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朱玉麒 《文献》2006,(2):11-24
引言 《窥园图记》是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王鸣盛为经学家费玉衡《窥园图》所作的题记.记文由王鸣盛口占、江声篆书并作附记.民国年间,图、记分散,而《窥园图记》为沈兼士先生所得,分请当时流寓或定居北京的学者题跋留念.  相似文献   

2.
王鸣盛是雍乾时期著名的经史大家,一生著述宏富,经、史、子、集四部兼具,但未有全集编纂.中华书局2010年出版《嘉定王鸣盛全集》弥补了这一缺憾,汇编了王鸣盛的主要著作,并做了一些补遗工作,但仍有若干遗珠之憾.现从《月满楼诗集》、《香树斋文集》、《胡氏书画考》、《吴中女士诗钞》、《春华阁词》、《花韵馆词》、《巏堥山人词集》...  相似文献   

3.
王鸣盛是清代乾嘉时期的史学名家,所撰《十七史商榷》一百卷,是清代乾嘉时期历史考证学的代表性著作之一。研究王鸣盛的史学成就,在近30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据粗略统计,1900—1978年的近80年间,只有陈垣、黄文相与柴德赓等老一辈学者所撰写的几篇文章论及王鸣盛的史学。1979年以来,已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与以往的研究局面相比,已有可喜的变化。从导读、评介到系统研究王鸣盛的史学思想,从分散论述到逐渐集中探讨具体问题,反映了研究逐步深入的趋势。对近30年间的王鸣盛史学研究作简要的评述,可供下一阶段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4.
清代学者王鸣盛十分注重考证史学研究,作为"吴派"的乾嘉考据家,他的学术成就遍及经史。《十七史商榷》中,王鸣盛对新旧《唐书》进行了广泛且深入的研究,从文字校勘、典制考证、增补史事等方面,对新旧《唐书》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从王鸣盛对新旧《唐书》的研究入手,探讨乾嘉学者的史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曾雪梅 《丝绸之路》2011,(14):88-89
在甘肃省图书馆,珍藏着一幅王鸣盛的山水图。王呜盛为清乾嘉时期著名史学家和考据学家,他还是一位书画家,其书画作品流传存世极少,更显其珍贵。本文介绍了王鸣盛山水图的流藏经过,并对其书画艺术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6.
乾嘉学者钱大昕与王鸣盛治学以考据见长,二者在历史地理领域的研究各有特点。钱大昕擅长运用缜密的考辨方法,致力于建置沿革的考证纠谬,成果丰硕。王鸣盛则重视地理考察,贯通古今史事,辨析形势险要,探究地理条件与历代兴亡、战争胜负的关系;同时又以《禹贡》为中心,将儒家经典中的重要篇章纳入地理考辨的范围,反映其学术研究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钱大昕与王鸣盛的考证成果及历史分析对近现代历史地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细密考证与归纳、概括的综合分析也具有方法论上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清代乾嘉年间学者王鸣盛的代表性著作《十七史商榷》不仅有着丰富的史学思想,其中所包含的目录学思想同样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从四个方面充分肯定了王鸣盛及著作《十七史商榷》在目录学领域的地位。希望能对进一步的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清代乾嘉考据学家王鸣盛的考史著作《十七史商榷》虽以考史为主,但其中也穿插一些史论内容。或先考证史实,然后对其议论;或直接议论历史人物和评论历史事迹;或以述代论,因此构成了《十七史商榷》“史”、“论”兼俱的特色。其中,评骘各家书法义例和品评历史人物是其重点。本文拟对王鸣盛品评历史人物的特点作一论述,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9.
清乾嘉时期杰出的史学家王鸣盛 ,长于舆地之学。其历史地理考证内容丰富 ,方法精当 ,既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指导下的细密考证 ,更有归纳、概括和提高的综合分析 ,并上升到一些规律性的认识。王鸣盛动态考察正史地理志记载州郡建置沿革所反映的规律性特征 ,纵论汉唐之际郡国、治所的设置及其变迁等项 ,尤其体现出治史的通识 ,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方法论上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杜维运在《清代史学与史家》中指出:清代考据学派治史,最富求真精神,实事求是,不涉虚诞,反对驰骋议论,反对书法褒贬,主张史家应不虚美、不隐恶,据事直书,以期不失史实真相。其中王鸣盛力诋驰骋议论,而其著作中亦偶有驰骋议论之处,与其治史态度和著述体例自相矛盾。相比之下,钱大昕治史则不存在这种缺憾。这种看法比较具有代表性。关于王鸣盛主张据事直书与治史议论褒贬之间的内在联系,笔者已有专文探讨,这里主要阐释钱大昕的历史褒贬观念。杜维运认为钱大昕的治史宗旨是不虚美,不隐恶,据事直书,以期不失史实真相,这是完全正确的。钱大昕曾经…  相似文献   

11.
1958年,湖南隆回人刘继志毕业于湖南常德市石门中专,是品学兼优的高材生,同时,也是新中国成立后隆回六都寨区荷田乡青龙村的第一个中专生,让乡民羡慕不已.毕业后,即被分配到青龙小学任教.但是,土改时,刘继志的家庭被划为“地主”成分,以后又改为“富农”.因此,刘继志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地主崽子”这项帽子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让刘继志吃了不少苦头.  相似文献   

12.
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与赵翼的《廿二史札记》、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并称为乾嘉时期三大考史名著。三书各有侧重,也各有特点,但与《考异》精于考订、《札记》综贯史事不同,《商榷》范围更为广泛,兼重校核考证、议论品评和诠解蒙滞。清人李慈铭说:“钱专考订,鲜及评议;赵主贯串,罕事引证。兼之者,惟此书,故尤为可贵”。①这一说法是符合实际的。首先,重视对史书的校核考证,是“商榷”应有之义。王鸣盛在《自序》中对“商榷”的解释是:“商榷者,商度而扬榷之也。海虞毛晋汲古阁所刻行世已久,而从未有全校一周者,予为改伪文,补脱文,去衍文…  相似文献   

13.
说“荷校”     
王雪玲 《史学月刊》2008,(11):130-132
武英殿本《旧唐书》卷一二《德宗纪》云:“(建中三年四月)朱滔、王武俊与田悦合从而叛。太常博士韦都宾、陈京以军兴庸调不给,请借京城富商钱,大率每商留万贯,余并入官,不一二十大商,则国用济矣……甲子,诏京兆尹、长安万年令大索京畿富商,刑法严峻,长安令薛苹荷校乘车,于坊市搜索,人不胜鞭笞,乃至自缢。京师嚣然,如被盗贼。”(刘晌等:《旧唐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王呜盛《十七史商榷》卷七三《新旧唐书五》“荷校”条认为,此文“荷校”一语中的“校”当做“杖”,(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中国书店1987年影印上海文瑞楼本)但未云所据何本。  相似文献   

14.
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以下简称《商催》)是十八世纪中国史坛上出现的一部巨著。王鸣盛号西庄,清江苏嘉定人,乾嘉学派的著名学者,《商榷》是他历时二十多年写成的力作,为其一生治史的结晶。《商榷》与钱大听的《廿二史考异》、赵翼的《廿二史札记》齐名,但长期以来,对三家之书的研究,以赵书为最盛,钱书次之,而对王书的专题探研,最为寥寥。这不能说不是一种缺憾。本文不是对王氏史学的全面评价,只是试图对《商榷》的内容结构和著述体制作一个整体的分析,并由此对王氏史学的若干重要特色,提出一些看法。不当之处,尚祈指教。  相似文献   

15.
任继愈 《文献》1999,(4):4-7
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公诸于世.国家为了制止珍贵文物继续流失,把余下的敦煌遗书交给京师图书馆(即今中国国家图书馆)保管收藏.1922年,陈垣先生主持整理《敦煌劫余录》;1929年,胡鸣盛、许国霖先生对这些敦煌遗书继续整理、编目,作了大量工作.国家图书馆的这批敦煌遗书,部分曾以缩微胶卷的形式公布,但缩微胶卷有不少不足之处;部分从未公布,不为人们所知.今天全部公之于众,给世界文献宝库增添新内容,意义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16.
王西庄与钱竹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有三部史学名著,一是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一是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一是赵翼的《廿二史剳记》,三书的作者都是江苏人。就学问论,王、钱是一个路子,赵又是一个路子。本文只就王、钱二人的史学作比较研究和评论。  相似文献   

17.
郑州洼刘西周贵族墓出土青铜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洼刘西周贵族墓葬位于郑州市洼刘遗址内,墓内随葬有一批珍贵文物.其中青铜礼器10余件,还有一批车马饰、蚌饰、贝币等.尤其是青铜礼器制作精美,造型奇特,在考古发掘中极少见到,是郑州地区近几年来西周考古的重要发现.  相似文献   

18.
首先,正史中未提及此事.根据《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先主(刘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我们可以看出,刘关张三人的关系一直都是很好的,这一点我们必须给予肯定.但关羽在回答张辽的问话中,却说:“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由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关羽对刘备的称呼不是“兄长”,而是“刘将军”.  相似文献   

19.
蔡副全 《丝绸之路》2009,(10):17-18
位于甘肃成县杜甫草堂的刘埘刘墫诗碑是由东武(今山东诸城)刘埘作诗文、刘墫书丹的一通具有独特史料价值的诗碑。刘埘、刘墫是刘墉的族兄,因碑刻未书年月,故当地学者误以为是明代诗碑。刘埘刘墫诗碑提出杜甫与赞上人交游在成县而不是秦州,这对研究杜甫陇右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徐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明遗民中,徐枋是值得注意的。清初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谓:“孝廉高蹈者吴越居多,始终不入城府者吾郎李潜夫(天植)、巢端明(鸣盛)及吴中徐昭法,此外不概见。昭法殁最晚,故名尤重。”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则云:徐枋“与宣城沈寿民、嘉兴巢鸣盛称海内三遗民”。可见徐枋在当时遗民中的地位,不很一般。对徐枋这样的历史人物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处于明清交替这样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汉民族知识文人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方向。为此,本文拟就徐枋的出身、经历、交游及思想渊源诸方面试作研讨。不当之处请方家指正。一、徐枋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