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教育学家马宗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2月出版的16开精装本《贵州省志·教育志》中载道,大夏大学“总务长马宗融,后为窦觉苍”。过了8年后于1998年12月出版的32开精装本《贵州六百年经济史》中写到,抗战时期的贵阳文通书局,“内设编辑、印刷、发行三所,先后聘请马宗融、谢六逸、顾颉刚等主持编辑所工作”。由于教学、科研工作使然,曾看过大厦大学在贵阳的一些材料,对贵阳文通书局的资料,也熟悉一点,凭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2009年2月8日,《贵阳文史》杂志在南明区永乐乡举办“知我贵州爱我贵阳”知识有奖竞赛。《贵阳文史》杂志副总编辑介绍了“知我贵州爱我贵阳”知识有奖竞赛,与培育“多彩贵州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1945年8月24日,疾终贵阳的我省著名近代文学家、贵阳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谢六逸教授,安葬在六广门外八鸽岩圣公会墓地。4个月以后,12月31日,因抗战内迁遵义的浙江大学文学院长梅光迪教授也落葬于八鸽岩谢氏墓地附近,梅院长夫妇均信奉基督教,据1945年12月用日竺可桢日记记述,葬地为梅夫人李今英所定。两位大师速尔逝世,筑遵各界,感悼殊深。谢六逸,贵阳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士出身,回国后,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辑、《文学月报》编辑,文学研究会成员。1929年起在复旦大学兼任中国文学系与新闻系主任10年左右,是我国日本文学研究方面…  相似文献   

4.
1945年,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因国文系主任谢六逸去世,院长齐泮林特地跑到陪都重庆招聘教师。当时全国只有8所国立师范学院,按现在的说法都是重点大学。据1991年编辑出版的校史记载:当时“尽可能地增聘教授,使一些驰名全国的学者荟萃于此”。8月,姚老应聘为贵阳师院国文系副教授。  相似文献   

5.
黔籍作家、翻译家谢六逸与蹇先艾、张梦麟等人于1938年在贵阳成立了“每周文艺社”,并创办了《每周文艺》副刊,在抗战时期集结了多位回迁贵州的黔籍作家,密切配合抗战宣传、针砭时事,一时成为贵州宣传抗战的重要阵地之一.只存在一年、只发行了十一期的《每周文艺》在宣传抗战的同时,用心办刊,对于提携后辈、提倡和净化大后方的文艺空气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1941年6月,贵阳文通书局编辑所(部)成立。在正副所长、著名教授马宗英、谢六逸、顾颉刚、白寿彝等人的相继主持下,编辑出版发行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来贵州地方编辑出版发行单位,变成全国性编辑出版发行单位,成为当时全国数得出数的书局之一。该所(部)出版图书、报刊、杂志数量品种之多,内容之广,受到欢迎的程度,都是空前的。使“后方文化,赖以流传”。这是抗战时期,贵州编辑出版发行事业的骄傲。也是贵州民族资本家华问渠总经理,顺应历史潮流,集全国人材于一体,熔中国东部、西部文化于一炉,取得的重要成绩。  相似文献   

7.
在纪念《贵阳文史》创刊20周年之际,作为多年从事《贵阳文史》的编辑工作者,对编辑文史资料,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素材感受较深。 文史资料工作是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一项具有统一战线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其它史学部门不可取代的作用。政协文史资料工作者征编的文  相似文献   

8.
章士钊先生的《柳文指要》,是一部奇书。它的问世,也很富有戏剧性和历史意义。在“文化大革命”的中期。文化界还是万马齐暗的时代,《柳文指要》的出版,就为文化禁锢的黑屋子打开了一个缺口。当时引起了惊世骇俗的震动,是完全可以想像的。讲到《柳文指要》的出版,还得从头讲起。1963年3月,《指要》的初稿,约四十多万字,就曾由中华书局的一位老编辑陈乃乾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我国现代知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和新闻工作者谢六逸先生离开我们也整整四十年了。这位爱国、正直、勤奋的知识分子,是在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前一周——一九四五年八月八日,因积年劳瘁,忧国忧家,贫病交集,猝然逝世于贵阳师范学院寓次(今贵阳市雪涯路)的,终年四十七岁。关于谢先生的事略以及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建树,笔者曾撰有《现代作家谢六逸》一文,披露于《贵州文史丛刊》创刊号。而今要写纪念谢先生的文章,本应由先生的同辈或高  相似文献   

10.
一部卷帙浩繁工程巨大的《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编完以后,许多参加编辑的知识界人士,提出一方面《丛书》尚须继续编辑续集;另一方面祖国的改革开放、“四化”大业正在兴起与深入,西北文化事业急待进行多领域多层次的发掘、整理、研究,为中华民族经济、文化振兴做出贡献。因此,已经组织起来并通过数年亲密合作,做出卓越成绩的知识群体,不宜就此止步。此外,文化界的一些同志,包括知识与经验积累比较丰富的离退休同志,也迫切要求在中兴的大潮中,能有一个发挥专长继续奉献的去处。在这种  相似文献   

11.
虽然天公不甚作美,但“一节两会”的帷幕仍在铿镪的锣鼓声和悠扬的《迎宾曲》中徐徐开启。八月的绵绵细雨中,“贵阳市第十届花溪之夏艺术节”,“首届中华奇石贵阳博览会”、“西部开发看贵阳名人笔会”等三项大型文化活动向林城款款走来——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文艺界有两位特别著名的“人民艺术家”:一位是作家老舍,另一位就是赵丹。赵丹有论述表演艺术的《银幕形象创造》和《地狱之门》两部专著,阐明他所创造的“赵氏体系”理论,在戏剧电影界产生过重大影响,但在思想文化界,却更看重他临终前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那篇短文:《管得太具体,文艺没希望》。  相似文献   

13.
晚清贵阳陈田撰辑的《明诗纪事》,是近代出版的文化典籍中重要的一部巨著,《辞海》及《中国大百科全书》均立条目评介。陈田之所以能完成这部一百八十七卷,收录诗人四千余家的煌煌巨构,实得益于他的“听诗斋”大批藏书。雷梦水先生说:“陈氏所藏多明代史地书及明人诗文集,其所撰辑的《明诗纪事》即多据个  相似文献   

14.
汪小川遗著《历史小故事》,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贵阳联谊会编辑,列入《三联贵阳联谊丛书》,已于近日在贵阳与读者见面。我们有幸在该书付印前对书稿作了仔细通读与校勘,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15.
浊流 《贵阳文史》2013,(6):F0002-F0002
看过电影的人,也许认为贵阳的电影院是值得歌颂的,因为它代表一种特异韵“文化”。这种“文化”不是其他的都市所能企及的,几乎是贵阳所特有的一种风气,一种习惯,不,毋宁说是一种美德。  相似文献   

16.
赵家璧先生以89岁高龄病逝已五年矣。他在长达60余年的编辑、写作生涯中,以诚笃的敬业精神、高尚的品质和坚持不懈的勤奋好学,为我国的文化出版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写下了堪称辉煌的篇章。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赵家璧在上海光华大学英国文学系读书期间,就半工半读,开始为良友图书印刷公司主编图文并茂的刊物《中国学生》。大学一毕业,他应聘任良友公司编辑,主持出版了“一角丛书”、“良友文学丛书”等多种丛书和文集。他通过编辑出版这些书刊、文丛,结识、团聚了包括蔡元培、胡适、鲁迅等一大批一流的学者、作家、翻译家。  相似文献   

17.
2003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贵阳市开展“让劳模精神发扬光大”学习、宣传系列活动, 并由贵阳市总工会编辑贵阳劳动模范(1949- 2002年)光荣册——《脊梁》一书,于5月22日正式出版赠发。该书介绍了贵阳市建国以来全国劳模的先进事迹,收集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和  相似文献   

18.
黄洛峰是云南人,1927年入党,早年在云南从事党的工作,1930年赴日留学,“九·一八”事变后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曾在上海被捕,出狱后主持读书出版社的工作。他长期从事党的出版事业,并在民主运动中担负文化界的统战任务。 “皖南事变”后,白色恐怖极其严重,读书出版社受到国民党的严重迫害,洛峰不得不出走香港。在第二次反共高潮被击退后,他又于1942年春回到重庆。在洛峰的推动下,以生活、读书、新知三店为核心,成立了重庆出版业中的统一战线组织——新出版业联合会,洛峰被推为董事长。国讯书店也是联合会的骨干之一,负责人祝公健被推为董事。我原为《国讯》杂志编辑,后继任国讯书店经理,也相应地担任了联合会  相似文献   

19.
读《贵州文史丛刊》1993年5期《黔剧声腔源流探析》一文,其中“1956年6月26日,桂百铸老先生曾代表贵阳市‘贵州扬琴’爱好者,向正在贵阳演出的黔西县文琴剧团赠送了一面锦旗,题词为‘广陵重奏,企舞先登’。该一题词,既表达了广陵(即扬州)之曲在贵阳的流传,也是对黔西县将扬琴声腔搬于舞台、盘于先登的赞许。这一题词,是最早提出贵州扬琴源于扬州的一种界说。”一段,对“广陵重奏”一语的理解,过去贵州省黔剧团马非天同志曾在《贵州戏剧》上著文,也持这种说法。五十年代初,我在贵州人民广播电台文艺组任编辑与记者,分管戏曲与…  相似文献   

20.
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节节溃退,敌寇长驱直入。大批文化人陆续来到贵阳,有些是取道贵阳而去重庆的。他们有:巴金、田汉、安娥、熊佛西、端木蕻良、方股、秦牧等;再加上贵阳原有的一些作家,山城文艺界的空气,活跃空前。一、最早的文艺团体当时贵阳最早出现的文艺团体,是194O年2月成立的“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贵州分会”。这个组织的总会设在重庆,是“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一个分会。主持贵州分会的筹备负责人主要有:谢六逸、赛先艾、齐同、李青崖、张梦群、刘熏宇等。分会的任务是:组织和号召贵州省广大文艺工作者拿起笔来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