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统一战争得以成功展开,与东郡之置关系密切。秦昭襄王末年,范雎"远交近攻"战略在山东合纵下,遭遇挫折。蔡泽确立"东收周室"之策,突破秦既往连横外交,通过中部领土伸展,决断合纵之势。秦庄襄王至秦王政初年,蒙骜在吕不韦执政下统兵续进,"初置三川",随后突破太行山、荧阳一线,深入六国腹地,设置东郡。东郡扩境后成功与中立国齐国连接,将河北燕、赵与河南魏、楚隔绝,完成了以往东向连横未能达到的目标。"初置东郡",不仅为秦灭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而且为理解汉廷控御东方诸侯提供了新的线索。嬴政亲政,启动兼并战争。统帅王翦、王贲父子以东郡—齐国为界,分居南、北两侧攻灭诸国。统一帝业,由此实现。  相似文献   

2.
阏与古战场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阏与古战场考察报告靳生禾谢鸿喜阏与要塞,夙为兵家所必争。战国秦汉间,见诸文献记载发生于阏与的较大战争,至少有4次:公元前353年,魏伐赵拔阏与的阏与之战①;前270—前269年秦伐赵围阏与,赵奢大破秦军的阏与之战②;前236年秦王翦伐赵攻阏与之阏与之...  相似文献   

3.
今安徽省寿县为古时楚都郢城所在。《史记·楚世家》载,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楚东徙都寿春,命曰郢。"楚王负刍五年(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蒙武遂破楚国,虏楚王  相似文献   

4.
夸奖如阳光     
“夸奖如阳光”,这是美国的一句名言。“好话一句三冬暖”,中国人则这样说。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们都把由衷的夸奖看作是人类心灵的甘泉。心理学研究证明,获得别人的肯定和夸奖是人类共同的心理需求。一个人心理需求一旦得到满足,便会成为鼓励他积极向卜的原动力。孩子需要夸奖,就像植物需要水分。老师和家长如果希望孩子长成参天大树,就更需要加倍给予这种夸奖的养分。然而,有不少老师和父母没有掌握好夸奖这门艺术。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要求也十分严格,但常常“有心栽花花不发”。其实,孩子与成人一样,具备人性的一切弱点,甚至表现得更为直率。他们十分在意自己在老师和父母心目中的地  相似文献   

5.
《战国策·韩三》有一章,文字不长,但错乱得非常厉害,几乎不可卒读。这一章的原文是: 韩相公仲珉使韩侈之秦,请攻魏,秦王说之。韩侈在唐,公仲珉死。韩侈谓秦王曰:“魏之使者谓后相韩辰曰:‘公必为魏罪韩侈。’韩辰曰:‘不可。秦王仕之,又与约事。’使者曰,‘秦之仕韩侈也,以重公仲也。今公仲死,韩侈之秦,秦必弗入,(入)又奚为挟之以恨魏王乎?’韩辰患之,将听之矣。今王不召韩侈,韩侈且伏于山中矣!”秦王曰:“何意寡人如是之权也:令安伏!”召韩侈而仕之。  相似文献   

6.
说韩非之死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道出他的身份及学术倾向。他的学说,主要是君主极权的理论,也就是君权绝对论。他的这一理论,在当时,是适合政治形势发展的,得到秦王政的赏识。秦王读了他的著作之后,说“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便急攻韩国以求索韩非。急贤之情已甚。可是韩非入秦后,秦王却未为信用,而不久即迫使自杀。事有蹊跷,说者以为是由  相似文献   

7.
《本纪》开头即云:“项籍,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汉书·项籍列传》字大体同。  相似文献   

8.
"引河沟灌大梁"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著名的水攻战例,也是开封城市生命第一个周期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事件,对开封城市发展影响深远。此次水攻,文献记载极其简略,前贤关注不够。本文在复原大梁城城墙和城门的基础上,再将王贲"引灌"前后大梁附近河道的变化呈现出来,依此反推出王贲灌大梁城时的引水地点和筑坝方式。  相似文献   

9.
论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争,千余年来一直流传在我国广大人民中间。因为它不仅是一次“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獲勝”的出色的战争,而且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和压迫的一次伟大的正义战争。本来,在淝水之战发生前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国便已陷入南北分裂的局面。因为自从公元三一六年(晋愍帝建兴四年)西晋王朝被匈奴兵摧毁后,以琅玡王司马睿为首的残存的晋朝统治集团,便退保江南,依靠了南迁的北方大族王導、王敦、周顗、刁协和南方大族顧荣、贺循等人的拥护与支持,在建康(今南京)再建汉族地主阶级的政权,来推  相似文献   

10.
白起,又名公孙起,秦国上将,"战国四大名将"(白起、廉颇、王翦、李牧)之首。白起善于用兵,史书记载他"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他一生征战37年,未尝一败,打得六国无人敢挂帅迎敌,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不世之功;但却因长平之战中坑杀赵国40万降卒,而被正统史家永远打入"冷宫",不得立于名将之列。  相似文献   

11.
林健 《陇右文博》2002,(1):35-39
元末农民战争结束了元朝的统治。朱元璋所部作为起义军的一支,削平群雄,于1368年建立了大明帝国。明王朝一建立,在大兴党狱,翦除功臣势力的同时,还推行了分封诸王的宗藩制度。洪武三年(1370年)首封秦、晋、燕、吴、楚等十王,并定王府官制,设置大宗正院(二十二年改为宗人院),掌管藩王事务。洪武五年(1372年),设王府护卫都指挥使司。将中国家天下的封建制度推到了极点。  相似文献   

12.
一一九三五年初,织金县立中学(校址在今城关一小)的一批热血青年,在红军长征的影响下,对国民党反动派极为不满,积极要求抗日。他们三五成群,议论国事,以后便逐渐形成了两个组织,一个叫“文艺研究会”,一个叫“社会科学研究会”。参加的学生有王枬、王栻、方献样、赵百川等十多人。每周秘密开会一次,在会上作读书报告,议论时事,传阅进  相似文献   

13.
傅振伦先生著述系年(1924-1994年)一、本编收录傅振伦先生各类著作20种,论文、文章466篇。凡未发表的论著均不收录,若干政论、杂文、笔记、书评、传记、序跋,因散见于各种报刊、文集及其他史志中,亦未及编入。二、傅振伦先生用笔名维本、威贲、希王箴...  相似文献   

14.
盗墓之风,由来已久。周朝末年,有人发掘古冢,得到一颗玉印,上面刻有八十个字,当时人不认识。到秦朝时,李斯只认识“上天作命,皇辟迭王”八字,到了汉朝叔孙通又认识二字,这应当是古墓被盗的最早记载。春秋时,晋国攻曹不下,曹人将所得晋兵死尸放在城上,企图威唬晋兵。晋人移兵曹人墓地,扬言要发掘曹人祖坟,曹人害怕晋人发其祖墓,便收晋兵尸体纳棺中送出城,晋人乘机攻之。吴楚战争,吴入楚都,吴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平王尸以报父仇。秦王政二十四年秦将白起拔楚郢都,烧楚先王墓夷陵。燕将乐毅破齐,下七十余城,只剩  相似文献   

15.
吴鹏 《湖南文史》2012,(8):39-39
白起,又名公孙起,秦国上将,“战国四大名将”(白起、廉颇、王翦、李牧)之首。白起善于用兵,史书记载他“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他一生征战37年,未尝一败,打得六国无人敢挂帅迎敌,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不世之功;但却因长平之战中坑杀赵国40万降卒,而被正统史家永远打人“冷宫”,不得立于名将之列。  相似文献   

16.
丁岩 《文博》2012,(5):54-58
结合有关秦侯以来秦王夫人的文献资料,以及近些年发现的秦王夫人陵墓的考古资料,初步认为大概从惠文王之际,秦王夫人——王后的陵墓基本形成了一定的新模式,开始使用亚字形大墓且与夫君秦王并穴合葬,一些被尊为太后的先王夫人(妃子)或许也使用了亚字形大墓,这是战国中晚期秦国政治地位提升以及秦国社会发展的表现。另外,秦王王后的陵墓制度应该是西汉王后陵墓制度的范例。  相似文献   

17.
一安西王府的选址与越制安西王府的地址为什么不选在安西城内而选在城东北与沪河之间?一般看法是:第一代安西王忙哥刺是元世祖忽必烈正后所生第三子(长兄早亡),权位仅次于二兄金真太子,故王府规模宏大,城内难于容纳。果真如此吗?将之与明第一代秦王、明太祖朱元津第二子、权位仅次于长兄朱标太子的朱相的秦王府选址加以比较,就会看出其原委。实测安西王府遗址周长为2.28公里①,实测原安西城(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皇庆元年,即1312年改名奉元城)东北隅的明秦王府“砖城”(内城,即今新城)周长为2.16公里,二者不相上下。修“…  相似文献   

18.
“六王毕,四海一。”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消灭东方六国后,又把统一的目光放到了尚未征服的南方百越之地。当时江南以及岭南各地居住着众多越人,因其支系繁多,统称“百越”,西瓯和骆越是其中两大支系,主要分布在现今的广西和越南北部。大秦刚刚建国,秦始皇旋即发动了对百越的战争,虽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最终如愿以偿,一统华懿。  相似文献   

19.
永富青地 《文献》2006,(3):177-183
一、关于王守仁著作的文献学研究 王守仁(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1472~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529)是近世儒学史上与朱熹齐名的儒学大家.同时,在他生活的时代,还是一位以足智多谋著称的军事家.由于生前便享有盛名,所以王守仁的语录、诗文集等在其生前已有多种出版问世,在他去世之后不久,友人、弟子、后学以及他曾经留下足迹的各地地方官们又陆续编辑刊刻了各种版本.隆庆六年(1572)出版的<王文成公全书>,实际上是对这些在王守仁生前及身后流传于世的著作做了一次集大成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曹魏西晋的封国食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魏西晋时期继续实行东汉以来的封国食邑制,并有一些发展变化。本文主要就封国的食邑情况进行分析介绍,无封国的贵妇和关内侯的食邑情况,不在讨论范围之内。曹丕称帝后不久,于黄初三年(222年)封子弟为王,“立齐公叡(皇子)为平原王,帝弟鄢陵公彰等十一人皆为王。”另封皇弟植为鄄城王。又封皇子霖为河东王。明帝时也封一些子弟为王,如封皇弟蕤为阳平王,皇子冏为清河王,芳为齐王,询为秦王。曹魏时期还封宗室成员为公,如文帝封曹茂为乘氏公,明帝封曹阐为收郿公,齐王芳封曹琮为平阳公,高贵乡公封曹奂为常道乡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