前的编年史巨著,文字简练,记事周详,经历九百年的流传,堪称不朽之作。和司马光合作编修《资治通鉴》的,有刘攽,刘恕,范祖禹等人,刘攽专职两汉,刘恕专职魏晋南北朝,范祖禹专职唐五代。五代除了范祖禹之外,刘恕尚著有《十国纪年》,可  相似文献   

17.
正《國語·鄭語》載褒姒亂周之事,云"褒人褒姁有獄",遂獻褒姒於周。韋注云"褒姁,褒君",歷代注家無異議。顧頡剛先生駁之,云:"如是褒君,則何以稱褒人?"(《顧頡剛讀書筆記》卷四,中華書局,2011年,頁103)若以"褒姁"爲褒國國君,徑言"褒姁有獄"即可,"褒人"則無必要。然顧先生認爲"‘姁’從女,亦非君之名",則恐不妥。魯有"叔孫婼"(《春秋》昭七年),金文有"丼人"(《殷周金文集成》109),兩周男性貴族之名確有從"女"者。  相似文献   

18.
清代桐城派散文家主张"言有物"、"言有序",其集大成者姚鼐在致友人秦小岘的信中说:"鼐尝谓天下学问之事,有义理、词章、考证三者之分,异趋而同为不可废。"(《惜抱轩文集》卷六)在《述庵文钞序》中又说:"余尝论学问之事,有三端焉:曰义理也,考证也,文章也。  相似文献   

19.
泰安市博物馆(岱庙)的历代碑刻陈列馆(碑廊)内与汉衡方碑、汉张迁碑、晋孙夫人碑等并列矗立着唐代的"双束碑"。双束碑又名为"岱岳观造像记碑",俗称"鸳鸯碑",立于唐高宗显庆六年(661年),  相似文献   

20.
《契丹国志》卷13《后妃传·太祖述律皇后传》全文共1003字,考其史料来源,基本上都是出自于《资治通鉴》,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