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汉镇墓文考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镇墓文是指东汉中后期出现的用朱砂写在镇墓陶瓶陶罐上的解殃文辞,目的主要是为世上生人除殃祈福,为地下死者解适祛过,免再受罚作之苦;同时也是为了隔绝死者与其在世亲人的关系,使之不得侵扰牵连生人。对东汉镇墓文的数量、著录、内容、功能、书体及其与早期道教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作祟的畏惧,排斥死者亡魂的表述在东汉买地券、镇墓文中比比皆是。买地券、镇墓文强调死生有别,通过直接的、委婉的、决绝的或含蓄中带决绝的语句,要求死者不得返回阳间与生者交往。日本学者池田温认为买地券、镇墓文中畏惧与排斥死者的内容"五、六世纪以后逐渐消失"的说法是不准确的。虽然排斥死者的文字在隋唐以后确实减少了,但并没有消失,而是长期存在于丧葬仪式和随葬文书中。  相似文献   

3.
黄景春 《民俗研究》2006,(2):190-203
买地券、镇墓文从东汉开始出现,历代传承不绝,宋人笔记有记载,明清文人有收藏著录,1949年后的考古作业也有不少发现。在考古报告和文物研究文章中,一般都把随葬买地券、镇墓文当作是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古代民俗,不曾设想它是民间仍然活着的、至今还在发挥作用的文化制度。本人一开始也把买地券、镇墓文  相似文献   

4.
东汉时钱币的铸造和通行都有严格规定,因而通行的五铢钱一般都很规范。魏晋则不然,充斥于市的除古钱外就是地方或民间铸品,其特点是大小、形制各不相同。目前墓葬或窖藏中经常能见到一种铢字缺金字偏旁的“五朱”,应该不是东汉时钱币。凡出土这种钱的墓葬或窖藏也必在东汉以后,这对考古上的分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以往所谓“雷台汉墓”就出有小型的“五朱”,故此墓的年代不可能为东汉,而应为西晋。  相似文献   

5.
<正>买地券(地券文碑),是中国古人安葬亡人时使用的一种明器。作为随葬品,它以地契形式置于墓中,是生者为死者在阴间买下的一块栖身之所的证明。它源于西汉,盛于东汉,唐宋以后传布于大江南北。它系由买地契约演变而来,一般还包含镇压鬼神的文字符箓等内容,其主要功能是给死者买地作宅,使死者得到安居及活动之所,同时还带有保佑生者  相似文献   

6.
东汉时期出土的镇墓文中,天帝使者是最常见的发信者称谓,同时画像石及墓葬壁画中也发现了一些持节使者的图像,二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东汉初期道教活动的反映。本文对镇墓文中天帝使者的身份及其与天帝、地下冥神、死者灵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墓葬图像中的持节使者形象与天界及死者灵魂的关系作了类似的分析,并与镇墓文中天帝使者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7.
<正>云南省禄丰博物馆收藏有一件青釉附加堆纹带盖火葬罐(编号为L0028),1996年5月出土于禄丰县黑井镇石龙村的一座火葬墓,此墓由6块砖拼砌而成,其中一块砖用朱砂题有“天运宣德四年五月”的券文[1],宣德四年即1429年,因此这是一件难得的纪年火葬罐。  相似文献   

8.
在唐宋墓葬出土的明器神煞中,蒿里父老俑最为常见。关于“蒿里父老俑”有以下几个问题,即蒿里父老俑起源于何时,其产生与“魂归蒿里”的传统观念是否有关,在一些买地券、镇墓文以及传世的堪舆风水书中所见的“丈人”与“蒿里父老”是否为同义词?本文从带有“蒿间”铭文的曾姬无卹壶入手,对“蒿里”一词所产生的时间,蒿里父老俑的由来,买地券、镇墓文等书中所见的“丈人”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9.
李阿能 《文博》2011,(6):38-43
唐代墓葬中镇墓四神俑形象多有出现,目前学术界虽多有论述,但其具体名称及在墓中所起作用尚不十分明确。本文试就唐章怀太子基所出镇墓四神俑展开讨论,指出两镇墓天王俑其学名或称当圹、当野,在墓中用以驱鬼辟邪保护基主肉身及灵魂不被侵犯;其脚踏之小鬼或为天王眷属,又因其得进食太牢者而被视作善的对立面。两镇墓兽或为"祖思"、"祖明",在墓中起着镇慑恫吓、驱除鬼怪"守护"死者亡魂及墓内随葬器物不被侵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东汉镇墓瓶分为两类八型,年代从东汉早期至东汉晚期。通过分布地域与传播的分析,镇墓瓶在东汉早期起源于关中平原,东汉中期传播到洛阳盆地和三门峡谷地,东汉晚期由这三个地区向周围传播。随葬镇墓瓶的丧葬习俗主要流行于东汉中上社会阶层。东汉晚期形成了三个影响比较大的原始道教派别,随葬镇墓瓶的丧葬习俗或宗教信仰可能是骆曜所属一支原始道教派别的遗存。  相似文献   

11.
苍山元嘉元年汉画像石墓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苍山城前村发现的一座汉画像墓,出土有长篇题铭,不仅记有明确的年代,而且对画像石内容记述较详。对于考证墓主的身份、画像题材的定名、东汉政治制度、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都是一批较为重要的资料。《山东苍山元嘉元年画像石墓题记的时代和有关问题的讨论》一文。(简称《讨论》)以及《山东汉画像石研究》(齐鲁书社)一书中的附录:《苍山元嘉元年画像石墓  相似文献   

12.
古钱     
沈郎五铢钱《晋书·食货志》:"晋自中原丧乱,元帝过江,用孙氏旧钱,轻重杂行,大者谓之比轮,中者谓之四文。吴兴沈充又铸小钱,谓之‘沈郎钱’。"钱文"五朱"二字横读,面有外郭。钱径1.9厘米,重约1.15克,有传形。但传世"五朱"钱不得均定为"沈郎钱",近年东汉末期墓亦有出土,可见"五朱"钱铸行的上限不得晚于东汉末年。传世又有"五金"钱,径1.9厘米,重1克,与"五朱"钱近似,多传形(图一)。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陕西省各县(市)共出土唐代砖石墓志铭约四百多块,除一小部分是砖制刻字或用朱红书写的,刻记着死者姓名籍贯和埋葬年月十余字,形式的简单和东汉“刑徒墓砖”①相似,仅起着记墓作用,绝大部分石刻墓  相似文献   

14.
汉代买地券的实质、渊源与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今见东汉买地券均为随葬明器,并非实在的土地买卖文书,而是“实在的冥世土地买卖契约”:买地券所涉及的买卖双方、见证人均为亡人,所买卖之对象———墓地所有权是冥世所有权,其田亩面积、所用之钱亦仅具冥世意义,也就无须亦不可能与现世实际墓地亩数及现世土地价格相对应。(2)今见东汉镇墓文在时间、空间上均与买地券并存,其功用、性质与买地券并无本质区别:二者都是向地下鬼神通告亡人之殁亡,并祈求得到地下鬼神的接纳与保佑,只不过镇墓文以铅人、金玉奉献给地下土神以解除丧葬动土对地下神的冒犯,而买地券通过向地下鬼神购买葬地以得到地下鬼神的保佑。(3)买地券与镇墓文之源头,至少可上溯至西汉前期墓葬所出之告地策;告地策、镇墓文、买地券三者之间的功用与性质基本相似,演变之迹也比较清晰;至于三者与战国楚地墓葬所出遣策(物疏)有无继承关系,则尚不能确定。(4)告地策、镇墓文与买地券起源于民间巫术,书写者主要是巫觋(东汉中后期亦有“道中人”);书写规则与书写内容主要取决于巫觋方术的准则,而并非亡人及其墓地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记凉台东汉画像石上的“髡笞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8年,山东诸城县博物馆在该县凉台村发现一座东汉晚期的画像石墓,由石刻题铭,知墓主叫孙琮,可称此墓为"孙琮画像石墓"。孙琮画像石墓早被盗毁,发现时,随葬器物仅存铜制獬豸一件(简报作"镇墓兽");画像石也有缺失。收集到的十三方画像石,七方嵌砌于墓门上,浮雕,画面为一般习见的朱雀、卧鹿、羽虎;余六方嵌砌于墓室过道上,阴线刻画,内容有庄园庭院、  相似文献   

16.
我以前曾以“楚墓镇墓像的成立与展开”为题,论述了江陵和长沙战国楚墓出土带鹿角的异形镇墓兽,认为它带有守护死者和帮助死者灵魂升天的两个重要作用。本文讨论独角类镇墓兽。  相似文献   

17.
流芳唐墓位于武汉市江夏区流芳镇大邱村。为一“亚”字形墓,是南方地区比较流行的唐代墓葬。出土有盘口壶、碗、双唇罐等青瓷器和鐎斗、洗、盘、勺等青铜器。该墓的发掘为研究两湖地区唐墓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8.
2012年为配合基本建设,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南阳市宛城区达士营发掘了一座画像石墓,为纯石结构,分前后室,在墓门门柱及后室门槛上浮雕有画像,同时出土有鼎、奁、双耳罐、井等随葬品。墓葬年代大致为新莽至东汉初期。  相似文献   

19.
介绍一件元代釉里褐凤鸟纹盖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釉里褐凤鸟纹盖罐,白地赭花,造型优美,纹饰精致,别具风格,是元代南方民窑的一件杰作(见图)。该罐是1957年广东省海康县文化馆在附城西湖修水库时收集的。据了解,该罐出土于石椁墓,同出有地券砖,写明死者是一县丞,卒于元至元三年(1266年或1337年)。釉里褐凤鸟纹盖罐现藏广东省博物馆。罐通高31.2、口径9.6、底径13.7厘米,  相似文献   

20.
墓券亦称买地券、冥契、幽契等。在考古发掘甚至基本建设中,全国各地都有出土。“买地券”最初只是作为死者领有阴间土地的凭据,通常附有风水堪舆的符箓。券文刻写或以笔写于砖、铁、铅板、石板、木板等硬质物品上,以便于墓中久存。一般是在“斩草破土”时埋之。北宋王洙等所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