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1990~1991年,考古工作者对河南省淅川县徐家岭楚国贵族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位于墓地中间的9号墓形制最大,虽经被盗,仍出土有2072件文物,从残存的随葬品和附属的车马坑来看,该墓等级最高,应是这个墓群的主墓。从墓葬的形制、规模、随葬品及祔葬有车马坑的情况看,墓主应是春秋晚期的楚国男性贵族。(河南省  相似文献   

2.
《文物》2020,(10)
春秋楚彭氏家族墓地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八一路与工业路交叉口西北角。2008年6~10月,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墓地进行了发掘。其中M1、M2位于墓地东南部,东西并列,南北向。两墓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出土有铜器、玉石器等。M1西北部陪葬车马坑和马坑各1座。车马坑、马坑均为南北向长方形竖穴土坑,车马坑内残存两辆车,马坑内埋有两匹马。根据出土器物及铜器铭文判断,两墓为春秋晚期楚墓,M1墓主为彭,M2墓主应为彭之妻。彭氏家族墓地M1、M2及陪葬坑的发掘,为研究楚国贵族墓葬的随葬习俗、埋葬制度以及楚国申公、申县彭氏家族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3.
2009年冬至次年春天,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雍城六号陵园中兆沟外侧的708座中小型墓葬及车马坑进行选择性考古发掘,共发掘了4座,其中墓葬1座,车马坑3座。该墓地的墓葬较多配有车马坑,表明墓主人具有贵族身份。但本次发掘无法判断该墓地与六号陵园的关系,而根据秦人西为上的原则,这批墓葬和车马坑可能属于四号或十号陵园。  相似文献   

4.
王树芝 《文物》2012,(10):82-88,96
一研究背景九连墩墓地位于湖北枣阳市吴店镇,地处大洪山余脉的一条南北向低岗上。2002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九连墩墓地1号、2号墓及附属车马坑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确定两座墓为战国中晚期的楚国贵族墓葬。本文主要对1号墓出土棺椁的材质进行鉴定和分析。九连墩1号墓为二椁二棺,是典型的"大夫"级墓葬,外椁长8、宽6.82米,其内以隔板分  相似文献   

5.
2002年9~12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湖北枣阳九连墩之"一号墩"进行了发掘,清理两座墓葬(M1、M2)及其祔葬车马坑(CHMK1、CHMK2)。各遗存单位保存基本完好,M1为主墓,除南室少量器物被盗外,出土了数量多、种类全、保存相对完好的随葬器物。资料表明,该墓为战国中期大型楚墓,墓主人为男性,身份为楚国上大夫级别的高级贵族。该墓的发掘和整理为楚墓葬制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6.
2022年9~12月,为配合沪渝蓉高速铁路工程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肖家冲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东周墓葬125座。M8、M9是此次发掘中收获较大的两座墓葬,为战国晚期同茔异穴夫妇合葬墓。根据墓葬规模和随葬品多寡,推测M8墓主身份为士一级贵族。两墓对研究战国晚期楚国墓葬制度、楚国与吴越地区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物》1993年第12期上报道,在湖北宜城罗岗发掘了一座大型车马坑①。该车马坑位于东周时期楚国的重要城址──楚皇城东南,距楚皇城约6.5公里,是目前在楚国中心区域发现的最大的车马坑,也是迄今出土的为数不多的几处楚国车马坑之一。它的发现对于研究楚国的车马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但遗憾的是,由于该车马坑位于居民聚集区,客观上无法进一步探掘主墓,因而车马坑的面世也给人们留下了种种疑问:车马坑是何年代的?车马坑的主墓墓主是谁?位居何等级?车马坑与楚皇城有何关系?本文拟就此展开讨论,不妥之处,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8.
2003年10月至2004年9月间,由省、市、县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位于凤翔县长青镇孙家南头村西一带,对陕西东岭ISP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占地约70万平方米范围内的古墓葬、古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此次共清理周、秦及汉代以后各时期墓葬和车马坑187座,其中先周至早周墓葬2座,西周墓葬33座,秦墓和车马坑106座,汉代以后各时期墓葬46座,时代不明的墓葬4座,另外还发掘出西汉时期大型淠河码头仓储遗址。本文仅将其中的周墓(含先周墓)发掘情况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9.
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 M2001发掘简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上村岭虢国墓地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北郊(图一)。五十年代末原黄河水库考古队曾在此发掘了200余座墓葬与车马坑,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并编写出版了《上村岭虢国墓地》一书。八十年代末,这里发生了盗墓案件。1990年2月,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与三门峡市文物队联合对被盗残墓进行了抢救性的清理工作。迄今已清理墓葬7座,车马坑及马坑4座。为与原发掘区的墓葬编号相区别,这次的发掘序号从 M2001号编起。现将2001号墓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及葬具M2001位于整个墓地的北部偏西处,为一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距地表0.4、其  相似文献   

10.
张剑 《河洛春秋》2001,(1):39-43
洛阳北窑西周墓是我国西周时期洛邑成周城的周人贵族墓葬,它位于洛阳市老城北北窑村湟河西岸的庞家沟。1963年以来,先后在这里钻挥发现西周墓葬480余座,其中考古发掘了348座,车马坑7座,出土了青铜器、陶瓷器和玉石骨蚌器9500多件。由我和贺官保、陈长安等编写的《洛阳北窑西周墓》考古发掘报告,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周折,最后在国庆五十周年大庆前夕,1999年4月才得以出版。  相似文献   

11.
《文物》2020,(5)
正本书是《临淄齐墓》系列考古发掘报告之一,收录了12座战国时期的大、中型墓葬和2座车马坑。墓葬平面均为"甲"字形,均有一条南向墓道,墓室有宽大的生土二层台。墓主分属卿、大夫等贵族阶层。其中6座墓葬设置殉人陪葬墓,殉葬多达38人,多为女性。墓中出土的陶礼器组合形式,以盖鼎、豆、盖豆、壶、盘最为稳定,不同阶段的陶质、陶色及纹饰都有所区别,每个阶段各有一套固定内容,脉络清晰。2座墓葬  相似文献   

12.
从河南淅川春秋楚墓的发掘谈对楚文化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剑 《文物》1980,(10)
1978年至1979年,在河南省西南淅川县丹江水库西岸的下寺,先后发现并发掘了一批春秋时期的楚国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极为珍贵的青铜文物。以往在湖北、湖南等地都发掘了不少楚国墓葬,但绝大部分都是战国时期的,春秋时期的极少。淅川楚墓墓主人身分较高,墓葬最早的可到春秋中期。这对全面考察楚文化的特征及其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淅川春秋楚墓来谈谈我对楚文化的一些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13.
《文物》2017,(2)
<正>2002年9~12月,为配合(武)汉十(堰)高速公路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全省力量对枣阳市九连墩一号墩(俗名“鹰子包”)进行了勘探发掘,清理竖穴土坑墓2座(分别编号M1、M2)及各自祔葬车马坑2座(对应编号CHMK1、CHMK2),出土了大量随葬器物。经研究,该墓区为一处大型的夫妻异穴合葬墓地,墓主人为战国中期的楚国高级贵族[1]。2003年上半年,考古人员在对两座墓葬的随葬器物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发现了多段漆绘木条,经拼对,确认为5件弩臂,且正好与所出铜弩机数  相似文献   

14.
应国墓地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溃阳镇北的溃阳岭上,是一处以应国墓葬为主的大型古墓群,墓葬的年代为两周时期与两汉时期。本文介绍的M301是1992年在应国墓地发掘的一座楚国直辖时期的墓葬,年代为春秋晚期。此墓出土的随葬器物主要有铜器、锡器、石器、漆木器、骨器等,其中铜礼器有鼎、簋、敦、盘、■、浴缶等。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断此墓的墓主人可能是应国王室贵族的后裔。  相似文献   

15.
<正>一、前言熊家冢墓地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川店镇张场村,是目前所见规模最大、保存最好、陵园分布最完整的楚国高等级贵族墓地。整个墓地由主冢、祔冢、殉葬墓、车马坑、祭祀坑等组成。2006年以来在主冢和祔冢西侧,发掘出1座长132.6米、宽11.6~12米、深约1.7米的特大型车马坑和排列有序的39座小车马坑。该大车马坑是迄今发现规模最大的车马坑,已发掘清理79米,清理出马164匹、车43乘,车多为四  相似文献   

16.
1986-1996年,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平顶山市文物办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在平顶山应国墓地进行了长达10年的连续性发掘。迄今为止,共发现并发掘两周时期的应国及楚国贵族墓近60座,出土了一大批珍贵遗物,尤以青铜器和玉器为大宗。因此,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在应国墓地出土物中,青铜器最具特色,制作精细,造型新颖,其中不少铜礼器还铸有铭文。目前,可以确定墓主人的墓葬有应侯墓(3座)、应史墓、惠公墓、匍墓、葬父墓、应姚墓、应申姜墓、应嫚墓、姒墓、罗子戊墓等。另外,还有一些  相似文献   

17.
1979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淮阳县平粮台楚墓M17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一批铜器、陶器和玉器等。铜器的基本组合为鼎、罍、匜、壶、洗、勺;陶器的基本组合为鼎、盒、壶、豆、敦、簠、匜、钫。墓主人身份为低级贵族。该墓为研究淮阳一带战国晚期楚国墓葬的葬制葬俗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8.
1996年周原博物馆继续对黄堆村老堡子西面大壕沟的西周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出墓碑8座、大型车马坑2座。其中1座车马坑(96FHK38)位于土壕中部,是周原地区迄今发掘的最大、埋葬车马最多的一座车马坑。此次发掘出土有铜礼器和车马器、陶器、玉石器及咕蚌器等。这些墓葬的时代上限在穆王时期,下限在西周中晚期。  相似文献   

19.
《文物》2017,(7)
1992年,襄阳市博物馆联合老河口市博物馆对老河口市仙人渡镇安岗一号墓(编号M1)进行了发掘。墓圹平面呈长方形,南北向,封土和墓道已遭破坏。葬具为单椁重棺,椁室分为头箱和东、西边箱及棺箱四部分。随葬器物放置于头箱、边箱、内棺及内、外棺之间,有铜器、木器、竹器、玉器及竹简等。经鉴定,墓主为男性。根据墓葬规模、棺椁重数、随葬器物及简文内容判断,安岗一号墓为战国中期偏晚阶段的典型楚墓,墓主身份为下大夫。该墓的发掘初步确认了安岗墓地的时代、等级和性质,为探索战国中期楚国中等贵族墓葬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0.
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信阳市城阳城址的西南岗墓葬区清理了编号为M8的大型土坑木椁墓。该墓平面呈"甲"字形,坐西向东,墓道位于墓室以东。随葬品有仿铜陶礼器、车马器、兵器、起居器及饮食器等,分别置于不同的椁室内。墓主人全身被衣衾敷裹,为45岁左右的男性。该墓应是战国中期信阳一带的楚系高等级贵族墓,对研究楚国贵族墓葬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