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孔林书院钩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距南雄县城120华里的油山镇平林村,在北宋初创办了一所孔林书院。这所书院创办的时间已查明是建隆三年(南汉后主大宝五年)(962)。它是南雄州的第一所书院,也是岭南(广东省)第一所书院。北宋时称天下四大书院:衡州石鼓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应天府书院、长沙岳麓书院。孔林书院的创办时间仅次于石鼓书院(唐光和年间,公元806—820年)白鹿洞书院(南唐升元年间,公元  相似文献   

2.
修文的阳明洞是贵州很有名的名胜古迹,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的得名是因为明代王阳明先生被贬满为龙场驿丞时,在这里住过,并且创立龙冈书院讲学播道。人们为了纪念他,在书院的旧址上修建了王文成公词。四百三十年后,又有一个伟大的人物,因为力主抗战,开罪于蒋介石,也被押解到这里“修身养性”。他就是被周恩来称颂为“抗日千古功臣”的张学良将军,人称少帅。1938年11月,一个阴雨非靠的日子,张学良被转囚到了贵州省的修文阳明洞。阳明洞的王文成公词,是个四合院型的建筑,右配股就是张学良将军囚居的处所。陪同张学良将军的还有…  相似文献   

3.
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地区与科布多地区,唇齿相依。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设科布多参赞大臣,受定边友副将军(驻乌里雅苏台)节制,其辖境在额尔齐斯河以北以东,当然也包括阿尔泰在内,河以西以南则属伊犁将军。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清政府决定阿尔泰与科布多划地分治,设阿尔泰办事大臣,驻节承化专,直辖于中央。1911年外蒙古宣布独立,次年向西进攻科布多城(今蒙古国科布多省省会)。科布多参赞大臣溥锏一面率兵抵抗,一面向中央告急。北京政府即电令新疆都督杨增新增援。杨即调拨马、步兵各一营,由奇台出发赴援。并电告逗留于阿  相似文献   

4.
横山书院,座落于瓦房店市复州城内,建于清中叶,原是复州正红旗防守尉顾尔马浑将军的府邸。道光二十四年复州进士章鞠人为给州内高级学员开创一处进修场所,倡议地方士绅胡绍庭和宿儒刘祖尧等人,襄助官府操办,募化义捐募资备料,利用已升迁的原将军府旧址而创建成书院,并以境内名山“横山”冠在书院面前,以表达最高学府。咸丰年间,复州知州王廷桢主持重修和扩建了该书院。从此,复州考生高  相似文献   

5.
正北京古代书院研究是一个新颖的话题,几年前,北京联合大学赵连稳教授承担了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明清时期北京书院研究》。在此课题研究成果基础上,他又经过认真修改补充,撰成《北京书院史》(26万字),于2014年12月由研究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集中探讨了北京古代书院的发展历程、类型和特征、讲学和管理、经费、藏书和供祀活动,以及它的历史作用和对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启示,展现了北京书院在我国传统书院发展过程中所独有的特征和它对人才培养、社会教化做  相似文献   

6.
书院产生于唐朝,消失于清朝光绪年间,历时千余年,经历了萌芽(唐)、巩固(宋元)、繁荣(明清)、衰微(清末)四个阶段。本文着眼于史料,以朝代为段,分论书院在历史时空中的兴衰,总结其时代特色,探索书院生存状态的缘由,叙论其发展趋势,力图构建中国古代书院完整的历史框架。  相似文献   

7.
正2009年11月15日,国家邮政局发行《古代书院(二)》特种邮票一套四枚,这是继1998年4月之后,书院再登"国家名片"。《古代书院(二)》特种邮票全套邮票共4枚,包括石鼓书院、安定书院、鹅湖书院、东坡书院,面值均为1.2元,由当代著名国画大师范曾和著名画家邹玉利共同绘制。与《古代书院(一)》之嵩阳、睢阳、岳麓、白鹿洞皆属天下四大书院不同,这次列入的四所书院各有特色。兹以安定、鹅湖为例,就其历史沿革与特点特色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位于杭州西湖风景区南线凤凰山西麓孔家山的万松书院,始建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清康熙十一年(1672)改为太和书院,清雍正十一年(1733)改为敷书院,是明清时期杭州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书院,与当时的崇书院、紫阳书院、诂经精舍并称为杭州“四大书院”,对浙江当时和后世的教育都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书院是古代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或称书屋、书斋、书堂等。古代福建书院发展历程,与福建经济、教育的发展同步。据目前所见文献记载,福建之书院,始于唐代,直到清末,福建历代所建主要书院(不计正音书院)共近750所。(一)唐代福建见诸于文献记载的书院有20多所,虽然数量不多,但其中一些著名的书院对后世影响极大。最早的书院是漳州的松州书院,唐景龙二年(708年),漳州刺史陈元光之子陈珦于距今漳州市  相似文献   

10.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于1987年12月28日追认钟毅将军为革命烈士。钟毅(原名钟必规)号天任,广西省扶南县长沙村(现广西扶绥县扶南乡长沙村)人,生于1901年9月24日。  相似文献   

11.
文史快车     
正地方行政单位"府"的演变府,作为一级地方行政单位,经历了较长的演变过程。在魏晋时期,州刺史常常带军职,兼任将军。州有州的衙门和幕僚,将军另外有将军的衙门和幕僚。将军的衙门,就叫作"府"。唐朝的时候,朝廷在首都、陪都以及皇帝登基前任职的州设置府,例如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等等。府的长官,称作府尹。到了宋朝,府的设置逐渐多了起来,府隶属于路(路是介于中央与州之间的一级行政区划)。明清时期,府固定为省、县之间的一级行政单位。除了首都、陪都所在地的府长官仍然称府尹外,一般的府长官,都称作"知府",意思是"知(即主持)某府事"。  相似文献   

12.
书院是古代私人或官府所设立的讲学肄业之所。最早的书院可上溯到宋代四大书院,即白鹿、石鼓(一说嵩阳)、应天、岳麓书院。自明以后,书院为习举子业而设,数量愈增。清朝在顺治十四年(1657年)从抚臣袁廓宇请,修复衡阳石鼓书院。嗣后各直省以次建立。直省省城所设立的书院,由政府拨给经费,供给师生膏火。书院师长,由督抚、学臣选聘德才兼备足为多士模范的人担任,并不分本省外省和已  相似文献   

13.
唐河县崇实书院为清朝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知县宋梅在其旧址添建房舍,后经过几任知县修葺,使崇实书院规模达到最大。崇实书院为文化传播及当地的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根据崇实书院遗留的石碑及有关书院的文献资料,可以看到当时崇实书院学习的规定和书院建设的制度。这对研究古代书院制度、发展具有很重要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绵竹紫岩书院,又名月波书院,是建国前绵竹县的最高学府。它始建于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光禄大夫赵世延捐薪俸,在城北二十里张轼故居紫云岩建书院。动工于丙辰(1316年),竣工于戌午(1318年),历时两年。书院落成后,朝庭下诏,赐名为紫岩书院。明永乐初,将书院迁至城东一里的月波井附近。嘉靖十五年(1536年),维修时扩建,使之初具规模。明末毁于兵焚。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知县尹渐逵,捐薪俸在县署侧新建紫岩书院。乾隆二年(1737年),  相似文献   

15.
“紫阳”为宋儒朱熹之别号,南宋以来,随着朱子之学在中国社会影响的日渐扩大,以“紫阳书院”命名的书院几乎遍涉全国各地,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创建于湖北汉口的紫阳书院(又名新安书院,位于今武汉市硚口区新  相似文献   

16.
刘文江 《纵横》2008,(6):14-15
1982年做秘书工作的我随杨拯民同志从国家建材部调到全国政协机关工作。1983年是著名爱国者杨虎城将军诞辰90周年。按照全国政协的工作安排,作为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又是杨虎城将军长子的拯民同志,新年伊始便开始了纪念活动的筹备工作。由于杨虎城将军的伟大历史贡献,中央对这次纪念活动十分重视,安排的内容也很丰富。除准备召开纪念大会由中央领导讲话外,还要出版《杨虎城将军画册》。  相似文献   

17.
卞国金 《安徽史学》2000,(3):61-62,,8,
庐阳书院,初名为横渠书院,后改为庐阳书院。坐落于庐州府东南隅旧育婴堂(今合肥市第九中学校址)。此书院延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久远,堪称合肥书院之最。……  相似文献   

18.
何静梧、杨经琦两同志的《明清两代的贵州书院》(载《贵州文史丛刊》1981年第1期),是一篇好文章,但其中也有失实之处,现指出如下:在“建置”二之(九)有“在都匀府城(今都匀市)的有南皋书院、星川书院”等语。经访问核查,星川书院不在都匀府城(今都匀市),而在平舟司(今平塘县城)。去年,我们为了搜集平塘教育志资料,曾访问平塘县城的几位老人。据他们回忆,平舟司在清朝末叶曾办有星川书院,院址在龙脑山之西南麓。之后,我们查阅了《都匀县志稿》,书中记载:同治十  相似文献   

19.
明代河南书院的地域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一种独特的教育机构。明代是河南书院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虽然依然有 4 7个县 (州 )一片空白 ,但先后存在的 12 6所书院已分布于省内的大部分地区 ,初步呈现出片状的地域分布特征 ,开封府成为书院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 ,全省书院形成斜十字状的分布格局。运用数项指标的参数值积法 ,各府 (州 )书院发展水平的差异可基本划定 ,大名府、开封府、汝州及南阳府成为明代河南书院较为发达的地区。  相似文献   

20.
王阳明“主贵阳书院”,见于《王文成公全书》卷三十二《年谱一》。正德四年(1509年)“先生三十八岁,在贵阳”。“提学副使席书聘主贵阳书院”。“贵阳书院”似成专名。以后凡有关叙述阳明生平活动及研究贵州书院之著述,多延此说。阳明“主贵阳书院”亦似成信史。其实不然。对上说贵州学者早已作过一些辩误。不过有的失之过简,有的甚至还以谬辩误。故有进一步辨证的必要。有的著述,虽提出王阳明在贵阳讲学处不是“贵阳书院”,但其主要论点是:正德初,王阳明被贬贵州龙场(今修文县)时,贵阳还未设府。贵阳设府,系隆庆二年(1568年)迁程番府(今惠水县)入省城后,第二年(隆庆三年)改程番府为贵阳府,始有贵阳之名。是时距正德初已六十来年,前此既无贵阳之名,当无“贵阳书院”。此说将贵阳这个地名与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