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1年5月1日,由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提出、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在尊重中国主权与遵守政府法令的原则下,允许任何外国人到边区游历,参加抗日工作,或在边区进行实业文化与宗教的活动。其有因革命行动被外国政府压迫而来边区者,不问其宗主国人民或殖民地人民,边区政府当一律予以恳切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陕甘宁边区是中共抗日军队的大后方,也是全国其他根据地学习的榜样。1941年后由于日寇的猖狂进攻和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陕甘宁边区遇到极大的经济困难,军备、生活物资十分匮乏。为改变这一被动局面,边区政府带领各界干部和群众积极参加大生产运动,不仅克服了暂时困难,而且有力地保卫了边区抗日政权。在大生产运动的同时,政府还十分重视对“人”的改造和教育,在全边区广泛掀起一场改造“二流子”的运动。  相似文献   

3.
陕甘宁边区银行光华印刷厂,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延安创办的,以印制陕甘宁边区货币为主的工厂。光华厂从一九四○年十月兴办,至西北解放的九年时间里,为边区政府印制了各种货币,对发展边区生产、促进边区的经济建设,支援抗日前线和解放战争,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一、筹建  相似文献   

4.
李秉璧,山西省长治县南呈村人,1938年,14岁的他参加了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山东临清县和日军遭遇战中,他被日军的子弹射中,子弹从他的左眼内角穿进去,至今在他的脑子里还残留着侵略者的弹片。在保卫陕甘宁边区的“爷台山”战役中,他是“奋勇班”的班长,曾一下午打死过24个胡宗南兵。因功勋卓著,他出席了1944年陕甘宁边区的“群英会”,被边区政府授予二等“杀敌模范”称号。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研究》2006,(2):116-116
2006年3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黄正林《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史(1937-1945年)》,54万字。该书分上编(一至七章)、下编(八至十六章)构建了陕甘宁边区史研究的新框架,突破了以往对陕甘宁边区史经济史三个时期的划分,以皖南事变为标志,前七章通过对边区环境与历史的追溯、抗战前期边区的经济政策与农业、边区工业、商业、财政税收、金融业的初创等记述,归结其经济政策为“力争外援,休养民力”;后九章通过对皖变后边区的经济政策、抗战后期边区的农业、边区工业体系的建立、抗战后期边区的商业、金融业、税收、交通运输和邮政业等记述,总结其经济的总方针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相似文献   

6.
正在我的藏品中,有一张1954年人民政府颁发给我家的土地房产所有证。这张土地房产所有证上有"贵州省开阳县土地房产证马证字第1045号"字样(见图),有"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27条‘保护农民已得土地所有权’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第30条‘土地改革完成后由人民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之规定确定(本户、全家、本人)所有土地共计(可耕地、非耕地)段、亩、分、厘、毫,房产共计(瓦房、茅房)间,地基段、亩、分、厘、毫,均作为(本户、  相似文献   

7.
有奖储蓄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已不再是陌生的事物,但鲜为人知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边区曾举行过一次轰动全边区的有奖储蓄活动。 1940年,为了战胜面临的财政经济困难,陕甘宁边区人民在党中央和边区政府的领导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使边区渡过了财政困难,并为今后边区经济彻底的自给自足奠定了基础。当时的陕甘宁边区是西北的军事要地,又是日本侵略者主要的进攻地区。为了保卫西北、保卫边区,边区在军事建设、经济建设等方面都需有更大的发展。要发展就需要有相应的资金做基础,而经过了大生产运动的边区人民,生活水平大有提高,手中也有了一些闲散的资金。为了使边区人民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在继续进行大生产运动  相似文献   

8.
南泥湾垦区是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设置的军民垦荒区域,其辖区范围和行政演化长期以来未见明确的系统阐释.随着南泥湾的发现和中共中央、陕甘宁边区政府将南泥湾作为军事、移民垦荒区,南泥湾由荒野逐步向田园转化.在此过程中,边区政府不断调整垦区的行政区划,垦区历经乡级垦区、区级垦区和县级垦区三个阶段.与此同时,边区政府又先后设置了南...  相似文献   

9.
正1935年到1948年,陕甘宁边区是中国共产党中央所在地。边区政府在中共中央的指导下,就边区金融发展、经济建设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尝试与实践改革。边区的货币发行对于当时克服财政困难、建设边区经济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对于新中国的货币发行也有着借鉴作用。陕甘宁边区货币发行背景在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作为抗战的重要后方,不但扮演着中国革命的中心角色,又是  相似文献   

10.
2012年是陕甘宁边区人民政府成立75周年,也是人民爱戴的朱德诞辰126周年。陕西省档案局馆保存陕甘宁边区政府各部门的特色档案史料1.94万多卷,这些原始第一手档案,真实地记录了边区政府自成立到结束的辉煌成就。笔者翻阅着一卷卷边区政府的档案史料,被朱总司令在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中所做的突出贡献所深深地感动,促使笔者提起笔来,以表达自己对这位人民爱戴的总司令深切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11.
李鼎铭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著名的开明绅士,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毅然与中国共产党合作。1941年曾任米脂县参议会议长,陕甘宁边区参议员、边区政府副主席,在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人民民主事业中,作了许多有益工作,成为我国民主革命时期一位爱国民主的代表人物、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朋友。他提出的“精兵简政”名载史册,今天重读精兵简政的提案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周银霞 《文博》2005,(3):9-11
甘肃省博物馆的陕甘宁边区文物藏品中,有两张颁给劳动英雄张振财的奖状。均为布质,白底彩印墨写,长26、宽32厘米。奖状上有人物头像和以五角星、红旗、麦穗等纹样组成的彩色边栏。奖状颁发的时间均为“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地点为“陕甘宁边区生产展览会”。一张为时任陕甘宁边区  相似文献   

13.
青海东部农村的土地流转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洪波 《攀登》2004,23(1):88-90
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25年来,青海东部农村的土地流转出现了转包、“反租倒包”、入股以及使用权由集体支配等新的形式。本在对以上土地流转的新形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逐步建立所有权巩固、承包权稳定、使用权灵活的土地产权制度,并就促进农村社会深层改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全面抗战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不仅要发展公营和集体经济,更允许资本主义和私营经济的发展。在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的指导下,陕甘宁边区根据抗战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经济政策。陕甘宁边区不仅有建立自给经济的资源,也确立了适合建立自给经济的各项制度,促进边区建立了自给经济体系。1944年底,边区粮食产量就达到了“耕三余一”或“耕二余一”,棉花可以达到自给率的85%,布匹自给率达到60%上,大部分日用工业品可以满足需求,部分产品还自给有余。因此,边区自给经济体系的建立是边区度过抗战困难时期的根本原因,对外贸易只起到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鼎铭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著名的开明绅士,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毅然与中国共产党合作。1941年曾任米脂县参议会议长,陕甘宁边区参议员、边区政府副主席,在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人民民主事业中,作了许多有益工作,成为我国民主革命时期一位爱国民主的代表人物、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朋友。他提出的“精兵简政”名载史册,今天重读精兵简政的提案仍有借鉴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谢觉哉在陕甘宁边区任政府秘书长、参议会副议长期间,对边区的政权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对边区"三三制"政权的建立呕心沥血,极大地阐释、发展和完善了"三三制"政权,使陕甘宁边区成为各抗日根据地建立"三三制"政权的模范。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实行的“三三制”,为边区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边区的选举制度保障了边区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权利。共产党与党外人士的真诚合作,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的雏形。边区法制建设的巨大成就,促进了边区民主政治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盐业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食盐是陕甘宁边区的特产之一,主要分布在三边分区定边、盐池县的北部。边区在盐业经营中私有制和公有制并存。1940 年前边区的盐业生产、运输、销售都是自流的,政府只征少量的税。之后,边区政府专门成立盐务局,对盐业的生产、运输、销售进行管理。边区政府积极开发这一资源优势,使盐业成为边区经济的支柱产业。抗战时期,由于边区政府的有效管理,使盐业在边区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增加了边区政府的财政收入,打破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稳定了边区的金融秩序和平抑了物价;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杭州湾南岸盐场地区产生一种名为“子母传沙”的土地占有惯例。世代居住于此的灶户们相信,他们的祖先早在明代就被官府“勒派为丁”而从事煎盐生产;清代摊丁入地改革后,他们的丁名又被官府登记在册,从而获得了当地盐场沙地的所有权;自此以后,从这些沙地由南向北淤涨成陆的土地,一律归灶户及其后裔所有,由他们围垦、出租或者转卖,子母相生,永永相续。在此基础上,当地逐渐产生出形态各异的“一田两主”格局。  相似文献   

20.
清代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农业土地所有权是在三个不同层次上发生的。第一个层次是蒙民自己从事的粗放型的农业,此时的土地所有权还没有最后形成;第二个层次是私垦过程中通过租佃“契约”形成的土地所有权;第三个层次是清末清政府在内蒙古全面放垦蒙荒的过程中,通过地方官府颁发的土地“执照”而确定的土地所有权。清代内蒙古东部的农业土地所有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土地所有者收地租而不承担国家赋税;二是土地所有权的多层次性。这些都是与内地的农业土地占有形式所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