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绵 《黑龙江史志》2014,(20):143-145
20世纪30年代施蛰存主要以新感觉派小说闻名于文坛,长期以来他的小说成为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而他作为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倡导者,身体力行创作新诗、发表诗论、培养新诗人,为现代派诗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诗对当时及后来的诗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几十年来也有一些学者研究其新诗,然而对其研究的发展过程和现状却缺少综合的描述。本文力图对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施蛰存新诗研究情况做综合全面的梳理和评述。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典诗歌注重意境美,并在意境营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诗歌传统与审美范式。我国新诗在兴起之初全盘反对传统诗歌,虽然走出了一条新路,却在发展中面临一些困境。古典诗歌传统与现代新诗是无法割裂的,从古典诗歌和文论中汲取经验和营养,对意境进行新的创造,不失为新诗走出困境并建设自身诗学体系的良方。  相似文献   

3.
正从少年歌者到西湖隐士,汪静之的一生纯粹又带有诗意,他得时代风气之先,率先唱出青年人要求自由恋爱的心声,时过境迁,他的诗歌渐渐失色,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当我们回首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如果把文坛比作头顶的天空,当我们不再只是关注耀眼的日月,而是把眼光也投向满天的星斗,我们不得不承认汪静之对新诗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诗丰富了新诗的面貌。  相似文献   

4.
诗札与收藏     
《收藏家》2020,(6)
正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历史上诗人和诗作繁若星辰。广义上的诗包括自《诗经》以来的辞赋、乐府诗、古风、律诗、绝句、词曲等形式的传统诗歌。"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掀起文学革命,反对文言和旧文学,倡导采用白话写诗,遂有白话"新诗"的出现。为了区别这两种不同的诗体,便把以前的中国古典诗歌称为"旧体诗",也叫"旧诗"。如果以第一本新诗集—胡适《尝试集》的出版开始算,新诗距今刚好100年。而在这之前都是旧体诗的时代,如果从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收录的西周初年的诗歌算起,有近3000年历史。  相似文献   

5.
林国平 《民俗研究》2006,(4):131-149
所谓灵籤兆象,是指籤诗所蕴含的征兆或迹象。诗歌原来是一种高雅的文学形式,当诗歌中所描写的物象或意境被作为传达事情发生前的征兆或迹象的信息载体,并用于占卜吉凶祸福活动时,诗歌就演变为籤诗了。对于占卜者来说,籤诗艺术性的高低无关紧要,他们关心的是籤诗包含的兆象是凶还是吉。从符号学的角度看,籤诗兆象是一种人工符号,也包含着符号学上的所谓“能指”和“所指”两部分,籤诗中所描写的物象或意境就是“能指”,而这些物象或意境所预示的征兆或迹象就是“所指”,从诗歌的“能指”转化为籤诗的“所指”,有神论和宿命论是其桥梁和动力。抽籤者大多相信有超自然的力量存在,相信任何事情发生前都有与之相应的征兆或迹象,籤诗就是这些征兆或迹象的信息载体,通过虔诚地占卜灵籤,用心揣测灵籤中的兆象,就有可能窥视“天机”,趋吉避灾1。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歌谣体"成为新诗创作的重要来源,作为一种新诗实践,它在丰富诗歌表现形式的同时,还承载了启蒙主体的"平民化"诉求。三十年代在左翼文学"大众化"口号下,中国诗歌会倡导的"新诗歌谣化"又赋予了歌谣体以新兴阶级话语,在左翼主流话语逐步建构之下,四十年代"歌谣体"新诗渐趋圆熟。通过考察现代文学历程中"歌谣体"新诗的建构和发展,可以看到左翼文学"场域"对文学话语形式的决定作用和新诗建设中的得失,也会进一步引发对现代汉语诗歌发展方向的有益思索。  相似文献   

7.
陈强 《攀登》2007,26(4):210-212
从"五四"运动到今天,新诗已经走过了80多年的历程。这一历史进程曲折复杂而又历尽艰辛,从文化传统和美学的角度看,新诗与古典诗歌不但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而且有着谁也不能割断的民族的血缘。我国古典诗歌传统对新诗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也许因为有缘,在春光明媚的五月,我与台湾诗人张默、管管和碧果再次相会,一同去了承德。徜徉于如画似锦的山水之间,我们兴趣盎然地谈文学、话诗歌、叙家常……几日的朝夕相处,我对他们,特别是对张默先生,有了更多一点的了解。爱诗走上不归路 下榻承德宾馆的当日晚上,我向张默提出了他是如何踏上诗歌之路的问题。 浴后穿着件衬衫的张默,坐在沙发里,一副轻松愉快的神态。他1931年出生,算起来今年整60岁了,可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他谈吐稳健、思路清晰,一丝不苟地将往事娓娓向我道来。 他本名张德中,出生于安徽无为县孙家湾的农户。那…  相似文献   

9.
屈润婷  任延坤 《神州》2013,(20):7-7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这片土地上,曾经产生过绚丽多彩的文化。她是一个诗的国度。早在春秋时代,就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此后二三千年以来,从古典诗歌到现代新诗,生生不息,绵延不断,放射出灿烂的光辉。提到古代诗歌,我们最先想到的总会是唐宋。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成就,它继承了魏晋以来的诗歌精华,而且由于唐代开放的风气,清明的政治以及统治者的推崇,使唐代诗歌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且唐代的诗人多数喜欢漫游,如李白、杜甫都游遍了大半个中国,使得诗人的眼界开阔,诗歌题材广泛,联想丰富。唐代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地位,是我国诗歌史上的最高峰。在我国诗歌史上,宋代虽然盛行词体,但诗体并没有因为朝代的变迁而消迹,宋诗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个诗歌高潮。与唐诗比较,宋代大量诗歌更深刻地反映了宋时期的政治、社会状况。三百多年的南北两宋,因为其政局不稳,社会动荡,导致人们不能够安居乐业,宋代的诗人自然也就多了忧国、忧民的感份隋怀。唐宋诗歌各具特色,对后市的影响更为显著。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审美意识的转变使得人们对唐宋诗之高下优劣的争论愈演愈烈,于是,在明清时期便出现了中国诗歌史上一大争论热点——唐宋诗之争。  相似文献   

10.
我认识王新民是在1982年。那年武汉作家协会举办诗歌评奖,参选的诗歌很多。从大量的作品中评委们忽然发现一首诗。老诗人曾卓、莎蕻都是评委,他们惊呼:“好诗,好诗!”诗的题目是《我是纤夫,我拉纤》。诗作如一座厚重而凝练的雕像,树立在评委们眼前,使他们感到惊讶与兴奋。  相似文献   

11.
笔者曾在一篇文章中关注过20世纪之初中西方诗歌的一次换位,说的是英美意象派诗人如E·庞德等,在中国的唐诗宋词中找到一条刷新英语诗坛的新途,而中国的新诗人却在英美传统诗歌中寻找反叛中国旧体诗词的武器。  相似文献   

12.
菲律宾华文文坛(以下简称菲华文坛)是东南亚华文文学重镇之一。本世纪30年代菲华新文学萌芽至今,菲华文学已历经60余载风雨,虽然长路坎坷,却也自成一方景色。诗歌,是菲华文坛上颇有收获的文化,比较而言,菲华文学创作,诗第一,散文次之,小说第三。①这里所指的诗歌即源于本世纪30年代,曾于60年代、80年代两度繁盛,发展至今日的菲律宾华文新诗。一 菲华新诗发展回顾1933年,菲律宾文艺人林建民、李法西、林西谷等人组织了菲华文坛第一个文艺团体——黑影文学社,同年,王雨亭、卢家沛等人编辑发行《洪涛三日刊》;…  相似文献   

13.
潘泽宇 《神州》2012,(34):201
诗歌是艺术的一种,相对于其他文学样式来说,诗歌它更具有含蓄的美,诗是诗人在感悟生活、凝聚意象、升华之后再创造意境、最后以语言形式将具体而真切的表达出来的一种文学形式。英文诗歌也是如此,英文诗歌由于用词典雅、句法精炼、形式别致以及意象丰富等等的缘故,英文诗歌的学习很是难的。在学习英文诗歌的时候不解诗味,也是一件特别遗憾的事情,在读诗的时候,我们一方面要深入探究诗人借助于诗歌所要抒发的思想情感,深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中去;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借助于自身的艺术修养、人生体验、并通过想像加以再创造来丰富诗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所说的敦煌唐诗主要指敦煌遗书中保存的唐、五代、宋初时期中原文人创作的诗歌。自敦煌遗书现世以来,这些诗歌一直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相关成果很多。本文在前辈时贤的研究基础上,从存诗和佚诗两个方面讨论敦煌文人诗的价值.对中原文人诗在敦煌的传播与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汉魏六朝文学五考程章灿徐干《赠五官中郎将诗》考《文选》卷二四张茂先《答何助》二首之一:“良朋贻新诗,示我以欢娱。”李善注:“徐干《赠五官中郎将诗》曰:‘贻尔新诗。’又《思玄赋》曰……”云云。按:胡克家《文选考异》卷四云:“陈云,‘又’,‘文’误,是也...  相似文献   

16.
主张"佛教文艺化"的星云大师对诗、偈十分重视,撰写了不少文章谈诗论偈.星云大师所论及的诗作大多是禅诗和偈语,此外的其他诗作也多于佛教、佛法相关.星云大师对诗歌内容的解读十分重视,多延续前人的说法,阐发诗中蕴含的佛法真意.在对诗进行文本解读之外,星云大师或把诗放在诗禅交流的视域下辨别诗中所言佛法真伪;或通过论诗体现诗禅交流活动的意义,从而彰显佛法的感召力;或通过否定诗歌传达佛法的有效性,让人们对佛法有更深刻的认知.  相似文献   

17.
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对中国现代新诗迈向现代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梁宗岱对里尔克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却没有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梁宗岱以典雅流畅的文笔翻译了里尔克的诗歌精品,并以里尔克的诗歌“不徒是感情,而是经验”的诗歌观念作为重要的诗学原则,从而对中国现代新诗提出自己的艺术主张。  相似文献   

18.
郑珍是清道、咸年间著名学者,他的诗歌是典型的学人之诗,大量征引经学、史学、小学、考据等专门之学入诗,体现出与诗人之诗迥然不同的学理之美。回避或忽略最能体现郑珍学人之诗特征的学问诗,就很难对他的诗歌做出全面允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正该书重点关注了清初遗民诗群、清初扬州诗群、清中期浙派诗群、三秦诗派等几个著名诗人群体和诗歌流派,同时涉及了清代文字狱案、艺文幕府与文学发展等重要命题。该书立足于上述诗派,并联系清代文学存在与发展的特定政治和文化生态,或审视其地域分布,或揭示其文学主张,或分析其诗歌创作,或勾勒其交游线索,借助文化学视角的多个维度,探求清代文学发展史中带有普遍性的规律,而对这些文学事实的分析与评价,均以清代文学发展的客观线索为准绳。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这片土地上,曾经产生过绚丽多彩的文化。她是一个诗的国度。早在春秋时代,就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此后二三千年以来,从古典诗歌到现代新诗,生生不息,绵延不断,放射出灿烂的光辉。
  提到古代诗歌,我们最先想到的总会是唐宋。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成就,它继承了魏晋以来的诗歌精华,而且由于唐代开放的风气,清明的政治以及统治者的推崇,使唐代诗歌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且唐代的诗人多数喜欢漫游,如李白、杜甫都游遍了大半个中国,使得诗人的眼界开阔,诗歌题材广泛,联想丰富。唐代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地位,是我国诗歌史上的最高峰。在我国诗歌史上,宋代虽然盛行词体,但诗体并没有因为朝代的变迁而消迹,宋诗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个诗歌高潮。与唐诗比较,宋代大量诗歌更深刻地反映了宋时期的政治、社会状况。三百多年的南北两宋,因为其政局不稳,社会动荡,导致人们不能够安居乐业,宋代的诗人自然也就多了忧国、忧民的感伤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