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民族的服饰,各地方有各自的特点。一千三百年前,吐蕃王朝的祖孙三法王时期,出现了国王和王后、大臣等等级次序分明的服饰,后萨迦派朝政时期,八思巴创制了包括适合于十三科制的官帽、官服等服饰礼制。帕竹王朝和藏巴王朝等时期,依据古代服饰,相继不断出现了盛行与世的珠宝服饰和王子装  相似文献   

2.
“种类繁多的服饰、头饰和饰物映人人们的眼帘。来自偏远地区的人们,特别是妇女对这些服饰深感自豪。只有为数极少的内行人能通过他们的靴子、喀夫坦式样的长袍、有檐帽、无檐帽和兜头帽,特别是妇女佩戴的头饰及珊瑚和绿松石饰物区别各个民族。”  相似文献   

3.
周力军 《丝绸之路》2010,(15):69-72
没到迪拜之前,只从地图上看,以为它是个不起眼的小地方。从香港坐上舒适的、全世界最豪华的阿联酋航空公司的飞机,就想象着究竟是怎样的国家才能拥有如此一流的飞机和服务。阿联酋航班上空中小姐的服饰非常特殊,她们头戴一顶耀眼的红色小圆帽,脸上蒙着白纱,露出的大眼睛流光顾盼,身着土黄色的制服,浑身上下尽现伊斯兰服饰风格。  相似文献   

4.
藏帽     
藏式帽子有着如同藏族服饰的华丽富贵与用料考究,作工精细,经久耐用等特点外,更能引人注目的是这一小宠物竟能表现出不同的审美情趣、地域特色、职业、以及更加细致的社会地位、富裕程度、宗教流派等,真可谓藏族帽子是藏族文化的一个浓缩点。 藏帽,一般有冬帽和夏帽之分,按其特性,又可归纳为“普通帽”、“官帽”、“僧人帽”、“艺人帽”和“军人帽”等五大类。  相似文献   

5.
湘西苗族童帽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斌霞 《民俗研究》2000,(3):129-134
童帽是多姿多彩的湘西苗族服饰中一朵绚丽的小花。多年来,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有幸接触到了为数不少的湘西苗族童帽,深为其生动多变的造型,鲜艳明丽的色彩.丰富多样的装饰手法及深刻的民俗文化内涵所打动。顶顶童帽反映出湘西苗族妇女的审美情趣和民族意识。透过一顶顶的童帽,我们更可以感受到她们那浓浓的舔犊深情。  相似文献   

6.
陆锡兴 《南方文物》2012,(4):96-100,95
陆锡兴《明梁庄王墓帽顶之研究——兼论元明时代大帽和帽顶》,是对明代大帽的帽顶作出的专门研究。大帽由帽身和帽顶两个部分构成,是当时的帝王服饰。明代帝王模仿元代贵族生活,大帽曳撒作闲适之服,终明之世,直至清初吴三桂依然保持这个传统。以前大帽和帽顶在考古中很少发现,人们知之甚少。至今大帽仅发现一例,明初山东鲁荒王墓曾出土多件,发掘者显然不知道它的来头,没有正确称名。湖北梁壮王墓出土的金银珍宝器物数量仅次于万历帝定陵,为明代帝王陵墓的又一重大发现。梁庄王墓出土了六件金镶宝石和白玉的帽顶,造型、材料一一展示在我们面前,制作工艺之精湛,造型之美,品类之全,蔚为大观。这次帽顶的发现,弥补了缺憾,给我们一个认识研究的机会。明代的大帽、帽顶向上继承元代制度,向下发展为清代主流的冠帽系列,它是一个过渡环节,梁壮王墓帽顶研究的意义,在于贯通元、明、清三代的大帽制度。  相似文献   

7.
明代服饰辉煌灿烂,突出特点为“汉官威仪”,集汉民族服饰之大成。明朝服饰上采周汉,下取唐宋,在继承中又有创新,形成了明代服饰自己的特色,如明代官员补子,忠靖冠,六合统一帽等。明代服饰在中国古代服饰中占有重要一席。明代服饰在发展演变中日臻完善,其发展演变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可大致分为初期、中期、晚期,明代服饰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梁峰耀 《东方收藏》2022,(5):125-127
童帽是服饰搭配中最为常见的物品之一,具有鲜明的传统民俗文化特性,浓缩着民族、时代、地域等方面的印记。山西民俗童帽不仅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更有世代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老百姓的文化认同和挥之不去的乡愁记忆。本文将分别从山西民俗童帽的功能用途、制作工艺技法、文化内涵几方面着手,根据笔者在山西省文物交流中心工作掌握的一手资料,对具有典型特色的山西民俗晋式童帽展开赏析。  相似文献   

9.
正人们游历湖北武昌九峰山,定会关注狮子峰摩崖石刻,那是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与九峰寺高僧无念禅师(1324~1405年)佛缘的一项见证记录。无念受宠于明太祖,得益于其自身的机遇、明楚王朱桢的"发现",更重要的是无念禅师与太祖的佛缘。明太祖朱元璋仰重佛教与其佛徒生涯密切相关。17岁出家为僧四载,这段人生  相似文献   

10.
范志军 《华夏考古》2007,(3):123-128
马王堆女尸所裹的第十八层服饰不是"冒",它同第八层服饰一样,同为""。第十九至二十层为袭时所穿服饰,第九至第十八层为小敛时所裹服饰,第一至第八层为大敛时所裹服饰。从出土资料来看,该墓主人死后还进行了设瞑目、设笄、设握、屦綦结跗等诸多礼仪活动。但是,这些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汉代丧葬礼制,只是在继承周代礼制的基础上,随着时代变迁,礼制在汉初发生一些变异的具体体现,这和汉初实行的衣服车旗制度等"与民无禁"的政策相符合。  相似文献   

11.
<正>满族现有人口1000多万,是中国唯一的两次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它建立了清王朝并统治中国200余年。清朝是距今最近的一个王朝,它的版图奠定了现在中国版图的基础。公元16世纪的最后一年,额尔德尼和刚盖奉努尔哈赤之命创制满族文字,他们借鉴蒙文的字母创造了无圈点满文,即"老满文"。皇太极继位后提出了"振兴文治"的方针,为了解决自身文化典籍不足的问题,皇太极命令达海等文人将汉族文献译成满文书籍,供满洲贵族及全体满族人学习。达海对"老满文"加以改造,创制了有圈点的满文,使满文成  相似文献   

12.
陕西、甘肃、山西、河北、辽宁、河南、湖北、湖南等地隋唐墓葬陪葬俑中发现一些穿衣袒胸露腹的胡人俑,按照姿态分为站姿俑和骑姿俑,按照身体暴露程度分为穿衣袒胸露腹型和袒露右臂与腹部型;按照服饰分为胡帽翻领胡服型、翻领胡服露发型、圆领袍服胡帽型或露发或幞头型。他们身份多样,包括伎乐、牵夫、猎手、骑驼(马)侍从等。从文化渊源上看,既有中国古代礼制文化和墓葬传统,也有希腊罗马因素和佛教影响,反映了北朝至隋唐时期"胡人遥集,夷歌成章"的胡汉交融盛景。  相似文献   

13.
夏时代最具艺术价值的当数玉材质与青铜材质相结合所创制的"铜胎绿松石玉饰兽面形牌"(考古界目前命名为"镶嵌绿松石铜牌饰")。它不仅在艺术构思上、创制技术上以及艺术表现母题上承继了传统,更重要的是,它还揭开了夏时代新材料所生产的生产生活器具的序幕,以及开辟了青铜时代的到来。据目前考古研究表明,我们所发掘发现的"铜胎绿松石玉饰兽面形牌"存世量仅16件左右,中国有7件,国外有9件。这些"铜胎绿松石玉饰兽面形牌"遗存的艺术特征明显,艺术心理学特征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重重衣饰束缚着女性身体和行动,暗喻妇者雌伏的社会心理。清末民初"礼崩乐坏",服装逾制。女性以服饰为道具和工具,一反其长期扮演的次要角色和失语地位,史无前例地参与到社会变革中,服饰变革与社会变革呈现出复杂多维的历史关系。一方面,女性服饰变革从动于社会变革:在"兴国强民"的时代语境下,放女足首先从清末京沪开放城市兴起,而后风行全国,蔚为大观,这一变革追随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客观上被攫升到复兴民族的历史高度去认知和实践,女性服饰变革是为社会变革之"影"。拟男服饰和早期旗袍流行一时,响应女权主义思潮,女性扮演同等国民,女性服饰变革是为社会变革之"镜"。另一方面,女性服饰变革能动于社会变革:反叛传统的"服妖"和趋于极端的裸体运动划开了服饰禁忌的口子,解放了囿于服饰的人性,引发激烈争议,女性服饰变革是为社会变革之"剑"。女学生着文明新装,引领文明生活先声;名媛影星穿改良旗袍,展示女性时代风貌。这些代表性群体的服饰行为塑造了摩登女性形象,推动了社会文明进步,女性服饰变革是为社会变革之"轮"。  相似文献   

15.
明末清初时,由于清廷对占领区汉人实行"剃发易服"的民族压迫政策,导致延续千年的汉族服饰被迫消亡。然而在这一道长达两百多年的指令在中国实行时,华夏衣冠体系中却有一款汉服以特殊的方式保存了下来,它就是直裰。关于直裰,根据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记载,这种服饰是由古时僧人穿着的中襌(中单)演变而来,最初多是僧人穿着,但在宋代及以后便成为汉族男子日常穿  相似文献   

16.
正在2017年端午节期间举行的首届北海市银海全域旅游文化节之风情侨港篇中,3名头戴疍家帽、身穿疍家服的疍家女子吸引了众多市民和外地游客前来驻足观看,拍照留念,靓丽鲜艳而富有疍家特色的服装尤为引人注目。疍家人及其服饰关于疍家人的记载,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是宋朝的《太平寰宇记》:"疍户多生于江海,居于舟船,逐水而居。"由此可知,疍家人早在宋朝以前就开始水上居住了。疍家人,又称疍(蛋)  相似文献   

17.
民初女子服饰改革述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初女子服饰改革述论金炳亮服饰改革往往是社会变革的反映。民初女子服饰一改前清的保守禁锢,转向大胆开放。女子服饰种类繁多,五彩缤纷。女子服饰包括女子服式和打扮装饰,它是女性内心世界的外在化。服饰改革反映出妇女的道德观念和心理意向。本文试从服饰这一社会层...  相似文献   

18.
明中都,在明太祖朱元璋的家乡、今安徽凤阳。它是“一处被人遗忘了的故都”。六百多年前,明太祖建立了明朝。明朝先有一个南京,后有一个北京。但很少有人记得明朝除了南北两京之外,还有一个中都,时称“国初三都”。洪武二年明太祖诏以临濠(今凤阳临淮)为中都,命有司以“京师之制”,建置城池宫阙。洪武五年定城址,至洪武八年一座完整的,比南京、北京华丽得多的都城基本建成。同年,明太祖突然下令罢中都役作,停止了中都的营建。此后数百年间,宏伟富丽的中都城被陆续拆毁,现在仅存遗址,不见了昔日的光辉。2005年7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明…  相似文献   

19.
<正>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黔东南苗族服饰不下200种,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  相似文献   

20.
康巴人的服饰和佩饰□妮玛娜姆炉霍县男装。妮玛娜姆摄寒暑不易的袍康衣别致繁多的帽帕藏族是我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他们所处地域较广,大多都在积雪终年不融的雪山脚下,居住地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这个民族拥有同一文字同一信仰,但有不同的方言、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