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历史阶段:清公元1644年(清世祖顺治元年)—1911年(清宣统三年)清初公元1644年(清世祖顺治元年)—1682年(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44年(清世祖顺治元年)四月二十五日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占北京。明思宗(崇祯)自杀,明朝灭亡。五月二十七日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大败大顺军,李自成败还北京。三十日,李自成在英武殿即皇帝位。翌日,即撤兵回陕西。十月十九日顺治自沈阳迁入北京。三十日,第二次即皇帝位。1649年(顺治六年)至1651年(顺治八年)沙俄哈巴罗夫自费组织"远征队"征服黑龙江,多次携带武器弹药,在黑龙江地区杀人抢劫,占领中国土地。  相似文献   

2.
正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自杀,大明覆亡。在最后的日子里,崇祯放下皇帝之尊,去哀求大臣和亲戚们捐款,给防守北京城的士兵发军饷。国家有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崇祯发出捐款号召后,有一个60多岁的老头,来到户部,捐出了自己毕生积攒的400两银子。崇祯得知后,马上赏了他一个"锦衣千户"之职。相比这个捐出全部身家的老人,那些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就很不堪了——内阁首辅魏藻德,捐了500两;太监首  相似文献   

3.
懿安皇后张氏为熹宗朱由校皇后。天启年间(1621—1627年),大宦官魏忠贤擅权滥杀,皇后张氏深为不满,因此遭到魏党陷害。朱由校死后,朱由检入即皇位(即崇祯皇帝),清除魏党,其间张氏出力不小,为当时士大夫所称颂。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率领大顺农民军攻陷北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他的皇后周氏于宫中自杀,但懿安皇后张氏却下落不明,由此引起种种传闻,成为明清之际一桩历史疑案。  相似文献   

4.
广州绍武政权的建立与南明政治的腐败黄君萍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攻占了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统治近三百年的明王朝,终于被起义的农民所推翻。1644年5月(顺治元年),崇祯皇帝的从兄福王朱由崧在凤阳总督马士英等人拥戴...  相似文献   

5.
张宇 《神州》2012,(7):70-75
明代末期的天启朝、崇祯朝都比较短暂,在中国陶瓷史上,把这两个朝代至清军入关后的顺治时期统称为"过渡期"。1644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动荡的年代。这一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自杀,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史称"甲申之变"。  相似文献   

6.
崇祯皇帝朱由检面对刚刚立国的清王朝和风起云涌、所向披靡的农民起义军,一筹莫展。尤其是后者,虽然他频频派兵遣将,进行围剿堵截,但依然兵败如山倒。时至崇祯十七年的正月,他在紫禁城内,隐隐听到了农民军咚咚的战鼓声。  相似文献   

7.
说起"要钱不要命",让人不得不想到明代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即崇祯。崇祯生在多事之秋,1644年,李自成的大顺军很快就要打到北京城。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可此时最需要的兵勇却一个人影儿也不见。急煞了的崇祯帝于一个月内连发三道"罪己诏",同时急调各路大军勤王保驾。然而,除了蓟镇总兵唐通引领了8000人到达京城之外,其余的任凭崇祯帝及城内文武百官望穿秋  相似文献   

8.
南明广德公主落难广西武鸣壮之公元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身亡,历时270多年的明王朝在一夜之间覆灭。同年4月初,明朝驻守在山海关的宁远总兵吴三桂降清,并引清兵入关。5月20日,清兵攻入北京城,建立清朝。随后,...  相似文献   

9.
公元一六四四年(明崇祯十七年)阴历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的农军攻入北京,明帝朱由检自杀,明王朝宣告覆灭。同年的四月底,李自成的农军败于清朝和吴三桂的联军,以至李自成的农军不得不退出北京,西撤,清兵于五月初一日,进入北京。按日期计算前后恰好是四十天。在这四十天中,政治风云,变幻无常,犹如一个万花筒,使人眼花缭乱,一时是大顺皇帝即将登极,明朝官吏争先向农军政府报到;一时又边报紧急,李自成亲率大军东进山海关;一时北京城内又哄传明太子建元“义兴”,准备复辟;一时李自成从山海关仓皇败归,  相似文献   

10.
李自成在崇祯十一年(1638年)兵败潼关,但却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推翻了明王朝,其兴盛真可谓快也,而同年的四月又被迫退出北京,在京总共四十余天,其败亡之速至今仍叫人深思。本文主要从李自成政权的"士心"得否方面对李自成失败的原因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1.
所谓南明王朝,是相对于正统的明王朝而言的朝代称谓,是崇祯之后一些明皇室成员与官员先后在南方建立的几个小朝廷的总称。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军攻人北京,崇祯自杀,清军旋入关败李自成而据中原,正统的明王朝灭亡。但此时南方半壁江山尚未沦陷,明军尚有近百万人,皇室成员中许多仍存世并逃往南方。此时大势,与西晋、北宋亡后皇室南迁之时非常相似,若有才智忠勇如宋之李纲岳飞与晋之谢安谢玄者出而支撑危局,上下同心,亦不难稳定局面,即便一时难以收复中原,至少可以维持个南北鼎立。惜乎当时志士虽有,奇才难觅,尤其是人心涣散,各自为政,内讧不绝,自相残杀,终于不可收拾。不过,总体来看,南明王朝仍然在风雨飘摇之中与清廷对峙近二十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其志可赞,其事可悯。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历史上,1644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崇祯十七年、永昌元年、顺治元年,北京这座千年古都,城头变幻大王旗,一年之内,紫禁城的龙椅上坐过三个皇帝。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表述了大顺军入城后腐化变质的观点。然而,历史真的是这样单线条吗?为何拥兵几十万、城防坚固的北京城在攻坚能力极差的李闯军队面前,却不堪一击?为何李自成进入北京后的短短几十天,军队战斗力急剧下降?为何清军能以区区十万军队轻易攻取华北广大地区?本文作者将以独特的角度为您展现这个特殊年份历史不一样的一面。  相似文献   

13.
就是在紫禁城内,距今四百三十八年前,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二十一日这天夜里,宫中发生一桩骇人听闻的事件:十几名年轻宫女拟将皇帝朱厚熜勒毙,因一时慌乱,绳子结成死扣,无法勒紧,朱厚熜一度被勒气绝,后又复跟。这是明朝宫史  相似文献   

14.
1644年3月16日清晨,崇祯帝像往常一样,在宫中的东左掖门召见考选官,以“安人心、 狡谋,用兵足饷”为题,让32位考选官依次奏对。考选中途,忽然有个太监送上一封昌平失守的急报,崇祯看后,脸色大变,慌忙起身入内宫,仓皇召大臣问策,众臣皆不啃声。崇祯仰天长号:“内外诸臣误我,误我!” 当晚,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已从昌平前进到清河。先头的几百游骑,已经到达北京的平则门、齐化门外。17日,大顺军开始围攻北京城。为了减少攻城损失,李自成派宣府投降太监杜勋入城,敦促崇祯“逊位”。崇祯用亲信太监与杜勋谈判,以拖延时间。城外的大顺军无法忍耐崇…  相似文献   

15.
正1644年是农历甲申年。这一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尽,明朝灭亡,史称"甲申国难"。不久清军入关,大肆屠杀抗清军民,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惨杀……一时间烽火连天,哀鸿遍野。这一年,陶汝鼐44岁。据民国《宁乡县志先民传》记载:"陶汝鼐,字仲调,一字燮友,别号密庵。"生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  相似文献   

16.
正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自缢煤山,大明中央王朝土崩瓦解。明军叛将吴三桂(明山海关总兵)引清兵入关,借追剿"流寇"之名,以锐不可当之势横扫中原。"流寇"李自成、张献忠分别建立的大顺、大西政权,亦无法抵御清军攻势,败退江南。而江南地区明朝宗室诸王又先后建立了弘光、隆武、绍武、永历政权,均以"正统"自居,力图恢复大明江山,史称"南明"。弘光、隆武、绍武政权在清军及叛将的围攻之中迅速覆灭,唯有永历政权坚持  相似文献   

17.
夏天 《贵阳文史》2013,(2):49-49
崇祯皇帝名叫朱由检,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也是这个王朝最后一个皇帝。多年来提及崇祯,人们总爱以"杀害忠良"、"自毁长城"等标签来概括他,似乎他真如历代亡国之君那般昏庸无道。然而,历史上的崇祯皇帝真是如此吗?朱由检受遗命于1627年8月丁巳日继承皇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崇祯"。在天启一朝,由于魏忠贤乱政,整个大明王朝的政治被阉党所掌控。年仅17岁的朱由检接掌了摇摇欲坠的大明  相似文献   

18.
民警与溥仪     
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一生坎坷。他3岁登基,在位3年后退位,按袁世凯对清室的《优待条例》,溥仪退位后皇帝的尊号不变,仍住紫禁城,1917年7月1日,张勋复辟,又推出溥仪做皇帝,但仅11天就宣布退位了。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驱除出宫,他只好去天津居住。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相似文献   

19.
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率军攻占北京城,崇祯自缢于煤山,起义军取得了推翻明王朝的空前胜利。然而在40天后,李自成率军仓皇西撒,吴三桂及清军疯狂追击。其后一年间,百万义军冰消瓦解。李自成本人也不知所终。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归于失败,成为历史的一大悲剧.时至今日,民间尚有李自成进北京,天天过年的传说。说李自成艰辛苦战,一进北京,亲眼目睹皇家的豪华富贵,不免心动,于是天天象过年,极尽享乐腐化之能事,还说李自成本有40年的皇帝命,因天天过年,40天便提前过完了40年,形象逼真,从一个角度佐证了李自成的失败无不与腐化…  相似文献   

20.
明末清初,中国历史上发生了重大变革,四川地区遭遇一场空前的历史灾难。 公元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部攻入北京,维持了276年的大明江山就此大势已去,崇祯皇帝先赐皇后及身边大臣以死,继而进酒十数卮,以一声长叹:“汝何故生我家!”又手刃了长平公主以及昭仁公主和袁妃诸嫔数人,随即吊死于北京万岁山(今万寿山)寿皇亭,留下历史上悲烈的一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