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百年潮》2000,(5)
今年7月7日,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记者和杰出的爱国文化人士曹聚仁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他于1972年7月23日在澳门镜湖医院含憾病逝。他临终时念念不忘的仍是两岸和平统一大业,反复自语:“我有很多话要向毛主席、周总理说。”去年7月5日。原国务院总理办公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在北京接受笔者采访时首次披露:“曹聚仁先生逝世后,周恩来总理十分关注,亲自安排有关人士在澳门为其举行公祭,并盖棺论定评价他为‘爱国人士’,为其亲拟墓碑碑文‘爱国人士曹聚仁先生之墓’,安排有关部门将其骨灰携回大陆家乡浙江兰溪蒋畈安葬,让他叶落归根。”罗青长并题词称赞曹聚仁“为祖国统一大业贡献了毕生精力”。曾任国务院副秘  相似文献   

2.
柳哲 《岭南文史》2000,(2):39-43
百年弹指一挥间。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记者和杰出的爱国文化人士曹聚仁(1900-1972),从出生到现在,已经100年了,按照曹聚仁家乡浙江金华的风俗,今年是他的百岁冥寿,亲友应为他举行大祭。他的一生并不太长,与世纪同龄的他仅仅度过了3/4的世纪还差三年。20世纪的中国文坛、报坛、学界,异彩纷呈,名家迭出,曹聚仁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3.
柳哲 《文史春秋》2014,(4):13-16
最近,两岸交往频繁,和平曙光再现,令人欣慰万分。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两岸国共和谈机密的披露,一位曾被历史烟尘所湮没的爱国人士曹聚仁先生的爱国事迹,也逐渐为世人所知晓,受到世人尊重。  相似文献   

4.
李伟 《文史春秋》2001,(1):28-34
曹聚仁(1900-1972),浙江兰溪人。集学者、教授、作家、记者于一身,20世纪声名赫赫的文化人。从1956年起。他以一个超然于党派外的自由主义者,爱国情重。毅然投身于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工作。  相似文献   

5.
周维强 《古今谈》2009,(4):45-47
八年抗战和三年内战,国民党军队为什么总是败仗多而胜仗少?有人把装备列为一个重要因素。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国军”整师整师地毁于日军的重炮轰炸。这也是一个道理。然而内战开始时,“国军”装备远胜于其对手,为何后来也是一败涂地呢?  相似文献   

6.
7.
从儒家文化中"仁"的思想视角探讨中国竞技体育的"海外兵团",认为"海外兵团"这一现象从客观上体现了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与进步;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的文化交流,推动了一些体育项目在世界其他国家的普及和发展;也有利于中国体育事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吴梅是现代戏曲理论家和教育家,诗词曲作家,于戏曲教育也有建树,被誉为“近代著、度、演、藏各色俱全之曲学大师”,1939年3月17日病逝。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藏册页装《吴霜厓先生遗札》一册,收吴梅1938年9月至1939年2月写给弟子卢前的信札6通,还收有胡小石手题序跋各一则。本文以信札为线索,揭示和研究吴梅生命最后时光的移居路线、身体状况、著述出版及生活处境,并考证吴梅与卢前等人的师友情谊。  相似文献   

9.
热河文庙与山东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并称为中国三大孔庙。承德文化教育事业的开始与发展,都离不开承德是清代第二政治中心的历史地位。这是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地位,清政府对承德文化教育非常关注,这其中,热河文庙就是承德地方文化教育的代表建筑。  相似文献   

10.
一则产生于中世纪波斯地区的称赞中国人灵巧能干的谚语在西亚、中亚地区流传了几百年,尔后又传入欧洲。在这则谚语流传的过程中,谚语的表述和含义都在逐渐改变,及至被近代早期欧洲人视为一则来自中国并代表了中国人傲慢自大习气的谚语,这种观念又通过欧美文学而影响了现代中国人对自己的认知。本文试图通过追踪这则谚语的由来和流变过程以及其对各类人的“中国观”的影响,展现这个尚未被人深思的典型文化误读事例,借此讨论文化误读和文化对话的意义以及彼此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文化适应是民族文化在社会选择的推动下,积累文化创新,使相关民族在所处环境中获得更大的生存与稳态延续能力。生物性适应与社会性适应是构成文化适应的双向性的两个部分,两者在相关民族文化中同时并存,但两者适应的对象、手段和方法却互相区别,最终导致了这两种适应在取向上的各不相同。本文从生态人类学的角度出发,从生物性适应以及社会性适应两方面探讨流动人口在城市的文化适应状况,寻找解决流动人口文化适应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陈锦 《丝绸之路》2021,(4):120-124
中国的傩戏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戏剧活化石",分布地域广阔,39个民族受到傩文化的影响.能剧与狂言、歌舞伎、人形净琉璃并称为日本四大古典戏剧,被誉为日本古典文化的精髓.日本能剧的产生与中国的傩戏有着很深的渊源,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精神内核,特别是表演时佩戴的面具,都值得我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但是,两种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