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8年,河北元氏县西张村西周初期墓中出土青铜礼器10件,其中臣谏簋与叔■父卣带有长篇铭文,通过对二器铭文综合研究,可知谏与叔■父为同一人,其身份为邢侯之臣,曾跟随邢侯与戎作战,在奉邢侯之命出居軝国时,由于自己儿子死亡,因而推荐母弟之长子随侍邢侯,年老时又为母弟攸作器,并叮嘱他继承自己在軝国的事业。谏在选取继承人时,对"母弟"、"长子"的强调,似表明西周初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确立。  相似文献   

2.
周代宗法制度中大宗宗子如果没有亲生子,便需要从同族中收养族人之"支子"为自己的继承人,这就是西周宗法制度中的大宗"收族"现象。■不叔卣铭叙述■不族邦首领亦即大宗宗子没有儿子,■不叔■继承■不族邦大宗宗子,以"邦子"的身份成为族邦大宗宗子的继承人。臣谏簋铭文中臣谏因为自己儿子已亡,就把同母弟引庸的长子焂上报邢侯和周王,令焂继承自己的职位;在焂卣铭中,臣谏已被周王封为軝侯,原来被臣谏收养的侄子也就成了侯爵的法定继承人;焂卣铭还说明,因为亲生之子焂已过继给兄长,叔■父与亲生之子焂之间的关系也就淡化了。西周金文■不叔卣、臣谏簋、焂卣记载了大宗宗子收养"支子"为继承人的现象,为我们研究西周宗法制度下大宗"收族"现象提供了确凿而生动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大河口墓地出土叔骨父簋铭文关乎西周宗法制度和祭祀制度,内容重要。大河口墓地出土铭文显示,霸国国君不称"侯",故叔骨父簋铭之"侯"应非霸国国君。叔骨父为侯之子(或弟),不能继统为君,须别立宗庙,故侯为叔骨父另立宗庙,此为叔骨父簋铭文的制度背景。簋铭"侯休作叔骨父庙"可与《礼记》"别子为祖"对读。,即餉,实即竈祭。叔骨父簋所记祭行于新成之宗庙,与竈祭祈食、主生养的特征吻合。叔骨父为卿大夫,卿大夫祭竈与《白虎通》所记天子、诸侯、大夫皆"祭五祀"的祭祀制度相合,知《白虎通》所记为西周制度,而《礼记·祭法》所谓天子七祀、诸侯五祀、大夫三祀的祭祀制度应非西周礼制。  相似文献   

4.
王瑞华 《收藏家》2022,(7):41-48
根据已刊布的资料,晋侯墓地(图1)已出土青铜器中出现的晋侯名字和谥号有叔■、晋侯、僰马、喜父、厉侯、■、稣、■、晋叔家父等,器形精美,铭文信息丰富。下文撷取了部分晋侯墓地出土带有晋侯名、字和谥号的重要有铭青铜器,以缕清晋侯世系及历史脉络。一、叔虞方鼎叔虞方鼎(图2),通高27,口长18.5、宽16.5,腹部深11.2厘米。出土于第一代晋侯燮父114号墓,时代为西周早中期之际。  相似文献   

5.
根据相关文献和铜器铭文记载,西周匍雁盉铭文中的“邢公”是应国使臣对邢侯的尊称,邢公簋铭文中的“邢公”不是王臣,而是邢侯的自称。以铭文中的邢字作“丼”则定为王臣,这一说法是不准确、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6.
青铜器麦He为西周邢侯的幕僚麦氏所铸,其铭文提到了麦氏跟从邢侯征伐之事,本文分析了邢侯受封的时间、地理位置及面临的敌对势力,认为邢侯此次征伐的对象是东夷族,通过对东夷诸族的分布、族属及西周初对东夷进行的几次征伐战争的分析考证,推断出麦He铭文所记的“邢侯征事”应是成王亲政时期对东夷族所进行的一次征伐战事.  相似文献   

7.
西周初青铜器叔■父卣的铭文,记载了邢国臣谏抗戎援軧后常驻国为軧国执政,又记载了他晚年对执政接班的安排。本文根据铭文和有关金文资料与文献记载,就邢国抗戎援軧之后的邢、軧关系,以及軧国的居地、族属、族姓和受封立国等有争议的历史问题进行了考述。  相似文献   

8.
疑尊、疑卣铭文开头人的名号应释为"中義子父",金文中偶尔有这种"伯"、"仲"、"叔"、"季"与"父"之间有二字的名号。疑尊器底铭文第一行"于"下的字应依李学勤先生释为"卜",其写法与甲骨文中部分"卜"字相同,这可能与器主是西周早期商遗民有关。"卜鄂侯于盩城",即通过占卜的方式让鄂侯到盩城建都。铭文第二行的■字,释读尚需进一步探讨。《记一件新见铭文铜戈》公布的齐国铜戈,铭文第一字当释为"栗"。"栗成"即"栗城",盖即秦汉时之栗;后世之"栗城",在今河南夏邑县。此地在前286年后数年间曾短暂属齐,此戈可能即此时齐国铸造。  相似文献   

9.
新近公布的山西翼城大河口M1034所出一件叔骨父簋,据墓葬年代及铜簋形制、纹饰判断,时代当在西周中期前段。铭记叔骨父曾得到过“侯”的作庙赏赐,后举行祭祖的■祭礼。可能为特意表达对侯的感激或恩赏之意,并延请侯莅临,然后又得到了侯的额外赏赐。铭文所言之“侯”或当指晋侯。簋铭的史料价值,主要在于为进一步研讨西周时期晋、霸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0.
肃卣铭文中的"■"当为"肃"字异体。"■"当为"择"字。"竞谏"的"竞"为"争言"之义。"静"当读为"诤"。"非命"义为"违命"。"称命"以为"用命"。"■汝"当为"償汝"。肃卣铭文的大意是:肃之兄伯氏赐肃仆六家,其行为违反王命。被赐之仆发动邑人向上谏诤,抗议伯氏之行为。王命■叔、爯父、父重新付给肃仆以补偿之。铭文反映出西周政治中有"正义"的观念,庶人有向上谏诤,纠正"害义"的政治行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陕西韩城市博物馆藏铭文青铜器》一文所公布的两件青铜器铭文的释文作了改释,把■尊的"■"改释为"印",把叔元父盨的自名改释为"匜"。  相似文献   

12.
对于西周金文中与《彔卣》有关的师雍父、伯雍父、彔、■、伯、彔伯■这几个人名的身份与关系,学界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争议,或认为彔与■同系一人,或认为伯雍父与■同系一人。然而,通过对相关材料的梳理并结合西周时期的实际情况分析,只能确认以上数人为身份和地位各不相同的四人而不可泛泛系联,师雍父与伯雍父同,■与伯■同。伯雍父为周王的重臣,曾率军戍守古师;■既直属于周王,又是伯雍父的属官,多次执行军事任务;彔的地位比前二者要更低,可能是师雍父的下属;彔伯■为西周诸侯,其时代晚于前三人。至于另外一件《雍作母乙鼎》则是西周晚期器,更与伯雍父无关。  相似文献   

13.
作册嗌卣是西周早期时器,以文献与铭文相互参证,释读铭中关键字词,可知铭文不仅反映了大宗无嗣则取小宗支子继大宗为后的现象,同时也表现了西周初期祔祭典礼的情形,由此又进而得知此卣是为举行祔祭典礼制作的礼器.  相似文献   

14.
正《尔雅·释亲》曰:"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为王母。"(1)王父、王母分别为祖父母之称。遍检礼书,确是如此。如《礼记·曲礼下》:"祭王父曰皇祖考,王母曰皇祖妣。"疏曰:"王父,祖父也……王母,祖母也。"(2)《礼记·杂记上》:"士之子为大夫,则其父母弗能主也,使其子主之。"又云:"大夫附于士,士不附于大夫,附于大夫之昆弟。无昆弟,则从其昭穆。虽王父母在,亦然。"(3)看来礼书中出现的王父、王母,用《释亲》来解释是没有问题的。近年铜器铭文、简牍帛书等频频出土,其中亦有王父、王母之称。这些新出材料中的王父、王母,是否也都如  相似文献   

15.
邢侯所搏之“戎”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78年河北省元氏县西张村发现西周墓,出土一批青铜器,臣谏簋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件。臣谏簋铭文共8行,每行9字,记述的是西周成王末年邢侯在车氏与“戎”人搏战的事情。现据李学勤、唐云明两位先生的考释,将部分铭文摘录如下:佳(唯)戎大出[于]车氏,井(邢...  相似文献   

16.
作册般铜鼋所记史事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册般铜鼋是一件珍贵的商代末期青铜器。其铭文所记史事和器物造型所展现的史实是射礼,如果把它与田猎挂钩,则有许多疑窦;如果把它与射礼相联系,则颇能印证文献和西周金文的有关记载。可以说西周辟雍大池的水上射礼很有可能渊源于商代晚期的洹水水上射礼。周礼“三番射”中的某些仪节和必射四矢之寓意,在商代晚期就已经存在。射鱼也是当时常见的一种射礼,射鼋则是射鱼的一项重要射礼内容。本文还对鼋铭作了考释,并认定该器是铭功的庸器、再现商王射艺的实物模型。铜鼋的铭文与造型构思所反映的史事是商代末期王在洹水进行的一次水上射礼活动。  相似文献   

17.
杨文山 《文物春秋》2007,(5):25-30,44
西周初青铜器叔罐父卣的铭文,记载了邢国臣谏抗戎援辄后常驻軧国为軧国执政,又记载了他晚年对执政接班的安排。本文根据铭文和有关金文资料与文献记载,就邢国抗戎援辄之后的邢、軧关系,以及軧国的居地、族属、族姓和受封立国等有争议的历史问题进行了考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倐戒鼎的年代和铭文中"羡"的含义.认为煲戒鼎为西周宣王时器,铭文中的"羡"指"羡卒".器主受命管理六师和羡卒的时代背景,很有可能与周宣王时期因战争规模的扩大而加强对民众的管理有关.  相似文献   

19.
周书灿 《四川文物》2010,(3):46-50,69
邢侯簋铭对于研究西周王朝服制及邢国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簋铭所记西周时期邢侯对周朝王朝的主要职责记载于平定戎狄,稳定西周王朝在北土的统治。考古学资料表明,西周初期邢国始封之地就在今河北邢台市一带,学术界流行的西周邢国迁封说,缺乏考古学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伯歼父簋铭文记载伯歼父跟随西周某王从成周出发南征,有所俘获,因作宝簋祭祀文祖考事。伯歼父簋的制作时代,说者或以为属于西周厉王时期。本文结合宗周钟等铭文研究认为应该属于西周昭王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