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家永平的雄山峻岭中藏匿着一条 举世闻名的“博南古道”我是很 早以前就知道的。但以前并没能静下心来,认真地去读一读与它有关的一切野史正史。甚至连民间广为流传的那许多传奇故事神话传说,也没能系统地加以收集整理。无数次地往来于古道,除了惊叹和玩味那些密密麻麻地镂刻进青云古石深处或更深处的,带有浓郁的历史感沧桑感的马蹄印痕以外,也不过就是一缕不咸不淡的怀古悠思。生于斯道旁,长于斯道边,却根本就不曾真正地领悟到古道的真性真情真谛。 真正意识到这条古道的不同寻常还是最近为拍摄一部有关水平历史的专题电视片而重…  相似文献   

2.
石子坡     
翻开历史,在舒展的古文明画卷上,石子坡应是绚丽的一笔。石子坡位于云南省永平县境内博南古道的中段,是古“西南丝绸之路”必经的要冲。博南古道因有座闻名遐迩的博南山而得名。据史载,西汉时即为民间商道,由此可达印度等西亚诸国,东汉明帝永平年中,征集大量民工修筑“博南道”,尔后,蜀汉、南诏、明清时代多次修整。说来也惭愧,虽然我就生长在博南山下,却一直未亲身穿越过古道,去领略一下那历史的厚重,古文化的深邃。还是前不久《人民中国》杂志社的记者鲁忠民先生前去采拍,并将数幅照片刊登于杂志上,我才在杂志上目睹了古道的风采。《人民…  相似文献   

3.
许文舟  李智红 《旅游》2013,(2):80-85,3
博南古道的长度,应该包括南华经祥云、大理、永平、保山、德宏至缅甸、阿富汗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古道,是一个统称。而这条道又不是单一的交通线路,在永平100多公里的路程,引伸出深厚的文化积蕴与丰富的旅游资源。一个接一个的"铺",实际是今天的站台,一铺到另一铺之间,就是徒步者从黎明到黄昏的线路。随便点一下,一串研究价值极高的文物古迹就系在博南古道上。踏上叮当关"汉德广,开不宾,度博南,越兰津,渡澜沧,为他人。"老人一边抚摸着花白的胡须,一边对着浓浓的大雾,抑扬顿挫地唱起来。此刻,叮当关松风低沉,水雾弥漫,偶有阳光穿透雾霾溅到青葱的野草上,几粒露珠顿时散发出珍珠的光斑。而野杜鹃保持着燃烧的姿容,一阵风重新吹起已经落定的灰烬,历史的门  相似文献   

4.
汉德广,开不宾,度博南,越兰津。渡澜沧,为他人……一曲古老的歌谣,一段历史的脉冲,一叠文明的碎片,一重岁月的苍茫……古老的永平大地上最精华、最辉煌悠远的一页,在一曲传唱了两千多年的《博南谣》的雄浑与高亢中,剥离开千年的尘埃与风雨,透出了神秘的面纱。 古道、古邑 在这21世纪的早晨,透过那幽幽地从远方传来的悲怆的苦歌的旋律,我们终于又触摸到了古老的博南大地上那条蜿蜒曲折地向着历史深处、向着岁月深处盘亘而去的生命的车辙,历史的陈迹。 源于对一种古老文明的尊崇和敬仰,我们走进了素有"茶马古邑"称誉的永平,走…  相似文献   

5.
春上宝台山     
宝台山位于云南省永平县城南部50多公里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因山形酷似莲花,且山上遍长珍奇名贵的木莲花树,又名木莲花山。它是滇西地区至今依然保持着原始自然生态的一方净土,著名的西南丝绸之路博南古道一段从中蛇行而过。  相似文献   

6.
宝台山散记     
蒋德海 《丝绸之路》2006,(12):14-15
神奇美丽的彩云之南,蜿蜒着一条举世闻名的古丝绸之路——博南古道,在古道旁,静卧着一方至今依然保持完好的、原始自然生态净土。多年来,人们以抒情的文字赞美它,以精美的图片记录它,以圣洁的心灵敬仰它。它,就是地处大理州永平县南部,澜沧江东畔,于2005年底被国家林业局正式定名的云南宝台山国家森林公园。  相似文献   

7.
王冬斌 《旅游》2008,(4):56-59
运往景德镇的高岭土 高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瓷用原料产区和享誉世界的“高岭土”命名地,目前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车后,过了一座仿明代式样建造的七孔石拱桥.是一条水泥路.走过一段水泥路后.我们拐上一条麻石铺砌成的古道这条古道据说修建于宋代,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古道宽约1米左右.可能已经少有人走了,  相似文献   

8.
西京古道     
京珠高速公路粤北段在广东省乳源县大桥镇旁边穿过,这是现代快速路。在现代快速路旁边还有一条古代快速路,叫“西京古道”,千百年前这条路与京城相通。 “西京古道”是一条什么样的路?有什么样的历史故事?它还有历史遗存吗?怀着种种好奇,我们在向导的带领下,走上了这条千年古道。  相似文献   

9.
不知什么时候,我突然就有了这么个想法,在没有今天的109国道之前,京西大山里的乡亲们是怎样从一座座大山中走进走出的呢?后来,我得知,在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前,就有由国家或是商旅所开辟的一条条古道,这些山间的大道在历史上所发挥的作用,是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很难想象的。前不久,我去看了一段当年的京西古道。桥耳涧,这个村名就挺有意思。走近这个小山村,就越发让人感觉到古人吟咏的“古道、西风、瘦马”的意境了。文/韩青09图/李长山小山村的建筑群落是沿着古道而形成的。一条沿着山涧修建的用石块砌垒的古道,东连京城,西则通…  相似文献   

10.
王牧 《旅游》2007,(10):16-21
历史上著名的滇藏“茶马古道”,是一条由云南普洱经丽江、中甸、德钦至西藏的商道。当年,客商们通过这条古道,将云南的茶叶销往西藏,换回大量的兽皮、虫草、药材。而地处古道的盐井的食盐,也就此驮上了马背,销往西藏及整个康巴藏区。  相似文献   

11.
米玛 《中国西藏》2010,(6):80-83
芒康县作为西藏东南大门.是“茶马古道”在西藏境内的第一站,是川、滇、藏文化的交汇区。近年来,随着“茶马古道”旅游黄金线的兴起,这里的盐井盐田、曲孜卡温泉、澜沧江峡谷等独具特色的景点景区一一被人熟知和热闹起来,而在这种繁华景象中有一条“茶马古道”重要通道却被人渐渐遗忘,这里就是连接“茶马古道”澜沧江两岸的唯一一座古桥——措瓦乡境内的扎西达桑桥。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大西南横断山区崇山峻岭的峡谷中,有一条可与“北方丝绸之路”相媲美的古道,它就是连接印度、西藏、云南、南亚、西亚的国际大通道——茶马古道。就在这“茶马古道”进藏的交通要冲剑川,中外文明碰撞到一起,擦出了见证古道兴衰与中外文化交流的文明之花——石钟山石窟。  相似文献   

13.
古道两行     
那条仅供马帮牦牛行走其间的古道已然沉寂了,那条迤逦数千里、穿越整个横断山脉的天堑古道的完整形象也早已不复存在。世人皆知藏人嗜茶,却不易理解其情感和依赖的程度之深。如今茶价低廉,旧时对于茶的渴求已经消隐。你只会在个别的时候,隐约听到历史的回响。汉文史料中多有藏人“嗜茶如命”、“如不得茶,则病且死。”的字样。藏地民谚则有“汉家饭果腹,藏家茶饱肚。”、“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千余年间,一条进入藏地的古道,从热带雨林的深处,从成都盆地的边缘,溯江河而上,直指拉萨,辐射整个横断山脉凡有人群居住的地方,为藏地源源不断输入了茶叶。它穿越青藏高原,甚至延伸到喜马拉雅西端西端的阿里地区,并通达缅甸、尼泊尔、克什米尔和印度。这就是那条以“茶马互市”而闻名的古道,它起于唐,兴于宋,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最艰险的通商网路和古代文明传播的通道。  相似文献   

14.
碧沉香泛话普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婉萍 《世界》2006,(10):58-60
金陵最炎热的八月,我到云南参加了一个有关茶文化的会议,在这个四季如春的城市邂逅了我最感陌生的茶类——普洱茶。开会的地方是昆明的一个小县城宜良,虽然这里距离茶马古道的起点西双版纳和思茅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但在历史上它曾是滇藏茶马古道的一条必由之路,一路通向遥远的藏原。于是,走在这里的每一条街道上,都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在那些遥远的年代里,马帮驮着新焙的绿茶,从这里经过,跋涉山川、峡谷,历尽艰辛,一路铃声。长长的路途,马背上的青绿色茶叶变成了黑色,而此时,却有奇香溢出,这就是碧沉香泛的普洱茶。  相似文献   

15.
清朝时,兴起一条贯穿欧亚大陆的“茶叶之路”,成为中国古代继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后又一条重要的国际商贸通道。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不仅是这条“茶叶之路”的水上要塞,更是各路名商富贾的聚集地,成为繁盛一时的名镇。  相似文献   

16.
老街与古渡     
我是生在此长在此的地地道道镇江人。记得上学的时候, 就听老人们说过什么“最古老的一条街”。后来才知道就是西津古渡街。我喜欢在这条街上走走停停。我的一位在外地工作的老同学也说,每次回家乡总要先到这条街上转悠转悠,好像是看望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现在因工作的便利,只要有远方的朋友来,我都要介绍这条古渡街。跨过十多级台阶,穿过一道券门,当街摆着几件古玩、几幅字画,临街也是古玩、字画、杂货、小吃、茶楼……青石路、女儿墙,砖墙斑驳,危栏剥蚀,仿佛这多年这里根本就没有“进化”过似的,一切都凝聚在一种厚重的历史的原生态中。很早以前,这里只是一条破山栈道,依山临江。古道的那一头是古渡,一桅渡船,三两渡人,当地人叫它“西渚”。成  相似文献   

17.
论石门汉隶的书刻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荣章 《文博》2004,(3):63-77
汉《石门颂》云:“至于永平,其有四年,诏书开余(斜),凿通石门。”其意是东汉明帝永平四年(61年),诏令开通褒斜道,并凿通道路所穿过的一段隧道,称之为石门。此隧道在陕西省汉中市古城之北的褒谷西侧七盘山下,南距褒谷口3、5公里,扼褒斜古道之南口。《石门颂》就镌于隧道之西壁。其北有汉永寿元年(155年)的《李君表》,其南有汉熹平二年(173年)的《杨淮、杨弼表记》,其对面即隧道东壁有北魏永平二年(509年)的《石门铭》。继此之后,各代竞相镌刻,连绵不断,  相似文献   

18.
阎璘 《中国钱币》2001,(4):40-40
丝绸之路青海道是我国古代沟通东西方贸易的一条著名古道,秦汉以前习称“羌中道”。汉唐以后随着东西方贸易的不断增大,青海道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了显赫地位。近年来,在青海道沿线发现了大量反映东西方文化交流、经济往来的珍贵文物和重要遗迹,尤其是2000年在乌兰县又出土了一枚东罗马金币,该币现藏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条著名的交通古道,一条是发自长安,经关中平原、天水、兰州、狄道(临洮)、河州(临夏),过风林关“天下第一桥”,再从青海翻越祁连山扁都口到达张掖,沿河西走廊进入辽阔西域的丝绸之路。一条是唐蕃古道,同样经过了风林天“天下第一桥”,经青海翻越日月山,走向美丽的雪域高原。它们像两条在空中飞舞的绚丽彩带,在风林关“天下第一桥”处系了一个美丽的结,这个结就是炳灵寺石窟。  相似文献   

20.
陇蜀古道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蜀道研究中,陕西境内有著名的子午道、褒斜道、傥骆道、故道等北段蜀道.这四条古道,姑名之日“秦蜀古道”.“秦蜀古道”北接北方丝绸之路,悉归汉中后,向南与蜀道(中段)、川滇、滇桂、滇缅印等古道相贯通,可谓是连接南北丝绸之路的四座桥梁.对此,研者如云,论者如沸,毋庸赘言.那么,作为中国大陆腹地且自古为陕、甘、川、青四省交汇之地的陇南(广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