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郑樵(1104一1162年)字渔仲,世称夹漈先生,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史志学家。他潜心读书30年,外出访书10年,于经史、礼乐、天文、地理、文字、音韵、虫鱼草木、图谱之书无不穷究,著述甚丰,有著作80余种。1其代表作即他试图"集天下之书为一书"的《通志》。清《四库全书总目》评之曰:"盖宋人以义理相高,于考证之学罕能留意,樵恃其该洽,睥睨一世,谅无人起而难  相似文献   

2.
宋代兴化(今莆田),有一位杰出的史学家叫郑樵。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几十年如一日,在家乡读书、教书和著书,走上一条自学成才的成功之路。他的代表作《通志》与唐杜佑《通典》、元马端临《通考》合称“三通”,为古代知识分子必读之书,有“士不读三通,是为不通”的说法。其中  相似文献   

3.
郑樵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文献学家。他的《通志》与唐杜佑的《通典》、元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合称为“三通”,是古代知识分子必读之书,有“士不读三通,是为不通”之说。由此可见,《通志》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5月26日,广西通志修志工作推进会在南宁桃源饭店召开。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李秋洪出席会议,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通志工作处和各专志承修单位共计80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副主任秦邕江主持。会上,李秋洪传达了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精神,通报了广西第二轮通志编修情况,并就如何贯彻会议精神加快全区二轮修志进度做了重要讲话。李秋洪指出,二轮修志工作目前还存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思想认识不到位、事业心不强、责任心不够和修志队伍保障不力是导致修志进度缓慢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5.
《通志》凝结了郑樵毕生的心血,倾注了其"会通""类例""成百家之言"等史学创新精神及批判精神。其中《校雠略》所探讨的亦是关乎档案文献编纂的思想。作者从档案文献编纂的角度汲取了其中的"求书之法"、"校书之道"以及"编目之旨"三个方面的思想。遵循这三个指导思想,我们在档案文献编纂时可以既一脉贯通,又采取因地制宜灵活运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首轮修志是白手起家,没有修志经验,是在摸索、探讨,边修志,边总结,边提高的基础上进行的,故内容简单,特别是地州县(市)编纂的志书特点不突出、内容简单、差错较多,在一定意义上影响了志书的质量。从第二轮修志的情况来看,首轮修志在纲目的设计,资料的准备,人员的配备,工作经验,办公条件,机构设置,修志人员的培训,资金的使用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善,领导对修志工作的认识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各项准备工作也比较充分。  相似文献   

7.
通志的高度是衡量志书质量的重要要素。从新旧通志的内容、篇幅等方面进行对比,可以看到它们对高度都有影响,但不能清晰看到新旧志哪一种的高度更合理一些。框架篇目的搭建与确定,志稿内容的选择及其规范化,加强总纂工作和概述、综述的编写,均可直接影响通志的高度,是考量和具备通志高度的关键,是使通志达成应有高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本届《广西通志》专业志记述人物比重极少,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造成记物不记人的主要原因是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忽视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人在事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编撰人员未能很好学习方志理论,难免顾此失彼;消极接受"文化大革命"和历次政治运动的影响,怕谈人事;《广西通志》编纂方案设计所致.文章建议下届编修《广西通志·人物志》和各专业志应合理分工,分别记述人物,充分反映各类人物活动.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取得的任何进步,可以说都是在前人不断探索的基础上迈出的.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使我们和来者看到过去的曲折,从而少走许多弯路;历史是文化的积淀,没有人能够不汲取历史文化的给养而走上圣贤之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修志实践的不断深入,第二轮修志工作在组织运作、志稿编撰等方面面临新的问题和新的任务。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除应汲取首轮修志经验、遵循行之有效的好规则好方法外,还应针对实践中暴露出的薄弱环节和模糊认识,强调注意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即:拓宽资料来源,注意口碑资料的收集利用;构建资料支撑体系,编好志书资料长编;立足全区高度,反映事业全貌;把握方志属性,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进度服从质量,又好又快地开展志稿撰写工作。  相似文献   

11.
修志组织运作的方式、方法,要适应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要求。第二轮修志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与首轮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需要在坚持首轮编纂体制的基础上,为适应新情况、新任务的要求而有所创新和改进。《新疆通志》编纂的组织运作,应着重在加强领导、分类指导多元运作、构建多元稳定的资料收集体系、确立多层次的志书系列四个方面有所创新和改进。  相似文献   

12.
地方志是华夏化的宝贵遗产,编修志书乃中华民族的一项优良传统。方志化源远流长,“方志”,一词始见于儒家经典的《周礼》,其日:“诵训,掌道方志。”又日:“小史,掌邦国之志。”或日:“外史,掌四方之志。”故而学术界一般认为,地方志大约滥觞于周代,举凡“百国宝书”之鲁《春秋》、晋《乘》、楚《寿  相似文献   

13.
一、《年谱》在全书中地位的重要“表”体在史书中的地位郑樵《通志》的精华在“二十略”自不成问题,但学者们对《通志》的纪传部分和年谱部分弃而不论,实在是一种偏见,他们不知年谱在《通志》中地位的重要。郑樵所谓“谱”,就是司马迁的“表”。《史记》所作十表,后人多不甚注意。即有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的要求和自治区地方志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续修《新疆通志》的工作将逐步展开。通志工作处制定了《续修(新疆通志)编纂方案》(征求意见稿)。我想结合这个编纂方案,对首轮编纂《新疆通志》中出现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就续修《新疆通志》谈点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15.
16.
清代是我国古代方志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无论是志书的数量、体例的完备、内容的丰富还是修志区域的广度,都超越了前代。其中贾汉复《顺治河南通志》、《康熙陕西通志》更是被康熙帝"颁诸天下以为式"[1],成为清代修志的官方样板,对各省所修通志、府、州、县志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试浅析其体例,以求教于方家,或对我们今天的修志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18.
本刊讯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王龙太先生主编。本书收入的指导修志的资料颇多,涉及编写方志的内容体例,篇目的制定,布局编写,资料的搜集取舍以及志书的总纂定稿等,并对如何反映地方特点与时代特点、反映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9.
20.
清代东北方志中辑录了大量辽金史料,堪称辽金资料汇编。特别是《盛京通志》《吉林通志》,二者分别作为清代东北地区总志和吉林一省通志,其中所包含的辽金史料颇具代表性。两志中的辽金史料存在着显著特点:首先,搜集范围广,兼取各类文献且涉及朝代众多,所得辽金史料内容广博;其次,对数量大、内容繁富的辽金史料重新分门别类、取舍编排;第三,注重考证,体现了乾嘉考据学风。同时也存在着选材片面、内容不均、史料删减不当、史实编写错误以及一些具体细节问题。综合看来,清代方志中的辽金史料是多维度反映辽金史料面貌的有益成果。它们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的同时,也展现了清人的辽金史观和东北的地域特点,是清代辽金史学史发展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