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多才多艺,书法、绘画、音乐、戏曲、金石篆刻样样都精通,堪称党内才子。他对《国际歌》中翻译的“英特纳雄耐尔”,到现在都没有改变。比他大十八岁的鲁迅视他为知己,并题写“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联语送给他。并说他的论文尤其好,皇皇大论在国内没有第二人。毛泽东曾说,如果他在,领导延安文艺运动该有多好。  相似文献   

2.
巴金先生走了。他走得平静、走得安祥、走得无憾,虽然是101岁高寿,但他的离去,依旧使文学界、使热爱他的读者和我们现代文学馆的同事们感到悲伤,感到无限悲恸。文坛巨星陨落,一座大山倒了。然而,他的《家》《春》《秋》,他的《雾》《雨》《电》,他的《憩园》《寒夜》,他的《团圆》(电影《英雄儿女》),他的《随想录》……他1300多万字的杰出著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永留人间,永驻读者心中。斯人虽去,著作永存。在他的始终闪烁着绚烂晚霞的最后岁月里,他又为我们留下了两座丰碑——影响深远的五卷惶惶大著《随想录》和文学宝库中…  相似文献   

3.
正黄丕烈(1763~1825)字绍武,号荛圃,晚号复翁,又自号佞宋主人、求古居士、书魔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家境殷实,少时受到很好的教育,表兄石蕴玉称他"少岁读书,务好精纯"。19岁得中秀才,乾隆五十三年(1788)26岁以第三名中举,一时春风得意。但此后  相似文献   

4.
我父亲15岁时投身革命,经族叔王任叔(巴人)介绍结识了王伯伯(王元化先生)。他长我父亲四岁多,当时是上海地下党党员,文章也写得好,我父亲视他为兄长和朋友。父亲后来赴苏北参加新四军,全国解放后转业回到上海,我们家和王伯伯家开始频频走动。  相似文献   

5.
“赛凤凰”的由来刘普元,仙桃市袁家口街人,1930年8月21日生。他从小就对戏剧感兴趣,边读书边学戏剧。12岁时开始在地方业余戏班学旦角,第一次粉墨登场,他饰演花鼓戏《思凡》中的小尼姑,绘声绘色,维妙维肖,观众赞叹不已。1942年正式拜戴小德为师学花鼓戏,1949年在天门县拜杨笃青为师学花鼓戏与汉戏,1951年拜筱彩君为师学楚剧。1949年4月,天门城东门戏院老板听说他的戏唱得好,就派他师傅杨笃青到袁家口把他接到天门城。刘普元到天门上演的第一天就一炮打响,连唱半月,场场客满。他在《思凡》、《站花墙》等花鼓戏中,形象逼真,…  相似文献   

6.
郭金龙前传     
全国两会期间,60岁的北京市市长郭金龙表现得相当低调。"我们堵过(他)好多次,什么都不说。"一位驻北京团的记者说。这和去年形成了反差,据媒体描述,当时还是安徽省委书记的郭金龙"愿意在  相似文献   

7.
正70岁的美国前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下文称盖茨)这个新年过得不太顺。1月1日,他在自己家中不慎摔倒,颈椎受伤,被送进了医院。不过,这并不妨碍他最近频频登上报纸头条,因为他即将出版一本新书《责任:战争中的部长回忆录》。书中,盖茨直截了当地批评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和  相似文献   

8.
速写     
26岁小伙成赖斯身边红人26岁的美国小伙子克里斯蒂安·布罗斯因为演讲稿写得好而成为美国国务卿赖斯身边的“红人”。赖斯每逢出国访问,大多都会将他带在身边。一年前,布罗斯只是美国国务院一个名不见  相似文献   

9.
编读往来     
《旅游纵览》2010,(10):96-96
<正>河北读者国志强来信祝愿《旅游纵览》办得越来越好,并讲述了一段他在旅途中把《旅游纵览》杂志借给外国旅客阅读的难忘经历:我当时是在上海到丹东的K189次  相似文献   

10.
萧朝 《神州》2012,(1):64-65
他是一位有71年党龄的老党员,年仅16岁就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一位党史专家,亲临我党十年地下斗争,对我党历史、特别是厦门地下斗争史了如指掌,任厦门市委党史办主任期间,写出了大量有价值的历史资料;他是《厦门日报》创办人之一,当过记者、编委、主编,曾任厦门人民广播电台台长;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成为省作协会员,新闻、通讯、报告文学、社论、诗歌样样写得好。  相似文献   

11.
教育孩子无非是些琐碎的小事,特别是七岁以下的孩子。但是在这些小事的细节上,父母的做法却决定了孩子一生的大节。乱扔东西(男孩,3岁)孩子玩耍时就喜欢乱扔东西,他随手把手里的玩具和饼干扔的满地都是。爸爸妈妈每次都要求他整理玩具时,他都充耳不闻。妈妈只好无可奈何地跟在他后面收拾。屋子里整天是孩子扔得满地的玩具和妈妈的抱怨声。大节:孩子乱扔东西的原因是缺少计划性,缺少对事情的统筹安排。周密的计划性对孩子的学习及成人后的处事都非常重要,有计划性的孩子在逻辑性强的学科,比如数学就相对比没有计划性的孩子掌握得快且好,可见…  相似文献   

12.
从“先锋派”到《甄嬛传》,从老戏骨到新导演,51岁这一年,他在新片《第十一回》中致敬剧场和舞台陈建斌从酒店的房间走出来,接受这一天的最后一家媒体专访。从早到晚的采访车轮战把他折腾得够呛,每一次钴辘碾过,都得回屋缓几分钟,再出来继续说话。  相似文献   

13.
公务员历来是个好差使,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都很好,所以《儒林外史》里的范进考到50多岁还要考,考上了竟然高兴得发了疯。历朝历代的公务员,数宋代的公务员生活得最幸福,即便是现在的公务员,恐怕也望尘莫及。幸福的生活是靠高收入做基础的。宋朝公务员的工资和福利都是很高的。宋朝的公务员不但每月有固定的工资,还有一份减免赋税的职田。他  相似文献   

14.
正恽代英是原籍江苏武进的职业革命家,1931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南京国民党中央军人监狱,时年36岁。我们所知道的恽代英,除了他轰轰烈烈的革命事迹外,还有两点特别值得关注。一是他的文章写得好,在"五四运动"前后,只要恽代英的文章一发表,可以说一时洛阳纸贵,读者竞相传阅。二是他的演说能力特别强,举个例子,他临刑前对着狱卒宣讲,以至于行刑的狱卒手颤抖得扣不  相似文献   

15.
江南才子吕凤子,名钟浚,字凤痴、凤子,号凤先生,1886年7月7日诞生在江南古城丹阳的一个钱业世家。吕凤子自幼天资聪慧,且勤奋好学。他3岁始习书法,经著名书法家殷墨卿指点,坚持黎明即起苦练不已,不论春夏秋冬,从不懈怠,这为他后来在书法上的成就打下了扎实的功底。他4岁入塾启蒙,7岁学唐诗,11岁读完《论语》、《尚书》、《毛诗》、《周礼》,无不烂熟于心。10岁那年,他开始学画,当时并未从师,或作景物写生,或依古诗词的意境作画,因兴趣很浓,又善领悟,画得蛮像样子。同时他又练拳习武,有意识地活动身心,强身健体。后来他为筹集办学经费,经常终…  相似文献   

16.
吴大爷     
有个老邻居,我叫他吴大爷。不知道某领导怎么惹到了吴大爷,用他老婆的话说,他没事儿时自言自语的全部台词儿就是在骂他。进来出去的,但凡嘴里念念有词,就一定是在数落那人的不是。吴大爷十几岁从胶东老家上来当火车司机,庄稼把式都没忘,种地也肯定是个把地锄得比别人深、拢得比别人直的好庄稼汉。那时候家电还简单,收音机,黑白电视,了不起有个电冰箱,这些他都能修。我见他修过一次老式缝纫机,掀开沉重  相似文献   

17.
清代伟大的学者戴东原先生名震,于公元1723年(清雍正元年)生在休宁隆阜。先生幼年从师读书,刻苦鑽研,好疑问。18岁随父到南丰时,便在邵武设私塾教学。20岁后,从汉学家江愼修(永)学礼经、算学、輿地、鐘律、声韻等,进步很快。22岁开始著作,29岁中秀才。后因其著作闻名京中,在钱大昕的推荐下,尚书秦蕙田请他襄助编写《五礼通考》。34岁时,去高邮教学。次年在扬州结识了学术界享有盛名的惠栋。50岁在浙东“金华书院”讲学。53岁参加会试,赐同进士出身,投翰林院庶吉士。后被清廷召到京中担任四庫全书馆篡修官。于1777年(清乾隆42年)5月,在北京逝世,享年55岁。戴东原先生毕生致力于研究和著述工作,是我国18世纪的一个卓越的学者。他在哲学、考据学、天文学、数学、心理学、物理学、文学和音韻学等方面都有很深造诣,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唯物主义者和考据学大师,在学术上贡献很大。他的著作如《孟子字义疏证》、《原善》、《原象》、《方言疏证》、《尔雅文字考》、《历问》、《古历考》、《策算》、《勾股割圜記》、《九章补图》、《周髀音义》、《九章音义》、《考工记图》、《屈原赋德》、《毛郑诗考》、《水地记》、《戴氏水经注》等,对研究和整理我国的古代学术,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胡适婚姻略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的胡适,他的婚姻——是一个独特而又具有典型意义的矛盾体。展示这一矛盾体,得见的不仅是一代文化名人、启蒙思想家的人的本体,更重要的是他置身的历史时代和文化基质。一胡适4岁丧父,13岁时由母亲作主,与江冬秀定婚,旋即到上海求学。几年后,他在上海中国公学办的《竞业旬报》第25期上发表《婚姻篇》一文,主张儿女的婚姻大事应由父母作主。也就在这时,他第三次读《茶花女》,并在书中批注:“此书于少年外遇再三言之,此足见法国风俗之颓弛也”。“家庭教育不宜如是”。并且认为主人公亚猛(按:现译为阿猛)的自由恋爱是“以情故,乃弃掷一生事业于不顾,此罪亚猛不能辞”。同时自述:“余  相似文献   

19.
清桐城派首领方苞(号望溪)七岁“潜观”《史记》,十岁起博究经史百氏之书。平生好经史百氏文献的辩伪考证和校勘整理,尤善长于史学理论的阐发。曾撰有《史记评语》、《史记注补正》、《读书笔记》等著作,在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上第一次对著史“义法”作了详尽透彻的阐述,具有重大的影响。“义法”二字最先是由司马迁提出来的,他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说:孔子  相似文献   

20.
从前,有两个孤儿,一个叫熊小福,一个叫尹小顺。他两个相处得很好,就结拜为弟兄。熊小福十四岁,称哥哥;尹小顺十二岁,为弟弟。后来,他俩商量做点小生意,便凑了一些钱做起买卖来了。开始几个月里倒也顺利,日子长了,哥哥熊小福做生意,态度好,说话客气,向他买货的人多,他找得的钱就多一点。而弟弟尹小顺态度生硬,经常和人家吵架,结果谁也不想买他的东西,他就卖的少,有时一天到晚也卖不得一文钱。这以后,他俩各去一方卖货,到下午会合在一起回家。有一天,在回家的路上弟兄俩谈起买卖的事,哥哥熊小福问弟弟尹小顺道:“兄弟!今天的生意好吗?”尹小顺明明知道,今天连张都没有开,一文钱也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