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时期鲍子所作的铜器有新发现的鲍子鼎和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的鲍子镈。鲍子鼎的作器者"鲍子"被认为是春秋晚期后段的鲍牧,铭文中的"子思"是子产之子国参,但从器形、纹饰和铭文看,它与齐侯器、夆叔器等有铭齐器的年代接近,铸造于春秋中期后段或春秋晚期初;作器者可能是鲍庄子和鲍文子中的一位,不会是春秋晚期后段的鲍牧,"子思"也无证据证明是国参。鲍子镈的作器者自晚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因而被称为"■镈",这实际是错误的,镈铭中的"■"并非作器者之名,而是一个表"长久"之意的副词;根据鲍子镈的器形、纹饰和铭文,可推测它也是春秋中期后段到春秋晚期初的产品,与鲍子鼎的年代比较接近;其作器者并非鲍叔牙的孙子,更可能是鲍庄子或鲍文子。鲍子鼎和鲍子镈的器主可能是同一人。  相似文献   

2.
七、八十岁的老人都曾记得,在民国初年,蒲州城西边的古石堤上有一座小庙,小庙内只有一栋碑,碑上刻着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 明朝的时候,(具体年月记不清了)蒲州城西边的古石堤刚刚建成,盖了一间小房,让一姓朱名东山的老汉住在小房内看护石堤。有一天下午,从东边来了一个书生,长的白白净净,一口河南腔调。书生晚来了一会儿,西行的船已开走了。书生无奈,  相似文献   

3.
永萍 《中华遗产》2020,(5):106-109
“持靓行凶”的手清人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了一件奇事:一位书生偶然得到一块汉代玉璜,引来无数觊觎的目光。一日,书生灯下写文,突然,一只手探了进来,伸向当作镇纸的玉璜。书生当即拿起铁如意,准备痛打。正要下手,却忽地呆住了。只见眼前那手,纤削如春葱,修长洁白,美丽绝伦。书生大喜,连忙撕开一点窗纸,往外偷窥,却见这只美手的主人,是一位青面獠牙的罗刹鬼。书生大惊昏厥。醒来之后.汉玉璜不翼而飞。  相似文献   

4.
《福建史志》2013,(5):15-15
厦门方言俗语中有“无妻无猴”的说法,含有鄙薄之意。 相传清朝初年,厦门有一个穷书生借住在山岩读书。他不用僮仆,只驯养一头猴子,这只猴子聪明伶俐,经常帮助书生扫地做饭,书生专心读书,日日上进。这天,有一位当地富绅特地上山岩来拜访书生。宾主坐谈时,猴子托盘献菜,伶俐而且有礼貌,绅士觉得十分稀奇。他认为书生能驯化猴子,必定是位才德过人的青年,回家以后便请人作媒,愿将女儿许配给书生为妻。书生则满口答应了亲事。  相似文献   

5.
田家英是毛泽东的五大秘书之一,跟随毛泽东18个年头。他不仅才学深厚,为毛泽东起草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稿,还做过毛泽东长子毛岸英的文史老师,备受毛泽东的赏识和器重。他为人坦城刚直,自喻为“京兆书生”,并自吟《京兆书生》诗一首:“十年京兆一书生,爱书爱字不爱名。一饭膏梁颇不薄,惭愧万家百姓心。”就是这样一位诚实正直的书生,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也难逃厄运,最终被迫蒙冤自尽。  相似文献   

6.
李钢 《钟山风雨》2010,(1):42-44
田家英曾是毛泽东的五大秘书之一,共跟随毛泽东18个年头。他不仅才学深厚,为毛泽东起草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稿,还当过毛泽东长子毛岸英的文史老师,一度备受毛泽东的赏识和器重;而且为人坦诚刚直,曾自喻“京兆书生”,并自吟《京兆书生》诗一首:“十年京兆一书生,爱书爱字不爱名。一饭膏粱颇不薄,惭愧万家百姓心。”但就是这样一位诚实正直的书生,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也难逃厄运,最终被迫蒙冤自尽。  相似文献   

7.
正从前有个书生,长得帅气。史称:风仪秀整,美于谈论,见者皆爱悦之。简而言之,书生凭一张脸,就能走遍天下。比如书生年少轻狂的时候,喜欢跟人赌博,输光了就朝水面上来往的船只大喊。书生:兄台,江湖救急,拿钱赎我!那会儿有个人如玉树的美男子正乘船经过,左右张望,才伸手指了指自己。美男子:叫我吗?  相似文献   

8.
湖北襄阳岘山附近的卧佛寺旁,有一眼水井,名叫虎皮井。史书记载,唐代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一位姓崔的年轻书生进京赶考,经过卧佛寺,在寺中住宿。崔姓书生住宿期间,看见一只老虎进入寺内,脱下虎皮放在井边,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女子。于是崔生就主动和这个女子交好。看见  相似文献   

9.
鲍子鼎是春秋晚期的齐文化圈器物,也是齐国贵族鲍子为其女或姊妹仲匋姒作的陪嫁媵器,鼎内所刻铭文是典型的齐国青铜媵器铭文中常见的祝福语。通过对金文、古书、甲骨文中相关用字的整合,对该鼎铭文进行再分析,提出不同看法,认为鼎铭中第十字应释为“之”,“男子”表示男人。  相似文献   

10.
人们都说,梁启超是我国近现代史上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我却要说,如从性格本色来看,梁启超首先是个“书生”,而从“书生”的本分“读书”来看,他又是千千万万个“书生”中的佼佼者!梁启超(1873—1929年)的读书轨迹是曲折而丰富的。他迈入读书园地的第一步是为科举考试而读书。读书的目的是“金榜题名”,仕宦闻达。在这段从四五岁到十七岁的读书时期内,不论读的内容还是方式,都是由家长和塾师决定的。他只是按照长辈和塾师的指点,记诵苦读而已。据史料记载,在这段时期里,他最先熟读的是《四书》、《五经》、《史记》、《汉书》、《纲鉴易…  相似文献   

11.
李哲 《中华遗产》2013,(3):152-157
1925年5月30日,一场暴雨侵袭沪上,满新的血水随着雨水,从下水道悄然消失了,似乎什么都没发生过。抗议日本纱厂资本家枪杀工人的上海学生,被英租界的巡警赶得四散奔逃。其中有一个叫聂光墀(chí)的书生,顶着书包,狼狈地跑进一座铁艺大门,门上赫然写着几个大字“圣约翰大学”(简称“约大”)。  相似文献   

12.
韩磊 《黑龙江史志》2011,(11):37-38
基督教是世界第一大宗教,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信徒遍布世界各地。提到基督教,人们就会立即联想起上帝。在19世纪四十年代,一个中国南方的书生也创立一个信奉上帝的宗教,这个书生就是洪秀全,他创立的宗教是上帝教。洪秀全有着怎样的上帝观,与西方正统基督教里的上帝观有什么区别,洪秀全的上帝观对他所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又有哪些影响?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洪秀全的上帝世界。  相似文献   

13.
书生意气     
书生意气,人皆有之,掌握适度,自臻佳境。  相似文献   

14.
正民国初年,在中国的政坛上,有两颗同时冉冉上升的新星,璀璨夺目,备受全国注目,一度被认为是中国未来的希望。他们是北方的吴佩孚和南方的陈炯明。说来也巧,两人都是前清秀才出身,两人都是书生从军,都很会领兵打仗,两人都是至性至情的性格,廉洁自守,为人忠直,宁折不弯,又生于同一个年代,一南一北,似有延津剑合之势。所以当时的舆论就常把他们相提并论,称为"南陈北吴","南北两秀才"。吴佩孚和陈炯明,在中国近代史上所扮演  相似文献   

15.
翁文灏是一位特殊的风云人物,被称为“书生从政”的典型代表。他的一生经历曲折,著述颇丰,建树涉及各个领域,尤其对石油事业情有独钟,为新疆石油发展作出过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6.
王美花 《沧桑》2008,(1):220-221
元杂剧中的婚姻爱情剧根据女性身份的不同又可分为才子佳人剧和书生妓女剧,尽管二者有很多相异之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不管是才子佳人剧中的贵族小姐,还是书生妓女剧中的青楼女子,她们在追求爱情自由婚姻理想的过程中都十分主动,其见识和勇略是那些书生才子所望尘莫及的。本文探讨元杂剧中的女性在追求爱情自由婚姻理想中如此主动的成因,归纳为两点:第一点是元代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中,妇女地位较高,思想较为解放,有所谓的"女尊男卑"思想;第二点是元杂剧作家的男性视角及其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7.
杨绛  汪荣祖 《纵横》2012,(9):15-20
2009年12月,台湾国立中央大学举办了钱钟书百岁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主持这次会议的汪荣祖教授曾力邀杨绛前往台湾参加此次活动,希望她能谈一谈杨绛心目中的钱钟书和钱钟书生命中的杨绛。未能莅临现场的杨绛事后对身边人说,如果真要谈,只能说钱钟书生命中的杨绛做的最重要的事,是保留了他身上的痴气。  相似文献   

18.
郭克秀 《文史月刊》2012,(10):70-70
宋朝太平兴国年间,洛阳城外有个穷书生叫吕蒙正,住在破窑里,穷得上无片瓦,地无一垄。他虽贫穷,却很勤奋,日夜刻苦攻读。一日,吕蒙正偶遇书生寇准,两人一见如故,便相约来到洛阳城里游玩。路过东大街,看到一户人家门前扎着台子,张灯结彩,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朝以南宋为分水岭,之前是武将好战,之后却一变为儒生好战.到了清朝,这种现象尤为明显.晚清书生往往放言高论,如张謇、文廷式等,都极力主战.甲午战争时期,是朝廷在战和问题上矛盾最激烈的时候,而当时主和的,却是武人出身的李鸿章.这看来似乎与我们的常识相背离:好战黩武的人物,通常难道不是一个脾气暴躁、精力充沛的武人形象吗?  相似文献   

20.
再造陈年     
陈年也许不是中国互联网界第一个创业的文人,也未必是最成功的一个,但他很可能是最具争议的那一个。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书生,一半是商人,在历经多次危机与反思、重置与再造后,陈年与凡客究竟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