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书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的《汾州府志》,是地方志书中的上乘,但关于其修纂者却一直存在争议。历来认为知府孙和相修、戴震纂,但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修纂者应为知府孙和相,戴震只是参订而已(《山西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薛愈、王志华“乾隆《汾州府志》是否戴震所纂修?”)。翻开乾隆《汾州府志》,修纂者确为知府孙和相,只是在冀宁道徐浩、郡人曹学闵、布政使朱和知府孙和相的序文中才见到戴震的名字。徐浩“汾州府志序”中记曰:更聘戴东原先生襄其事。”曹学闵“新修汾州府志序”中记曰:“复延休宁戴孝廉东原,考证古今,削笔成书。”朱“汾州…  相似文献   

2.
被尊为我国佛教净土宗初祖的高僧慧远,曾于晋太元中在武昌(今鄂州市)的西山辟道场,这就是古灵泉寺的起源,它是当时江南有数的也是我国最早的佛教丛林之一。三国时,吴主孙权由公安都武昌,在西山南岗筑坛告天称帝。孙权以后,历代的文人墨客、官僚如晋之陶侃,唐之元结,宋之苏(轼、辙)、黄(庭坚),元之丁鹤年,  相似文献   

3.
<正>南京古称金陵,后来被秦始皇改称秣陵。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车骑将军、徐州牧孙权在"金陵王气"的名义下,将其治所从京口(今镇江)迁到秣陵,并将秣陵改名建业。孙权走入金陵的这一步,成为影响中国历史政治、经济格局的重要标志,随后的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也相继在此建都,南京因此被称为"六朝古都"。隋文帝灭陈后,为了杜绝"金陵王气",下令将  相似文献   

4.
陈国伟 《文史月刊》2010,(11):52-52
<正>赤壁大战后,从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至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间,孙权、曹操两家曾数次相互攻守于合肥,二度战于濡须口(今安徽巢县东南)。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操进军濡须口,攻破孙权  相似文献   

5.
小时候,看《哪吒传奇》,我不禁被那个小矮人土行孙逗乐了。他不管对错,只要给他好处,他就去做,而且经常把"公平交易"挂在嘴边。"公平交易"或许对谁都不错,于是我也学着土行孙和妈妈搞公平交易。  相似文献   

6.
正"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三国时期,周瑜与曹操大战,因为当时周瑜军中缺乏武器——箭,孔明就使用计策把20只船全部插满稻草人驶向曹军军营,然后击鼓,曹军以为周瑜来攻打他们,就把如雨的箭射出来。经过清点,共有10多万只箭,刚好补足了周瑜军队缺乏的兵器。事实上,"草船借箭"之人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孙权也是无意中"借得"曹操的10万支箭。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初  相似文献   

7.
佚名 《文史月刊》2013,(12):70-71
三国时期,孙权继承父亲孙坚和哥哥孙策打下的基业,据有江东,建立吴国,史称“东吴”,孙权就是吴国的开国皇帝。这样一来,孙权就成了当时吴国最高层的领导人。但是,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孙权这个人的性格中有着好几个重大的缺点,这些缺点对于吴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赵谦 《旅游》1996,(12)
三国时期,蜀国的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是著名的“五虎将”。可他们死后葬于何处? 关羽墓 历史上关羽身葬两处,一在湖北,一在河南,民间有“头定洛阳,身困当阳”之说。据史载: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孙权用计袭击荆州,关羽兵败被杀。孙权将关羽首级运到洛阳,送给曹操。曹操用沉香木雕刻关羽身躯,依王侯礼将关羽的头葬于今洛阳南门外。称“关林”。墓前立“汉寿亭侯关云长之墓”石碑。碑前的关帝庙,系明代建筑。 孙权送走关羽首级后,也以诸侯礼,将关羽尸骸葬于湖北当阳县城西。  相似文献   

9.
黄忠晶 《文史月刊》2008,(11):63-63
吴、蜀因借还荆州的事情交恶。孙权感到刘备这个盟友不可靠,遂有夺荆州之意。为了避免两面受敌,他向曹操称臣。 这样,在我们面前似乎站着两个孙权。一个孙权在赤壁之战前夕,雄姿勃勃,英明果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一个是10年后的孙权,为了求得生存,不惜屈身事曹。前后不过10年,态度判若两人。叫我们怎样来看待这个孙权呢?  相似文献   

10.
公孙渊向孙权称臣投降,孙权决定派大臣张弥、许晏率领一万人马以及大批珍宝物资渡海去辽东封赏公孙渊。张昭得知后上书劝谏道:“公孙渊背叛魏国投降,远来求援,不是本意。即使他现在愿意投降,如果到时候改变主意,打算在魏国那里表白自己,必定会把两位使者扣下,这样不就让我们被天下人取笑吗?”  相似文献   

11.
南京东郊钟山之南有一个叫作梅花山的小山岗,被认为是三国东吴孙权陵所在地。梅花山的北面是钟山独龙阜,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传说当年建孝陵时,朱元璋宁可将孝陵神道绕梅花山而过,也不愿凿此山而将神道取直。他说:“孙权也是条好汉,就让他给我守大门吧!”  相似文献   

12.
本说明下列三事:一.孔融《与曹操论盛孝章书》论及的盛孝章,名宪,其人为台郎时曾与孔融结义为兄弟,后任吴郡太守,他在孙策时处境已很困难;后为孙权所杀,而此事后来成为曹操抨击孙权的一大罪状。二.刘桢在初平三年(192)已与曹操有所联系,正式依附曹操则当在建安初(196)建都于许昌之后,但长期未能得到重用。三.曹丕两次提到的南皮之游在建安十年(205)夏,参加尚有吴质、阮璃、曹休、曹真等人。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三国志》记载,孙权一生立嗣三次。先立孙登,后立孙和,再立孙亮。发生在孙权晚年的后两次立嗣都出现严重的政治失误,导致孙吴统治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矛盾激化。在此关键时刻孙权却进而剪除能臣、偏爱幼子,直接促使孙吴政权由盛转衰至亡。  相似文献   

14.
牛成 《旅游纵览》2012,(5):46-47
<正>关于枕头大战的故事,以前只是听朋友说过。又到了开春,不想错过这个一年一度的活动。今年4月7日下午便早早带上相机和朋友一起前往位于曼哈顿中城的联合广场(Union Square),准备亲自见识见识这项风靡欧美的"娱乐"活动。我们到的并不算晚,但走进去的时候发现里面已经打成了一片,广场上已经被挤得水泄不通。中心喷  相似文献   

15.
吕洪年 《古今谈》2004,(1):27-30
因研究工作的需要,我曾率民间文学采风队,到富阳市“吴大帝故里”采集孙权的传说和故事。经整理计得二十四则,加上原有的六则,一共三十则。我们又向当年孙权活动地征稿,先后从湖北、河北、江苏、上海等地征得孙权传说二十五则,合计共有传说故事近六十则,约计八万余字。从史学与文学的角度来探讨,这些传说故事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商榷与正误     
商榷与正误林作民一、孙权于何地建国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第249页载:“公元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建立吴国。”全国统编教材《中国历史》第一册第155──156页;“公元222年,孙权也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这里有...  相似文献   

17.
孙权家族墓地因史志记载粗略,它的准确位置一直不详。通过对镇江丹阳高陵村的走访调查,和对姑娘墩、泊公庙、柏子墩等遗迹的考察分析,可以看出现存部分遗存与孙权家族陵墓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文献》2010,(2)
<正>国家图书馆藏有题名《二家书札》之手稿粘贴本一册,汇集缪荃孙和陆心源分别致凌霞函札若干通。其中缪荃孙致凌霞函二十二通,主要涉及金石辑录和传拓等,具有重要的文献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孙权晚年立储之争持续多年,是影响孙吴政局的一件大事,对孙吴之后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旨在分析立储之争的背景、过程、结果,探讨各方面势力在事件后力量的消长,孙权个人素质对事件进程的影响,孙权治国思想与嗣子思想的矛盾,以探索事件对孙吴历史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诚然,孙吴的建国道路是一个江东本土化的过程,但是其中伴随着前进与曲折。孙权晚年的立储之争集中表现为一种对江东化过程的反动,并且直接造成孙亮时代以及孙休执政早期孙吴君权的衰弱。这显然与孙权旨在强化君权的初衷背道而驰。总之,孙吴政权无论江东本土化抑或是对江东世族的打压始终是以维护自身统治为目的。  相似文献   

20.
书讯     
《吕著三国史话》在"赤壁之战的真相"一章里,作者说,"孙权和曹操,本无嫌隙,当时假使投降,曹操还要格外优待,做个榜样给未降的人看的。所以当时孙权假使迎降,就能使天下及早统一,免于分裂之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