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年3月29日,甘肃武警总队武威支队在武威西关修建家属楼挖地基时发现一座古墓。由于民工们发现墓砖时及时报告,使墓葬没有受到大的破坏。武威地区博物馆在接到报告后及时派考古人员到现场,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经清理发现这是一座西夏乾祐十六年(1185年)的墓葬。现将清理情况公布如下:  相似文献   

2.
冥契是家属为亡者在冥界购买阴宅的一种契约文书。考古证实,西夏时期民众有在墓葬中放置冥契的丧葬习俗。本文通过对武威西夏墓出土的两块冥契考证,认为西夏丧葬仪轨中的冥契完全是受道教思想的影响,从其行文格式来看,当来源于中原地区的宋朝。  相似文献   

3.
甘肃武威南滩魏晋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6年5月,武威市金沙乡赵家磨村林场在南滩开荒造林时发现一座砖室墓。市文管会即派人清理,出土各种随葬品30余件。同年6月地区博物馆会同市文管会对这里的墓葬作了全面调查。南滩是一个古河床,在东西约1公里、南北约3公里的地面上分布着大小50多座墓冢。我们发掘了其中的两座,编号为一号、二号墓(WNM1、M2),出土一批陶器、金器、铜器、漆器等随葬品。现简报如下。一号墓一号墓为砖室墓,上有封土。墓向90度。有墓道、墓门、甬道、前室、后室。清理过  相似文献   

4.
杨瑾 《中原文物》2022,(4):56-66
甘肃武威慕容智墓所出彩绘陶(木)俑头戴风帽,身披长袍,领部套合在一起,相同类型俑像见于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北魏墓葬及其他遗存中,并遍见于西魏、东魏、北齐、北周、隋与唐初墓葬及其他遗存中,成为墓葬随葬系统中程式化的组成部分。慕容智墓披袍俑在唐代墓葬多见大翻领披袍俑像的背景下,所显现的鲜卑特征反映了吐谷浑民族在汉化过程中,与中原王朝、与所到地各民族、与西域诸族的交流互动,形成了逐渐融合为一个吐谷浑民族的风俗习惯。从更广远的欧亚地区来看,披袍并非仅见于中国,它是一个具有古老的游牧渊源且不断向周边地区游移的文化符号,出现范围很广,存续时间很长,具有世界性传播影响。  相似文献   

5.
1998年6月25日,甘肃武威永昌镇刘沛村村民在平田整地时发现一座古代墓葬。武威市体局和市博物馆接到报告后立即派工作人员赶赴现场,对已遭破坏的墓葬进行了清理发掘。经清理发现,该墓为元代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的墓葬。现将清理结果  相似文献   

6.
武威西夏遗存非常丰富,仅西夏文献一项,在武威就有四项较大规模的出土和发现.本文在全面整理和综合考察武威出土西夏文献的基础上,对其版本特点和价值进行了简单梳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清张澍《二酉堂丛书·凉州记》有关后凉吕篡严厉诛杀盗窃前凉张骏墓珍宝盗墓贼的记载,与武威雷台古墓中所存修缮后的盗洞联系起来,经过分析研究,最后推测武威雷台一号古墓应为前凉国主张骏之墓,旁边的雷台二号墓应为其父张寔之墓。  相似文献   

8.
天盛元宝是西夏仁宗天盛年间铸造发行的钱币,也是西夏诸钱中铸造是量、发行量最多的西夏钱币,是惟一由铜、铁两种材质铸成的西夏货币,其版别有数十种之多。甘肃武威曾是西夏的陪都,西夏王朝在武威也留下了许多重要的遗址,西夏钱币种类和数量在西夏钱币考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研究西夏商品经济、揭示西夏货币流通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9.
1988年12月,甘肃省武威麻纺厂在修地下污水管道时,在武威市北郊金羊乡宋家园村发现了唐代砖室墓葬,市博物馆进行了抢救性的清理发掘。经过清理,出土唐代墓志铭一合和一批花墓砖;随后又在宋家园村七组村民家中征集到70年代此处出土的隋代墓志一合。现均收藏于市博物馆。现将这两块墓志和清理的墓葬情况简述如下: 隋代墓志铭一合。志盖呈方盝顶形,边长51、厚6厘米,盝顶上部边长27、厚9厘  相似文献   

10.
武威发现西夏砖室火葬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6月7日,在修建甘肃省武威市乡镇企业局楼房挖地基时,发现了西夏小型砖室火葬墓一座。武威市博物馆文物专业人员进行了认真清理。该墓室坐北朝南,距地面1米,长1米,进深1米,高1.5米,为正方形。墓室底部垫细沙,用长34厘米、宽16厘米、厚4厘米的青砖平...  相似文献   

11.
甘肃武威旱滩坡东汉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9年8月11日,武威地区文物普查队在武威柏树乡下五畦大队的旱滩坡墓群普查时,发现1座汉墓,这座汉墓坐落在一个小山丘下,墓道与墓门已经暴露,普查队进行了抢救性的清理。墓葬揭开时,里面淤土厚约80厘米。墓葬为土圹单室墓,墓门方向正东,墓门前有斜坡墓道(未做清理,长度不明)。墓室东西长3.7、南北宽1.54、高1.4米,墓门用大砾石砌封。高1.3、宽0.8米,墓门距地表深1.4米。墓门和墓室均为平顶。墓室内东西向并列柏木棺二具,相距16厘米。棺为长方形,以榫卯结合。均长190、宽54、高约56  相似文献   

12.
2001年3月25日,武威市城西九条岭煤矿办事处家属院内修建楼房挖掘基础柱坑时,在距地表3米多处发现一座魏晋砖室墓,市体局及博物馆闻讯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此墓进行清理发掘,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刘尊志 《南方文物》2012,(1):74-79,99
徐州作为两汉重要的诸侯王封国所在地,有较多西汉墓陪葬有陶俑。从总体上看,徐州西汉墓陪葬陶俑经历了萌芽、繁荣和衰落的全面发展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并与社会的发展及葬制、葬俗的演进等密切相关。徐州西汉墓陪葬陶俑还与本地区东汉墓葬及周边地区西汉墓葬的陪葬陶俑存在一些相同和不同之处,综合反映出相关丧葬内容、物质文化等的时代特点及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4.
武威南山是吐谷浑王族墓地所在,是吐谷浑灭国之后的"先茔"地.之所以选择凉州南山为其王族"先茔",是因为这里一直是吐谷浑人的"旧居之地",有较为充分的历史依据和民众基础.而这些吐谷浑王族墓均位于山梁上的选址特点、夫妇异穴合葬习俗等,都体现出较为明显的鲜卑文化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吐谷浑本民族的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15.
刘卫鹏 《文博》2004,(1):79-80
西魏谢婆仁墓位于咸阳市文林路北的陕西省邮电学校内,北距汉成帝延陵2公里。1991年9月,为配合学校校舍的基建工作,成阳市考古所对其院内钻探出的古墓葬进行了发掘,共清理汉墓2座、北朝墓3座、宋墓1座。墓葬均被严重盗扰,随葬品很少。其中的M19出土墓志砖1块,记载此墓属西魏时期,现将此墓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6.
祖國的歷史悠久,美術遺產特別丰富,在立体的雕刻方面,据現在所知道的最早的作品,要算是陝西兴平縣漢‘茂陵’附近西漢抵禦外侮的名將霍去病墓上的一批大型石刻。  相似文献   

17.
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磨嘴子汉墓群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新华乡磨嘴子村,20世纪50~90年代,在此进行过数次大规模发掘,共发掘清理西汉至东汉时期墓葬近百座,出土王杖诏书令册简等重要文物。2005年11月,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磨嘴子村清理了一座汉代墓葬。此墓为斜坡式墓道土洞墓,墓室平面呈长方形,中后部有一木棺,棺内墓主身上残留丝织品。随葬器物以木器为主,也有少量陶器、铜器、漆器等。这座墓葬的年代应为西汉末至东汉初期,墓内出土的丝织品,为研究汉代纺织技术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8.
甘肃武威十六国墓葬清理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9月,甘肃武威煤矿机械厂在基建中发现一座砖室墓,市文管会随即派人前去清理。现将情况简报于下。一、墓葬结构墓葬为砖室结构,由墓道、墓门、甬道和前、后室组成。墓道斜坡式,原长度不详,实际挖掘4米,宽1.3米。墓门向东,宽0.9、高1米,上砌照墙,长2、高1.5米。甬道与  相似文献   

19.
甘肃武威雷台东汉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9年10月武威县新鲜公社社员在城北二里的雷台下发现了一座东汉(公元25—220年)晚期墓葬。此墓虽在古代已经两次遭受盗掘,但遗物仍很丰富。当公社报告武威县革命委员会后,曾派县文化馆做了初步清理,并向省革命委员会政治部汇报,政治部即派省博物馆去人会同县文化馆一同进行补充清理、记录和调查工作。这批出土文物  相似文献   

20.
1997年9月甘肃武威市首次在东大街凉州宾馆工地发现唐代钱币窖藏。钱币置于距地表约1.2米的灰陶瓮内。武威市博物馆追回了大部分钱币,约有8公斤2000余枚。钱币上起莽汉,并有南北朝、北周、隋,下讫唐中晚期,以开元通宝和乾元重宝为主,并伴有银开元通宝钱。窖藏数量虽不大,但下限钱币只见唐中晚期较粗糙、钱形薄小的开元钱,因此窖藏年代最晚也应在唐末(900年左右)。银开元完整的约有6、7枚,另有少量碎片,分四式:I式径23、穿7毫米,面背周郭,锈蚀较薄;II式径22、穿7毫米,字迹较清晰;III式径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