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况松柏 《神州》2012,(34):12-13,15
"不见高人王右丞,蓝田邱壑蔓寒藤。"——引自杜甫《解闷》诗很多人都喜欢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诗歌,但是研究王维人格的文章却很少。王维在当时为什么能够写出如此优美的诗歌呢?俗话说:"文如其人",我们想深入研究王维的诗歌,就要研究他的人格。本人重读清人赵殿成的  相似文献   

2.
绝海中津是日本五山文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诗僧,他的诗带有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艺术造诣很高,卓然独立,自有风貌,颇可与中国诗歌并读。山水田园派诗人擅长描写山水田园、自然风光,"寄情于景"以及"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风雅,同样见于绝海中津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句中;与其他唐代诗人相比,绝海受王维的影响更为明显。文章选取绝海诗集《蕉坚稿》中的代表诗歌与王维的诗歌进行比较分析,探讨王维对绝海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维在《饭覆釜山僧》诗中曾述曰"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认为只有寂灭了尘世的烦恼,才是一种至高至妙的本真极乐,从此就可以进入随缘任运,闲逸自在,悠然自得,游刃有余的境界。通过对王维诗文的研究,我们发现,王维的这种境界,也就是他徜徉于大自然山水与佛教精神王国中的无可无不可境界。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文化本应崇尚素食》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世界是很流行素食的,特别是在基督教的一些流派里面。大家知道印度的甘地,他吃素的习惯不是在印度养成的,而是在去了英国之后,和那些吃素的基督徒交往,才开始习惯素食,然后把这个习惯带回了印度。在中国,有几个政界的重要人物,间接地受到了素食主义的影响。一个是李石曾,由于受到素食主义的影响,他写了一篇关于黄豆的博士论文。此外,他在巴黎还创办了一系列做豆浆、豆腐的工厂。李石曾一直鼓励国民要吃素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孙中山。  相似文献   

5.
廖楠 《环球人物》2013,(2):25-28
2012年12月6日,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在王府井一家素食餐厅见到了延参法师。他正在出席弟子金石文的佛教音乐专辑发行式。许多人涌上台与他合影,他不紧不慢,全程保持着惯有的没有表情甚至有点呆的神态。接近半年的大红大紫,似乎没有改变他什么,反而让他把自己的"萌"态修炼得更加炉火  相似文献   

6.
熊慧玲 《沧桑》2010,(5):235-236
王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山水诗格调高雅,动静相形,意境幽远;参禅悟理,空寂之境;受到佛教思想的深远影响。但是王维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歌创作以及人生观不可避免地受到儒家思想和道教的影响。本文着重谈谈王维诗歌受到传统儒家"仁"的思想的影响。王维诗歌受到儒家"仁"的影响,即孝亲思想,对友人重情重义,忠君报国思想以及修己。  相似文献   

7.
伏雪芹 《丝绸之路》2013,(14):56-59
在谈到诗与禅的关系时,人们马上就会想到诗佛王维。他笃志信佛,其山水诗创作开拓了以禅入诗的新境界。本文主要探讨王维山水诗中的禅趣,具体从王维与佛教的渊源、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和禅趣、王维禅意诗的审美特征和艺术成就等方面入手,首先总结出佛教禅宗对王维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影响,进而讨论禅学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即其诗中所表现出来的禅意和禅趣,最后在对前文探讨的基础上总结王维禅意诗的审美特征及其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8.
逃出长沙     
1945年冬天,党把我从川北的西充县调回重庆,决定我回长沙工作。到南方局青年组报到时,宋语今同志只是简单地对我说:“此行是去占领文化阵地。”那时我虽已27岁,但仍未成家,生活简单,只有一个藤条手提箱子,一个铺盖卷,说走就走,于1945年12月18日搭乘民生公司的“民意”轮东下,23日抵宜昌。 到了武汉,我去《大刚报》找了我的老朋友、总编辑王维冰兄。我告诉他此行是回长沙去。畅谈别情后,他写了一封信介绍我去长沙《新潮日报》看望总编辑董祚楷先生。我与董虽是初识,但畅谈甚欢。最后他一面逗趣,一面含有考试的意思说:“你从陪都来,一定有  相似文献   

9.
江姗 《文史天地》2011,(7):78-81
大战在即,却离开战场回家为妻子庆生,这样的将军,浪漫倒是浪漫极了,但也够上军事法庭了!隆美尔,实在够不上"伟大的将军"。他虽效力于纳粹,且是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之一,丘吉尔却评价他:"尽管我们在战争浩劫中相互厮杀,但请准许我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  相似文献   

10.
魏晓莹 《神州》2012,(15):36-37
王维号称“诗佛”,他的诗歌中充满了佛学的哲理,佛教影响了他的生活节奏和政治态度,改变和强化了他的人格自塑方向。本篇仅以他的山水田园诗来进行分析。王维从禅宗里吸收了自性论和境界论,并运用在自己的创作中,在唐代诗人中独树一帜,成为唐代山水诗的大家。王维山水诗体现出了空灵静寂的意境美和回归闲适的情趣美。  相似文献   

11.
罗丹曾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我国盛唐的山水诗人王维就是这样一位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大师。由于诗人前后期世界观的差异和生活环境的不同,给诗作带来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也都大不一样。但纵观王维一生的创作不难发现,有一个统摄他诗歌创作的不变精神,这精神正是“美”这一灵魂。美在他所反映的客观世界本身;美在他诗中的社会内容上;美也在他诗中独特的情绪色彩和趋静求闲的优美韵律里。  相似文献   

12.
王维是以擅长山水田园诗而驰名于世的伟大诗人,他的山水诗风格淡泊清远,历来为人称道。但是王维诗歌创作内容与形式都是丰富多彩的,在王维留下来的诗集中,有几首咏史之作,因其数量少,历来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事实上,这几首咏史诗同样折射出诗人内心世界的一个侧面。分析王维的《西施咏》与《李陵咏》所表现的思想内涵丰富,联系王维生活经历,这二首咏史诗非早期作品,应是中、晚年所作,其咏史诗创作风格沉郁苍凉,藉此说明王维诗歌创作的多样化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有两则很有名的故事。故事所述之事,或系附会,故事所体现的读书人心态,却是实有。一则见《唐摭言》、《北梦琐言》、《唐诗纪事》等多种笔记。大意是说孟浩然诗做得很好,但一直没有当上官。有一次,王维(有说是李白,有说是张说)待诏金銮殿,约他一起谈论诗文,恰巧玄宗驾临,孟浩然  相似文献   

14.
得知哥哥染重病的消息,既诧异又揪心。他虽年近78岁,但体格一向硬朗。他曾自信地说,要活到88岁庆米寿,但可恶的癌症却要夺走他充满期待的10年,熄灭他一直旺盛的生命之火。见到哥哥,又颇感欣慰,他身体孱弱,但内心坚强,除了会会客,还忙着为自己的第三本书法集定稿。"民间书法家",这个称谓对他是贴切的。先说"民间",哥哥从未进过任何艺术院校,一辈子没坐过公家办公室。他  相似文献   

15.
正故宫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院落了,而他,差点成为这个如今最热闹也最落寞的大四合院的准当家人。从天潢贵胄到一介平民,从钟鸣鼎食之家到鬻画设馆谋生,从画坛"北宗"到"渡海三家"之首。纵观溥心畬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和他的传奇身世同样备受世人瞩目的,是其诗书画功力。谢稚柳评价其是继王维、苏东坡、文徵明、郑板桥之后,唯一诗书画三绝者。随着他的离去,他的作品被誉为"中国文人画的最后一笔"。  相似文献   

16.
正罗荣桓(1902-1963)元帅是我军杰出的领导人之一。他虽身居高位,却不争名、不争利、不伸手、不特殊,在党内是普通党员,在军内是普通战士,在人民中间是普通群众。叶剑英在《悼罗荣桓同志》诗中说他"毕生战斗明敌我,人类庄严一典型",这个评价,罗荣桓是当之无愧的。"怎么能把医院的床搬到家里来"  相似文献   

17.
方孝标《光启堂集》清楚地昭示了他游闽越的原因,《钝斋文选》虽系游滇黔的归后作,并大量收录了他游滇黔的纪闻作品,但对滇黔行的游因只字未提。方孝标游闽越滇黔都是为了借贷还修城的欠款,任务完成即归。康熙五十年"《南山集》案"中朝廷加给方氏的归顺"吴逆"罪和方氏乡党赞美他的"气节说"都不符合史实。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中"原驰蜡象"一句,初稿曾是"原驰腊象",是诗人臧克家说,"腊"改成"蜡"虽只换个偏旁,却增添了诗意的形象性,且与上句中的"银蛇"形成对仗。毛泽东听了,说:"改得好!"毛泽东写东西,不仅请著名的文化人指正,也很虚心听取身边工作人员的意见。他与梅白同志互相修改诗作的故事就很有趣,梅白也曾为主席的诗改了半个字,毛风趣地称他足"半字之师"。  相似文献   

19.
《收藏家》2020,(5)
正溥儒,字心畬,被誉为"20世纪文人画的最后一笔",其艺术作品历来被市场认可和追捧。他早年作为松风画会的创始人和重要成员之一,便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称,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是最核心的京派画家之一。晚年渡海任教,门生遍布东南亚,又历来得到港台以及海外市场的追捧。谢稚柳曾经评价他,"是继王维、苏东坡、文徵明、郑板桥之后,唯一诗书画三绝者。"  相似文献   

20.
<正>蒋介石虽出身行伍,却热衷于"外语"。早年的蒋介石会说日语,对俄语也略知一二,可惟独不懂英文。其实,在蒋介石心中一直对英语有种向往与敬畏,虽然不懂,但无可否认他一生都和英语在打交道。虽然自己在英文上未有建树,但在其夫人的影响下,努力培养自己的子女学好英文,也算是了了他的"英语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